从认知角度看“手”族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隐喻意义投射的相似性

来源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66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意义投射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一种方式,是隐喻过程的一种抽象载体,在不同的语言系统都得以体现。人类自身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感知是人类认识更复杂、更抽象事物的基础。在汉语、英语两种不同类型语言中,“手”词族语义投射的普遍过程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共性提供了证明。 Linguists believe that metaphor is not only a rhetorical device, 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of human thinking. Being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mankind is the basic way of human existence. Meaning projection, as a way of thinking and cognition of human beings, is an abstract carrier of metaphorical process and can be embodied in different linguistic systems. The perception gained by human beings in their interaction with the outside world is the basis of the more complex and abstract things humankind knows.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the universal process of semantic projection of “hand ” lexicon proves commonality of human thinking and cognition.
其他文献
一、从母细音字与邪母细音字声母的历时演变概况在上海话的第一期中①,根据钱乃荣的《上海语言发展史》中所引的例子,在麦高温的《上海方言习惯用语集》②中,中古从母字既有
声乐教学感性词语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必不可少,但往往就是这些感性语言导致学生对声音的概念模糊,以致不能很好地投入课堂学习。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对声乐课上常用的感性词语
文学翻译的复杂及多层次的特殊性决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创造性叛逆。通过分析译者的主体性,作品的审美需求,及译者和读者之间社会观和道德观的差异,文学翻译的“创
以母语为汉语的初级韩语学习者在学习韩语“()”“()”否定表达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文为例,归纳出意义混淆误用,长短型否定功能混淆误用,长型否定与其他词尾的结合偏误,与其他否
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之一。优化网络环境、整合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实践网络环境下学生阅读模式的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渠道之一,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网络介入学生生活已是客观现实。当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于学生上网这个问题都很头疼。从学校管理的
微博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在近几年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文章探讨了微博在数学家庭作业协作中的优势,构建了基于微博的虚拟家庭作业协作平台,并以实际案例分析了协作平台的可行性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网络文化越来越广泛深刻地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网络文化的特殊性体现在隐匿性与自主性;开放性与动态性;多元性与复杂性。从而给
干部的腐败与职业高原期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找到职业高原期产生的原因及所采取必要应对的措施。
基于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按照《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阅读的要求,分别由内容图式、语言图式和修辞图式出发,探讨图式理论对阅读能力的影响,并就高职英语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