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时代的影像书写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燕山山脉脚下的西御园,尽管在首都北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会议中心,然而进入金秋时节,这里却成为全国摄影人关注的焦点,因为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以下简称“金像奖”)的评选工作于9月12日至15日在此进行。自 1988 年年初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做出设立该奖项之日起,金像奖已经走过了整整 30 个年头。在总共 12 届的金像奖创作奖评选中有195人次获奖,他们以深刻烙印着时间痕迹的作品书写了影像的时代乐章,而金像奖的奖项设置与评选规则也根据每个时代对摄影不同理解不断调整,并逐渐完善。
  中国摄影金像奖是经中央批准,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协联合主办的摄影艺术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也是中国文联12个专业艺术奖项之一。
  与上届相比,本届金像奖的评委基本换了面孔。值得一提的是,在评委库中随机抽选而产生的这25位评委中,竟有17人是往届金像奖得主,占比高达72%,也就是说,本届的“裁判”大都是往届的高水平“运动员”,这虽然并非主办方有意而为之,但该数据也间接说明,即将走过30个春秋的金像奖在中国摄影界的分量及影响力。
  在9月12日晚召开的评委会预备会议上,中国摄协主席,本届金像奖组委会副主任、评委会主任李舸介绍了本届金像奖的准备情况。9月13日上午,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专门就金像奖评选的历史沿革、评选标准、评选要求、评选规程以及记分方法进行了说明,使各位评委对金像奖的评选工作有了较全面、较充分的理解。
  中国摄协在今年初对金像奖章程、本届评选细则、评委库相关文件进行了重新修订,对评委库人选进行了更新。相比上届,本届金像奖奖项总数不变,依然是20个名额,分别为纪实摄影类9个、艺术摄影类8个、商业摄影类3个。本届金像奖的获奖难度有所增加,因为本届共有239人参评(超出上届参评人数39人),其中纪实摄影类112人、艺术摄影类107人、商业摄影类20人,总的获奖比例为1:11.9;其中纪实摄影类获奖比例为1:12.4;艺术摄影类获奖比例为1:13.4;商业摄影类获奖比例为1:6.7,均低于上届。此次金像奖的终评分值由摄影作品(满分55分)、专业论文(满分15分)、个人品行(满分15分)、影响与贡献(满分15分)共4个类别组成,满分为100分。本届金像奖的评选不仅采用评委实名投票,而且采用了一些体育比赛所采用的“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分方式,以保证比赛的公平。此外,本届金像奖对往届获奖者的参评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往届获奖者需间隔三届后方可再次申报参评,提交的作品和有关业绩材料必须是在上次获奖以后取得,并且在创作理念、题材、风格或技术、技法等方面具有创新和提升。”
  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指出,本届金像奖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举办的第一次金像奖评选,又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应该说是摄影界的一件大事、要事,是广大摄影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所取得优异成果的集中展示,希望本届金像奖不仅要举荐出业界德艺双馨的优秀摄影家,也将通过规范程序,树立标准,为今后的评奖活动做出榜样。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本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主任李前光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坚持政治意识,把握好评选导向;第二,要使评奖成为推动创作、推出精品的有力平台;三是坚持公正的原则和专业的标准。他强调,各位评委要牢牢把握两个导向:一是作品的导向,评奖评选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能偏;二是作者的导向,个人品行要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衡量。
  每一届金像奖的评选,都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值得关注的现象:本届金像奖在奖项名称、评委及参评人结构等方面与以往有所不同;组委会在保证评选的公平与公正方面更有了新的举措;此外,出现多例参评人因一张作品技术犯规而被淘汰的遗憾情况。让我们通过“公正、评人、分类、新人、犯规”这五个关键词,来看看这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关于“公正”
  本刊记者自始至终参与了第十二届金像奖评选的采访报道工作,但直到金像奖公示之前,记者尚不知各类奖项花落谁家,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本届金像奖的评选对保密工作要求極为严格。在评选开始之前,全体工作人员都签订了关于严守评选秘密和自觉遵守工作纪律的承诺书—这在金像奖评选历史上尚属首次。评选期间,只能有评委才能进入评选现场。包括新闻采编人员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全程回避,只做本职工作,不得干扰评选,任何人在公示之前都不得泄露评选相关信息。


  为了确保这项中国摄影界最高个人成就奖的评选工作公平、公正和权威,真正评选出最优秀的摄影家,本届金像奖的评选首先从选拔评委做起—采用抽签方式确定评委,抽签过程严格按照评委库实施规范进行,抽签仪式进行全程录像,并邀请中国文联机关纪委、国内联络部领导共同见证;直到评选开始前两天,各位评委才接到通知,并在匆忙之中撂下其他事务赴京参会,以至于来自同一个省份或同一个行业的两位评委来到评选现场后方知有对方参加。这种节奏在中国文艺奖项评选中实属罕见,虽然时间匆忙会给评委的日常工作带来一些不便,但这也让评委有效避免了情感因素的干扰及不必要的麻烦。其次,每位评委都要签订承诺书,以确保评选工作公平、公正和保密。第三,在整个评选期间,要求所有评委的手机均须在门厅入袋密封,不得带入现场,评委在评选期间均不得对外联络。第四,每一轮的评选过后,评委如果认为某位落选的参评人应当进入下一轮,可以提出复议,但要获得另外两位评委支持,复议结果还要经过评委集体表决,超过半数通过的方可确定—由此可见,每一个金像奖的产生都是评委集体做出的决定,而非个人意志。
  此外,中国文联机关纪委的纪检人员全程监督了本届金像奖的评选,这在金像奖评选历史上也是第一次。每一轮的评选期间,各位评委的打分结果都严格进行了密封,工作人员不得接触,只有纪检人员才能开封并统计结果,这项举措有效避免了场外因素的干扰,进一步加强了金像奖评选的严肃性。


  分别作为纪实摄影类、艺术摄影类和商业摄影类评委组长的李舸、柳军、刘鲁豫在评选总结会上均表示:各位评委在每一轮的评选过程中都能从大局出发,本着对中国摄协和中国摄影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参评人在摄影作品、专业论文、个人品行、影响与贡献四个方面的表现充分发表意见,认真履行职责;评选期间不乏激烈的争论与观点的碰撞,但大家争出了水平,碰出了友谊,圆满完成了工作。
  《中国艺术报》总编室主任、本届金像奖观察员孟祥宁认为,本届金像奖的评选要求非常严格,也相当规范,全体评委和工作人员都严守承诺,自觉遵守纪律,认真开展工作,本届金像奖的评选确实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为其他评选活动做出了榜样。
  关于“评人”
  与其他摄影奖项侧重“评片”相比,金像奖从2007年第七届开始从“评片”转向“评人”,这是对参评人的综合考量。而本届金像奖无论从评选要求还是最终结果来看,都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特点,因此对参评者来说,只有德艺双馨,才能取得优胜。
  本届金像奖参评条件中对“品行条件”做出明确规定:“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争当时代风气先觉者、先行者、先唱者。”关于“评人”即“作者的导向”,要求评委不只是看作品怎么样,还要对作者的思想品质、推荐单位(推荐人)评价、参与重大社会活动和公益服务、是否存在违法违纪记录等情况有所了解,要保证最终获奖者不仅作品过得硬,人品也要过得硬,金像奖得主要为摄影家们树好榜样—金像奖不只是评作品,也是评人,这是金像奖区别于其他摄影评选活动的显著特点。


  在本届金像奖的终评分值中,“个人品行”和“影响与贡献”两项分值满分合计为30分。不过有的评委反映,对于“影响与贡献”这项,根据参评人提供的材料可以打出具体的分值,但“个人品行”这项的分值不大容易量化,给不同的参评人打出具体的分值有些困难。宋刚明等评委因此建议,对“个人品行”这一项,今后可以考虑采取商议制或一票否决制。
  关于“分类”
  本届金像奖在奖项分类设置上略有变化,即从第七届开始启用的“纪录摄影类”改成了“纪实摄影类”—虽然一字之差,但内含与外延均发生了变化。对于新闻摄影和记录自然的作品,以往报送到“纪录摄影类”没有问题,那么本届改成“纪实摄影类”后,这类作品该如何评判呢?
  对于这种新的变化,本届金像奖评委会主任李舸这样解释:在中国摄影界,关于“纪录摄影”和“纪实摄影”这两个概念的探讨与争论由来以久,两者在中国的语境里其内含与外延有所不同,“纪录摄影”侧重客观记录,而“纪实摄影”更强调主观表达。本届金像奖从“纪录摄影”改为“纪实摄影”,其实是对参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希望作者通過作品对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表达看法,因此在“纪录”的基础上,作品还要有思想,有态度或评判,同时我们也希望看到表现手法方面的创新;但就本届金像奖“纪实摄影类”投稿作品来看,完全符合这种高要求的不多。李舸同时表示,对于金像奖这种新的变化,媒体做好引导,以便将来的参评者能提供更加优秀且符合新要求的作品,让金像奖的含金量更高。
  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情况,金像奖自从1988年设立以来也不断调整奖项设置,力求更加科学、合理。金像奖(创作奖)的前六届均不分类别,但一些人觉得这样不甚科学,因为不同功用的摄影作品价值评判标准也不应相同,因此建议分类评选。于是2007年的第七届金像奖开始分为三类:创作纪录类、创作艺术类和创作商业类。到了2014年的第十届,三大类又进一步得到细化,纪录摄影类分为新闻摄影组和纪实摄影组,艺术摄影类分为直接呈现组和创意观念组,商业摄影类分为商业广告组和商业人像组。2016年的第十一届又取消了细化,依然采用纪录摄影类、艺术摄影类和商业摄影类三大类别。
  十多年来,纪录摄影类、艺术摄影类和商业摄影类三大类别在金像奖和“国展”评选中基本定型,对摄影的分类与评选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不过,这种分类方式也并非完美无缺,主要问题在于,金像奖虽然是依据摄影的功能所进行的分类,但却让一些参评人将“纪录摄影”、“艺术摄影”、“商业摄影”几个概念对立起来,以至于投稿时不知所措。
  在本届金像奖评选总结会上,刘宇等评委建议今后可以考虑取消金像奖的分类,理由是金像奖主要是“评人”,而很多摄影人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是跨界的,或者说转型的,他们或许在“纪录摄影”、“艺术摄影”甚至“商业摄影”领域都有建树,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类别报送材料可能会顾此失彼。汤辉、张华斌和王敬民等评委也对此建议非常认可,因为他们都是转型的典型案例:本职都是商业摄影,后来也转向艺术创作。


  关于“新人”
  金像奖作为中国摄影界最高个人成就奖,其权威性毋庸置疑,通过已经过去的总共11届、尤其是两年前的第十一届评选结果来看,该奖项似乎给人留下这样一种印象:获奖者主要是功成名就的体制内资深摄影人。由于金像奖的特点主要是“评人”,如果不经过若干年的锤炼、没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要想获得金像奖绝非易事。评委孙慨的看法是,金像奖不同于其他奖项,金像奖获得者必须是那些经过时间锤炼的摄影人,金像奖的含金量正在于此。来自安徽的评委李晓红则认为,通过此次评选可以看出,那种急功近利式的拍摄与扎扎实实耕耘多年的收获是完全不同的,金像奖主要是“评人”,这就要求参评人对一个摄影选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付出辛勤的劳动,而不能是那种所谓的“采风式”拍摄,因此,往届金像奖得主年龄结构偏大也很正常。   在本届的参评人中,除了资深摄影人外,还涌现了一些摄影“新锐”并最终获奖,这是相较于上届发生的变化,这说明金像奖并非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只评功成名就的“老人”而忽视斩露头角的“新人”。对于这些“新人”来说,所谓的“新”指的是年龄、资历及摄影风格,他们的摄影经历虽然不如前辈悠久,但也在摄影之路上孜孜以求,厚积薄发,最终脱颖而出。


  以往几届金像奖就已经对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永久性居民及海外华人开放,但未接到相关投稿。此次金像奖既有香港籍和台湾籍摄影家及海外华人参评,又有台湾籍评委,这在历史上均属首次,意义非同一般,这说明金像奖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不过,在最终的获奖名单中却依然缺少香港和台湾摄影家的名字。据台湾籍评委林添福分析,这主要是香港和台湾的摄影家不太了解国情以及金像奖的评选规则所致,他们选送的作品大都是那些传统意义上的画意摄影作品,并不完全符合金像奖的价值观。林添福表示,作为金像奖的评委,自己有义务在台湾等地大力推介金像奖,争取早日有台湾、香港、澳门及海外华人摄影师获奖。
  此外,在本届金像奖总共239位参评人中,来自体制外的摄影人为49人,占总数20.6%。体制外摄影人,也被称为“新摄影群体”,其中包括人数庞大的商业摄影师群体。如何在这些“新人”中增强金像奖的影响力,也成为本届金像奖总结会上的热门话题,张华斌和汤辉两位评委都对此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张华斌建议,今后可以与其他商业摄影组织合作,共同开展活动,推动中国摄协的金像奖及其他商业摄影活动。汤辉说,商业摄影师在意的是“商业”效果,他们非常看重自己在客户方面的影响力,因此最好邀请一些商业摄影客户或知名广告商来担任金像奖的评委,这是吸引商业摄影师的一个有效方式。
  关于“犯规”
  在本届金像奖申报启事的“申报材料要求”一项中,对三大类別都有关键性的要求,如纪实摄影类要求“作品必须图文结合,真实反映客观现实;除对原始影像画面进行剪裁外,不得对画面内容进行任何增加或删减;彩色图片可以整体转变为黑白图片,但不可对色彩进行局部转变;可以对影调和色彩等进行适度调整,但应以不违背拍摄对象客观真实性为准”;艺术摄影类要求“如未对画面内容进行增加或删改的,应在该幅作品的标题后标注‘直接呈现’字样”;商业摄影类要求“至少需有10幅作品经过实际商业使用或商业机构认证(必须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尽管申报要求非常明确,但本次金像奖评选仍有一些参评作品存在这种问题。本届金像奖总额为20名,最终公示的拟获奖人选却只有19名,就是因为在评选后的专业排查中,工作人员发现有的作品违反申报启事有关规定,这让一些人非常遗憾地与金像奖失之交臂。除了个别作品因主题思想或画面内容妨害公序良俗而被淘汰外,更多的“犯规”是违反纪实摄影类以及标注“直接呈现”的艺术摄影类“不得对画面内容进行任何增加和删减”要求。这些“犯规”现象并非作者明知故犯,主要因为粗心大意所致,比如对画面移动像素、打马赛克,甚至还有人在一个专题里投了 2张完全相同的作品。在总结会上,评委们对此感慨不已,特别是有些参评人的作品整体相当出色,却由于一张片子“犯规”而被淘汰,这让评委觉得非常惋惜。为尽可能避免遗憾,也让金像奖更具权威性,评委们对此积极建言献策,有的建议:将来可以采取预审制,在预审阶段如果发现此类“犯规”问题,可以提醒参评人提前改正。
  中国摄协负责人认真听取了评委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是否对金像奖的分类方式进行改进、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新人”参与,以及如何让参评人有效避免“犯规”等问题,中国摄协将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加以研讨,探寻更好的方案,以便评选出更加优秀的摄影家,进一步提升中国摄影金像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其他文献
上世纪80年代初,我意外地与摄影结缘,此后二十余年,我的镜头一直面对着人类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是她,伴我成长,使我羽翼丰硕,最终让我步入了艺术殿堂。  摄影艺术创作是“道”。古人云:“道在太极之上而不算高,在六极之下而不算深”,可谓道无止境。曾几何时,有业内人士谓之石窟摄影不成其为艺术,只不过是翻拍记录;也有人士认为其不过是一切业务的附庸,一时间似乎失去了它独立存在的价值。其实,这对我来说并不重
期刊
人像摄影作品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只不过是以人为主要的表现载体。人本身所具有的一切特点的认识程度,往往决定了被摄者在我们的作品中是否具有一定的形式表现力和审美内涵,这两者我简单概括为“形”与“神”。  要表现出作品中形的部分,就需要我们熟练的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对冲印时化学药品化学性能的了解,可以使我们改变不同的配方取得不同的效果;拍摄时候和顾客的沟通,需要我
期刊
阿尔金山是遥远的,即便是从乌鲁木齐出发,也要再驱车1500公里,才可到达位于新疆东南部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四周高山环绕,深壑阻隔,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广袤沙漠。高寒、干旱、飓风、缺氧等严酷的自然条件使这里被形容为“不毛之地”,直到19世纪末,才有第一批探险者来到这里。  阿尔金山是美丽的,在保护区内可见数量众多的冰川,河流蜿蜒清澈,湖泊星罗棋布。成群的野牦牛、藏野驴、藏羚
期刊
重视与忽视  中国摄影金像奖(后简称金像奖)作为业界最高荣誉的摄影奖项,其地位及影响力,已被广泛认可而成为共识,这是从本届金像奖中得到的第一印象。也正是由此,作为评委,我在备感荣幸的同时,也深深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和沉重的责任。  在业内,金像奖的很多申报者无论是影响力、知名度,还是专业成就方面,都可以说是响当当的“大腕”、“大咖”级人物。这一奖项对于摄影领域每一位有志的从业者,当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任何形式的艺术评选,都存在一个明确的目的:奖掖先进,树立典范;同时也会产生两个确定性的客观效果,一是对业界现状予以评估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二是评选结果对艺术发展在未来的方向施加影响。  第12届金像奖评选,我忝列评委,参与了对艺术类获奖者的评选。深感其过程,“三公”原则遵循之严格,认真的态度坚持之细密。于我个人而言,一方面借此对中国摄影的现状有了某种程度的真切体悟,另一方面又对金像奖的评选在未来中国
期刊
“非洲”这个复杂的范畴落到图像层面,自然存在对多元视角和相对客观性讲述的必要需求,这种必要性不止体现在本专题前面展示的非洲摄影者观照、呈现自己形象的倾向和方式,也表现为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摄影实践者和学者主动以更冷静、合理的策略介入对非洲的观看和讨论中;而基于此形成的诸多非洲摄影出版物, 能够帮助我们(重新)相对完整地认识、理解非洲和非洲摄影。本文从摄影史论、杂志及展览出版物、摄影作品集三个方面为
期刊
“黑水摄影”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个水下摄影种类,因其被摄对象大多来自深海,种类繁多而非常独特,拍摄具有极强的偶然性和不可预知性,引起了国内外水下摄影师的极大兴趣。  “黑水摄影”与以往的夜潜水下拍摄和水下黑背景摄影有一定的区别。对于“水下黑背景摄影”,我的定义是,夜潜或白天潜入水下比较深因而光线较暗的海底,用聚光灯照射被摄物体,一般以微距镜头进行拍摄,进而获得被摄对象主体明亮、突出,而背景暗黑的作
期刊
有点意外,我在谷歌地图上找到了荒木经惟架在家中阳台上的相机。  那是一幢蓝色的小房子,谷歌地图上为它标了一行小字“ARAKILTD”,这是在日本“3·11”大地震后荒木经惟搬去的新家,离和妻子青木阳子一起生活的位于豪德寺的住所只有一站电车的距离。  而阳台上被谷歌拍到的,是台外形很普通的相机,被一个三脚架支撑在比栏杆稍高的地方。镜头斜斜地对着东京都世田谷区梅丘站附近的一条小街。  这是一个在日本都
期刊
九月北京,秋色宜人、天朗气清,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胜利召开。在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中非领导人再次聚首,共商中非友好合作大计,规划新时代中非合作蓝图。中国与非洲虽远隔重洋,但友好交往却源远流长。新中国与非洲紧密合作,反帝反殖,共同推动着和平与发展事业进步,构建了“中非命运共同体”。  在中非世代友好的背景下,摄影作为当代非洲艺术、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表征性媒介,是我们在新时期认知
期刊
1997年初冬的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山东荣成有个天鹅湖。从此,我便与天鹅结缘。或许是天鹅的高洁、抑或是天鹅的雍容华贵,让我多年来魂牵梦萦,只为留下天鹅的美丽。此后,我又多次去那里拍天鹅。2018年1月,我又来到河南三门峡拍天鹅,此次我携带的是佳能EOS 5D Mark Ⅳ相机。这是我拿到佳能EOS 5D Mark Ⅳ半年后第一次尝试用它拍天鹅,这款相机的一些最新功能,给我带来不少惊喜。  下面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