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离不开语文教育过程,新课标明确提出了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是口语交际能力。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口语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有一定程度的难点,对于农村中年段的小学生来说难度更大。那么,作为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用活教材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紧扣教材,利用课堂中的几个环节进行,同时,在口语交际训练中采取多种形式,因课设练,人人都有说话的机会。
一、发掘课文切入点,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我认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关键在课堂,我注意深入发掘课文内容进行创新性拓展和延伸,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切入点,创造机会让学生去说和练。如《太阳》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有教师认为除了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科学之外,就没有可以利用的地方了。其实可以向课外延伸,“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科学工作者,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太阳呢?”学生对这一问题很感兴趣,我让学生结合课后“资料袋”中的资料交流讨论,鼓励质疑,最后让学生以科学工作者的身份介绍太阳。这样一来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了。
二、活用课后选做题,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听”和“说”是语文素质基本技能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好范例。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恰当地选择材料和创设说话的情境,课后选做题就设有口语交际训练。如《长城》一文: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我创设这样的交际情景:假如有一批外国游客要来北京参观万里长城,你打算怎样介绍呢?在活动中,先出示长城的平面图,让学生选择好自己的导游路线。接着分组讨论,确定要介绍的具体景点和相关传说、故事。然后派出说得好的同学分组扮演“导游”,解说时出示景点图片资料,其他学生充当“游客”进行口语交际实践。最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评议总结。学生在“说”“听”“比”中既看到自己的不足,又明白口语交际在社会上的重要作用。
三、妙用课后“小练笔”,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有一些课文安排了小练笔, 新课程理念赋予它新的功能与使命,为小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我尽量创造双向互动的环境,利用小练笔,把说和写巧妙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看—说—写”“读—说—写”或“听—说—写”的形式,学会观察、理解、模仿,达到能说、会说,最后乐说、能写的效果。
如《放风筝》内容富有儿童生活情趣,生动形象的语言给读者留下无遐的想象空間。于是,我上课时就采用了“看—说—写”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联系画面想一想图上画的是哪儿?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心情怎样?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自己放风筝的经历,在小组交流中说说自己放风筝的过程和当时的心情;然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把自己想象到的告诉大家。最后指导学生把自己刚才所说的写下来。有了说的基础,学生写起来容易得多了。
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我一般采用“听—说—写”或“读—说—写”的形式进行。《去年的树》课后有一个小练笔:“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个小练笔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讲仍有不小难度,大多数学生三言两语就把要讲的话说完了。怎样让学生说具体?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引导的:一是联系课文说;二是设身处地想;三是运用名人名言,可以让说的话更有说服力。我分别出示上面的范例,学生听了后,深受启发,纷纷模仿说和写。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下,学生想象力被激活了,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学得轻松,说得具体,对课文的感悟更深更到位。
四、巧用“蘑菇云”续编故事,深化口语交际训练
中年级课本在编排上很有特色,除了图文并茂外,还在课文的某些关键处插入“蘑菇云”,对学生学习进行提醒和指导。如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课文结尾就有“蘑菇云”: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着急……当小木偶再次走上街头,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于是,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小组交流,给课文续编故事,有的说小木偶在自选商场碰到小红狐,它当众向小红狐要回背包的情景;有的说小木偶背着夺回的背包正满脸笑容地朝着外婆家走去,突然,他看见一辆小车正撞向小白兔,他奋不顾身地推开小白兔,自己却因此受伤……
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既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更是一种延伸和开放,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达到“言虽尽,意无穷”的效果,是我们阅读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五、灵活联系课内外,加强口语交际实践
我发现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也提出了要求:教师在课内外创设各种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自由发表意见。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变的,不像课堂情境那般单纯,课堂里所进行的交际训练并不能真正代表现实生活里的口语交际。怎样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大环境中学习口语交际,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我注重联系课内外为学生开辟口语交际的平台,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如开展“推普周”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内外说普通话,用普通话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节日,让学生回家对父母、长辈说一段感谢的话。我还因境制宜,挖掘农村题材,经常开展一些本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学习了《搭石》《乡下人家》等课文,开展“乡村采风”、“游山乡”、“说家乡巨变”等活动,带领学生走向田间地头踏春、放风筝、野炊……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乡土气息,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社会实践这一广阔的课堂上,学生见多识广了,自然能说会道,学会与他人文明交际。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发展口语的最佳时期,只要我们教师合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交际情景创造说话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说、会说、想说,说出自我、说出精彩。相信在不断的锻炼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随之提高!
一、发掘课文切入点,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我认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关键在课堂,我注意深入发掘课文内容进行创新性拓展和延伸,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切入点,创造机会让学生去说和练。如《太阳》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有教师认为除了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科学之外,就没有可以利用的地方了。其实可以向课外延伸,“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科学工作者,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太阳呢?”学生对这一问题很感兴趣,我让学生结合课后“资料袋”中的资料交流讨论,鼓励质疑,最后让学生以科学工作者的身份介绍太阳。这样一来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了。
二、活用课后选做题,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听”和“说”是语文素质基本技能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好范例。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恰当地选择材料和创设说话的情境,课后选做题就设有口语交际训练。如《长城》一文: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我创设这样的交际情景:假如有一批外国游客要来北京参观万里长城,你打算怎样介绍呢?在活动中,先出示长城的平面图,让学生选择好自己的导游路线。接着分组讨论,确定要介绍的具体景点和相关传说、故事。然后派出说得好的同学分组扮演“导游”,解说时出示景点图片资料,其他学生充当“游客”进行口语交际实践。最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评议总结。学生在“说”“听”“比”中既看到自己的不足,又明白口语交际在社会上的重要作用。
三、妙用课后“小练笔”,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有一些课文安排了小练笔, 新课程理念赋予它新的功能与使命,为小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我尽量创造双向互动的环境,利用小练笔,把说和写巧妙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看—说—写”“读—说—写”或“听—说—写”的形式,学会观察、理解、模仿,达到能说、会说,最后乐说、能写的效果。
如《放风筝》内容富有儿童生活情趣,生动形象的语言给读者留下无遐的想象空間。于是,我上课时就采用了“看—说—写”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联系画面想一想图上画的是哪儿?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心情怎样?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自己放风筝的经历,在小组交流中说说自己放风筝的过程和当时的心情;然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把自己想象到的告诉大家。最后指导学生把自己刚才所说的写下来。有了说的基础,学生写起来容易得多了。
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我一般采用“听—说—写”或“读—说—写”的形式进行。《去年的树》课后有一个小练笔:“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个小练笔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讲仍有不小难度,大多数学生三言两语就把要讲的话说完了。怎样让学生说具体?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引导的:一是联系课文说;二是设身处地想;三是运用名人名言,可以让说的话更有说服力。我分别出示上面的范例,学生听了后,深受启发,纷纷模仿说和写。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下,学生想象力被激活了,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学得轻松,说得具体,对课文的感悟更深更到位。
四、巧用“蘑菇云”续编故事,深化口语交际训练
中年级课本在编排上很有特色,除了图文并茂外,还在课文的某些关键处插入“蘑菇云”,对学生学习进行提醒和指导。如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课文结尾就有“蘑菇云”: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着急……当小木偶再次走上街头,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于是,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小组交流,给课文续编故事,有的说小木偶在自选商场碰到小红狐,它当众向小红狐要回背包的情景;有的说小木偶背着夺回的背包正满脸笑容地朝着外婆家走去,突然,他看见一辆小车正撞向小白兔,他奋不顾身地推开小白兔,自己却因此受伤……
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既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更是一种延伸和开放,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达到“言虽尽,意无穷”的效果,是我们阅读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五、灵活联系课内外,加强口语交际实践
我发现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也提出了要求:教师在课内外创设各种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自由发表意见。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变的,不像课堂情境那般单纯,课堂里所进行的交际训练并不能真正代表现实生活里的口语交际。怎样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大环境中学习口语交际,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我注重联系课内外为学生开辟口语交际的平台,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如开展“推普周”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内外说普通话,用普通话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节日,让学生回家对父母、长辈说一段感谢的话。我还因境制宜,挖掘农村题材,经常开展一些本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学习了《搭石》《乡下人家》等课文,开展“乡村采风”、“游山乡”、“说家乡巨变”等活动,带领学生走向田间地头踏春、放风筝、野炊……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乡土气息,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社会实践这一广阔的课堂上,学生见多识广了,自然能说会道,学会与他人文明交际。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发展口语的最佳时期,只要我们教师合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交际情景创造说话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说、会说、想说,说出自我、说出精彩。相信在不断的锻炼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