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小学语文课程 开展毛笔字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an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也是语言文字素养积累的一个开端,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可见,语文教学和毛笔字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那么,该怎样结合小学语文课程,开展毛笔字教学呢?
  一、熟知汉字演变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了解我国的书法史,能区分篆、隶、楷、行等字体。中华汉字源远流长,从甲骨文开始,大致经历经了五个造字阶段。如在教学《“马”字的写法》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马”这个字及历史上造字的五个阶段。随即板书甲骨文的“马”字,并介绍:这种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是汉字的鼻祖。接着,我又出示了金文的“马”字:金文是以甲骨文为基础,铭刻在钟或鼎上面,也叫作“钟鼎文”。在出示篆字“马”后,我告诉学生,篆书分为大小篆。大篆一般是战国时的文字。小篆是秦国时的特用文字,其特点是字形均匀、笔画圆润。隶书,在东汉达到了高峰期。“楷书、草书、行书”可作一个阶段,我也做了讲述。这样,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中国汉字的源远流长。
  二、提高书写水平
  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看清字的形状,这是写好汉字的基础。
  1.细察结构
  课堂上,不管是写硬笔字还是毛笔字,一定要让学生观察清楚字形和结构。以教学“清”字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观察:
  (1)“清”字左窄右宽,左侧约占全字的三分之一,右侧约占全字的三分之二。
  (2)从整体看,右边“青”的中间一竖略高于左边“三点水”的第一点。“青”的第一横起笔时与左边“三点水”的第一点持平;第二横应该在左边“三点水”的第一和第二点之间;第三横要与左边“三点水”的第二点基本持平。在写“月”字底时,它的左右竖在收笔时要比左面“三点水”的第三点稍微低一些。
  (3)“月”字底的宽度和上面“青”的短横的宽度大致相同;左边三点水的第三挑点尾部与挑尖适当与第一点收笔成为一条垂直线。
  教学中,我启发学生自觉地去观察临写,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快地提高书写水平。
  2.侧重笔法
  只有掌握好正确的笔法,才能把毛笔字写美观。如,教学《怎样用笔》一课,教师要讲清用笔的方法,即起、行、收的要点:逆起、中行、回收。所谓“逆起”,就是指起笔时欲右先左、欲下先上;“中行”,即行笔时把笔锋握正,中锋行笔;“回收”时要做到右行而左收、下行而上收。指导学生转笔时,要注意在转笔处不能停留、要匀速行笔;写折笔时,在转笔处要停顿一下,形成折角。
  3.注重讲评
  (1)大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写字的结果,而缺少对某一笔的评析。学生刚写毛笔字,不好把握整个字。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习字过程中多走动,多观察,多表扬。学生写的不好的字,只要有哪一笔写得还行,也应给予肯定。
  批阅时,对学生写得好的字,教师除了加红“○”外,某些到位笔画也应加红“○”。还可以加上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定会非常高兴。
  (2)碑帖欣赏。如教学《“福”字儿的写法》一课时,我相机给学生讲述,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为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紧接着,又给学生讲解了这四位书法家各自的书法特色:欧阳询的书法严谨工整,平正峭劲;颜真卿的楷书丰满雄伟;柳公权的楷书刚健有力;赵孟頫的书法外秀内坚。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时,可利用班班通等设备出示该书法家的代表作,让学生来评析,开阔学生的视野,进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此举对学生写好字意义重大。
  三、提升文化底蕴
  1.介绍大家名作
  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介绍一些大家名作,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褚遂良的《圣教序》;苏轼的《寒食帖》……通过欣赏他们的作品,让学生感受王羲之的飘逸,褚遂良的典雅及苏轼的潇洒等。当学生了解到汉字中蕴含着如此厚重的文化,便更会觉得练字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了。
  2.品味书法故事
  了解书法历史上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写毛笔字的兴趣。有位教师执教《学写“正直”》一课时,介绍唐朝的楷书大家柳公权为人刚正不阿,曾用书法来劝规皇帝。有一次,穆宗跟柳公权讨论书法,说:“你的字写得遒劲有力,有什么好方法吗?”柳公权马上答道:“用笔的秘诀在于心,只有心正了,笔才能正啊!”唐穆宗听后点了点头,知道柳公权是借写字来劝自己做一个明君啊!
  在执教《“福”字儿的写法》一课时,教师展示了王羲之写的“福”字,介绍了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为“书圣”。他的字剛劲洒脱,是靠刻苦练习而达到的。有一次,他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让人镂刻。工人在削时发现墨迹竟然透进木板里有三分深度, “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众人皆知的成语了。
  3.了解相关文化
  在毛笔字教学中,与这节课相关的文化知识,也需要融入书法教学之中。有位教师执教《“马”字的写法》时介绍了马的相关知识:马,是人类忠诚的朋友。它身体魁岸,四肢健壮,性情温良,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马有许多美名:千里马、老骥、白驹等。这样,学生在不自然间就了解到了相关文化。
  4.融入文学知识
  经典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写字教学中,也可作为教学资源适当运用,以加深小学生对书法知识的感悟。如有位教师执教《三点水的写法》一课时,先后出示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等有关水的名句,引导学生大声诵读。这样,学生在练习写字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了古代文学知识,拓宽了视野。
  四、培养审美情趣
  把字写得很好看,这是我们进行书法创作的基础。但还要了解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这是我们创作书法作品的关键一步。如教学《“福”字儿的写法》一课,在创作“福”字这一环节时,教师是这样指导学生落款的:款要落在全篇的左边,依据作品大小,恰当地写上日期和作者的名字。落款的字要写得稍微小一点,起笔时不得高于全篇,最后一个字要不低于全篇。学生写好后,再对比一下,看整幅字是否协调。如此这样,多练习几遍,学生就会掌握。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开展毛笔字的教学,让学生们熟知汉字演变历程,提升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情趣,让语文教学和毛笔字教学相辅相成。使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就对写字产生浓浓的兴趣,为他们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淮北市相山区土楼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前课外阅读内容虽然繁多,但鱼龙混杂,学生缺乏选择的能力,更缺少方法指导,如放任自流,其效果必定不太理想。对此教师可以探索“课外阅读课内化”,主动引导学生将课外自主阅读回归校园,并将其纳入到课内阅读之中,通过“主题同步”的方式,将课外优秀阅读书籍与课内阅读一并组成群文阅读,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推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是一种高水平、主动的认知加工,是一种“适度”学习。实现适切的“深度学习”,需找准“深度学习”的“点”。  一、符合课标学段、文体、文本特点  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阅读”分年段表述,学段不同,深度不同,文体不同,学习的关注点也不同。  再看具体的文本,《莫高窟》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课文第2、第3自然段写彩塑、壁画时结构相同,都是“概括 具体(由面到点)
角色转换法,是当角色扮演者发生了角色内部的矛盾冲突时,更改其地位、角色,解除其内心的焦虑,消除个人人格特质与角色交际时的心理和社会矛盾,达到心理平衡。在教学中,角色转换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天地,我们呼吁转变教师角色,提倡师生间角色互换,正是以角色理论为基础的。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精品。在这些课文中,作者用精美的文字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明的角色,要读懂课文,就得体会这些角色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都处于高耗低效的尴尬状态之中,很多教师反思后认为当下的课堂教学只涉及语文的表层,未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思维动力,导致语文教学处于课程的浅表之中。于是,另一极端现象开始在教学中出现:文本肆意挖掘、目标高深莫测、手段层出不穷。但最终没有形成预期的效果,学生不是陷在思维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就是如听天书般云里雾里。那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呢?其实,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深度学习并没有错,深度学习也可以
眼前,摊着一叠书,厚重而又深邃。浏览,翩跹的白底黑字是水墨写意的舞蹈,将一幅幅流光溢彩的文化讲坛纷呈,许我于思索,许我于困惑,许我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洒脱与释然,许我于静夜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流连与驻足……  品味,书香,陶醉。  暑假,在如此惬意的美好时光里,我像一只贪婪的蜂,停不下扇动的翅,四处飞,一会儿这朵花一会儿那朵花地逗留、采撷,“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世人
【教材分析】  《姓氏歌》选自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是一篇韵文识字。它与其他3篇识字课《春夏秋冬》《小青蛙》《猜字谜》一起构成了识字专题,体现了识字方法的多样性,彼此一脉相承,又各放异彩。本课将一些常用姓氏置于儿歌之中,内容生动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大都知道自己的姓名,能区分出自己姓什么,所以“姓”对他们来说不陌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
《翠鸟》一文主要通过对翠鸟外形以及生活习性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其中,作者在描写翠鸟外形的时候,用词准确,比喻恰当。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作者描写翠鸟外形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美,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是笔者的一则教学片段及思考。  【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生:
古诗词一直被誉为我国文化的瑰宝。但纵观当下阅读教学,一线教师教学古诗词的公开课可谓凤毛麟角。与白话文相比,古诗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古诗词教学也常常被异化为机械的翻译课。如此教学未能真正彰显出蕴藏在诗歌之中的深刻意蕴。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改变呈现方式,从而使他们感受到诗词内在的独特魅力。  一、由灌输到悦纳,变介绍诗人为探究猜测  古诗言简义丰,镌刻着时代的
在低年级习作训练中,“看图写话”深受学生的青睐。这不仅是因为形象直观的图形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还因为图画里一些美丽的景物、有意思的动物、人物形象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使他们产生表达的欲望。由于受思维发展、语言积累、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制约,低年级学生在表达时常缺乏条理,语意上也缺少连贯性。那么,怎样指导他们有序地表达呢?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好好看,有序写  写话的时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
【摘 要】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时代、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因此,有必要对翻转课堂的内涵及价值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及其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实现方式,期望能对教学改革的趋向及职业院校的实践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翻转课堂;价值取向;上海职教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