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李商隐“借美人以喻君子”的诗篇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李商隐“借美人以喻君子”的诗篇,首先对这些诗篇的具体情况做了一下简述,然后分析这些诗篇的写作艺术。
  关键词:李商隐;“借美人以喻君子”;写作艺术
  “按前人的解释,《离骚》‘香草美人’的象征系统,实际上包含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指义功能,即香草、美人均有贤君、贤臣与自比的象征意义(宽泛地讲,自比可归入贤臣义中),而美人又可指介于君、臣之间的贤女、贤后”【1】,而李商隐在《谢河东公和诗启》中也曾自述“某前因暇日,出次西溪,既惜斜阳,聊裁短什。盖以徘徊胜景,顾慕佳辰,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明确指出他诗中的“美人”有所寄托,“借美人以喻君子”,这明显是对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中“香草美人”传统的接受。
  笔者通过对李诗的阅读,确实发现许多用到“美人”传统的诗篇,但是“李商隐将‘香草美人’意象所表达的诗意朦胧化,不似屈骚式的直露,含蓄的意义处于似与不似之间。他自称‘楚雨含情皆有托’,但是否有寄托,常使人难于判断”【2】,对某些诗篇不能轻易地做出定位,只能在找到与诗篇相关的证据或信息,并对证据或信息进行整体的研究分析后,对诗篇做出尽量合理的判断。本文的关注点在李诗中的“美人”传统。
  在以往关于“美人”的研究中,对“以男女喻君臣”的研究最为值得关注。其实前人已经意识到了这种传统的存在,“大凡忠臣义士不见谅于其君,或遭谗间远逐殊方,必有一番冤抑难于显诉,不得不托为夫妇词,以写其无罪见逐之状。则虽卑词巽语中时露忠贞郁勃气”【3】后来,相关的成果也有很多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这种传统的成因进行研究,比如郑群在《试论男女——君臣模式之源流》【4】中,从中国的传统伦理结构、诗歌的教化功能等方面对“以男女喻君臣”的源流进行了探讨;鲁洪生、王美英在《<诗经>比兴中的“以男女喻君臣”》【5】中详细论述《诗经》比兴中可能存在的“以男女喻君臣”现象,并且将其作为屈原的“香草美人”传统的一个很重要的源头。再者就是对“美人”意象的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也很多,比如吴冠文《论宓妃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演变——兼论由此反映的中国文学发展的趋势》【6】一文将宓妃这一“美人”意象在文学史上的演变做了论述,并且将其演变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发展趋势相结合进行了探讨。针对李商隐诗中的“美人”传统的研究中,对李商隐无题诗的研究以及对李诗中的具体“美人”形象的研究比较多,像谢忠凤《李商隐无题诗与香草美人意象》【7】阐释了李商隐无题诗中“香草美人”传统的理想性及艰难性特征,徐炼《李商隐的宓妃情结》【8】将李商隐的宓妃情结论述比较详细。
  本文的“借美人以喻君子”,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看,与“以男女喻君臣”没有本质区别,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是比兴的具体呈现。两者的不同点在于侧重点不同,“借美人以喻君子”侧重用女性来喻男性,而“以男女喻君臣”虽然也涉及到用女性来喻男性这一点,但其重点是放在了用“男女”之间的关系喻“君臣”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纲常伦理方面的关系。本文所说的“借美人以喻君子”,是从“香草美人”艺术传统中选出的一个小方面,简单地说,就是结合诗的创作年代、社会背景(包括除作者之外的人和事),或者作者的自身经历、心态,又或者诗篇的主题等,透过诗中的“美人”形象,或者说成是女性形象,隐约可以看到与她相似的男性,即“君子”,如果说诗中的女性是喻体,那么相应的男性就是本体,但两者又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更是一种审美关系。
  一、李商隐“借美人以喻君子”诗篇的具体情况
  据笔者粗略统计,在约600首李诗中,涉及“美人”形象的诗篇至少130首,这130首中有所寄托的大约有50首,而这些有所寄托的诗中,“借美人以喻君子”的诗大约有29首,主要参照刘学锴、余恕诚先生《李商隐诗歌集解(增订重排本)》(以下简称刘余本),以叶葱奇先生《李商隐诗集疏注》(以下简称叶本)为辅。
  29首诗分别为:《无题》(八岁偷照镜)、《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无题二首(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海客》,《离思》、《深宫》,《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汴上送李郢之苏州》,《越燕二首(其一)》(上国社方见),《蜂》,《代越公房妓嘲公主》,《代贵公主》,《重过圣女祠吧》,《哀筝》,《无題》(近知名阿侯),《无题》(照梁初有情),《无题二首(其二)》(重帷深下莫愁堂),《无题四首(其四)》(何处哀筝随急管),《王昭君》,《李花》,《嫦娥》,《袜》,《日高》,《莫愁》,《失题二首》(长眉画了,寿阳公主,叶本名为《无题二首》),《效长吉》,《寄蜀客》。刘余本将前15首列入编年诗部分,后14首列入未编年诗部分。
  笔者统计的结果虽然较为客观,但因在统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可能会出现多计、少计,甚至错计的情况,笔者会继续完善,也请方家不吝指正。
  29首诗中的女性的出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题目或内容中直接被提及姓名或相关事迹,像《无题二首(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中的“萼绿华”,《李花》“徐妃久已嫁,犹自玉为钿”中的“徐妃”,《莫愁》,《嫦娥》,《王昭君》等;二是虽未提及,但诗篇中有描写女性的,甚至是通篇描写的,像《无题》(八岁偷照镜),《无题》(照梁初有情),《日高》等就是通篇描写女性。对于用第一种方式写的诗,我们很轻易就能看出,作者是以第三人称写的,作者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而对于使用第二种方式写的诗,有些很难分辨叙述人称的问题,尤其是那些通篇与女性相关的,分不清是将自己作为女性、用第一人称进行的自述,还是以第三人称进行的叙述。
  二、李商隐“借美人以喻君子”诗篇的写作艺术
  李商隐的诗很有艺术魅力,这多得益于他极为高超的写作水平,笔者主要从隐喻和意象组合两个方面对“借美人以喻君子”诗篇的写作艺术进行阐述。
  (一)善用隐喻   隐喻的手法浪漫新奇,又富有神秘感,为李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外衣。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直持续到现代的理查兹、雅克布逊等,对于隐喻的研究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也形成了一条关于隐喻的研究脉络。意大利的维柯在《新科学》中指出“把个别事例提升成共相,或把某部分和形成总体的其他部分相结合在一起时,替换就发展成为隐喻”【9】,笔者结合诗歌实际,对这段话进行了揣测和总结,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此类事物,即便有的时候喻体与本体表面上没有关联,但细细体会就会从中发现两者的共性。在本文的29首诗中,隐喻中的喻体就是诗中的女性及其行为、活动等,本体就是男性及其活动、心态等。
  1997年,熊国华在《论李商隐诗歌的隐喻系统》【10】一文中将李商隐诗歌的隐喻划分为了三类:神话传说式隐喻,历史典故式隐喻和自然景物式隐喻。本文所提到的29首诗中对“神话传说式隐喻”及“历史典故式隐喻”的运用非常出色,两者或单独运用,或交叉运用,丰富多彩,因此就从29首诗中的女性形象入手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1、“神话传说式隐喻”
  这种隐喻从诗中所涉及的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形象就可以看出。这29首诗中涉及的神话传说中的女性至少有8位,分别是洛神、萼绿华、素娥(嫦娥)、青女、湘妃、里娥、神女、圣女。
  2、“历史典故式隐喻”
  如果说“神话传说式隐喻”的女性形象偏重于虚幻缥缈,那么“历史典故式隐喻”就偏重于现实人物。这29首诗所涉及的女性至少有15位,分别是莫愁、赵飞燕、东家老女、溧阳公主、寿阳公主、徐妃、卓文君、乐昌公主、苏小小、王昭君、晋女、阿娇、昭王姬瑕、小姑、苏蕙,而这些女性形象的出现往往会伴随着用事用典。
  下面用《无题·照梁初有情》对以上两种隐喻做出具体分析。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这首诗写的是位女性,“诗中女主人公,即作者之化身”【11】,是“借美人以喻君子”的很典型的一首。这首诗中的隐喻主要分布在“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和“锦长书郑重”三句。
  “照梁初有情”,“照梁”出自宋玉《神女赋》“其始来也,耀乎如白日初出照屋梁”,所涉及的女性形象为神女。“出水旧知名”,“出水”出自曹植《洛神赋》“灼若芙蕖出渌波”,所涉及的女性形象为洛神。神女与洛神皆为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很明显,这两句运用的是“神话传说式隐喻”,作者用神女及洛神的美好的容貌、婀娜的身姿是为了说明作者出色的才华。
  “锦长书郑重”,刘余按“锦书用苏蕙事。郑重,反复切至之意。《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殷勤郑重,必欲觉寤陛下。’此句‘书郑重’与‘恨分明’对文,尤言书中之情甚殷切也。”【12】这里的“苏蕙事”,用典痕迹非常明显。对于“苏蕙事”,有不同的记载。《晋书》“列女”部分是这么写的:“窦滔妻苏氏名蕙,自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词甚悽惋,凡八百四十字。”《侍儿小名录》:“滔宠姬赵阳台,苏苦加挞辱,滔深恨之,与阳台之镇襄阳,绝苏音问。因织锦回文,题诗二百余首,名璇玑图寄之。滔览锦字,感其妙绝,具车从迎苏氏。”虽然记载的具体内容不同,但都有相同的目的,就是借锦书抒发殷切之情,表达苏氏爱情之路的艰辛。而作者用“苏蕙事”,也是为了传达自己仕途之路的艰辛。这一句很明显运用的是“历史典故式隐喻”。
  (二)“美人”意象组合不受时空的限制
  作者在诗中对“美人”意象的组合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通常不受时空的限制,错综跳跃,自由发挥。作者之所以会这样写,很大程度上是受作者的心灵世界决定的。作者的经历使其心灵世界异常复杂,再写诗时如果使用井然有序的意象,就很难表达出作者的心境,而用错综复杂的意象组合就可以很好地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复杂。就拿《离思》来说:
  气尽前溪舞,心酸子夜歌。峡云寻不得,沟水欲如何。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
  這首诗共有5句涉及到了“美人”意象,“心酸子夜歌”、“峡云寻不得”、“沟水欲如何”、“湘篁染泪多”以及“还自托微波”。
  “心酸子夜歌”,《宋书·志·乐一》记载“《子夜歌》者,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到后来,《旧唐书·乐志》的记载更加丰富,“《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歌声过哀苦”。涉及的美人意象为晋女。
  “峡云寻不得”,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临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涉及的美人意象为巫山神女。
  “沟水欲如何”,化用卓文君《白头吟》“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上,沟水东西流”。涉及的美人意象为卓文君。
  “湘篁染泪多”,在《博物志》和《述异记》中都有提及,《博物志》“舜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泪挥竹,竹尽斑”,《述异记》“湘水岸有相思宫、望帝台。舜殁,葬苍梧,二女追之不及,恸哭,泪下沾竹,文悉斑斑然”。涉及美人意象为湘妃。
  “还自托微波”,来自曹植《洛神赋》“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涉及的美人意象为洛神。
  晋女与卓文君,分属晋和汉两个不同时期。晋女到巫山神女,晋女是现实人物,神女为神话人物,一实一虚,一有一无;由巫山神女到卓文君,一虚一实,一无一有;再由卓文君到湘妃、洛神,一实二虚,一有二无,这样来回三次,打破了空间的束缚。在不同时空之间的穿梭,打破了时空的束缚。
  注释
  【1】刘怀荣:《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278
  【2】孟修祥:《论李商隐对楚辞的接受》,《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5
  【3】方玉润:《诗经原始》,中华书局,1986:136
  【4】郑群:《试论男女——君臣模式之源流》,《宜宾学院学报》,2005,4
  【5】鲁洪生、王美英:《<诗经>比兴中的“以男女喻君臣”》,《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4
  【6】吴冠文:《论宓妃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演变——兼论由此反映的中国文学发展的趋势》,《复旦学报》,2011,1
  【7】谢忠凤:《李商隐无题诗与香草美人意象》,《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7,1
  【8】徐炼:《李商隐的宓妃情结》,《中国韵文学刊》,2003,2
  【9】 [意]维柯:《新科学》(上),商务印书馆,1987:202
  【10】熊国华:《论李商隐诗歌的隐喻系统》,《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7,1
  【11】【12】刘学锴、余恕诚著:《李商隐诗歌集解(增订重排本)》,中华书局,2004:1609,1606
  作者简介:任惠霞(1990-10-13)女,山东潍坊人,汉族,现就读于青岛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一. 前言  我国新课标改革已进行十余年,在这十余年中,我们不断反思我们的教育原来是什么样的,我们希望达到什么目标等等。我们看到新课标改革中所取得的成就,当然也需要客观面对存在的问题,例如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增无减,教学难度增大,学校依然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这些无疑都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依旧是教师传输知识,学生接收知识;学生的综合素质亟
期刊
摘要:小学高段学生应具有独立课外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提出以下一些方法,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方法;习惯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学习
期刊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处处体现生物理论与实际生活间的密切联系。然而面对高中生物课程,学生们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那么,如何改变这样的状况,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让生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是当前所有的教职工面临的共同问题,并且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关键词:生物课堂 教学 魅力  一、引言  在高中时期,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处在一个比较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今的教育形式也不同于过去,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成为了当今教学的主流模式,不仅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也适应小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从而达到了简易、愉悦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美术多元化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信息技术;创新能力;  科研基金项目名称:现
期刊
摘要 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关键词 构建 小学 语文 课堂 和谐 轻松 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期刊
摘要:语文作为传统教育中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国人而言有着不同于另外两科的情结和意义,因此在学校教育,尤其是为日后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打下基础的小学教育当中,小学语文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了以下几个搞好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要点。  关
期刊
摘要: 通过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开展创新教育,提出了应多媒体在使用过程中要恰当运用,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课件画面简洁、形象深刻、强化感知,把难理解的变为让学生容易接受的,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一些必须的事项,才能更好服务于教学,提高效率。  关键词:重要性 灵活运用 模拟操作 注意问题  多媒体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够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期刊
【摘要】德宏傣族的《阿銮桑吉沙》和缅甸的《江喜佗》都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两个作品的比较,说明文学作品在长期的流传中,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依然保存着许多相同之处,同时体现作品在流传中受到本土化、民族化和地域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实际上是跨境民族之间文化继承和再创造的结果,这结果与当地的历史、地域、信仰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阿銮桑吉沙 江喜佗 比较研究  南传佛教是佛教三大支系之一,又称南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教育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小学语文习作课程是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是目前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在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阶段,是学生培养语文习作的最佳阶段。在教育改革目标中,对小学语文习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习作的教学工作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传统的习作教学方式死板、陈旧,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习作成绩也得不到提高。因此,本文就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就如
期刊
摘要:本文从微课的概念和特点说明微课的前景,着重分析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意义。  关键词:微课;教学;作用;意义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国外也被称为“Microcourses”, “Mini-lesson”,“min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