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操作话刀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yffg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味可口的肴馔,风味各异的菜品,不仅依靠烹饪技术来实现,更要求精湛的刀工技术与之相配合。我国厨师历来对刀工极为重视,古时就把刀工与烹调合称为“割烹”。孔子曾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并提出“割不正不食”的论点,可见人们对刀工技术的注重。厨师的刀,犹如书法家的笔、战士的枪,须臾不可离。中国烹饪被世人誉为“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制作了洋洋大观的珍馐美馔,这与厨师手中的刀大显神威是分不开的。一个有造诣的厨师,其刀工必然是高超精湛的。
  根据烹调或食用的要求,运用各种不同的刀法,将烹饪原料或食物切成一定形状的操作过程,称之为运刀。运刀与打拳、舞剑一样,有自己的一招一式,掌握正确的运刀程式非常重要,就运刀的基本功而言,应做到“正、巧、美、准、快”。
  正:有句行话,“看你的立像,就掂得出你的斤两。”这话是有道理的。运刀的正确姿态应是腰不哈,腹不挺,腿不弯,头不歪,躯干竖直,双脚叉开与肩同宽,腹与砧板应保持一拳之隙,目光注视两手操作的部位。案高适宜,以不提肩、卸肩为宜。这样不仅能保持正确的操作姿态,而且重心稳,视力判断正确,关节转动运用自如,且利于身体健康,长时间操作不易疲劳,切忌操作时“绞脚”、“挺肚”。
  巧:运刀,必须采用刚柔相济的功劲,即俗称“轻硬劲”。握刀不可太紧,关节不可僵直,当需要改变刀或刀法时,就能自然灵活地改变拇指的力点和腕、肘用力方向,心想手随,连贯自如。握柄位置,视原料质地、所用刀法而定。脆嫩易断的原料,可握在刀柄的稍后部分,以减少手腕摆动幅度;反之,则应握在刀柄的稍前部分,使力点前移,增大刀力。需要挥臂劈剁的原料,刀柄要握紧,但落刀时又不能过死,以减少手臂的震动。排斩茸料时(如鱼、鸡、虾茸等),由于原料黏稠,极易粘贴刀面,则需巧劲施艺,运刀起落,自感提中有撒,下碰即提,制作一种“弹性”,这样不仅能使茸料带上“劲”,而且关节轻松不酸,有经验的厨师排斩时,其运刀的节奏声有如快马疾蹄,列车飞驰,十分悦耳。
  美:动作舒展大方,抑、扬、顿、挫有度,俗称“手势”。手势系习惯而成自然,一旦定型,很难改正,故初学者尤需注意,那种“站案三曲身,一刀全身牵”的操作姿态,很难言之为美。运刀时,左手持料,右手操刀,一起一落,只许手腕摆动,不可肘部一起牵动(需挥臂刀劈者除外),如理发师剃胡须,书法家挥毫,于提肘运腕处方见工夫。如批软嫩之料(鱼片、腰片之类),刀刃不宜平行推入,宜将刀刃先接触一点,使之割开,然后运腕带弧度转推而下,即可减少原料对刀刃的阻力,那连续不断的动作又给人一种潇洒、稳健、美的感觉。操作过程还应穿插一些切(刀工运用)、抄(成料抄入容器)、铲(铲除砧板污屑)、揩(揩净刀面和砧板)等清洁整理工作,做到轻重有度,一气呵成。不应养成磕这碰那,污屑乱弹,冒失落拓的不良习惯。
  准:烹饪原料千差万别,尤其是动物性原料其结构更为复杂,需用刀解体、出骨、分档(即初加工),再根据需要切成各种形状(即细加工)。一个厨师要做到下刀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然而又是厨师必须具备的刀工技术。以猪、牛、羊等畜类原料而言,除有完整的头、尾、肚、背、四肢外,胴体还由肌肉、脂肪、结缔、骨骼等各种组织组成,它们各有所用,并非“放到案上就是肉”。只有对其结构状况了如指掌,下刀才准,尤如游龙走蛇,分毫不差。“庖丁解牛”的历史典故,至今成为厨界美谈。常见一些初学者在去猪腿之挠骨和断火腿之下肢,不对准缝隙,用尽死力,猛砍一气,结果骨碎肉烂,形如狗啃,实不足取。即使是净肉,“不同的肌肉结构常以筋膜相隔,掌握了原料的结构特点,才不致于“胡子眉毛一把抓”,做到下刀准确,保证质量,减少损耗等现象。只有通过勤看、勤问、勤学、勤练才能做到“下刀如有神”。
  快:运刀迅速、敏捷,是衡量一人厨师基本功是否扎实的重要标志。唐代诗人杜甫曾有“鸾刀缕切空纷论”,“无声细下飞碎雪”之类描写刀工的诗句。一个运刀敏捷的厨师,对提高劳动效率,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我的教学体会,一个运刀技术十分熟练的厨师,他在操作过程中会自然地产生一种“灵感”,随着厨刀有节奏的起落,刀距吃得很准,切出来的原料形状整齐划一,大小均匀一致,这种“灵感”能保持一定的时间,并能给自己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乐趣。然而一些厨师学员在操作考试时,力求刀工好,而有意放慢动作,结果并不如愿,反不及平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基本功欠扎实是主要的,其次没有体味到人的潜在意识对人的动作的支配作用,当你认定了原料的规格,保持在同一“准星”上的时候,加快运刀,反而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自己动作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切出的东西均匀一致;放慢动作,反而会干扰自己的“准星意识”,即失去了自己的“灵感”,妨碍动作的连贯性,切的速度不仅很慢,而且质量也不如愿。当然,这里强调的快,是以保证质量为前提的,是在刀功熟练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那种粗制滥造,马虎了事,好高鹜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其他文献
  
期刊
总编杜力女士、责任编辑孔繁策同志:  你们好!  3月25日笔者在邮局购到《烹调知识》第4期,看到拙作《酒色财气巧入诗》一文中有3个错字,这可能是由于笔者文字潦草而造成的错误,除了向编者与读者深表歉意外,特写此短信,盼能将错字加以更正,以免贻误读者。  该文第一段第二、第三、第六行“了亢”应改为“了元”;我习惯将“元”字写成“亢”;第四首诗第二句“色盲”应改为“色育”。“盲”与“育”只是把上面“、
期刊
蛋糕是一种美味的食品。大多数蛋糕最适宜佐以口忌口廉、水果以及洋酒。除此之外,那些风味独特的蛋糕,把它们烹调后与其他原料一同使用,也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蛋糕在点心中的巧妙使用,将会制出经久不衰、引领时尚、符合现代生活的美味点心。那么,如何才能制作出精美的蛋糕呢?传统蛋糕与新潮蛋糕又有何区别?    一、传统蛋糕与新潮蛋糕的制作方法    (一)传统蛋糕的制法及配方  1.配方:净蛋1 000 g,白
期刊
从1983年《烹调知识》创刊算起,我在《烹调知识》编辑部帮助工作达20年。由于工作关系,我与不少作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我与家住四川省成都市的李乐清可谓忘年之交。因为从年龄来说,我大他整整30岁。  在长达20年的交往中,乐清先后为《烹调知识》撰写过近600篇稿件,而且多数稿件都写的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具有实用性和可读性,颇受广大读者喜爱。这对《烹调知识》来说,无异是十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与
期刊
餐饮业和食品工业同姓食,但多年以来,二者之间中总是两张皮,独自发展。究其原因,也有它的道理。一是传统的手工操作,一是工业化流水作业。二者很难找到合作点。  然而,随着人类饮食思想的不断进步。遭受“SARS”病毒考验过的人们,将会对饮食中菜肴部分的质量和卫生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珍稀动植物资源也会在法律和知识两方面作用下逐渐退出餐桌,人们对饮食菜肴将会趋于广泛化和普通化。  因而,进行餐饮业与食品工业
期刊
“饣它汤”是江苏徐州一种被称为“汤中之王”的传统特肴,这种汤汁醇味美,是别具风味的大众化早点佳品,喝上一碗,暖胃提神。目前徐州各饮食店均有供应,而三珍斋菜馆制作的这种汤更胜一筹,深受国内外“食客”的称颂。  关于这汤的的来历,民间有众多的传说。其中一说:乾隆年间,彭城街头有一个姓饣它的老先生,专以卖鸡汤为业。一天,他把一只鸡和几块猪骨头放在一起煮汤,因勾芡麦添入,待汤煮好后,汁液浓厚,香气四溢,食
期刊
近日有报道说,某些食用油没有据实在原料标识中标明含有“转基因”成分。于是乎,“转基因”对食用油品质有否影响,再度为人们所关注。  所谓转基因并不神秘。它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人为地将一种微生物、动物或植物的基因植入另一种微生物、动物或植物中,使其遗传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发生符合人们愿望的变化。包括转基因食品在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生物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
期刊
     
期刊
菜单,顾名思义就是酒楼菜馆为了方便顾客而印制的菜肴目录。从广义上来讲,即店家向人介绍本店所供应的全部品种和价格;从狭义上来讲,专指筵宴列出的菜单,供厨人按标准进行配制的依据。  菜单,其指导思想和制作思路,需要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便遵循,这就是编制菜单。但是,起初的菜单并不是单单向客人说明菜肴的内容和价格而制作的,而是厨师为了备忘而写的单子,它的规格有三种:一是简化式,只列出菜名,适合于有经验的中老
期刊
近来,本刊收到网上来稿不断增多,这是件大好事。说明广大作者在物质生活提高后,积极改善写作条件,既节省了时间,又解脱了伏案爬格子之苦,可喜可贺。但这毕竟是件新生事物,有的作者在匆忙电传之余,却忘了署名,或忘了传给我们其E-mail、地址、电话及邮编,为今后及时联系交流带来了困难,也给我们及时寄付稿酬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敬请诸位作者在发稿之前,请务必检查一下自己的稿件是否有标题,有作者姓名,以及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