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不如共情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_j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悲伤是人类普遍会有的情绪,身体伤痛、亲朋离散、挫折失败都会引起悲伤。对悲伤者的同情也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它普遍而又强烈。然而,我们常常会发现:旁观者眼里的悲伤未必是被同情者心中的悲伤。
  当我们看见山区的孩子悲伤哭泣,我们会同情他们生活贫困,但他们也许只是悲伤身边没有父母的陪伴;当我们看见病床上老人泪眼模糊,我们会同情他们饱受衰老病痛的折磨,但他们也许只是悲伤无法亲眼见证孙辈的成长。被同情者心中的悲伤,可能比我们想得更简单,也可能比我们想得更深沉。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也不存在观念、想法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会因为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年龄阅历的差异而形成对事物的不同理解,这种带有强烈主观性的“理解”好似一道无形的屏障,使得同情的错位成了一件无法避免的事情。
  更何况,还有一些人会抱着寻求优越感的心态去俯视悲伤者。这些人关注社会新闻,在意各种灾难,他们认真地阅读事件的细节,嘴里不时发出“真可怜”“真作孽呀”的感慨,内心却因自己比他们状况好而庆幸与自得。这些人绝不会在意悲伤者悲伤的原因,因为那不是他们的初衷。
  又或者,有些人的同情只是单纯的盲从。在网络时代,随手转发热门帖子表达一下对悲伤者的同情是一件再便捷不过的事了,至于自己眼里的悲伤是否是悲伤者心中的悲伤,他们并不在意。当然,也不乏这样一些人:他们同情悲伤者只是为给自己积攒道德口碑。既然同情他人就能被冠以“善良”“仁厚”的美名,那么道几句同情又有什么难?
  试想,如此变味的同情又能给被同情者留下什么?
  列宁说虚伪的同情是锐利的毒箭。你无意的言语可能在悲伤者流血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你无心的同情可能会让悲伤者更觉世情冷漠,进而将他们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帮助悲伤者走出悲伤,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共情”,去了解悲伤者,去感受他的痛苦,进而理解他、劝慰他、帮助他。
  教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立足现实,针砭时弊。作者对于同情错位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既阐明了客观因素———人的认知局限,又充分联系现实,指出由于不同的初衷:寻求优越感、盲从、积攒道德口碑,使人们主观上也未做出修补错位的尝试,反而加剧了错位的产生。文章分析清晰有条理,若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尝试在三者之间找到某种关联,从而形成一定的邏辑推进。文章情感充沛,人称转换自如,细节描摹生动,极富感染力。不足之处是收尾比较仓促,“共情”观点的提出有些突兀。(忻微宏)
其他文献
让理性以感性的方式呈现  理性是语文的一翼,感性则是语文不可或缺的另一翼。语文的奥秘在于:不能仅仅停留于理性,必须辅之以感性,更要让理性以感性的方式呈现。比如只说“一清二白”,使人知而未见,属理性;如曰“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则令人如见。“小葱拌豆腐”即是感性,让“一清二白”以“小葱拌豆腐”的方式呈现,就是让理性以感性的方式呈现。《易·系辞上》说“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是说当语言无法充分
五年前去西北草原,在漫无边际的绿色中闲逛,忽听有人惊呼:“这是什么花?”花并不起眼儿,米粒大小,蓝色花瓣,却让视觉疲劳的一行人精神一振。本以为这里不会有花赏光,原来周遭风景万千,只是匆匆行者太过吝惜一个低首的动作。  今天,读到丁立梅的文章《小欢喜》,愣怔了片刻,那些平凡的瞬间如潮水般涌来,如同草原上的花开,让人猝不及防,却又分外惊喜。  旧时有睡懒觉的恶习。一日睡到日上三竿,迷糊中,听到厨房有哗
2019年5月初,被網友戏称为“鲁迅语录搜索引擎”的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索系统被多家媒体报道,引来众多网友关注,该系统甚至因为网友集中访问量过大而崩溃数次。在该系统中,网友可以通过输入鲁迅文章中的词句,对其进行检索,查询其文章出处及所在文章的发表时间、发表刊物,以及相关的段落。一些鲁迅资料库中没有的词句,系统检索后会提示“文章内容没有符合条件的记录”。有不少网友呼吁,李白、杜甫、莫言、马云也需
论述文应有针对性,应就某种社会现象、某些有争议的观点进行分析论证,以启发读者深入思考、分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这是论述类文章的主要价值,而且在考场上可以拿高分。反之,无的放矢、空发议论、无病呻吟,文章也就失去了价值,自然难以得高分。下面主要讲一讲如何增强议论文的针对性。一、增强议论文写作针对性的方法  1.有具体的议论对象  首先必须有具体的议论对象,从某一现象、某一社会问题、某一特定人群
题目  一本好书,我们往往会先把它买下来,然后抛诸脑后;一首好诗,我们总是先把它收藏起来,然后再难想起去细细品味它。我们似乎占有了很多东西,但这些东西却从未真正丰富过我们的心灵。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以现象为基础的观点型材料作文题。审这类作文题时,可以以句子为单位,在理解单句句意之后,再去寻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
春日,在繁花之间,一地香樟红叶令人称奇。于是,在满是花朵的朋友圈中,有人专门捡些好看的落叶发在朋友圈中炫耀。我也曾捡过一片香樟红叶,纯粹是被它的美丽吸引。  当时,我仿佛着魔般地捡起马路边那片蒙尘的红叶。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我惊讶地发现它的“品相”堪称完美——全身覆盖着红色,这不是热烈的橘红,也不是沉郁的绛红,而是温暖的、恰到好处的大红色,没有一点点斑痕,找不到任何瑕疵,在阳光下反射出健康的光泽,
热点新闻  2020年12月9日至11日,由清华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世界慕课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北京理工大学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邓玉林教授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了中韩两国四地同上一堂实验课的目标。这是一场名为“空间微流控芯片细菌检测技术与实验”的虚拟仿真实验课,邓玉林教授面前,有200多名现场嘉宾,有远在1000公里之外的韩国又松大学的学生,有2000公里之遥的云南大学
先生入于庠序,诸生坐于堂下,扣掌倾耳,以闻其言也。先生启书,曰:“今吾有一问:何为经典?尔共论之,起而告焉。”  少时,余得一谋,立谓曰:“经典者,非独儒文,博学益德者毕此属。循典据经,佳善其身,可以恒久,是谓经典之至用也。”  辞尽,四周切切。临窗生起,否吾言:“吾谓汝之陋。经典囿乎时,是以恒与时移。秦同四海,焚诗书百家,以为禁绝。及汉,乃稍稍篡全其属,因留毛诗云云,后世经典之。文景尚黄老,已而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和革命事业正在艰难而激烈地进行着,但钱锺书在创作《围城》时,却脱离了历史的宏大叙事,以冷静幽默的口吻讲述了俗世的“一地鸡毛”,同时巧妙地融入了那个年代社会的纷乱景象。《围城》围绕主人公方鸿渐的爱情与事业的发展而展开,用精妙的笔触塑造了一群性格不一、经历各异的人物,同时犀利而准确地刻画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群像。  阅读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身患绝症仍坚守抗“疫”一线  2020年1月29日,湖北省武漢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新闻1 1》节目中与白岩松进行了视频连线,他在对话中表示:“非常幸运,我的妻子已经经过两次核酸检测,两次都是阴性,今天已经康复出院。感谢大家的关心!”  此前,张定宇院长的事迹牵动了许多人的心。57岁的张定宇院长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30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