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失信现象不断地发生。为避免这种现象对社会造成重大的损失,解决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迫在眉睫。本文论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危害,并且提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诚信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个别毕业生制造假证件、假材料:很多毕业生在填写毕业生推荐表时不自觉的避实就虚,不写自己的真实情况,而是有意的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美化个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甚至把人发表过的文章科研成果改头换面复印成了自己的辉煌履历,堂而皇之的交于用人单位以求谋得工作机会。
(二)个别毕业生面试时不实事求是: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毕业生的了解仅限于他们提供的材料及自我介绍。部分毕业生就是抓住这一机会凭借其较好的口才夸夸其谈言过其实,大肆吹嘘自己,以图成功签约。
(三)与用人单位的恶意违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目前发布的《2006年用人单位选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参加调查的用人单位中,每次批量招聘应届毕业生到岗率不到70%的占了将近一半,有两成多的用人单位到岗率不足50%。不能否认跳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但他们没有考虑到毁约对用人单位的伤害。用人单位一般都是根据岗位需求来招聘人数,但毕业生在转瞬之间的“改易旗帜”让用人单位很“受伤”尽管用人单位可以从头再来,但是往往错过了招聘的最佳时间,别人多半与别的单位签了合同,而一旦选中那些有约在先的等于挖了人的墙角,新一轮的毁约由此产生,造成恶性循环。
(四)报到后频繁盲目跳槽: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人才的合理流动。但是部分毕业生的跳槽行为不是为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完全是一种盲目攀比心理影响,他们从一家跳到另一家只是为了增加工作经历,将企业当成跳板,有的甚至连企业的商业机密和客户一块带走,以作为自己下一次找工作的资本。这种行为给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 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危害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原因:社会环境影响,用人单位的招聘方式不科学,高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缺乏以及大学生自身原因都造成了一些诚信缺失的状况。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危害:加大了学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成本;造成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信任程度大幅度降低;对大学生本人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林肯曾经下过这样的论断:“你可以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你也可以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但是你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所以,那些失信者时时刻刻都要承受着谎言被揭发进而受惩罚的心理压力,不能踏踏实实的面对别人。而造假行为最终是会被发现的,一旦露馅,造假者马上就会被拒之门外 ,从此他的事业之路就会布满荆棘,成为失业队伍中的一员。他的人品就会大打折扣失去很多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
三、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的途径和措施
(一) 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当前应在全社会培养讲信用的浓郁氛围,进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快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切实加强德智宣传教育,大力提高全社会的商业道德水平,增强全民的信用观念,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使全民自觉遵守市场经济秩序,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带动和促进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全力营造一个重诚守信的大环境,从而引导大学生講诚信。
(二)用人单位要制定合理的用人标准:用人单位作为毕业生市场的另一个主体,在出于主动地位的情况下,不能无视求职者的利益,在招聘中采取一些诚信缺失的手段使毕业生陷入困境。即不能好高骛远,为了提升用人单位的声誉,一味地提高选人标准,这样做一方面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诱使毕业生在自荐材料上造假。无形中提高了用人单位的成本,招聘来的大学生企业不能给其提供满意的发展空间,必然会存在人才流失的隐患,跳槽将会是迟早的事,这会使企业在对这个大学生身上的投入如招聘和培训的精力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作为用人单位,一定要加强诚信和法律意识,规范招聘和用人行为,为自身企业在市场上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维护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而且有利于净化毕业生就业市场环境。
(三)发挥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高校可以说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中介。对于维护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要坚持着对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负责的态度,一方面以对用人单位负责的态度,对大学生的就业材料进行监督,规范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向用人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毕业生信息,保证用人单位选拔到真才实学的毕业生。另一方面,要以对大学毕业生负责的态度,了解用人单位的真实情况,仔细核查用人单位的招聘材料,保证向学生推荐信用记录良好的用人单位。对于少数用人单位的欺骗行为,高校要积极维护毕业生的利益。
(四)完善就业诚信监督机制,建立诚信档案:对于大学生的诚信仅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要辅之以信用评价机制,也就是说,建立信用档案对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行为方面开展信用评价,评价其诚信度。评价内容涉及面要广泛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记录档案。通过完善的诚信考核机制,对学生诚信状况进行评估,形成一定的信用记录,还要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机制,采取跟踪调查的形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工作后的诚信状况,对于信用素质较差的毕业生给予提醒警告甚至是惩罚,加大失信成本。
(五)拓宽就业渠道,从根本上解决诚信就业问题:就业压力大是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拓宽就业渠道,这需要社会各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形成一个立体的就业信息网,最大限度地为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同时,作为毕业生本身也要调整就业观念,端正就业心态,调整就业目标。大学生要积极抓住“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契机,最大限度地拓宽就业渠道,寻找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就业诚信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玲.诚信缺失,就业市场谁受伤[J].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2003,(6).
[2]胡解旺.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吴成棉,(1980.2-),广西钟山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诚信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个别毕业生制造假证件、假材料:很多毕业生在填写毕业生推荐表时不自觉的避实就虚,不写自己的真实情况,而是有意的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美化个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甚至把人发表过的文章科研成果改头换面复印成了自己的辉煌履历,堂而皇之的交于用人单位以求谋得工作机会。
(二)个别毕业生面试时不实事求是: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毕业生的了解仅限于他们提供的材料及自我介绍。部分毕业生就是抓住这一机会凭借其较好的口才夸夸其谈言过其实,大肆吹嘘自己,以图成功签约。
(三)与用人单位的恶意违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目前发布的《2006年用人单位选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参加调查的用人单位中,每次批量招聘应届毕业生到岗率不到70%的占了将近一半,有两成多的用人单位到岗率不足50%。不能否认跳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但他们没有考虑到毁约对用人单位的伤害。用人单位一般都是根据岗位需求来招聘人数,但毕业生在转瞬之间的“改易旗帜”让用人单位很“受伤”尽管用人单位可以从头再来,但是往往错过了招聘的最佳时间,别人多半与别的单位签了合同,而一旦选中那些有约在先的等于挖了人的墙角,新一轮的毁约由此产生,造成恶性循环。
(四)报到后频繁盲目跳槽: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人才的合理流动。但是部分毕业生的跳槽行为不是为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完全是一种盲目攀比心理影响,他们从一家跳到另一家只是为了增加工作经历,将企业当成跳板,有的甚至连企业的商业机密和客户一块带走,以作为自己下一次找工作的资本。这种行为给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 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危害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原因:社会环境影响,用人单位的招聘方式不科学,高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缺乏以及大学生自身原因都造成了一些诚信缺失的状况。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危害:加大了学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成本;造成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信任程度大幅度降低;对大学生本人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林肯曾经下过这样的论断:“你可以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你也可以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但是你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所以,那些失信者时时刻刻都要承受着谎言被揭发进而受惩罚的心理压力,不能踏踏实实的面对别人。而造假行为最终是会被发现的,一旦露馅,造假者马上就会被拒之门外 ,从此他的事业之路就会布满荆棘,成为失业队伍中的一员。他的人品就会大打折扣失去很多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
三、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的途径和措施
(一) 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当前应在全社会培养讲信用的浓郁氛围,进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快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切实加强德智宣传教育,大力提高全社会的商业道德水平,增强全民的信用观念,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使全民自觉遵守市场经济秩序,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带动和促进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全力营造一个重诚守信的大环境,从而引导大学生講诚信。
(二)用人单位要制定合理的用人标准:用人单位作为毕业生市场的另一个主体,在出于主动地位的情况下,不能无视求职者的利益,在招聘中采取一些诚信缺失的手段使毕业生陷入困境。即不能好高骛远,为了提升用人单位的声誉,一味地提高选人标准,这样做一方面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诱使毕业生在自荐材料上造假。无形中提高了用人单位的成本,招聘来的大学生企业不能给其提供满意的发展空间,必然会存在人才流失的隐患,跳槽将会是迟早的事,这会使企业在对这个大学生身上的投入如招聘和培训的精力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作为用人单位,一定要加强诚信和法律意识,规范招聘和用人行为,为自身企业在市场上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维护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而且有利于净化毕业生就业市场环境。
(三)发挥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高校可以说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中介。对于维护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要坚持着对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负责的态度,一方面以对用人单位负责的态度,对大学生的就业材料进行监督,规范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向用人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毕业生信息,保证用人单位选拔到真才实学的毕业生。另一方面,要以对大学毕业生负责的态度,了解用人单位的真实情况,仔细核查用人单位的招聘材料,保证向学生推荐信用记录良好的用人单位。对于少数用人单位的欺骗行为,高校要积极维护毕业生的利益。
(四)完善就业诚信监督机制,建立诚信档案:对于大学生的诚信仅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要辅之以信用评价机制,也就是说,建立信用档案对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行为方面开展信用评价,评价其诚信度。评价内容涉及面要广泛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记录档案。通过完善的诚信考核机制,对学生诚信状况进行评估,形成一定的信用记录,还要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机制,采取跟踪调查的形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工作后的诚信状况,对于信用素质较差的毕业生给予提醒警告甚至是惩罚,加大失信成本。
(五)拓宽就业渠道,从根本上解决诚信就业问题:就业压力大是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拓宽就业渠道,这需要社会各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形成一个立体的就业信息网,最大限度地为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同时,作为毕业生本身也要调整就业观念,端正就业心态,调整就业目标。大学生要积极抓住“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契机,最大限度地拓宽就业渠道,寻找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就业诚信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玲.诚信缺失,就业市场谁受伤[J].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2003,(6).
[2]胡解旺.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吴成棉,(1980.2-),广西钟山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