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转变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_love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科学在当今社会中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这要求生物课堂教学也要相对传统课堂做出相应的转变。教师通过对《标准》的学习,认为新课堂的转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与学生身份转化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是学习学习的帮助者,主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条件,准备教学资料,调控课堂,评价学生活动,收集学生学习反馈结果并帮助学生调整学习进度。。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多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同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总之,相对传统课堂下,新时代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而是教师为了学生学习创设各种条件。
  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主动参与,积极动手,勤于思考,自己收集处理各种资料,自己分析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处理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也获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不再是生产者和加工产品之间的关系,而是信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中教法学法的多元化转变
  传统的教学教法以讲授法为主,学法以识记法为主。导致学生重知识,不重能力。时间久了知识难免遗忘,而这样的学生到社会上普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就无法适应现在社会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求教师的教法必须改革。教师自己首先要掌握多种教法:以语言为主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观为主的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等;以实践为主的方法,如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等。再根据不同章节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在教师不同教法的引导下,学生也学会了不同的学法,学习能力也得到扩展和提高。
  三、课堂教学应生活化转变
  现在的课堂要求实用性,我们的课堂上的知识是要在学生生活中有用的,能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释或帮助。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对其生活重要性。如:移摘大型树木移栽为什么要剪枝剪叶?为什么刚装修的屋子不能住人?为什么不同的作物要在不同的季节播种?为什么在小麦即将成熟时下一场雨也会造成减产?贮藏粮食时,为什么要晒干?被鱼刺卡住喝醋究竟有没有用?等等问题,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争论、老师帮助解决了,学生的那种成就感、甜蜜感溢于言表。
  四、课堂教学应“情感化”转变
  硬性的说教批评教育往往引起逆反心理,效果事倍功半。课改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例如:在讲保护环境的内容时,从我们身边的环境说起,每个人生活都离不开环境,每种生物生活都离不开环境,整个宇宙只有我们地球有生命存在,在有限的资源里,为了我们人类自己,难道我们还不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吗?
  看看我们身边河流空气污染:恶劣天气频发;旱灾,水灾,泥石流,各种自然灾害层出不穷;癌症,皮肤病,呼吸道疾病肆掠。这都是由于我们人类短视无知造成的。讲到这些事切记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不能让学生觉得事不关己或有心无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不用一次性碗筷,少用纸质用品,少吃垃圾食品,不买皮草,这些学生都能够亲眼看到,体会到的东西都包含着很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到整个自然界中人与人,人与动物、植物,动物与植物之间的情感,从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五、课堂教学应及时多元化评价转变
  中国的教师很怕学生骄傲。其实对学生来说,主要的危险并不是骄傲,而是自卑,是缺乏自信。我们的教师评价第一要具有鼓励性,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信任与期待,传统教学只注重期末考试、升学考试这些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这样造成学生轻视学习过程,只重视学习结果,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差,第二课改后教师的评价要及时,评价落实到每节课上,每个点。无论学生是提问,还是回答问题,搜集资料,做实验的过程等。评价第三点,要具体,切记空洞,通过各种形式及时给与学生评价反馈,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后,评价的方式有多重,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具体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也可以综合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总之,不能单纯的局限在教师评价上。
  以上的观点是教师对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一点学习体会,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教师还将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对《标准》进行学习思考和实践,以期给与学生更好地生物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鲜明地提出:“改变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要素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
期刊
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信息环境呈现出“微传播”的特征,纪录片的发展在策略、结构、时长及传播平台上,都在积极适应着受众对于文化的需求变化。经济交往作为现代媒介记录的重要议题,也体现了国家、社会、民众都对“经济、财经”的关注与重视。财经类微纪录片以多种叙事策略、结构模式、创作手法和表现风格的生产创新,探寻个人经历和社会结构之间的联系。文章对财经类微纪录片的生产逻辑,即从理念、内容以及结构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近年来,经由网络发酵的“佛系”现象受到青年群体的认同和追捧,这种随遇而安的淡然心态虽然对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此,需要辩证的看待“佛系”这一亚文化现象,剖析其产生的文化背景与社会背景,透过“佛系”探讨当代青年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基于大思政的视角加以引导,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大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从湖南卫视到芒果TV,伴随着湖南广电新媒体转型的芒果台也走出了一条女性综艺之路.文章以湖南卫视16年来的女性综艺作为研究样本,探寻其女性综艺发展过程中对男性凝视的对抗、女性价值的传达以及建立女性话语的尝试.女性主义的崛起对于社会平衡发展有推动作用,但如何理性表达仍需漫长的过程.
动画中的英雄形象承载传播我国文化形象、文化理念和榜样的力量。在众多的英雄动画作品中,神话题材一直以来是影视动画创作改编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受时代的发展和文化语境的影响,涌现出与早期传统动画不同版本的神话故事。比较来看,当下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的英雄叙事策略分为两类:第一类运用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即动画创作者对已有神话故事的想象和幻想、传承发展神话故事内核,继而转化为视听画面的过程;第二类结合当代社会发展和时代元素进行筛选、融合、嫁接、再造出一个新神话世界。文章探讨不同时期的神话英雄形象建构和叙事策略,力争进
当前,网络直播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平台和监管方面。文章列出这些问题,并从监管的视角来剖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和解决意见,主要包括加强立法和执法,提高监管技术水平等措施,以促进网络直播行业的良性发展。
在文艺作品社会效益优先的大原则下,国产综艺市场正在逐渐扭转其过度市场化、泛娱乐化等倾向,显现出了公益性不断增强的趋势,而这一趋势也成为国产综艺发展道路的显著属性。文章从纯公益类综艺节目、头部IP类综艺节目、台网综艺整体环境三个层面分析当下国产综艺节目的公益化发展态势。
在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交往观“重占有”与“重存在”的观点下分析当下快手直播中主播、观众存在的个人社会化、自我认知存在疑虑等特点,在快手直播中他们都将自己的身体、行为异化成物品从而获得经济、物质利益。文章通过分析弗洛姆的“重存在”理想化的人类与社会的沟通方式,希望对当下人的困境有一定的指引。
短视频是视听媒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技术带来的包容性和共享性使得短视频的内容呈现指数型增长,但庸俗化内容也和短视频这一新兴媒介迅速结合,使得短视频成为当今庸俗化传播内容的重要媒介。文章从短视频传播机制入手,结合庸俗化短视频的内容特点,将短视频传播机制分解为从用户、平台、偏好、算法、二度创作五个重要环节,分析庸俗化短视频产生的原因。
广播电视新媒体是媒体融合背景下发展形成的广播电视战线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对广播电视新媒体的组成、发展现状以及广播电视新媒体在建党百年主题宣传中的方法、路径进行梳理,有利于探究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高质量创新性发展的新作为新成效,并对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实践进行思考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