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助我练妙笔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eg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写作”是一种篇幅短小、主题单一、目标清晰、针对性强、形式灵活、可操作性强的写作训练形式。篇幅短小,200字左右足矣;主题单一,只表明一个旨意。用好微写作,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
  一、微写作——积累写作素材,让巧妇不怕无米炊
  初中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一说到要写作文,个个都愁眉不展,最大的抱怨是没素材,一次600字左右的常规作文训练,也很容易让学生心生畏惧。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批改作文也要耗费大量时间,所以,一学期里常规的作文训练一般安排不多。但写作却是一个需要长期磨炼持之以恒的训练项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实施微写作训练正适合。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精彩片段,信手拈来都是写作的好素材。用微写作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点滴,同时微写作的形式也能让学生不心生畏惧,坦然接受。
  比如,一堂写作素材积累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帮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形式,用几个话题来引发学生联想,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生活里蕴涵着的无数写作素材。
  每一個发现都可以作为一篇微写作的素材,每一个问题都可以成为一篇微写作的开篇,用微写作训练来引发学生的回忆、思考,能点亮学生的眼睛。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生活是大地,蕴藉丰富,生长万物,写作的素材是取之不尽的。
  二、微写作——抒写初读感受,让整体感知更细致
  初中学习,养成预习习惯很重要。对一篇课文的预习,包括自学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疑问等。这里的表达自己的初读感受,就可以是一次微写作练习。
  比如,教学《故乡》时,就可以布置一个微写作任务:初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你读后的感受,并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这种感受源于何处。借助这种微写作,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帮助学生将自己的初读感受做一个梳理。
  三、微写作——加深文本理解,让思维空间更宽阔
  当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犯重视文本内容、轻视思维训练的毛病,就课论课,使学生的头脑成了教师思想的容器,而缺少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没有思辨能力的训练,学生只是知识的搬运工,从教师那里搬到自己的笔记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特级教师余映潮在教学《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时,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了4次不同层次的“写”。第一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句话人物素描;第二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竺可桢的墓志铭;第三次,要求学生写竺可桢的纪念词;第四次,则要求学生从课文找出论据,并给论据配以能够支撑的论点。这四次微写作,让学生在文本里穿行,揣摩词句,精炼表达,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微写作,从言说内容到言说形式,从直觉思维到分析思维,让学生分析内在逻辑,迁移表达。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相得益彰,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借此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将古文学习和现实生活结合,实现文言文学习“古为今用”的现实意义。
  四、微写作——课外延伸,让课堂学习更有余韵
  语文课堂是开放的,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由课内的文本研读延伸到课外的思维表达,微写作让课堂学习更有余韵。
  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借助故事形式向青春萌动的初三学生传达了爱情的真谛。爱情是相知、相守,彼此忠诚,互相牵挂,经得起时间考验,也不惧怕生死相隔。在学完这篇课文后,为了让课堂更有厚度,可以设计一系列微写作话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其中一个来完成:1.欣赏文中用得好的动词;2.那道目光那份情——欣赏文中的神态描写;3.言有尽而意无穷——赏析文中的哲理句;4.爱情,你美在哪里;5.怎样才能以人的方式去爱;6.深入浅出说爱情——谈谈作者的讲述方式。课后学生呈上了各自不同的选题作文,充分展现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对生活的认识。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微写作,让学生满怀信心和兴致,有的作品甚至远远超出了微写作的字数范畴。
  微写作的练习布置,让一堂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如余音绕梁,音韵袅袅而不绝。
其他文献
研究性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开设的,它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能力的研究性学习,使其以学科教学与生活联系密切、主动性强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师生欢迎。  但是,作为一种区别与传统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互动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不足。当前研究性学习与课堂互动教学中过多强调研究性学习而忽视了课堂互动,主要表现为: 
期刊
新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曾经一度活力有余而偏烦冗,一个导入像讲故事一样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大量的时间都被无效的情景所占据,使数学课缺少了数学味;我们的课堂也曾经一度民主有余而少实效,学生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缺少对知识脉络的构建和解题方法的优化。尽管老师们很努力,但由于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课件上,而缺少对教材、对学生、对教学方法及练习作业的研究,结果课堂停留在“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境地。那么如何
期刊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无定法,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方法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点个人看法。  一、在讲读课文中注重基本功训练  1.充分利用教材,发挥教材优势,抓好每组教材的“学习导语”。我在教三年级语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下面以教学第11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为例,浅谈一下本人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优化应用题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创情境,让学生“乐”起来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
期刊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阅读教学,精心设计阅读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积极阅读,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学习体会。在设计阅读活动时,教师要从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多样化的阅读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收获。通过阅读和教学的有效结合,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入,使他们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实现高效的学习效率。  一、加强师生互动,激
期刊
一、关爱学生,做好表率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只有通过热爱学生并尽职尽责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才能表现出来。教师的言行举止起着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更加直接,更加深刻。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时刻做学生的表率。 爱能沟通师生的心灵,做教师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离开了爱心,教育中的一切技巧与方法都会苍白无力。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著的爱,才能
期刊
随着课改理念的深入人心,教师角色的变迁,师生间民主和谐的关系正在建立,对教师的课堂语言随之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上要求教师少讲、学生多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里的教师少讲,强调的是教师语言对学生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一是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个体对问题的思考探索;二是能营造师生间和谐对话、学生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三是能推进学生学习活动进程的展
期刊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触景生情和借景抒情的区别在于触和借上,前者遇到景物往往是无意的,由于某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了某种情感,后者强调的是有着某种情感不好或不愿直接表达,而借助某种景物来传达。如唐朝诗人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精美如画,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让人回味,诗人正
期刊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识字的重要途径,作文的基础。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是课内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地、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地探求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让阅读陪伴孩子的终身。  第一步——明  (一) 明确开展课外阅读的意义  阅读虽然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却可以
期刊
人有人品,字有字味。字如其人,字体不好就是邋遢之人。亚里士多德说:“美丽比一封推荐信更有魅力。”写得一手好字,是初中学生应有的本领和才能。  一些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小学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上初中就得狠抓练字,不然会影响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字体就是试卷的脸面,颜值高的试卷自会得到阅卷教师的青睐。抓练字,就得课上课下一起抓,得用好时间的边角料。比如,晚饭后的时间和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