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表明,在聋校语文课堂融合绘画的实施,符合聋生以直观思维为主的特性,体现了现代教育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开拓性和创新性等时代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能改善学生原有的学习状态,形成一种主动参与、快乐学习的学习氛围,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聋生的观察力得到培养,想象力得到激发,充分调动了聋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尽可能地弥补由听力缺陷带来的缺憾,降低了学习难度,消除了聋生中普通存在的对学习的自卑与畏难情绪。
关键词:聋校语文课堂教学 探索 融入 绘画
一、问题的提出
19世纪末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德国的赫尔巴特指出:“在课程中安排各学科时,要使一门学科的教学经常地联系到其他学科的教学。”语文学科就是这样的“一门学科”,而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这种综合性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容包含数学、自然、社会、美术等多学科的整合。
新课标指出:各科教材的设计要注意研究和把握知识的局部和知识整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学科教材的定位、研究,把握学科之间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横向联系,切实增强教材的整体性,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整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聋童听力受损,主要依靠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途径感知外界事物,尤其是视觉在感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代偿作用。聋童的思维活动带有明显的形象性,思维发展水平较长地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融入绘画,利用绘画的直观形象功能,使教学更加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符合聋童思维发展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从而提高了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聋校语文教学融入绘画的实施,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
1.在语文课堂融合绘画的教学设计。要从当前聋校课堂教学的弊端着眼,大力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利主义和课堂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局面,使学生主体地位能得到真正确立,学生的主动性、观察力、想像力得到激发,“呈现——灌输——接受”的传统模式被打破,使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聋生为主体、以绘画为辅助手段、以快乐为情感依归。
2.让绘画走入语文课堂,使课堂教学极富创造机制。同时它还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它只能是一种“预测性”,如何付诸实施,还得充分根据事情来灵活应变、现场处理,使课堂教学始终赋予主体精神。
3.在语文课堂融合绘画,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绘画功底和审美能力,能指导掌控学生的绘画过程。要求教师去预测能预测的事情,设想课堂学习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因此通过文画结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使教师开阔知识视野、陶冶良好的审美修养、提高学科专业水平。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学习做课题的相关知识,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帮助。
2.分析法:通过对聋校目前语文教学状况的分析,确定聋校语文课堂引入绘画,建立教学新理念。
3、讨论法:质疑学习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讨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案例。
四、研究的实施过程
我们研究分析了聋校拼音、词语、句子在教材中安排及学习的特点,概括整理出聋校语文课堂融合绘画分三步走:
第一步:快乐涂鸦,解拼音学习之枯燥。
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拼音教学是重头戏,占了教材的三分之二。而拼音符号又抽象枯燥,聋生学习起来难免吃力、无味;再加上聋生在入学前大都未接受过学前教育,对“学习”这一行为极为陌生。当他们离开父母来到学校就读时,心中是惴惴不安的,甚至是恐惧的。教师如果急切地想让学生学好发音,往往会造成聋生的焦虑、恐惧,结果会适得其反。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我们发现在拼音教学中引入绘画,让聋生在涂鸦中学习拼音,效果较好。
他们也许把天上的小鸟画成猪一样的笨拙,也可能把笛子画成藕那样的粗,可是如果你用一颗童心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画,这时你就会发现他们的画是那样的生动有趣。
第二步:创意绘画,想像生活,解词语学习之单调。
在语文课堂融合绘画,要让聋生在绘画的过程中理解词语、想象生活。其实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词语所反映的内容是对生活充满想像的。如在教一年级第一学期“太阳”一词时,我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太阳并着上色彩。九个学生,有八个聋生仿照课文给太阳着上红色,只有一个聋生给太阳着上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其余的同学都拿小手指指他,说他画错了,因为书上的太阳是红色的,应该只用红色。我首先充分肯定了这位聋生的创造,并告诉全班学生说:“太阳是五颜六色的,他画得很对。”有位聋生很疑惑地说:“我看到的太阳是红色的,书上也是这么画的。”看着聋生疑惑的眼神,我在黑板的边角上画了一道七色彩虹。聋生一看到彩虹,顿时来了兴趣,争着说自己在雨后看到过彩虹,好漂亮。我问他们彩虹是怎么形成的,他们都摇摇头说不知道。接着我在彩虹的斜对面画上一个七色太阳,再在太阳与彩虹之间画上许许多多的小水珠,结合图片告诉学生彩虹是由于太阳光通过小水珠折射而成的,所以说太阳是彩色的。聋生听后,恍然大悟,争着到黑板上修改自己的“红太阳”。虽然他们还很难懂得物理学上的原理,但通过这件事,他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为他们的想像插上了翅膀。
第三步:集体作画,解句子学习之难点。
聋生由于耳障,没有语言经验,学句子是他们的难点。但是聋生具有“很强的从众性和模仿性,喜欢大家一起做一件事”这一特点,可运用集体作画,来调动全班聋生学习句子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语文教学从暗淡无光的境地解放出来,使之神采飞扬、光艳照人,这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把绘画融入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当中适合聋生的特性,可培养聋生的观察力,激发他们的想像力,使聋生轻松快乐地学习。
五、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1.课堂实践研究过程中,由于引入绘画,会占去一定的课堂时间,40分钟时间显得不够用。
2.课堂中聋生对绘画很感兴趣,甚至超过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得有点闹哄哄,容易让教学偏离主题,因此需要教师有较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和随机应变的机智。
我们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科研带来的困难和快乐,加强了理论学习,开阔了视野,充实了教学生活,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科研之风,给其他同志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春成 著 《新课程语文教育随笔》.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2]褚树荣 著 《教育的革命:语文主题活动新探索》.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3]孟万金 著 《教育科研——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4]吴效峰 主编 《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5]郑慧琦 胡兴宏 主编 《教师成为研究者》.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4年8月出版。
[6]朴永馨 主编《特殊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
[7]季佩玉 李宏泰 主编 《聋校语文教学200问》.华夏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
[8]张荣田 邢同渊 主编 《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
关键词:聋校语文课堂教学 探索 融入 绘画
一、问题的提出
19世纪末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德国的赫尔巴特指出:“在课程中安排各学科时,要使一门学科的教学经常地联系到其他学科的教学。”语文学科就是这样的“一门学科”,而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这种综合性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容包含数学、自然、社会、美术等多学科的整合。
新课标指出:各科教材的设计要注意研究和把握知识的局部和知识整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学科教材的定位、研究,把握学科之间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横向联系,切实增强教材的整体性,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整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聋童听力受损,主要依靠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途径感知外界事物,尤其是视觉在感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代偿作用。聋童的思维活动带有明显的形象性,思维发展水平较长地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融入绘画,利用绘画的直观形象功能,使教学更加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符合聋童思维发展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从而提高了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聋校语文教学融入绘画的实施,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
1.在语文课堂融合绘画的教学设计。要从当前聋校课堂教学的弊端着眼,大力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利主义和课堂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局面,使学生主体地位能得到真正确立,学生的主动性、观察力、想像力得到激发,“呈现——灌输——接受”的传统模式被打破,使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聋生为主体、以绘画为辅助手段、以快乐为情感依归。
2.让绘画走入语文课堂,使课堂教学极富创造机制。同时它还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它只能是一种“预测性”,如何付诸实施,还得充分根据事情来灵活应变、现场处理,使课堂教学始终赋予主体精神。
3.在语文课堂融合绘画,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绘画功底和审美能力,能指导掌控学生的绘画过程。要求教师去预测能预测的事情,设想课堂学习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因此通过文画结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使教师开阔知识视野、陶冶良好的审美修养、提高学科专业水平。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学习做课题的相关知识,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帮助。
2.分析法:通过对聋校目前语文教学状况的分析,确定聋校语文课堂引入绘画,建立教学新理念。
3、讨论法:质疑学习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讨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案例。
四、研究的实施过程
我们研究分析了聋校拼音、词语、句子在教材中安排及学习的特点,概括整理出聋校语文课堂融合绘画分三步走:
第一步:快乐涂鸦,解拼音学习之枯燥。
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拼音教学是重头戏,占了教材的三分之二。而拼音符号又抽象枯燥,聋生学习起来难免吃力、无味;再加上聋生在入学前大都未接受过学前教育,对“学习”这一行为极为陌生。当他们离开父母来到学校就读时,心中是惴惴不安的,甚至是恐惧的。教师如果急切地想让学生学好发音,往往会造成聋生的焦虑、恐惧,结果会适得其反。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我们发现在拼音教学中引入绘画,让聋生在涂鸦中学习拼音,效果较好。
他们也许把天上的小鸟画成猪一样的笨拙,也可能把笛子画成藕那样的粗,可是如果你用一颗童心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画,这时你就会发现他们的画是那样的生动有趣。
第二步:创意绘画,想像生活,解词语学习之单调。
在语文课堂融合绘画,要让聋生在绘画的过程中理解词语、想象生活。其实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词语所反映的内容是对生活充满想像的。如在教一年级第一学期“太阳”一词时,我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太阳并着上色彩。九个学生,有八个聋生仿照课文给太阳着上红色,只有一个聋生给太阳着上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其余的同学都拿小手指指他,说他画错了,因为书上的太阳是红色的,应该只用红色。我首先充分肯定了这位聋生的创造,并告诉全班学生说:“太阳是五颜六色的,他画得很对。”有位聋生很疑惑地说:“我看到的太阳是红色的,书上也是这么画的。”看着聋生疑惑的眼神,我在黑板的边角上画了一道七色彩虹。聋生一看到彩虹,顿时来了兴趣,争着说自己在雨后看到过彩虹,好漂亮。我问他们彩虹是怎么形成的,他们都摇摇头说不知道。接着我在彩虹的斜对面画上一个七色太阳,再在太阳与彩虹之间画上许许多多的小水珠,结合图片告诉学生彩虹是由于太阳光通过小水珠折射而成的,所以说太阳是彩色的。聋生听后,恍然大悟,争着到黑板上修改自己的“红太阳”。虽然他们还很难懂得物理学上的原理,但通过这件事,他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为他们的想像插上了翅膀。
第三步:集体作画,解句子学习之难点。
聋生由于耳障,没有语言经验,学句子是他们的难点。但是聋生具有“很强的从众性和模仿性,喜欢大家一起做一件事”这一特点,可运用集体作画,来调动全班聋生学习句子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语文教学从暗淡无光的境地解放出来,使之神采飞扬、光艳照人,这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把绘画融入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当中适合聋生的特性,可培养聋生的观察力,激发他们的想像力,使聋生轻松快乐地学习。
五、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1.课堂实践研究过程中,由于引入绘画,会占去一定的课堂时间,40分钟时间显得不够用。
2.课堂中聋生对绘画很感兴趣,甚至超过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得有点闹哄哄,容易让教学偏离主题,因此需要教师有较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和随机应变的机智。
我们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科研带来的困难和快乐,加强了理论学习,开阔了视野,充实了教学生活,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科研之风,给其他同志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春成 著 《新课程语文教育随笔》.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2]褚树荣 著 《教育的革命:语文主题活动新探索》.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3]孟万金 著 《教育科研——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4]吴效峰 主编 《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5]郑慧琦 胡兴宏 主编 《教师成为研究者》.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4年8月出版。
[6]朴永馨 主编《特殊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
[7]季佩玉 李宏泰 主编 《聋校语文教学200问》.华夏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
[8]张荣田 邢同渊 主编 《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