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来源 :个人电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o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治个人计算领域二十多年的Wintel联盟,一直被看作是引领PC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根据以往的经验,引领硬件发展的英特尔公司对于PC厂商的影响力是明显大于提供操作系统的微软公司;然而这一次,英特尔苦心经营了一年多的超极本(Ultrabook)市场,却在微软Windows 8操作系统发布后,才迎来了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
  
  Wintel是一个明显的人造词,字面上是指由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与Intel 处理器所组成的个人电脑;实际上是指微软与英特尔的商业联盟,该联盟成功地取代了IBM公司在个人计算机市场上的主导地位。Wintel联盟垄断个人计算领域长达20多年,依靠英特尔的摩尔定律和微软Windows系统的升级换代,双方通过共同辖制下游PC生产商来获取巨大的利润。
  过去几年里,苹果公司的爆发让微软和英特尔都明显感到了不安,更不用说已经真正受到冲击的一众PC厂商——如果把iPad系列产品归入到个人电脑的范畴,苹果公司恐怕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个人电脑供应商了。由于苹果公司拥有自己成熟的操作系统——iOS和Mac OS,所以它的个人终端产品对于微软操作系统来说简直是无懈可击,完全没有渗透进去的可能性;英特尔虽然切入到苹果的台式机和笔记本产品线,却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更大的平板电脑和手机而无计可施。虽然这位IT巨头口头上也在宣称云计算时代已经来临,但是对个人终端设备的市场部署和掌控却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而苹果公司则凭借着备受推崇的iPhone系列智能手机和iPad系列平板电脑,当仁不让地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英特尔和微软的反应迟缓,也给另一个公司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会——谷歌以其开放标准的Android系统迅速拉拢了众多的设备制造商,和苹果一起瓜分了基于ARM架构的移动市场。
  对于那些传统的PC厂商来说,固然愿意增加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产品线来抢占新兴的市场,但是他们也不可能放弃原有的PC业务,只要Wintel这对儿领航者能够指出正确的道路,他们还是会坚定地追随着Wintel的脚步。于是,当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功耗和微软Windows 8系统的操作方式都做出了很大改进时,将笔记本和平板电脑合二为一的各种变形工艺设计也就纷至沓来了。比如这一次专题中我们见到的——联想IdeaPad Yoga的屏幕360度翻转设计、ThinkPad S230u Twist的180度屏幕水平旋转的设计、东芝Satellite U920t和索尼VAIO Duo 11的两种滑盖式设计、华硕TAICHI 21的内外双屏设计、三星ATIV Smart PC Pro 700T1C的可分离键盘底座的设计,还有未参加本次专题的戴尔XPS 12,屏幕可以沿边框X轴翻转的设计……真是呈现了一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不过,我们列出来的可变形超极本只有七种方式,江湖传闻的第八式在哪里?难道就是指Acer ICONIA W700平板安放在配套的支架上、再外接一个键盘的方式么?这样的话本次专题就只差DELL XPS 12这款产品了,否则就可以集齐八张卡片召唤神龙了(被人猛力摇晃——醒醒)!
  且不说这些可变换形态的超极本在平板模式下的实际使用效果是否能让人满意,只是从不拘一格的产品设计思路来看,Windows 8的出现确实给原本同质化现象严重的超极本市场带来了活力,激发出多种多样的设计灵感。在我超过十年的产品评测经历中,一个产品类别能够在同一时间迸发出如此多样的个性化设计,还真是绝无仅有。难怪微软公司在发布Windows 8操作系统时,充满自信地表示——Windows 95的出现改变了PC,Windows 8的问世将改变世界。
  说完了褒奖的话,我们当然也不能回避问题。对于传统笔记本电脑的应用模式来说,超极本确实在轻薄、续航时间长等方面都有更好的表现;但是对于平板电脑的应用模式来说,这些基于Windows 8系统的二合一产品还有明显的几个硬伤。第一,功耗过大续航时间不足,即便是设计功耗为17瓦的超低电压酷睿处理器,与移动领域内的ARM架构处理器相比,也远远不够节能,不到5小时的续航时间对于平板电脑来说显然是不够理想的;第二,重量过大手持困难,即便是同样没有键盘的11寸屏的Acer ICONIA W700平板电脑,都比苹果iPad1更厚更沉,又怎能想象单手举着一款13寸屏大平板的情形呢,苹果可是已经推出了更小尺寸的iPad mini;第三,应用内容严重匮乏,我的一位同事在认真地“逛”过Windows 8系统的应用商店之后,义愤填膺地质疑微软——在触控应用如此匮乏的条件下怎么就有勇气让它上线?虽然微软操作系统自身就有很多新卖点,并不依赖第三方软件的支持而生存,但是要想凭借这些少得可怜的应用,去和根深蒂固的iOS、Android争夺市场,无异于痴人说梦。上述的这几个问题对于微软来说,也许并不难解决,无非就是号召第三方软件厂商尽快地开发Windows 8平台下的各类应用,以他的江湖地位来说应该不难;然而对于英特尔来说,麻烦明显就大多了。
  《三国演义》小说开篇有句名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同样适合成功统治了个人计算领域20多年的Wintel联盟。近一段时间来,双方都把自己的产品延伸到对方直接竞争对手的领域——先是英特尔在CES上推出了部分基于谷歌Android系统的平板电脑,同时他们还为Mac OS系统的MacBook、Mac mini、iMac等产品提供酷睿系列处理器,可以看作是出轨在先;而微软公司的CEO史蒂夫?鲍尔德随后(此事发生在Windows 8推出之前)也表示,下一代的Windows操作系统能运行在“一切设备”上——包括ARM架构的平板电脑,回应了英特尔的“不忠”行为。在芯片领域,ARM架构和X86架构的处理器看似不属于同一个市场,但是在云计算的发展潮流下,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率已经越来越高;英特尔公司目前在PC市场上虽然仍有80%以上的占有率,但是其凌动(Atom)处理器却无法撼动ARM处理器在移动领域的地位。可以预见,移动领域内的终端设备,势必会保持着高于PC的增长速度, 英特尔公司面临着比2000年(奔腾三时代与AMD的主频之争)时更大的竞争压力,这一次站在他对面的则是苹果、高通、德州仪器、英伟达、三星等诸多厂商。在这种最需要兄弟鼎力相助的关头,微软公司却宣布Windows 8系统同时也支持ARM架构的处理器(Windows 8 RT版),无异于捅了英特尔一刀。Wintel联盟是否还能维持稳固的关系,让我们拭目以待。
  
   Acer Aspire S7 ASUS TAICHI 21
  本次专题,我们邀请到宏基、华硕、海尔、惠普、联想、三星、索尼、东芝这八个厂商的11款Windows 8超极本(或平板电脑)参加评测,其中的10款产品都采用了支持5点或10点触控的IPS屏幕,为Windows 8系统Metro界面的触控操作提供了支持。综合比较了每一款产品的工艺设计、功能配置、系统性能以及续航时间等多方面的表现,我们决定将编辑选择奖授予Acer Aspire S7和ASUS TAICHI 21这两款产品。
  Acer Aspire S7作为一款标准造型的超极本,从工艺到规格都堪比苹果的MacBook Air,赢得了我们编辑部的普遍认可。不到12毫米的机身厚度是本次专题中的最薄的一款产品(排除无键盘设计的Acer ICONIA W700平板电脑),更不可思议的是在这样的机身内竟然还容纳了两块固态硬盘,组成了更给力的RAID 0系统;数控技术制造的一体化屏幕边框包围着一块10点触控屏,提供了1920×1080的全高清分辨率,这在13.3英寸的规格下的确是不太常见的。
  ASUS TAICHI 21则是作为变形笔记本的代表获得了本次专题的编辑选择奖。说它能变形,它并不具备滑盖、旋转或是分离的特殊工艺设计,压根还是笔记本电脑的传统翻盖模式;但要说它是不可变形的设备,它分明又具备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的两种形态,这就是华硕别出心裁的双屏设计——里面是一块不支持触摸的屏幕,外壳的顶盖部分则是一块支持10点触控的电容屏。双屏的手机虽然已经过时了,但双屏的超极本还是让人感到惊奇的,前提是你要为它的一块额外屏幕付出代价。
  平板电脑的先驱——Tablet PC
  提到可变形、能手写的笔记本,我们有必要带您一起来回顾一种基本已经被国人淡忘的产品——Tablet PC。现在说起平板电脑,想必很多人会把它和各种“Pad”划等号;如果问我母亲的话,她会告诉你平板电脑就是“爱拍”,因为我给她买过一台iPad 2,而她并不知道平板电脑还有iOS和Android的系统之分;而在大约十年前,平板电脑其实就是Tablet PC的标准汉化结果。
  十年前的Tablet PC其实也是微软公司催生出的产物,他们发布了一款名为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的操作系统(实际上就是在普通的Windows XP系统内加入了对手写和语音识别的功能),得到了惠普、宏基、联想等PC厂商的支持。不过,那年头没有任何面向触控操作的应用,更不要说能感应手指触控的电容屏了;当时多数的平板电脑是采用Wacom公司的数位板技术,借助一支专用的触控笔,点击屏幕能在其表面形成一个微弱的磁场,然后由数位板将位置信息“告诉”电脑。当然,你可以用这支手写笔去代替鼠标,点击屏幕上的按钮或图标来进行基本操作,但这毫无意义——它不可能获得比双键鼠标更好的使用体验;所以Tablet PC无非就是比当时的笔记本电脑多一种手写输入的方式,却增加了不菲的额外成本,早已习惯了键盘鼠标操作方式的用户,想必不会有多少人为此而买单的。当然,Tablet PC确实也有些成功的案例,我记得凤凰卫视曾经有一档节目叫做《有报天天读》,主持人杨锦麟就是用一台Tablet PC来“指点”天下大事的;至于某个媒体集团的总编得到一台宏基馈赠的Tablet PC,很好地弥补了她不会用键盘打字、以往都是由秘书代为录入的缺憾,这种事情我会随便乱说么?
  最早的Tablet PC也支持纵向阅读模式,至于它是和现在的平板电脑一样的重力感应原理,还是靠硬件开关去强制屏幕旋转,我已经记不清了,总之这也被作为一种更适合浏览网页的设计亮点进行宣传。普通用户都在盯着4:3的屏幕看时,拿着Tablet PC竖起来看网页或文档,也许确实显得很有文艺范儿;直到苹果的iPad系列产品逐渐普及之后,所谓的文艺范儿又渐渐流于平庸。
   ARM与X86
  微软顶着来自各方的压力推出了Surface,不少消费者看到这款产品的广告之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买之而后快。按照思维定势来讲,我买了一台微软出的平板,里面预装了最新的Windows 8操作系统,那这台名字可人、外形靓丽的新移动设备自然能够运行我之前Windows PC中的软件,这多方便。但是当他们真正拿到期望中的产品之后才发现,原来除了通过Windows商店在线安装app之外,你无法使用任何其他途径将其武装起来,更别提什么exe了。
  即便我们已经换了不知道多少部Android手机,升级了不知道多少次自己的PC,似乎还是有不少人压根不清楚ARM和X86的区别,这个道理显而易见,毕竟手机和PC是两码事。照这个说法,Surface倒是立了一功——只有微软自己告诉消费者,Windows 8 RT并非你们熟悉的Windows,Surface并非你们想象的“exe平板”,消费者才真的关注到一个问题,即架构的差异导致应用的区别。Surface是ARM架构的设备,Windows RT也是专门为ARM开发的,而PC和传统的Windows则全部是X86架构体系中的。
  下面,我们就尝试通过理论和举例结合的方式,不那么严谨地介绍ARM和X86之间的不同。那么,先从几个术语开始吧:
  1. 指令:无论ARM还是X86,都是处理器需要通过指令来完成某种操作。指令可以理解为处理器完成某项任务时得到的命令。
  2. 指令集: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指令的集合。
  3. 精简指令集:即RISC,精简指令集的指令系统就和其名字一样,比较简单,它只要求硬件执行常用的一些指令,那么程序要处理器完成一件复杂的任务时,就需要用编译器将这些简单的指令组合起来。
  4. 复杂指令集:即CISC,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试图让硬件能够完成更多更复杂的任务,因此处理器要完成的任务越多,那么指令集就越庞大,但是复杂指令集对程序的编译要求相对简单。
  5. ARM架构基于精简指令集,X86架构则基于复杂指令集
  当最初的计算系统无法满足人们的计算需求时,最自然的想法就是我要丰富处理器指令,让以前通过软件解决的事情直接通过硬件处理掉。那么我们可以这样举例子,你需要一个人会开车,就让他学开车指令集;你需要一个人会开飞机,就让他具备开飞机的指令集;以此类推,你需要他会的越多,做一件事情越快,那么你让他应该具备的指令集,就越多——这就是复杂指令集的原理,这也是最初人们优化计算的解决之道。但是随之而产生的问题也摆在眼前:
  首先,指令集越复杂,处理器设计就越复杂,功耗就越高。这就好比你要求一个人会越多的事情,那这个人操的心就越多,头发就掉得越快。
  其次,明显有很多指令集并不常用,比如AVX和AES-NI,如果没有特定需求你会用到它们吗?可能更多的时候你用到的只是存、取,或者夸张点说你用到的MMX指令集更多,那么类似AVX和AES-NI这种指令集不是浪费么?为了这些并不常用的指令集不得不让处理器更加复杂,增加设计成本和时间值不值呢?
  有些人认为,与其不断增加指令集数量和种类,反不如将我们固有的优化方式改变一下,即我不需要处理器有这么多的能耐,只需要它具备常用的本事就行了。因此优化计算可以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区别对待。复杂指令集系统试图让处理器自己能够直接完成更多任务,精简指令集则希望程序编译时要考虑到完成这件任务分几个步骤,用到何种指令,它们怎么执行。那么对复杂指令集的系统来讲,其优点就在于对不同的复杂计算,例如多媒体、加密解密、向量计算等都有着很强的执行能力,缺点就在于你具备的能力越多,处理器本身就越复杂,功耗就越高,研发周期就越长;精简指令集的优点则在于,每一代处理器的升级可非常迅速,处理器本身功耗低,设计相对简单,缺点则是在复杂计算的执行力上。
  说到现在,我们了解了复杂指令集(X86)和精简指令集(ARM)各自的优缺点,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Intel只有通过不断改进工艺、材质甚至应用了3D晶体管才能不断提升处理器的效能,而为什么手机芯片厂商总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出更快的处理器;也能理解为什么X86处理器的功耗要比ARM处理器大得多的原因,这都有指令集架构不同的因素在内,当然还包括诸如同时可执行几条指令(双发射、三发射)、处理器内存带宽等其他因素——总之,ARM和X86采用的指令集不同,因此程序的编译也不同,所以ARM和X86的应用程序并不兼容;ARM和X86处理器擅长的计算不同,功耗和研发周期也不同,所以其性能根本无法直接比较。
  Surface采用了ARM架构的处理器,微软为其专门开发了Windows 8 RT系统,这两者与我们使用了多年的,基于X86架构的PC和传统的Windows系统之间并不可直接比较,更无法直接互用应用程序。
  对了,最后提一句,也许用户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按照你的说法,为什么X86架构的ATOM处理器会用在Android手机上,运行ARM架构的程序呢?这是因为,Intel有一项未公开发表的技术“ARM binary code translator”,我们可以不严谨地认为,通过此项技术,Intel将ATOM虚拟成了一个ARM处理器。
  
  
   Acer Aspire S7-391
  我认为Acer Aspire S7-391是本次测试中最为亮眼的产品,其轻薄程度超过了所有对手,编辑部的全体同仁一致认为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用四个字描述这款产品便是——无出其右。
  数控技术制造的一体化屏幕边框和康宁定制玻璃保护着一块分辨率高达1920×1080的13英寸全高清触摸屏,这是一台传统形态的可触摸超极本。值得称赞的是,Acer特别在Aspire S7-391的屏幕转轴上设计了传动杆,屏幕在翻开至110度之前的阻尼较轻,便于常规使用;超过110度之后,屏幕阻尼会变“沉”,从而当触摸使用时不会令屏幕晃动。
  Aspire S7-391并不是样子货,其主要硬件配置与其他产品无异,但两颗128GB固态硬盘组成的RAID 0存储系统让我们大吃一惊,以至于其磁盘性能超乎想象,对系统整体性能的提升大有裨益。
  当然,轻薄势必付出代价,体现在Aspire S7-391上并非可靠性和散热问题,而是其键盘手感由于键程较短的原因,长时间使用的感受并非上佳。此外,由于“过分”轻薄,因此想单手打开屏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多情况下需双手操作。
  瑕不掩瑜,尽管Aspire S7-391谈不上无可挑剔,但毫无疑问这是一款设计极为巧妙,工艺十分精湛,性能出色外观惊艳的超极本。它有着让任何消费者只要看到这款机器,便会在第一时间旁若无物的能力,如果你对其价格没有异议的话,那还犹豫什么呢?
  
   200毫秒的挑战
  快速启动的Windows 8
  启动速度是衡量系统整体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更是相当多用户直接评判产品优劣的标准,更有甚者也不乏某些厂商会在其软件中提供开机速度竞赛的功能,这一切都在证明——想要赢得用户青睐,请先优化启动速度。
  尽管我自己基本上没有关机的习惯,而是直接使用休眠完成较长时间的待机,使用睡眠应付短暂离开状态,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更多的用户习惯直接关闭计算机。从本质上来讲,无论是为了延长电池使用时间还是为了节省电费,甚至高尚一些说为了节能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包括我在内的所有用户都希望P C会被彻底关闭不再消耗任何电量。显然,在目前来讲,睡眠/唤醒可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开机”,但睡眠模式依旧会为内存供电,当然,Intel推出了Rapid Start技术,为纯固态硬盘和混合硬盘的产品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案,这是另一个话题。
  微软面临的挑战在于,消费者会认为他们在使用手机时基本不用关机,且按下电源键就能够继续使用,Windows 8能否带领PC做到这一点?在Windows 7中,微软已经对启动过程进行了改进,包括设备驱动程序的并行初始化和出发启动服务等,但显然Windows 8还需努力——在Windows 8中,微软采用了传统冷启动和休眠/唤醒的“混血”模式。让我们先来看看Windows 7的开机过程。
  1.按下电源按钮后,PC 的固件启动开机自检 (POST) 并加载固件设置。检测到有效的系统磁盘后,这一预启动过程结束。
  2.固件读取主启动记录 (MBR),然后启动 Bootmgr.exe。Bootmgr.exe 查找并启动 Windows 启动分区上的 Windows加载器 (Winload. exe)。
  3.系统加载启动Windows内核所必需的驱动程序,同时内核开始运行,将系统注册表配置单元和标记为 BOOT_START 的其他驱动程序加载到内存。
  4.内核会将控制权移交给会话管理器进程 (Smss.exe),该进程将初始化系统会话,加载并启动未标记为 BOOT_START 的设备和驱动程序。
  5.Winlogon.exe启动,显示用户登录界面,服务控制管理器启动服务,并运行所有组策略脚本。用户登录后,Windows为该用户创建会话。
  6.Explorer.exe 启动,系统创建桌面窗口管理器 (DWM) 进程,该进程会初始化桌面并进行显示。
  而Windows 8的主要改进在于,它所谓的“关机”的确会关闭用户会话,但是不会再关闭内核中的设备和服务,而是将它们休眠。如果我们将所有的会话直接休眠,那么将占用大量时间和磁盘空间,因为休眠就是将系统状态和内存内容保存至磁盘中的hiberfil.sys文件中,你开启的会话越多,那么需要写入的内容就越多,写入时间就越长。但是关闭了用户会话之后,系统内核会话的数据要小得多,因此写入休眠文件的时间就会很短——那么反过来讲,开机过程就是直接将磁盘中的这些内核会话直接恢复给内存,又加上所有用户会话都关闭了,所以在Windows 8中看到的开机体验就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系统启动,并呈现出没有任何用户会话的,崭新的界面。
  Windows 8采用的这种设计会让所有系统受益,无论传统机械硬盘还是固态硬盘,或者混合硬盘系统。当然,如果是固态硬盘的话,其获益幅度将会更大。
  如何进入系统BIOS
  Windows 8加快了启动速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麻烦——我们在测试中明显发现,安装有Windows 8的这些新设备启动速度简直“令人发指”,有时甚至我们想进入BIOS查看系统设置都必须全神贯注,稍有不慎它们便会在按下电源开关之后瞬间呈现出Windows UI。事实上,对这些有着SSD硬盘+UEFI BIOS的产品来说,传统的Fn按键提示字样的显示时间始终在200毫秒内,也就意味着不是神的话,你很难准确进入BIOS。
  Windows 8将设置界面对采用了UEFI的设备进行了单独设计,它在其中写入了一个界面,通过这一界面用户可完成上述操作。微软为UEFI设备统一编写了界面,即启动菜单。启动菜单包含所有的故障处理工具、面向 Windows 启动的以开发人员为中心的选项、用户访问固件 BIOS 设置的方法和启动诸如USB 驱动器设备的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进入Windows 8系统的启动菜单:
  首先,你可以将屏幕向左滑动调出设置菜单,或是直接按下Windows+I调用设置界面,然后选择“更改电脑设置”,直接在“常规”标签中选择“高级启动”。
  其次,可以通过命令行的方式,启动cmd.exe之后输入Shutdown.exe /r /o。
  最后,在通过Windows UI启动机器的同时,按下SHIFT按键也可以进入UEFI界面。
   Acer ICONIA W700
  在Acer看来,带有触摸功能的新一代超极本要么不变形,变形就只有一条路行得通,那就是彻底将主机与键盘分离的插拔式结构。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我们看到了巧夺天工的Aspire S7-391,当然也能看到彻底舍弃了键盘的ICONIA W700。
  ICONIA W700仅提供了一台主机和一个扩展支架。请注意,是支架而并非键盘底座。该支架可以横/直两种形态摆放,便于阅读或是触控操作,在横放模式时,还可以在 20 度和 70 度间切换。
  显而易见的是,如此设计需将所有计算零部件统统放在屏幕后方,这对散热提出了不小的考验。事实证明,ICONIA W700在一般使用下没什么问题,但密集型计算和长时间工作之后便会让使用者感受到热量,好在并不影响使用。
  Acer实在是大方得很,在这样一款产品中甚至提供了3个USB接口(通过扩展支架来实现),这在竞品中实属少见。数控技术制作的铝制机身外壳令整个产品看上去浑然一体,其工艺远不是那些不入流的山寨货所能及的水平,为了不影响无线信号,Acer还特意在外壳上方额外开了沟槽。
  同样形态不同配置的ICONIA W500提供了键盘底座,而ICONIA W700仅采用支架方案,其实外接键盘鼠标并不难做到,也不会多花几个钱,但我们认为既然有外接设备,那么为何不在支架上提供额外的电池模块呢?也许Acer认为有了支架就意味着相对固定,可以连接市电的缘故吧。
  
   ASUS TAICHI 21
  在别人都使用旋转、分离等方式让新一代超极本具备变形能力,从而能与Windows 8的新功能合拍时,ASUS却剑走偏锋,干脆选择了变形于不变形,用一台传统形态的超极本提供两块屏幕的方式,让其“文可多点触控,武可多任务处理”。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如果有足够的设计实力,那么你甚至可以让双屏协同工作——一块屏幕再怎么变形也好不过两块屏幕吧?
  ASUS TAICHI 21的内屏并不支持触摸,因此在它更多配合Windows 8的桌面模式;当处于闭合状态时,外部触摸屏则适合新的Windows UI。特别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华硕允许用户通过软件设置屏幕闭合的操作是直接休眠还是干脆切换到触摸界面,这就不会带来使用上的困扰了。
  通过键盘上额外设计的快捷键,你可以选择双屏幕的4种模式:内屏、外屏、内外显示相同内容、内外显示不同内容。前三种模式比较容易理解,至于显示不同内容,ASUS TAICHI 21通过软件来实现,使用者将希望分享的图片、视频等文件拖拽到预装的软件中,坐在对面的人就可通过外屏观看了,与此同时你可以继续使用内屏进行其他操作。
  当然,双屏势必会令产品在厚度上有所增加,但在板卡设计和OEM方面都堪称资深的华硕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对ASUS TAICHI 21来讲,最大的麻烦就在于它可能更多意义上是处于品牌形象“代言人”的地位,而并不是为普通大众准备的。
  
  ASUS VivoBook S400CA是一款让竞争对手十分头疼的产品,这并非指其设计多么出色,对ASUS来讲,彰显设计实力是TAICHI的任务,打击对手才是VivoBook S400CA该做的事情,因此你可以看到,当其他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时,这款提供了触摸屏幕、预装了Windows 8操作系统的超极本,售价却仅在5000元左右。
  正因为如此,VivoBook S400CA在短短5周内的销量怕是令某几个品牌的新一代超级本产品加一起都未必比得过,ASUS的经销商尝到了甜头,这对ASUS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毕竟维护好经销商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之一。
  有些竞争对手计算VivoBook S400CA的成本时总会好奇,其零售价似乎比成本价还要低,对ASUS来讲,与上游厂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非降低成本的原因所在,长久以来的OEM工作为VivoBook S400CA控制成本带来的贡献更大——这正是不少品牌没有的业务。
  就产品本身来讲,VivoBook S400CA在设计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甚至对提供了VGA接口都持保留态度,毕竟超极本大多都使用转接的方式来实现这一功能。说实话,在硬件和外形上,这款产品完全符合超极本的规范,但提及重量的话,那么与目前的产品相比,VivoBook S400CA的确算不上轻便。
  不要在意混合硬盘而非纯固态的配置,也不要在意没有变形功能,VivoBookS400CA的优势是提供了触摸屏幕和相当诱人的价格,能够让任何消费者不必付出高昂的代价即可体验Windows 8系统。
  
   Haier X3
  Haier X3系列超极本用两个词就可以概括它的主要特点,一是全金属,二是全功能。这款产品在工艺上没有采用特殊的变形设计,只是一款纯粹意义上的超极本,融入了触摸屏和Windows 8的新元素。Haier X3超极本的屏幕规格为14英寸,机身整体采用银色的金属材质,坚固耐用且充满质感,特别是拉丝工艺的外观,更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形象指数。
  相对于其它产品普遍只提供了两个USB 3.0和HDMI的扩展接口而言,Haier X3不仅提供了有线网卡的RJ45接口,甚至还内置了DVD刻录光驱,这对于严格限定机身厚度的超极本产品来说,的确是很少见的。当你在出差旅行时难免会遇到无线信号不理想的酒店,这时才会感受到以太网口继续存在的必要性;高速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固然也让光驱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但是当你偶尔有刻录光盘需求的时候还是会庆幸它的存在。Haier X3也是本次专题中唯一一款采用超低电压Core i3-3217U处理器的产品,从Benchmark测试成绩上看确实与其它产品有些差距,但是这种数字上的差距在实际应用中是很难给用户带来明显感受的;另外,30GB固态硬盘和500GB机械硬盘构成的混合存储模式也比纯固态硬盘的配置更经济一些,综合下来就能降低一定的整体成本,对于渴望体验Windows 8触控操作却又预算紧张的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让我欢喜让我忧
  微软试图通过Windows 8为它的用户提供一个具备全新使用体验的操作系统,这一点毫无疑问,我们必须承认的是,Windows 8是有史以来启动速度最快、个性化设置最丰富、用户交互方式最多样、与设备结合最紧密的Windows操作系统。但同时它也对我们早已练就的使用习惯提出了挑战——任何试图改变习惯的做法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自信,且有着不小的风险——成功并非易事,为人诟病却十分容易。正因为如此,我们或多或少会听到关于Windows 8的风言风语,其中不乏业界资深评论家的观点。
  出于工作的原因,对历代操作系统我个人几乎会从Beta版一直用到正式零售版,也就是说从Windows 95开始我就一直跟随着微软的步伐,时刻保持自己操作系统的“先进性”,这一点在Windows 8上自然也不例外。我们接下来会以自己实际的使用感受,向读者朋友们介绍这一饱受争议的,出自微软的最新操作系统。
  个性化的Windows 8
  不夸张的说,Windows 8天生就具备了强大的个性化能力,你可以设置属于自己的Windows 8,这并不意味着仅仅是更改桌面背景那么简单。在安装了Windows 8操纵系统的设备上,你甚至可以在锁定的屏幕中显示诸如日历等个性化信息,如此便不需打开日历程序,甚至在设备锁定时即可了解行程安排。当然,解锁屏幕也有不同的方式,除传统的输入密码之外,还可选择任何图片,设置解锁手势。
  通过在线商店获取应用
  在智能手机的“熏陶”下,我们都习惯通过安卓市场或是苹果的App Store来获取想要的应用程序,Windows 8也提供了这一功能。名为在线商店的磁贴位于Windows UI的显著位置,用户可以在联网的状态下通过商店查找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应用程序,或是直接定位已知的应用。任何事物在初始阶段都有待完善,实际使用中我们甚至能明显感觉到Windows 8的在线商店似乎每天都在完善,其上架的app越来越多,且大部分是免费的。
  计算设备多样化
  通过Windows 8,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的计算设备多种多样,甚至令人眼花缭乱。从紧凑型平板电脑,到可变形的超极本,以及包括大屏幕一体机在内的新设备有着靓丽的外观,别出心裁的设计和不容忽视的性能表现。读者朋友们通过我们本次专题中的产品测试部分可了解具体信息。
  
  
  
  同一个Windows 8,不同的体验
  按照微软的说法,Windows 8试图提供给用户“沉浸式”体验。所谓沉浸式,大致是意味着在新的Windows UI中,微软不希望什么任务栏、开始按钮这些会影响用户体验,整个屏幕的所有像素都要为app服务。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某些应用,诸如浏览类和游戏类的体验相当不错,使用Windows UI查看资讯简直就是在看精美的电子报纸,感觉棒极了!但问题同样存在,我们日常的那些应用程序有怎样的表现?我们安装了一个QQ,在27英寸一体机的Windows 8新界面中,好吧,你见过全屏幕的QQ吗?我的感觉只有一个,我再也不会启动这个东西了。但是在Desktop UI下你依旧可以安装普通的QQ,使用体验与Windows 7完全一样。这就意味着面对同一个Windows 8,某些应用将有不同的版本同时提供,且使用体验相距甚远。
  同一个Windows 8、不同的意义
  微软同期发布的Windows 8家族中有个“怪胎”,这便是专为ARM架构设计的Windows 8 RT,与此同时微软还顶着各方压力推出了自己的硬件产品——Surface。首先从硬件角度讲,这一举动让OEM厂商情何以堪,你把握着上游操作系统,还推出了自己的硬件,这意味着Surface天生的成本就要比对手低几十个美金,也许单看绝对值的话并不多,但它在整个产品成本中占据的比例可不小,难怪不少厂商的高层甚至直接张嘴骂人了。
  对于我们这些编辑来说,ARM和X86之间的差别自然了解,普通消费者就没这么幸运了,不少消费者买到手之后才发现在运行着Windows 8系统的Surface上他们甚至无法运行exe文件!而微软在其网站上并没有直接告诉消费者这一问题,尽管不疼不痒地说了Windows 8 RT是不同的,但普通消费者肯定无法读懂其中的奥妙。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前文已经以单独的插文形式向读者朋友们讲述,ARM与X86之间到底是何关系,有何不同。
  同一个Windows 8、不同的感受
  Windows 8在传统的Desktop UI中拿掉了开始按钮,尽管有些用户认为这没什么,但这让那些有着一定使用基础的用户非常不适应——如果我们要运行系统配置程序的话:
  在Windows 7中,
  1. 按下Windows按键或是单击开始按钮;
  2. 输入cmd并回车;
  3. 输入msconfig并回车;
  4. 完成设置。
  换做Windows 8的话,那么你需要知道快捷键是Windows+Q,之后可以直接调用搜索功能输入cmd。问题是至今为止很多用户连最基本的Windows+D和Windows+E都不知道,又能有几位知道Windows+Q和Windows+I呢?那么按照传统的操作,我们不得不:
  1. 按下W i n d o w s按钮返回Windows UI;
  2. 向下拉动屏幕,在出来的下边栏中选择“所有应用”;
  3. 向左滑动屏幕,在众多程序中找到cmd命令行;
  4. 单击这个图标;
  5. 输入msconfig并回车;
  6. 完成设置。
  看似多了两步,但其中包括的触摸操作你能保证一次完成么?寻找cmd程序你能一目定位么?难怪有些第三方厂商会直接在程序中提供“恢复开始按钮”的选项,更有甚者直接提供“默认启动界面为传统桌面“的设置。
   HP Spectre XT
  在有着众多产品参与的测试中,HP Spectre XT称得上独树一帜,一方面因为它是唯一一款没有提供可触摸屏幕的Windows 8超极本,另一方面则在于其设计。可以说Spectre XT彰显了HP产品的一贯气质,并将其发扬光大。
  金属材质配合拉丝工艺的外壳让HP Spectre XT可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为了令其在视觉效果上显得更加轻薄,HP将接口尽量设计在机身靠后的部位,同时散热系统也位于此,于是楔形的结构自然显现。开始时我们会觉得在转轴后方蚀刻Hewlett Packard的字样没什么大不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它非常耐看,甚至会让你联想到经年传承下来的那些精美金属工艺品——相信我,这并非广告词。
  HP Spectre XT同样提供了Beats Audio音响系统和Cool Sense散热技术,这使得该产品对声音的再现能力超出了同级别的超极本,在散热方面也多少让人感到放心。使用背光键盘无疑是相当明智的做法,它不仅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可提供出色的使用体验,更重要的是为HP Spectre XT增添了灵性和质感。
  如果你垂涎Aspire S7的轻薄,又对VivoBook S400CA的价格动心,那么真的不妨考虑一下HP Spectre XT,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外观和设计,价格也比较适中。当然,HP也会提供具备触摸屏幕的其他型号超极本,但HP Spectre XT无疑是新品中的代表作。
  
  
   Lenovo IdeaPad Yoga 13
  联想赋予屏幕能够实现360度翻转的IdeaPad Yoga四种使用模式的定义——笔记本模式、平板模式、站立模式、帐篷模式。这种设计看似很简单,只是让屏幕转轴具有更大幅度的调节空间,但是真正实现起来,也会遇到很多细节问题,比如平板模式下如何克服键盘误操作的干扰,屏幕转轴频繁翻转后还能否保证帐篷模式的稳固性。尽管我们无法探寻联想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采取过哪些手段,但是在产品的体验过程中确实能感受到稳定可靠的工艺设计。
  作为市面上出现的第一款Window 8超极本产品,IdeaPad Yoga采用的屏幕360度翻转设计很难说是同类产品中最成功的变形结构(我的几位同事都对其平板模式下将键盘暴露在背面的设计表示不满),但它毕竟是率先实现了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的合二为一,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随后出现的分体插拔式、滑盖式、双屏式以及屏幕沿边框X轴翻转的设计都展现出匠心独具的一面,当然也有各自的不足。但是其它任何一款产品,都没有像IdeaPad Yoga一样设定个亲民的价格,设计巧妙固然令人赞赏,但是消费者购买的首先还是一台电脑而不是一件工艺品,价格合理才是吸引人气的关键。哪怕只是从一台普通超极本的角度来衡量,7000元的价格能带来这样的配置也算是比较厚道了。
  
   Lenovo ThinkPad S230u Twist
  对于Think来说,变形超极本概念推出之前就一直坚持在轻薄的X系列产品中提供可翻转屏幕实现手写功能的特定产品,既然有了Windows 8,实现变形触摸自然不在话下——那么可想而知,最简便的方法就是采用之前尾号为T的X系列产品那种旋转式设计,这对Think来说可谓轻车熟路。
  如果你认为ThinkPad S230u Twist只是简单的配置升级版产品,那就有些片面了,事实上ThinkPad S230u Twist有着很多细节之处的改进:为了改善用户对翻转屏幕的体验,Think将重力感应灵敏度适当下调,且将感应器至于键盘而非屏幕部分,以减少误翻转屏幕的几率;考虑到Windows 8提供了新的使用方式,这款产品将光线感应器、音量调节以及开关和锁屏键都设计在屏幕上,闭合为平板状态时依旧可以使用;其键盘两侧的垫脚材质也进行了更换,确保屏幕关闭后不会与键盘发生摩擦,同时垫脚本身也不会磨花屏幕。
  从外观也不难看出ThinkPad S230u Twist与之前产品的差异,它更像是Edge旗下的精锐版产品,比如ThinkPad Edge E420s,这种眼缘来自于屏幕周边的金属装饰条,以及机身喷涂的磨砂黑;此外,即便是超极本,其电源适配器也没有采用X1 Carbon那样的方形设计。在咨询了Think之后我们得知,首先ThinkPad S是单独的产品线,与Edge没什么关联;其次方形的电源接口仅在ThinkPad X1和今后的升级产品中提供,以显示出其高端的定位。
  
   SAMSUNG ATIV Smart PC Pro 700T1C
  Samsung启用了新的子品牌,名为ATIV的灵感来自于拉丁文VITA(生活)的倒置,Samsung希望人们通过其产品能够享受生活。ATIV系列产品包括ATIV SMART PC、ATIV Smart PC Pro、ATIV Tab和ATIV S。值得一提的是,所有ATIV旗下的产品均采用Windows系统,无论PC还是手机;而Galaxy则专门针对基于Android系统的产品,至此,三星将其产品界限明确传达给了我们。
  我们测试的第一款采用新命名的产品便是Samsung ATIV Smart PC Pro 700T1C——名称真的很长……这是一款采用了插拔分离式设计的可变形超极本。700T1C很体贴地提供了一个键盘底座,在底座之上方便相对固定的环境下使用。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这种分离式设计明显更加适合行业用户:企业的某个部门可以几人共享一个键盘底座,从而节省开支;而具备完整PC功能和性能的平板形态产品也足以应对日常的工作需求。
  支持触控笔的11.6英寸1920×1080屏幕是Samsung ATIV Smart PC Pro 700T1C的特色所在,这意味着你可以用它欣赏1080P的全高清视频,可以通过触摸的方式体验Windows UI,还可以选购触控笔进行更加精细的操作,如绘画、书法或是亲笔签名。
  在采用类似变形设计的产品中,Samsung ATIV Smart PC Pro 700T1C的轻薄算得上名列前茅,看来Samsung一直在轻薄方面下的功夫没有白费。难能可贵的是即便有着不到12mm的厚度,这款产品还是尽可能在机身上提供了更多接口以方便使用。
  
   SONY VAIO Duo 11
  Intel在定义规范时特别针对变形超极本放宽了要求,允许其在厚度上比规定值向上浮动2mm,但显然对在轻薄方面颇有造诣的日系厂商来说这些都不是事儿——SONY VAIO Duo 11将键盘和屏幕设计在一体,厚度仅有18mm。
  与所有其他超级本的变形方式不同,VAIO Duo 11采用了类似之前滑盖式手机的方式演绎新的变形过程,仔细观察并使用过之后,你会认为SONY不去做机括设计简直是浪费:VAIO Duo 11的屏幕在平板状态时覆盖于键盘之上;超极本状态时,只需单手向上轻轻拉动屏幕上方特别设计的沟槽,整个屏幕就会以半自动的方式滑动起来,露出下方的键盘。使用文
  字描述怕是难以再现整个机关的精巧,但我们相信任何使用过这款产品的人都会对它赞不绝口。
  这意味着键盘不可能像传统方式那样占据较大空间,因此SONY用光电触点代替了触摸板来完成指向操作,让人惊奇的是VAIO Duo 11并没有像Aspire S7那样改造键盘,而是保留了传统的键位和六行排列方式,键间距也足够大,此外还提供了背光设计。
  经常需要连接投影机做PPT演示的用户请注意,如果你实在不能接受通过转接的方式,要求超极本最好带有VGA接口的话,那么VAIO Duo 11摆在你面前——屏幕和键盘一体、带有各种标准接口、支持笔触的11.6英寸1920×1080屏幕、全功能超极本,这些特征结合在一起仅重1.3kg,厚度仅有18mm,SONY是怎么做到的?
  
  
   TOSHIBA Satellite U920t
  在本次专题涉及到产品中,仅有的两个日系品牌都打出了可变形超极本的王牌,更巧的是他们还采用了同样的设计思路——滑盖式的解决方案,只是在实现细节上各有奇招。TOSHIBA Satellite U920t采用一块12.5英寸规格的IPS屏幕,支持5点触控的操作,在平板模式下能给用户带来灵敏、舒适的操作体验。把它平放在桌面上,沿水平方向推动屏幕直至键盘完全显露出来,再把屏幕部分向上翻起 ,它就变成了一台风格略显圆润的超极本。
  TOSHIBA Satellite U920t的屏幕两侧明显保留了较宽的边框,虽然是12.5英寸的规格,可机身宽度看上去还要大于13英寸屏幕的超极本,这是因为两层结构之间的滑轨装置就位于屏幕边缘;这种滑盖式的结构显然不利于机身厚度的控制,当然也还在英特尔对可变形超极本的妥协范围之内,只是在平板模式下2厘米的机身厚度实在显得不太友善。屏幕背后的正中位置有一根扁平的软性线缆接入到机身底座内,用于实现核心系统与触控屏幕之间的信号传输,在笔记本模式下虽然并不碍眼,但是这种裸露线缆的设计毕竟还存在些隐患。
  常年使用笔记本电脑的用户在刚刚接触TOSHIBA Satellite U920t时,最好时刻提醒自己——它是一台屏幕不能向内翻转的笔记本电脑,在测试过程中我就曾多次下意识地去“合拢”它的屏幕,所幸是用力不大没有造成损伤。
其他文献
在旅途中,音乐是我们消磨时光最好的方式,即便是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带着耳机聆听着轻松的乐曲也会让你的步行更为轻松。很多时候,当我们在飞机、火车上沉醉于耳机为我们营造出的动听效果时,外界环境繁杂的噪声就有些煞风景了。  如果你使用的是入耳式的耳机,那么对外界环境的隔绝是比较好的。不过很多人都不习惯这种耳机的佩戴方式,我为自己的T F10 Pro更换过很多种价格昂贵的海绵,但是在长时间使用后仍旧会让我的
期刊
对Android手机这类设备,我不止一次表达过自己的观点,即这类快消品无意关注其硬件配置,只要看使用体验就好。面对众多品牌大肆宣扬其处理器核心、处理能力等指标的做法,在可以理解的同时我依旧持保留意见,似乎三星正在向重体验的方向转变,其最近的手机广告改变了套路,更像是苹果的做法,告诉消费者能够实现的功能而非硬件本身。  LG Optimus 系列手机一直在易用性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我们测试过的LG
期刊
回想几年前,大变焦比相机(俗称长焦相机)还是有着和单反相机类似体积、配有10到12倍左右光学变焦镜头的产品,那个时候单反相机的价格基本都在万元以上,长焦相机为预算有限的用户提供了完整的手动曝光模式、专业的造型和操控等功能,因此颇受关注。最近两年,随着低端数码单反相机的价格不断降低,以往给人以准专业形象,占有市场不小份额的大变焦比相机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在巨大的压力面前,高变焦比相机除了降低价格之外
期刊
无线局域网设备已经停留在802.11n阶段很久了,从最初的802.11发展到802.11n,可以说无线局域网无论从性能还是安全性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如果单纯从性能上比较,现在的802.11n无线设备所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已经超越了以往百兆有线,而随着WPA/WPA2以及WPS的逐步普及,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无论是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无线局域网设备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办公、娱乐必不可
期刊
在技嘉的主板产品线中,GA-F2A85XUP4是APU平台中的一款高规格产品,它采用ATX规格的黑色PCB,布局整齐、工艺考究,一眼看上去就显得很有档次。之所以说GAF2A85X-UP4是一款高规格的APU平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采用了第五代的超耐久技术,除了继承第四代超耐久技术的各种特性之外,超耐久5技术还通过采用高额定电流的组件来提供更稳定高效的供电保障,例如引入了IR3550这颗能够提供60
期刊
当免费安防软件可以随意下载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还要花费高价去购买安防软件呢?在国内市场上,例如360、金山都推出了安防软件,而免费下载使用的政策也为他们赢得了众多用户。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我们每个人的计算机都需要安防软件来保护系统和数据安全,而这款软件是否值得信任就是用户需要首先考虑的。  术业有专攻,我无意评价众多免费安防软件的优劣以及他们是否值得信任,但是在安防软件领域,诺顿的产品一直有
期刊
最近有关英特尔的消息几乎清一色被聚焦在超极本中,但我们不应忘记除去处理器、芯片组、网络产品、固态硬盘等硬件设备之外,英特尔还会提供一系列软件解决方案——在面向大型企业提供的博锐技术之外,如今英特尔为中小心企业也提供了名为通锐的软硬件解决方案。  Intel SBA硬件要求平台需采用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对移动平台来讲,尾号为7的芯片组,例如Intel QM77/HM77/ UM77/QS77均可满足其
期刊
Acer日前向中国市场隆重推出了含超极本、笔记本、平板电脑、一体机和显示器在内的5大系列10款触控新品,全面开启消费者“触控及输入(Touch & Type)”体验之旅。Acer宏基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林显郎,中国区执行副总裁张永红出席了发布会,同时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叙和微软大中华区消费渠道事业部总经理张永利等嘉宾也参会并做精彩演讲。这是自Windows8在中国市场发布以来
期刊
当家庭影院进入高清时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发烧友不断的优化影院系统的硬件配置以获得最完美的高清视听影音享受。在高清周边产品中,贝尔金公司的高品质线缆一直受到很多用户的青睐,最近推出的ProHD4000系列HDMI线更是高端产品中的佼佼者。  很多高清爱好者都是高端模拟信号线的发烧友,当影院系统进入数字高清时代后,HDMI线无疑成为硬件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无论我们的播放机、投影机、平板电视多么高档,在
期刊
2012年对于中国打印产业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厂商动作频繁,不仅加速家用激光打印机的推广、同时也在双面市场上成就了一个新的奇迹。作为家用激光打印机的倡导者,双面打印的领导者。无论是整体市场增长率,还是家用打印市场及中小企业打印市场占有率上,联想都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并将家用激光及双面打印这两个市场的NO.1稳稳地收入囊中。  在打印整体市场-6%负增长的情况下,联想逆市而上,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