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菊:从爱心菜贩到慈善英雄

来源 :善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ju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树菊最令人津津乐道之处,是在她的单纯与慷慨。单纯,使她的慷慨令人惊艳;慷慨,使她的单纯发人深省。
  陈树菊是台湾一个默默无闻的卖菜小贩,却也是一名真正意义的平民慈善家。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超过10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23万元)的款项被她捐到需要的人手上。
  2010年5月,她和奥巴马、乔布斯、李彦宏、卡梅隆一起赫然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和姚明、成龙等48人,一起登上了《福布斯》杂志“亚太慈善英雄人物”排行榜;《读者文摘》2010年亚洲英雄榜,她也霸气在列;连BBC都难以置信,称她为世界上最不像慈善家的慈善家,最朴实的慈善家。
  陈树菊的前半生,尝尽了人间的贫穷和冷暖。小学辍学后扛下一家七口人的重担,她拼了命发了疯地赚钱,自己舍不得花,却大笔大笔地捐掉!这样“匪夷所思”的慷慨,听起来好像“圣人”一般不真实。可是追溯她每一个善举背后,都有着一段心酸至极的故事……
  “我这一生穷怕了”
  陈树菊出生于1951年,是台湾台东一户穷人家的孩子。父母靠摆摊卖菜维生,抚养着六个孩子。
  13岁那年,人生的厄运第一次降临。那时陈树菊刚刚小学毕业,妈妈因为难产,家里一时又凑不齐手术的钱,和没来得及出世的弟弟一起去世了。
  在医院看到妈妈惨死的一刹那,陈树菊的童年结束了,也对钱的重要性和世态的炎凉,有了第一次深刻的理解。
  以后陈树菊再没上过学。她接下菜摊,扛起养家的大梁。
  后来的许多年里,她的生活都被塞得满满当当:卖菜、烧饭、洗衣、照顾弟妹……那时,他们每天只能喝稀饭,有时怕弟弟们不够吃,她米汤都不喝。
  19岁那年,厄运再次降临……11岁的小弟突然得了一种怪病:身体瘦得像皮包骨,肚子却鼓胀得像气球一样。后来,小学的老师发动全校募捐筹了一笔钱,才把小弟送去了台大医院。可惜已回天无力,没几天小弟就走了……
  陈树菊的心如刀割一般,那一刻她发誓:要赚很多很多钱!保护好自己的家人和这个家!
  “靠聪明,更靠拼命”
  陈树菊身高只有1米39,从13岁开始卖菜,她是台东中央市场年纪最小的摊贩,脑袋瓜却比谁都灵活。
  从前爸爸只卖四样菜,陈树菊就增加菜的种类,不厌其烦地整理、分类、包装,还在下面细心地垫了宝特瓶码好。整个市場上,她的菜是最新鲜、卖相最好的。渐渐的,别家没有的菜她这里都能买到!
  陈树菊卖菜有一套原则,做生意要讲信用。说要给你最好的东西,就会给你最好的。她说,“还有看人和看生意,才能抓住机会。”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走到摊前,拿起一把韭菜花问她价格。陈树菊看着这个年轻人,打量他的神情、仪表和气质,应该是军人。军人来买菜,那大概就是部队的采买,量绝对不小,即使利薄,也比一般赚得多。既然如此,报价绝对不能高。于是报了一个近乎本钱的价格。
  不出所料,这个年轻人的确是部队采买,听到低价就下了一个大单。就因为这把韭菜花的判断,这家客户为陈树菊带来了一个月三四百万的营业额。口口相传,生意越做越多,台东知名的饭店也成为陈树菊的客户。
  一年之中,陈树菊只有大年初一休息一天。别的摊位下午五六点就收摊了,她却一天天延迟营业时间,后来竟一直开到半夜,堪比24小时便利店!
  长时间高强度的劳动,陈树菊产生了脊椎侧弯、静脉曲张的症状。可她还是坚持每天驼着背、一瘸一拐地搬运蔬菜。
  小弟去世后,她就开始吃素了。吃得也很简单,白米饭拌酱油就搞定。
  她睡得也少。为了让自己不贪睡,她从来不睡床。一开始睡地板,后来睡长条板凳,还练出了一身抓凳腿睡不摔倒的本领。
  后来,她去了美国领奖,住进豪华大酒店,依然只睡地板不睡床……
  “欠人的,要回报”
  人走到穷途末路,在最无助之时伸手拉你一把的人,是永世不能忘的恩情。陈树菊渐渐有了积蓄,但是多年的节省,让她变得不爱花钱,也不会花钱了。但她明白一点,“欠人的,就是要还。”
  她在自传中回忆道,“30多年前,一个美国人常来跟我买菜,有一次,他注意到我的手怪怪的,于是要我把手给他看。他看过后,说可以帮我开刀、动手术。”
  “最好的一点是,开刀不用钱,免费!”历经没钱看病丧失两位至亲的陈树菊,对此印象非常深刻。她觉得,只是因为买菜认识,就要帮她治病,这个人心肠太好了。
  这个美国人叫傅约翰,1969年举家来到资源缺乏的台东,创立了“阿尼色弗儿童之家”。先是帮助小儿麻痹的儿童走出阴影,随着台湾医疗条件的进步,开始收容遭受家庭变故、缺少照顾的有身心障碍的小朋友。
  傅约翰成了陈树菊的榜样。她决定帮助阿尼色弗的小朋友。陈树菊打听到一个月1000元就可以认养一个贫孤病童。她算了算,一天攒100元,一个月就是3000元,可以认养三个小孩。
  自幼家贫的陈树菊养成了极为节省的习惯,一天所有开销也不到100元。刚开始也很心疼。后来强迫自己不去想,不去算,每天把100元放在铁罐里,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今天。
  就这样,陈树菊悄悄捐助了许多年。如今她认养的孩子,有的已考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有一度,儿童之家差点办不下去,她一下子又拿出100万元,把院长感动到无语凝噎!值得一提的是,这笔钱是陈树菊借来的。
  那时,她手上刚好有100万元,但没想到在捐赠前被人卷跑了。好强的陈树菊认为,已经答应人家要捐的钱,一定要拿出来,不能因此而失信。于是便咬牙向朋友借了100万元捐赠出去。
  这正是陈树菊的最难得之处——命运待她似乎并不友善,种种不公,种种悲痛积郁在心。但她并没有怨怼这个世界,相反,对那些伸手拉自己一把的人,感念在怀,须臾不忘。   2000年,陈树菊拿出100万元,在母校仁爱小学成立一个“急难救助金”,帮助需要紧急救助的孩子和家庭。她说,“每个人喜欢的东西不同,每个人的用钱方法也不一样,有人喜欢买一辆宾士来开,觉得很拉风。但我会想,钱拿去玩了,就没有了,很可惜,还不如捐出来。”陈树菊说,自从开始帮助别人,自己收获很大,“那种快乐的感觉,到现在都还没有办法形容:很平静,又很快乐,从内心里发出的快乐。”
  2001年,陈树菊发现仁爱小学图书馆似乎太小了,只有一间教室大,便问,“盖一间图书馆要多少钱?”
  “不知道,应该要很多钱。”学校担心金额庞大陈树菊不一定能负担,于是提议可以向外面商家募款,多找几家就够了。
  陈树菊做事一向喜欢靠自己,不喜欢靠别人。张开手掌问道,“这样够吗?”校方开始以为是50万元,“什么50,这样啦!”陈树菊再用力张开手掌。
  “500万哦,不用这么多啦!”这一次,陈树菊又捐出450万元,为母校建一座图书馆。图书馆花了四年才建成,这也是台东唯一一栋三层楼的小学图书馆。落成当天,她看见这栋以陈树菊命名的图书馆,嘴巴在笑,但眼泪差点掉下来。
  陈树菊一生未婚,因为她听说过太多亲人间为钱反目、为遗产打官司的故事,所以很早就告诉三个侄子:“姑姑赚来的钱,以后都会捐出去,不会留给你们。但是姑姑会教你们学会赚钱的本领。”
  三个侄子自小就常来菜市场帮忙,陈树菊教他们如何做事,如何识人,也教他们什么样的朋友值得交,遇到事情如何灵活应对。
  后来侄子们长大了,出去念书、工作,回来的时候都对她说:“姑姑,奇怪,你教我们的都有用到,学校教的都没有用到。”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用在陈树菊身上,再恰当不过!
  无怪乎《时代》周刊和《福布斯》,都盛赞她为英雄!
  “什么是《时代》杂志?”
  因为导演李安的推荐,陈树菊登上了《时代》周刊。可是,当记者蜂拥而来时,她却一脸呆萌地问:“什么是《时代》雜志?我和李安又不熟,他为什么要替我报名?”甚至还以“自己走了无人照看菜摊”为由拒绝领奖。后来在家人和别人的劝促下,她终于决定前往纽约领奖。出行之前,她特意在台东买了一身莲藕色外套,配了自己的廉价牛仔裤和白色球鞋。
  2010年5月4日,陈树菊第一次离开台湾,远赴美国参加了《时代》周刊在纽约时代华纳中心大楼举办的“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表彰晚宴,并和克林顿同台领奖。
  在走红毯时,她因为脊椎侧弯、静脉曲张、蜂窝性组织炎等毛病,走起来一瘸一拐。前一天晚上,她依旧睡到了酒店地板上,次日还让人带着她去附近的菜市场转了一圈。
  从陈树菊赴美领奖开始,台湾的网络捐款一下子激增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尤其是小额捐款陡增,有人还捐来几十元的硬币。
  之前台湾公益提倡“久久捐一次,一次捐多点”,后来逐渐变成“少少也要捐”的观念!
  后来,陈树菊知道了李安是谁,也看到了李安为自己写的推荐语。其中一句话,说她是:简单平凡的慷慨。
  陈树菊说:他至少说对了一点——我很平凡。这个平凡的卖菜阿嬷,说了一句让全世界都深深折服的话:钱,要给有需要的人才有用。
  2018年2月,67岁的陈树菊病倒在了菜摊。
  所幸,紧急送医开刀后已无大碍,却也萌生了退休把菜摊交给弟弟的打算。但行善事是她很喜欢做的事,即便不再经营菜摊,她仍然规划着将积蓄成立紧急救助基金,帮助那些缺钱就医的民众渡过难关。
  很多人都希望她借此机会鼓动全社会捐款,她却板着脸说:“不要,人家如果要捐,自己就会捐。”
  10年前,台湾中央大学天文观测员萧翔耀发现两颗新的小行星,其中一颗被命名为“陈树菊”,2018年9月5日,拿到编号278986的小行星证书,陈树菊开心地说,“我不懂得什么星星,但什么好事都发生在我身上”。
  正如李安在《时代》周刊里所说:“陈树菊最令人津津乐道之处,是在她的单纯与慷慨。单纯,使她的慷慨令人惊艳;慷慨,使她的单纯发人深省。”
  【快评】
  “少少也要捐”,善莫大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靠卖着“50元3把青菜”,吃着酱油拌饭,台湾的陈树菊捐出了大多数老百姓望尘莫及的善款,把一个小小的菜摊打造成一块道德高地,创造了难以置信的慈善奇迹。在她的影响下,台湾公益由原来“久久捐一次,一次捐多点”的理念,变成了“少少也要捐”。
  做公益活动,从一个平民的角度出发,好像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我们所关注过的,只不过是电视或者网络上某某名人在某某地点做了某某公益事件。在我们看来,他们都是有钱人,而且随时都会有记者跟踪报道。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公益活动。不为名利,只为内心的善良。
  人人慈善,善莫大焉。陈树菊事迹的动人之处,不在于她的“有余”,而在于她的“不足”,她让世界看到人类善的力量如何从草根喷涌,证明影响力绝非精英阶层的专利。(秦韵)
其他文献
摘要:一直以来土地可以说是农民的命根子。对于农民工来说,在当前城市针对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的背景下,土地是他们最后的生活保障线。随着外出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民工的土地流转问题已经引起整个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农民工土地流转的态度、土地流转的现状、自愿程度、土地流转后生活改善情况等方面以山东泗水县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为基本资料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促使土地流转问题通过市场、政府、农民工三方的共同努力
期刊
中国的红利将从制度红利、人口红利,转入到文化红利;中国的竞争力以前靠自然资源,靠制度,现在正切换成靠文明。  个人之变  1. 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背景、学历、资源、人脉、资历;今后奋斗的五大关键词:知识、创新、独立、个性、理想。中国的“新知识分子”将重登历史舞台。  2. 中國人正在由“外求”变成“内求”。外求即就求关系、求渠道、求机会,内求即是要激发起自己的兴趣、热情、希
期刊
2018年已经过去,新的2019,我们重新开始。愿你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01 好好吃饭  林清玄说:“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你的吃饭方式里,藏著人生的幸福程度。只有厨房有烟火,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妙。  好好吃饭,是我们人生终身的必修课,它从来都不应该与单纯的填饱肚子画上等号,而应该是一种美好而有趣的感受。  新的一年里,愿你学会好
期刊
摘要:代履行是一种比较广泛使用的间接强制执行方法,但目前在理论界与实践中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只有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为履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代履行,在紧急情况下的行政机关代为履行则属于直接强制执行。从公私合作的背景来看,第三人与行政机关之间是民事合同关系。代履行的实质是公与私之间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了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企业在社会治理中各自的优势。  关键词:代履行;委托;公私合作  中图分类号:
期刊
2018年7月16日,在延安市召开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上,安塞区委书记任高飞代表区委区政府,给“耕读家庭”吴治保颁发了30万元奖金,以表彰他和妻子胡珍爱为国家教养了多个可用之才。吴治保开心地笑了:“这下以后供孙子孙女们读书,再也不用借贷了。”  肩挑孩子的前途与全家人的希望  吴治保和胡珍爱都是安塞区五里湾村的农民。从小因家境贫寒,吴治保只读到初一,便辍学回家务农,“因为穷,加上没文化,我
期刊
2018年过去了。以前变化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变化成了生活本身。2019年,世界又是一个新的样子。就像作家阿尔贝·加缪所说:“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做事主义  做事的人只关心如何把事做好,无所谓悲观还是乐观。不做事的人经常讨论一些抽象的问题:情感和理智哪个重要?理想和现实怎么平衡?远方和苟且怎么选择?着眼未来和回到初心哪个更重要?  我们公司的脱不花,创业4年同时结婚生子
期刊
前不久,在央视《等着我》节目现场,一位戴小花帽的老人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姐紧紧相拥,热泪横流:“姐姐,我想你啊!我找了你53年……”姐姐应道:“当年我做了件小事,却让你惦记了这么多年……”  路遇  1964年,新疆哈密农村青年艾外都·阿不都的父亲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肿胀的小腿和胳膊肘长出一个个肉瘤,疼痛难忍。为了照顾爸爸,年方20岁的艾外都辞掉工作。一家人失去了收入来源,日子过得异常艰辛。  见
期刊
摘要:随着惩治腐败力度的加大,反腐的思维与方式也日渐更新。基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知,当今我国腐败产生的关键并非在于公务员的制度体系,而在于道德教育未能落实。一是我国腐败现象出自整体社会的滥用权力,非仅限于行政官员;二是行政官员在满足匮乏性需求后,未能提升需求层次,此乃非健康、病态的人格发展。环顾东西方的先进国家,无一不以道德为立国之本。因此,唯有不断改善道德教育才能彻底落实反腐。要重新树立独立、明
期刊
11年前,洛川县初中毕业的张鹏在家里开了一家“兴隆面馆”,经营村里的特色面食圪劳菜拌面,由于手艺独到、待人热诚,面馆生意火爆。   一天张鹏收拾饭桌时,发现有客人将钱包落在了椅子上,打开一看里面有4万多的钞票和许多银行卡,他赶忙追出去,主人早已走远,翻遍钱包,没有找到任何失主的联系方式。于是。他收起钱包,等待失主回来。不多时,一对操着榆林口音的夫妇回来找钱包。本来还担心面馆老板不认账,没想到张鹏爽
期刊
家住西安莲湖区西北一路的温奶奶已86岁,平时行动都是拄着一根拐杖。她的儿女住得远、工作忙,很难照顾到老人的日常生活。“小宋时常帮着我,她是我的第二根拐杖啊!”  溫奶奶口中的小宋今年50多岁,就住在老人的隔壁单元。她家里也是上有老下有小,老母亲85岁高龄,2017年10月摔断腿后至今瘫痪在床,平时吃喝拉撒全靠宋女士照顾。每看到这位有孝心的好邻居,温奶奶满脸都是笑。  宋女士说:“那天在院子里,温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