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弊端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务之急就是要对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进行科学定位,将其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发挥教育职能,以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各大高校也都采取了如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措施来预防学生意外事件的发生。高校辅导员作为战斗的第一线,其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人成才和校园局面的稳定。因此,研究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
  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1、职业风险高和角色多重性导致高校辅导员内心焦虑和抑郁。
  现阶段,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即“维稳工作”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学生人身安全,辅导员要求必须24小时开机待命,随时应对学校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若发生事故,高校辅导员永远是第一责任人。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也日趋紧密,使得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富有多重性。其往往扮演着管理者、教育者、知心朋友、保姆、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多重角色。每种角色都意味着一种责任,多重角色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责任。当有限的精力和无限的责任产生冲突时,就会导致高校辅导员产生高度的紧张和焦虑。高校辅导员为了成功地扮演多重角色,不得不在学生面前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而多重角色之间的取舍必然会引起辅导员心理的冲突,高校辅导员若长期处于这种高度紧张和压抑的工作状态中,工作压力得不到及时疏解,必然会引起身心疲惫,从而导致抑郁。
  2、工作任务重和职责不明确导致高校辅导员心理疲劳和厌烦。
  各大高校都规定了高校辅导员的具体岗位职责,但在实际工作当中,辅导员除了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还承担了大量的具体事务性工作。事无巨细,只要和学生沾边的事,辅导员都要抓都要落实。例如督促上早晚自习,检查宿舍卫生安全情况、检查课堂纪律和考勤、随堂听课、奖助贷评定、推荐勤工俭学岗位、组织各项文体活动、反馈教师授课情况、反映食堂伙食情况、安排实习岗位及跟踪调查、发展党员、催缴学费,安排学生宿舍等。若人长期从事枯燥且机械的工作活动时,中枢局部神经细胞就会由于长期紧张而产生抑制,使得人们对工作的兴趣大大的降低,从而产生厌倦情绪。高校辅导员长期面对如此繁杂的事务,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深入思考学生工作和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这让辅导员感到无所适从,疲于应付,很多辅导员平日说的最多的就是烦和累,从而大大降低了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的热情,使得工作被动、工作效率低下,最终导致高校辅导员心理疲劳和厌烦 。
  3、职业认同感和个人成就感低导致高校辅导员困惑迷茫和自卑。
  大部分高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重管理和使用,轻引导和培养”,这严重影响了辅导员自身职能的发挥,也使得很多辅导员感到困惑与迷茫。高校辅导员兼具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双重身份,不但没有为辅导员的发展带来便利,反而造成辅导员在高校中处于尴尬的地位。作为教师,大多数辅导员既无教学也无科研。作为行政人员,却很难有晋升为干部的机会。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导致辅导员对自身前途和发展感到极度困惑与迷茫。一些高校对高校辅导员的考核机制也不科学健全,常常体现不出辅导员工作的繁杂性和艰巨性,也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辅导员的业绩也得不到任何肯定。收入得不到保障,职务也得不到晋升,且校领导也觉得辅导员的工作可替代性很强,随时准备吸收新鲜力量,造成辅导员有“干好干坏都一样”的不适心理,使得辅导员自身发展的渴求受到了严重的抑制,丧失了应有的爱岗敬业精神;同时大学生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认同感也不高,虽然也觉得辅导员平日工作很繁杂很辛苦,对他们各方面的帮助都很大,但是辅导员普遍学历层次不高且不授课,在学生眼里辅导员往往被看作缺乏说服力和创造力的事务性管理人员,于是也增强了辅导员的工作挫败感,心里感到悲伤和沮丧,对工作也失去了信心和动力。高校辅导员的实际价值长期得不到社会、学校和学生的承认。这些导致辅导员在社会地位、薪酬待遇、政治前途等方面一直处于弱势,严重抑制了辅导员对自尊和发展的渴求,使得他们感到灰心、失望、低人一等,毫无任何成就感可言,从而导致他们感到困惑迷茫,出现自卑的心理。
  现阶段改善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高校辅导员作为和学生联系最紧密的人,其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分析现阶段的高校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可知,辅导员的三大心理问题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因讲,主要有心理健康知识匮乏、工作方法陈旧、角色意识欠缺等因素;从外因讲,主要有社会认可度不高、高校对辅导员的岗位价值认识不够、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等因素。因此,要改善高校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必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1、自身的发展。
  高校辅导员要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虽然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都有一套完整的、规范的、严格的程序,招聘的条件都已经形成机制,但是因为招聘人员很少专业对口,而辅导员聘入后即上岗,后续的岗前培训也不充分,严重的制约了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水平。辅导员所具备的多角色性也要求其必须涉猎更多的知识,才能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职业规划问题、专业课的指导、求职技巧等。然后这些仅靠辅导员凭借平日挤出来的时间学习所得很难满足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状况多,如情感问题、就业问题、家庭问题等,这就要求辅导员自身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心理学专业功底。这样才能真正的为学生排忧解难,解答他们心中的困惑。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自身也会受到各种心理问题带来的影响,再加上社会的压力,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也会出问题。因此,要注重对高校辅导员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咨询能力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更好的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辅导员要明确自身工作职责,注重改进工作方法。现阶段,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职业认同感也不高,这都是由于辅导员对自身的职业没有进行准确定位,职责也不清晰,让原本理应扎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的辅导员被一大堆的琐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所包围。根本就无心更好的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对自身的职业产生厌倦感。因此,要想组成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就必须要认清自身的工作职责,明确自己所应管辖的范围。长期以来,辅导员的工作都是全方位的、涵盖面非常广泛。辅导员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导、行动上进行指导、学习上进行教导、生活上进行引导、心理上进行疏导。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一直都不明确,这严重的影响了他们基本工作职能的有效发挥。使得辅导员这支队伍一直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走了一个随时补上,以至于思政工作缺乏连续性。要做好学生工作,辅导员必须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理顺自身和其他部门的关系,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当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注重培养自身爱岗敬业的精神,为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成为富有生机活力且百战不殆的高素质团体而奋斗。
  2、高校的发展。
  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明确岗位职责,对高校辅导员进行科学的定位。直到现阶段,辅导员的岗位职责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没有清楚的定位,没有明确的职责界定,势必会影响辅导员职能的有效发挥,造成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当务之急就是要对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进行科学定位,将其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发挥教育职能,以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稳定。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社会、学校教职工、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和理解。长期处在学工第一线的高校辅导员的成长更是需要得到关心和鼓励。高校的教职工每个人都是育人队伍的一员,都应该积极的肩负起育人的责任,而不是将所有的相关事务都推给辅导员。而是大家一起来协心合力把学生工作做好。
  高校要保障合理流动,要保证待遇,要保证待遇公平公正,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想政治队伍。一些辅导员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走专业化的道路。大部分辅导员认为应该定期转岗,才符合队伍建设的要求,才是学工队伍发展的趋势。对于继续留任的要根据其德、绩、勤等考核情况,给予晋升副科级、正科级等相应级别。对于特别优秀的应进行着重培养,层层推荐到领导岗位。要合理的分配奖金,确保辅导员的实际收入不低于本校同级别人员平均水平。为学校作出具大贡献的要给予精神荣誉和物质奖励。辅导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出优秀科研成果的,也与同级教学科研成果同等奖励。
  校领导要加强管理,重视培养。如同培养教学科研骨干一样,把高校辅导员队伍纳入到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培养规划和年度培养计划之中。要创造条件鼓励年轻的辅导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学校给予一定的支持。对于新上岗的辅导员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轮岗,以便更好熟悉和了解工作性质和基本流程,从而能很快地适应学生管理和教育的需要。定期地开展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和培训活动,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学工队伍中来。不定期地组织辅导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调查研究及派遣优秀的参与国内的相关学术交流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这就要求必须有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来肩负高校学生工作。相关领导也要高度重视和关心他们,并给予政策支持,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去,更好地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广水市烟草专卖局多次组织烟草执法人员,会同公安、工商、质检、交通、铁路等成员单位执法人员,对广水城乡卷烟零售市场、“宾馆饭店、娱乐场所、托运部、长途客运班(列)车”实施烟草专卖检查,将整顿烟草市场专项行动逐步推向深入。  开展专项行动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231人次,出动执法车辆61台次,检查卷烟零售户数813户,检查长途客车31车次,检查客运列车12车次,查获违法经营案件51起(万元案件
期刊
一、风格形成  年幼时,由于家境贫困,他拜当地喇嘛庙里的活佛为师,跟随蒙古画师画唐卡经书插图,“画不好是没有饭吃的。”唐卡艺术的严格规范和精细风格,给年少时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也因此获得了绘画艺术所需要的造型能力。  武师来自于辽阔的草原,这一生长阅历也为这一系列作品问世的必然性奠定了基础,草原人宽广的胸襟和这种胸襟下完成的作品气质,浑然一体。从作品的主题可以清楚的看到作品的取材之地源于那个他生
期刊
社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弱者群体,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历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什么是社会弱势群体,学术界有很多种说法。郑杭生在其专著《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中提出:“社会脆弱群体是指凭借自身力量难以维持一般社会生活标准的有困难的群体。”邓志伟学者认为:“弱势群体是指创造财富、聚敛财富能力较弱,就业竞争能力、基本生活能力较差的人群。”而农村弱势群
期刊
现代社会高风险频发,为规避风险,人们选择订立保险合同来补偿因风险遭受的损失。2009年10月1日施行的新 《保险法》 在保险利益的规定上进行了较大修改。我们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把握保险利益以及其在司法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第一,何为保险利益。  保险利益(insurable interest),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于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承认的经济利益,也就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的发生而受损以
期刊
·“出轨”引“议”——“小三”在法律面前的“猖狂”  婚外性出轨,又称作“通奸”,是指已婚人士自愿与配偶以外的异性发生性行为的行为。很长时间以来,婚外性出轨的法律定位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确定。人们对一夜情更是莫衷一是,貌似法律对其没有规制。于是一些“怨夫怨妇”“问天”,法律“奈若何”?而法律界却无奈道“非吾不为,实不能也”,只怪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婚外性出轨似乎一直都只停留在道德的的范畴而逍遥“法”外
期刊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社会急剧转型和广泛变迁,传统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当前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  截至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人,占总人口的13.7%,比上年末提高0.47个百分点。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到201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2.21亿 ,占总人口的16%,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
期刊
拥有故事情节的广告更具吸引力    事型广告  百年前,有人说广告是一种“纸上推销术”、及大卫.奥格威倡导的是“广告的目的在于销售,否则不是广告。”时至今日,这些话仍然有一定分量。然而,在信息大爆炸的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社会环境和受众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广告的世界,各种信息泛滥的世界。什么样的广告、产品才能突出重围?随着各种故事型广告的投入和成功,我们发现:拥有故事情节的广告
期刊
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语言,是表达人的主观情感的特殊方式。设计即为人之所用,是连接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桥梁,人们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造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然而,伴随社会发展而来的是现代人们高频率、超负荷的生活节奏,此刻,人们的心灵渴望得到彻底的放松,在互补意识的支配下,就产生了以简洁、纯净来调解和转换自己精神状态的需求。  简约主义追求简洁、高度功能化和理性化的设计风格,反对一切繁琐的装饰,
期刊
湖北春季招聘会举行 浙企20万年薪“抢人”  3月9日,湖北省春季大型招聘会将在洪山体育馆举行,浙江丽水市122家企事业单位组团来汉揽才。昨日,丽水招聘团“先下手为强”,携部分企业代表与武汉几大高校负责人见面,要“抢”走他们需要的人才。  作为人才输出大省,每年都有大批外地招聘团来汉,以优厚条件抛出橄榄枝。此次来汉,浙江丽水市组织了122家用人单位,推出各类职位2209个,招聘硕士岗位139个,博
期刊
同相对性原则溯及到罗马时代的“任何人不得为他人缔约”规则,是古典合同法的一项基本规则。这也是英国法上所谓的合同相对性学说,这一学说规定的是对同一权利或财产享有合法权益的人之间的关系,即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只能由合同的当事人各方享有和负担。尽管合同的相对性原则仍然有效,但是相当多的情况已经成为这一原则的例外,因为这一原则从来就不是绝对的相对性,P.S.阿狄亚在他的《合同法导论》一书中说,现在已不需在任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