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径与对策建议

来源 :度假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sda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赤水市坚持“生态立市、旅游兴市”战略,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基于对该市的实地调查,本文分析了该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措施及成效,该市全力做好申报和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工作,促进乡村旅游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抓好景区建设,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针对该市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措施;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6-0067-03
  贵州省赤水市是个县级市,位于遵义市西北部,与四川南部接壤。赤水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有“丹霞之冠”“千瀑之市”“桫欏王国”“竹子之乡”的美誉。近几年来,赤水市全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旅游扶贫是赤水市实施的精准扶贫路径。该市坚持“生态立市、旅游兴市”战略,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使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旅游产业收入持续实现“井喷式”增长,2017年接待游客1634万人次,增长36%;境外游客突破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85亿元,增长36.8%。财政总收入12.02亿元,增长16.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449元、11053元,分别增长9%、9.5%;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7.6%,顺利通过贵州省同步小康达标验收。全市32个贫困村出列,6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1426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4.6%降至1.43%。[1]按照“减贫摘帽”的相关要求,赤水市完成了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市摘帽签字背书等程序,现已申请上级验收。赤水市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成绩显著,受到贵州省政府的表彰。赤水市被国务院批准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6年,赤水市被评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成为贵州省唯一获得此荣誉的城市。
  1 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1 全力做好申报和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工作,积极创建5A级旅游景区
  赤水是我国最大的丹霞分布区,丹霞总面积达72,178公顷,在绿色森林和竹海中,鲜红的丹霞赤壁、仪态万千的奇山异石、飞流直下的瀑布、优美的丹霞峡谷和巨大的岩廊洞穴等大自然美景交相辉映,形成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赤水丹霞遗产地森林覆盖率超过90%,有2359种动植物,保持了最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人们走进赤水,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原始古朴、自然天成的丹霞奇观园,可以尽情欣赏大自然的杰作,惊叹大自然的独具匠心、鬼斧神工。
  2007年3月,赤水市就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向上级提出申请,并全力以赴抓好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改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2010年8月,赤水丹霞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市聘请有关专家编制了《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规划》,建立了“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基金”,切实做好工作,确保遗产资源不受破坏。
  赤水丹霞“申遗”成功以后,该市积极创建5A级旅游景区。2017年1月18日,在全国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专家评审会上,赤水丹霞旅游区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获得94.3的高分,顺利通过5A级景观资源评审。赤水丹霞旅游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工作全面进入攻坚冲刺阶段,完善了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完成了游客中心、停车场、厕所、旅游步道等18个项目提档升级改造,并全部投入运营使用,现已向国家旅游局申报暗访的相关资料,力争早日将赤水丹霞旅游区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2 抓紧景区建设,着力打造旅游精品
  赤水市坚持“旅游兴市”战略,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抓紧景区建设,着力打造旅游精品。仅2017年,赤水旅游度假区(综合体)建设项目32个,完成投资25亿元,[1]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提升六大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一是赤水大瀑布,属国家4A级旅游景区,瀑布宽80米、高76米,比黄果树瀑布还要高8米,瀑布悬挂在红色丹霞悬崖上,水流倾泻而下,气势磅礴,溅起的水花晶莹剔透,水雾弥漫,在阳光下还能看到五彩缤纷的彩虹。瀑布周围林木繁茂,四季葱茏。该景区内还有观瀑台、飞虹桥、仙舞台、浪琴湾等景点,构成一个天然的瀑布公园,被誉为“神州丹霞瀑布奇观”。二是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公园占地面积10666公顷,这是一处以竹海风光、丹霞奇观、瀑布群、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构成的秀美景段,当登高远眺,一望无际的莽莽绿原,铺山盖岭,层层叠叠,浩瀚无垠的竹韵尽收眼底,是人们避暑休闲、度假、疗养的理想胜地。三是四洞沟景区,在一条溪流上,分布有四个瀑布,每个瀑布相距1公里,是典型的梯级瀑布群。景区内丹霞奇石屹立山巅,山间翠竹繁茂,浓缩成一幅清新的生态画廊,被海内外专家誉为“小家碧玉”“万竹之园”“没有败笔的景区”。2017年1月,该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至此,该市4A级景区增加为5个。该市鼓励村民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人文环境,在景区周边和公路沿线发展农家乐、风情客栈等,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旅游产品,[2]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这些景区就像一颗颗珍珠,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在翠绿的底色上,串成一条精美的项链,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欣赏,确实陶醉了人们的心灵。
  1.3 乡村旅游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 ,着力打造“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
  该市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建共享”战略选择,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把发展乡村旅游和创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紧密结合,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一是努力实施“月月造林”行动,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和营造林活动,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到82.85%,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二是划定生态红线和水、空气、噪声环境质量功能区,扎实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三是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像爱护生命一样呵护生态,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四是扎实推进“治污治水·洁净家园”五年攻坚行动,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开展以建筑施工、燃煤锅炉等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提升空气质量,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1]五是大力实施环保“六个一律”、森林保护“六个严禁”行动,强化生态环保考核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赤水生态优美、空气清新、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功能的不断完善,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大批的中外旅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欣赏这幅由丹霞美景、壮观的瀑布、清新的田园风光、青翠欲滴的竹海和原始森林构成的美丽动人的画卷,漫游山水之间,完全不用担心大自然会辜负你洗涤心灵的期盼。该市因地制宜发展康养产业,天岛湖、天鹅堡康养旅游度假区配套功能日趋完,成为贵州唯一、全国首批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2017年,赤水市被评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   1.4 加强旅游行业管理,着力提升赤水旅游形象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举办导游培训、酒店宾馆服务等专题培训,积极推进旅游行业“服务之星”竞赛,着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二是加强安全工作,经常派出各类检查组对景区、酒店、农家乐等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落实相应的措施,要求及时进行整改。三是强化市场规范,联合市旅游局、市场监管局、发改局等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检查。四是率先在贵州省发行第一张县级旅游金融卡—赤水旅游龙卡,实现旅游与金融的融合,方便游客购物和消费。五是强化特色打造,设立了特色旅游商品体验店,将服务区打造为贵州省内第一个高速旅游交通咨询平台,并申报为全国100个示范服务区之一。六是强化景区文明建设,成立旅游志愿者服务队,为全省唯一的旅游专业志愿服务队。配齐景区文明引导员、禁烟劝导员、防火监督员和安全员等,切实抓好工作,着力提升赤水旅游的形象。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由于资金不足,旅游投资项目推进缓慢
  按照赤水市人民政府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新增旅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个,其中3个项目受市场经济下行影响投资缓慢,3个项目无业主投资未启动建设。要优化融资环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有实力的优秀企业,投资发展赤水旅游业。
  2.2 不少旅游服务人员文化素质差
  他们大多是本地村民,又没有经过专门旅游服务培训,缺乏旅游知识、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土”味走样,“洋”相百出,影响了该市旅游业的形象。要把对旅游服务人员的培养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着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服务技能。
  2.3 旅游市场营销缺乏经费支撑
  在开拓省外营销市场时,由于缺少经费,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旅游品牌形象塑造工作是旅游局的重要工作职责,却无固定的、保障的经费支撑,使得旅游局在开展工作时效果不佳,不能让企业投入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2.4 赤水市旅游局人少事多,忙不过来
  目前,该市旅游局只有行政和事业编制22人,在岗的只有16人,每个科室只有2名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工作,使得在工作中往往疲于应付各种事务性工作,遇到节庆活动和重大赛事,没有休息日,加班加点也忙不过来。要充实工作人员,充分发挥核心职能作用,进一步把工作做好。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旅游管理,创立良好的旅游服务形象
  乡村旅游是一种文化性、趣味性、参与性很强的活动,文化是内涵,关键在服务。要深入推进旅游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一是开展全市旅游景区、宾馆酒店、农家乐等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轮训工作,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方便、快捷、舒心的“全过程消费”的旅游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二是继续在旅游行业举办技能竞赛,形成比技能、比服务、比质量,比形象、比营销、比规范的良好氛围,激发本地旅游企业创新、争优、争强的竞争意识,提升行业品牌形象。三是提升行业满意度。以“平安景区”“文明景区”和“满意旅游企业”等创建为载体,下大力气解决景区及周边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和各类不文明行为。四是建立赤水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立旅游企业诚信档案和诚信等级评价机制,实施诚信奖励惩治办法,树立企业诚信经营理念,着力提升赤水旅游的形象。五是要充实市旅游局工作人员,保证必要的业务经费,使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卓有成效。
  3.2 坚持文旅融合发展,着力塑造旅游精品
  要坚持以内容为王、文化为魂,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古城文化、非遗文化和民族文化等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一是打造“四渡赤水”“魅力赤水”精品演艺项目,举办具有影响力的文艺展演或大型赛事。二是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内涵,该市丙安、大同、复兴三个古镇是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寨,留下了历史的印痕,形成了当地独有的乡村意象,[3]对其精华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保护、传承,保留更多能够唤起人们乡村记忆的元素,将乡村文化通俗化,用简单平实的方式让游客体验到乡村文化的特色和魅力。三是要加大对文化创意的开发,促进乡村文化产品升级,形成既可以欣赏、又可以创收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4]四是加大旅游商品的研发,提高创意策划水平,突出地方特色,推出一批创意新颖、做工精美、功能实用、便于携带的手工艺品、纪念商品。[5]赤水市种植了5266公顷中药材金钗石斛,要精心设计,把金钗石斛、农产品、土特产等包装成旅游商品,提高附加值,增加村民的收入。
  3.3 加强旅游宣传和营销工作,着力提升赤水旅游影响力
  要以“外拓市场、内优服务”为抓手,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新兴媒介全面提升赤水旅游影响力。一是精心策划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坚持实行“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营销战略,推出“四季主题游”“大学生音乐节”“黔北四季鲜花果蔬采摘”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满足人们对旅游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的现实需求。[6]二是建立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拓宽营销渠道。同重要客源地的旅游管理部门和旅行商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品牌宣传,提高市场开发的有效性。三是提升国际品牌形象,重点是“丹青赤水”品牌塑造和品牌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形象广告、宣传推介手册、文艺演出、主题栏目、系列丛书等,从不同的角度将赤水的生态之美、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呈现在国内外游客的视野里。四是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体,加快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推动“线上线下”互动营销、融合营销、精准营销。五是继续加强与中央电视台、贵州广播电视、中国旅游报、贵州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合作,共同策划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鲜活的系列报道,提升“丹青赤水”核心品牌影响力。
  3.4 充分发挥“旅游+”对其他产业的融合作用,着力丰富旅游业态
  本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以全景域、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为目标,推动旅游业与农业、生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着力丰富旅游业态,激发和增强旅游产业主体的活力。一是优化升级天岛湖、天鹅堡等山地旅游度假区;提档升级赤水绿道,沿线规划打造一批精品客栈。二是重点培育户外运动、科普探险、乡村体验、民族文化、夜间旅游等新兴业态,形成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体验性强、业态多元的全域旅游体系。三是要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和支撑,注重游客与旅游产品、服务体验的互动和情感沟通,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有效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旅游需求。让赤水真正成为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美丽地方。四是要优化融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用好用足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和信贷服务,[5]以优质资源和资产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赤水旅游的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五是强化旅游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创A工程”,确保赤水丹霞旅游区创建为5A级景区,带动全市乡村旅游国际化发展,持续推进赤水旅游业“井喷式”增长,让群众增收致富,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陈灼编. 遵义年鉴(2017)[M]. 北京: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7.
  [2] 唐烨. 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7).
  [3] 曹雯. 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路径[J]. 農村经济, 2016(5).
  [4] 陈天富. 美丽乡村背景下河南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J]. 经济地理, 2017(11).
  [5] 吕晓莉. 宜宾市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研究[N]. 中国旅游报, 2016-1-18(4).
  [6] 刘依依. 我国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 2017(3).
其他文献
摘要: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以下简称小浪底景区)地处河南省洛阳市和济源市交界,倚凭秦岭太行山脉,扼守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出口,总面积7.5平方公里,拥有十大景点,是一处以水利工程文化为特色,以厚重的黄河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集科普价值和美学价值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精品景区。  关键词:小浪底景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物联网。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可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大网络。物联网的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使物品能够被自动识别。旅游行业为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不少帮助。随着旅游高峰期的到来,旅游管理也要被更加重视。利用网络平台促进营销,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关键词:物联网;旅游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F59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
期刊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针对当前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不足,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本文从城市品牌形象为出发点,结合国内老龄化社会的现状,提出“老年特色慢游”城市品牌形象的概念。从线路、交通与导视、住宿、经验分享、医疗、数字化信息全程记录与发布、养生文化与地方饮食文化、传统文化体验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老年特色慢游”的特色之处;最后简短介绍了推广策略与意义。  关键词:老年特色漫游 ;城市品牌形象  中
期刊
摘要:中职旅游管理是对旅游进行综合管理,它要求学生具有极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对管理业务十分熟悉。新形势下的中职旅游管理教学需要有效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本文综合分析了当前中职旅游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旅游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6-0046-02  1引言  新形势
期刊
摘要:现代学徒制将职业教育教学场所由学校延伸到工厂,将师资队伍由校内教师扩大到企业教师,将教学方式由学校课堂授课扩大到企业师傅带徒弟,是当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核心,职业院校围绕这一核心,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尝试,也遇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从学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与教材开发、教学实施与考核评价、教
期刊
摘要:藏区是我国西部主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同时具备高原地域优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将这种资源优势突显出来,是相关部门和政府重点考虑的问题。该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藏区旅游的开发前景及特点进行总结,并从旅游产业重要性和潜力不被重视、可进入条件的约束两方面,论述了藏区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藏区旅游;约束条件;开发前景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外出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多,同时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旅游人才的职能显得愈发重要,因此需要在教學过程中与时俱进,深入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在当前的旅游管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自由化和个性化需求在不断变化,旅游业处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这种转变和提高,必然给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文章基于全域旅游大背景探讨旅游教学的改革途径。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教学;职业学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6-0036-03  1 问题的提出  2017年
期刊
摘要:京深高鐵的全面通车促使南北间的时空距离大为缩短,衡阳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衡阳至深圳等城市间的乘坐汽车和高铁所花费的时间比对,从而得出京深高铁的开行为衡阳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市场,而且还催生出新的旅游消费人群以及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形式。  关键词:行游比;高铁;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6-0051-02 
期刊
摘要:当前的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和农业旅游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就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该文先就“互联网+”对休闲农业旅游产生的影响以及发展现状加以阐述,然后就“互联网+”引领休闲农业旅游新型化发展策略详细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旅游;新型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6-0080-02  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下,将互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