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自身的办学经验,阐述了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办学过程中如何依托数控实训基地服务地方经济、实现“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这一具有高职特色的办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 数控技术 基地 学产研培服
一、以服务为宗旨、市场为导向,紧紧抓住校企合作的切入点,依托数控实训基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形成“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办学模式
(一)“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内涵
“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办学模式是依托在传统的实验室、实习工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行业发展相适应,融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技能鉴定与培训、产品生产、技术开发与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高职院校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培训结构等遵循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通过培训、生产、科研、技术服务等方面优势互补式的合作,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学产研培服”与普通称谓“产学研”有其相似之处,本质上是强调校企联合办学,共同培育人才,前者是对后者内容的扩充和延伸,更能突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和办学特色。本办学模式是引入新加坡“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将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学校,将现代工厂的生产、经营环境浓缩并模拟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之中,甚至将现代企业的某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引入学校,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经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一个近似于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强调办学的社会服务作用,在服务中赢得市场、认同和自我发展。
(二)“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运作过程
“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办学模式要能取得成功,并获得卓有成效的成果,是建立在一套完整的运行体系上的,该体系能准确定位实现目标,实行规范有效的管理,具有保障合作双方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并适时对“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通过不断完善,从而保证“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的良好结合。具体运行系统结构图如1所示。
1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服务于“学产研培服”的教学体系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数控技术专业管理委员会,委员主要是来自行业内的专家、实业家和高层管理者以及本校专业骨干教师,利用委员的各种“特殊身份”收集信息,及时了解行业和企业的现状、资源、愿望和需求,进而指导专业规划与建设,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切实有效的专业教学改革。
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西南的工业重镇,规模占广西工业的四分之一强,并建有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工程和通用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和环保设备制造等高新产业为主的国内一流的工业园区。柳州迅速发展的机械制造业已成为吸纳数控技术人员的最大聚集地。但由于企业对数控人才能力要求有层次之分,而每一层次的人才应在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等相对应院校培养。高职院校应定位在面向区域内企业需要的,能解决生产现场技术应用、管理及设备维护问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这样办学始终坚持走依托行业优势、服务于行业、切实满足企业需求的道路。
为人才培养目标能很好地实现,我们不断进行课程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以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教学计划上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和有机会得到培训、参与生产,教师有时间、有精力充电提高、参与科研等。为此,我们在理论教学上构建了“四阶段五平台渐进式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该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向,经历了从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到专业提升与拓展能力四个培养阶段,符合学生能力逐步提高,最终达到培养目标的规律。这个过程中建立了身心素质平台、文化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平台、专业提升平台五个课程组合平台,使得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知识体系相互交叉结合又充分融为一体,每个阶段能良好地过渡与衔接。课程平台的建立过程中强化了数控技术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比重,注重数控技术应用核心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按照“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综合化整合,使基础课教学更有针对性地为专业课教学服务。如《机械设计基础教程》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将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机床等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以“嵌入”的思想把职业资格证书、技术培训证书的培训、考试、获证等环节融入到教学安排中。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为主线”,以早实践、多实践、实践教学不断线为原则,构建了从原理实验、验证——机械制造基础实训——计算机数控仿真模拟加工训练——数控机床加工操作实训——数控机床零件加工生产实践的“五阶段实践教学模型”。该模型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可操作性、工艺性、设计性等综合实验,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体系,让学生提前接触专业、提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突出了单项与综合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与做相结合、老师指导与个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数控技术的理论到应用整个过程在实验实训教学环节中得到系统完整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数控技术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生产加工的设备,把生产融入教学中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一支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面向社会以公开招聘的形式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对专业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形成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以“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外聘教师库,向社会特别是企业,外聘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同时通过组织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外出学习培训、安排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等方式,有步骤地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形成了一支超过80%的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能力强、精力旺盛的教师队伍。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充分考虑专业管理委员会的意见,依托柳州工业优势,整合各方面教学资源,集中力量重点建设,逐步完善功能。首先我们不一步到位地建设,这样就减少资金有限所造成的压力,避免了数控设备不易更新换代和操作维修人员难以就位的麻烦。其次,在购买教学设备时,不再是以数控设备为主,仿真软件为辅,这样不仅避免了教学与生产实际的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进行生产实际操作的问题,而且又避免了不能满足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的问 题,以及机床闲置率高、没能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根据企业发展要求定位,按教学和生产的需要配套,既满足教学、培训要求,又能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运转设备,提高利用率。
“学产研培服”数控实训基地是以达到教学要求为目标、岗位技能训练为重点的功能专业化、管理工厂化、运作高效化、服务综合化的实训基地。依托基地进行教学与生产的兼备,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教学安排与生产安排上的冲突问题。因此,我们成立了实训生产管理部门,对教学、生产、培训任务进行统一安排,并对实训基地运作实现企业化生产管理。一方面实训生产部门听取工业技术服务中心人员的意见,制定工作计划,按企业要求安排由专职教师和生产人员组成的生产队伍完成一定量的生产任务,整个实训基地形成浓厚的企业生产环境。另一方面在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安排一定数量的生产训练,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化的生产管理,把生产穿插于教学中,融入到教学中。同时组织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批量零件生产,这样既解决困难学生勤工助学的问题,又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更是提早让学生接触了工厂生产管理的理念。
3 普及和深化来源于教学与生产、服务于教学与生产的科研
教师在教学生产中遇到许多问题,由此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加工工艺、技术改造等方面产生许多构想,教师把这些构想在教学生产中进行验证,寻找答案,不断探索、研究、总结,进而形成了很好的结论,创新出更好的理论。这样教师对教学生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技术能力得到提高,反过来又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生产。如此反复,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科研生产相互促进。通过以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为基础,以团队形式积极寻求与企业或其它科研机构的联系、合作,建立科研项目,则又把教师的科研提升到了更深领域、更高水平。
4 为校内学生、企业员工、社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增强基地的服务功能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实训基地雄厚师资、完善设备的良好培训条件,首先为学院数控专业学生,以及其它制造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十多个种类各种等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满足学生实现一技多能、拥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为企业提供人员培训或订单式人才培养。如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州特种汽车厂、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赛福汽车模具厂等多家大中型企业与我院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并面向企业开展提高员工技能的培训服务。其次向社会广泛宣传,为社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如免费为农民工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扩大了学校的服务领域。
5 搭建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机电工程技术研究所,下设多个专业技术服务中心,搭建了一个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平台。这一平台利用我们的技术力量、仪器设备、教学培训等优质资源,与区域内企业逐步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样不仅提供了生产、技术研究服务,还提供了设备维修、技术推广、员工培训等服务内容,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如数控模具技术服务中心承包了柳州钢铁集团机制公司数控设备维修的业务,不仅保证了他们生产的顺利进行,还让他们设备维修成本降到更低。又如应企业需要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了雪佛兰SPARK车身钣金开发项目,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厂方高度赞扬。近两年,承接并完成了中小企业的十余项技术改造项目。由于实训基地能提供上乘的技术服务和良好的生产环境,吸引了一些中小企业落户实训基地,利用学院的设计、制造平台,与学院合作生产模具,进而也开辟了新的校企合作方式,为柳州地方经济建设、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二、“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效果明显,既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又给专业办学拓宽了空间,把办学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
“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推行增强了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保证,学生多次分别在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等数控技能大赛上获奖,同时毕业生质量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并供不应求,近三年数控技术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100%。我们的职业教育创新理念得到了柳州市及区域内企业的认可,得到柳州市、自治区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在我院的帮助指导下,以创新理念建立起的广西鹿寨职业教育中心,已经成为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的示范性样板学校。良好社会形象和良好的办学氛围形成了学院品牌。吸引大量考生报考我院。近几年每年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呈高速增长态势,2005年数控技术专业在校生规模为2002年的8倍。
“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实践不仅获得了巨大的教学效益,而且还获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解决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大,实训消耗材料量多价高,政府投资难以保证开支的问题。2002年实训基地外协生产产值900万元,利润85万元;2003年产值为1100万元,利润103万元;2004年产值为1400万元,利润增长至137万元:2005年外协生产利润达到160万元;2006年外协生产利润达到200万元;经济效益同步快速增长。这些收入主要用于学生实训的材料、刀具、电力消耗等教学经费开支,学院已不需要在专业实训中开支任何费用,初步实现了“以产养学、产学互动”的良性实践教学循环。
三、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保证了“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的目标实现
我们在实践“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办学模式过程中坚持“思想共识、长效双赢、高效控管、科学评价”十六字方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机制,保障了“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显著成效。
首先,充分发挥专业管理委员会的联系纽带和沟通桥梁作用,让校企双方在思想上对合作的意义有共同的认识。这样避免了单向援助或过分依赖一方的合作,建立双方互惠互利,遇到困难时互信、互谅、互让的长期稳定合作。以及广泛而深入宣传,让校企双方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对校企合作的意义得到共同认识,并出台各种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建立高效控管机制。校企合作涉及许多方面,随时会产生各种冲突和烦杂的问题,需要及时协调处理,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遇到问题及时响应、反馈和解决,才能使得合作顺利进行,达到预想效果。
最后,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一方面要有一套科学体系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成绩等作出切合实际的评价,更大地鼓励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让合作持续、健康发展,逐渐规范完善。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校企合作的全面情况适时综合检验与评估,以判断合作开展正确与否、效率快慢、效果好坏、效益高低及成熟度等,以适当调整人才培养的方案、合作的内容与形式、管理政策等。
责编 覃 敏
[关键词]高职 数控技术 基地 学产研培服
一、以服务为宗旨、市场为导向,紧紧抓住校企合作的切入点,依托数控实训基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形成“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办学模式
(一)“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内涵
“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办学模式是依托在传统的实验室、实习工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行业发展相适应,融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技能鉴定与培训、产品生产、技术开发与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高职院校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培训结构等遵循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通过培训、生产、科研、技术服务等方面优势互补式的合作,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学产研培服”与普通称谓“产学研”有其相似之处,本质上是强调校企联合办学,共同培育人才,前者是对后者内容的扩充和延伸,更能突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和办学特色。本办学模式是引入新加坡“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将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学校,将现代工厂的生产、经营环境浓缩并模拟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之中,甚至将现代企业的某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引入学校,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经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一个近似于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强调办学的社会服务作用,在服务中赢得市场、认同和自我发展。
(二)“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运作过程
“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办学模式要能取得成功,并获得卓有成效的成果,是建立在一套完整的运行体系上的,该体系能准确定位实现目标,实行规范有效的管理,具有保障合作双方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并适时对“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通过不断完善,从而保证“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的良好结合。具体运行系统结构图如1所示。
1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服务于“学产研培服”的教学体系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数控技术专业管理委员会,委员主要是来自行业内的专家、实业家和高层管理者以及本校专业骨干教师,利用委员的各种“特殊身份”收集信息,及时了解行业和企业的现状、资源、愿望和需求,进而指导专业规划与建设,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切实有效的专业教学改革。
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西南的工业重镇,规模占广西工业的四分之一强,并建有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工程和通用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和环保设备制造等高新产业为主的国内一流的工业园区。柳州迅速发展的机械制造业已成为吸纳数控技术人员的最大聚集地。但由于企业对数控人才能力要求有层次之分,而每一层次的人才应在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等相对应院校培养。高职院校应定位在面向区域内企业需要的,能解决生产现场技术应用、管理及设备维护问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这样办学始终坚持走依托行业优势、服务于行业、切实满足企业需求的道路。
为人才培养目标能很好地实现,我们不断进行课程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以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教学计划上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和有机会得到培训、参与生产,教师有时间、有精力充电提高、参与科研等。为此,我们在理论教学上构建了“四阶段五平台渐进式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该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向,经历了从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到专业提升与拓展能力四个培养阶段,符合学生能力逐步提高,最终达到培养目标的规律。这个过程中建立了身心素质平台、文化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平台、专业提升平台五个课程组合平台,使得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知识体系相互交叉结合又充分融为一体,每个阶段能良好地过渡与衔接。课程平台的建立过程中强化了数控技术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比重,注重数控技术应用核心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按照“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综合化整合,使基础课教学更有针对性地为专业课教学服务。如《机械设计基础教程》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将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机床等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以“嵌入”的思想把职业资格证书、技术培训证书的培训、考试、获证等环节融入到教学安排中。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为主线”,以早实践、多实践、实践教学不断线为原则,构建了从原理实验、验证——机械制造基础实训——计算机数控仿真模拟加工训练——数控机床加工操作实训——数控机床零件加工生产实践的“五阶段实践教学模型”。该模型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可操作性、工艺性、设计性等综合实验,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体系,让学生提前接触专业、提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突出了单项与综合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与做相结合、老师指导与个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数控技术的理论到应用整个过程在实验实训教学环节中得到系统完整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数控技术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生产加工的设备,把生产融入教学中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一支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面向社会以公开招聘的形式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对专业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形成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以“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外聘教师库,向社会特别是企业,外聘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同时通过组织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外出学习培训、安排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等方式,有步骤地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形成了一支超过80%的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能力强、精力旺盛的教师队伍。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充分考虑专业管理委员会的意见,依托柳州工业优势,整合各方面教学资源,集中力量重点建设,逐步完善功能。首先我们不一步到位地建设,这样就减少资金有限所造成的压力,避免了数控设备不易更新换代和操作维修人员难以就位的麻烦。其次,在购买教学设备时,不再是以数控设备为主,仿真软件为辅,这样不仅避免了教学与生产实际的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进行生产实际操作的问题,而且又避免了不能满足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的问 题,以及机床闲置率高、没能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根据企业发展要求定位,按教学和生产的需要配套,既满足教学、培训要求,又能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运转设备,提高利用率。
“学产研培服”数控实训基地是以达到教学要求为目标、岗位技能训练为重点的功能专业化、管理工厂化、运作高效化、服务综合化的实训基地。依托基地进行教学与生产的兼备,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教学安排与生产安排上的冲突问题。因此,我们成立了实训生产管理部门,对教学、生产、培训任务进行统一安排,并对实训基地运作实现企业化生产管理。一方面实训生产部门听取工业技术服务中心人员的意见,制定工作计划,按企业要求安排由专职教师和生产人员组成的生产队伍完成一定量的生产任务,整个实训基地形成浓厚的企业生产环境。另一方面在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安排一定数量的生产训练,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化的生产管理,把生产穿插于教学中,融入到教学中。同时组织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批量零件生产,这样既解决困难学生勤工助学的问题,又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更是提早让学生接触了工厂生产管理的理念。
3 普及和深化来源于教学与生产、服务于教学与生产的科研
教师在教学生产中遇到许多问题,由此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加工工艺、技术改造等方面产生许多构想,教师把这些构想在教学生产中进行验证,寻找答案,不断探索、研究、总结,进而形成了很好的结论,创新出更好的理论。这样教师对教学生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技术能力得到提高,反过来又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生产。如此反复,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科研生产相互促进。通过以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为基础,以团队形式积极寻求与企业或其它科研机构的联系、合作,建立科研项目,则又把教师的科研提升到了更深领域、更高水平。
4 为校内学生、企业员工、社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增强基地的服务功能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实训基地雄厚师资、完善设备的良好培训条件,首先为学院数控专业学生,以及其它制造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十多个种类各种等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满足学生实现一技多能、拥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为企业提供人员培训或订单式人才培养。如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州特种汽车厂、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赛福汽车模具厂等多家大中型企业与我院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并面向企业开展提高员工技能的培训服务。其次向社会广泛宣传,为社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如免费为农民工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扩大了学校的服务领域。
5 搭建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机电工程技术研究所,下设多个专业技术服务中心,搭建了一个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平台。这一平台利用我们的技术力量、仪器设备、教学培训等优质资源,与区域内企业逐步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样不仅提供了生产、技术研究服务,还提供了设备维修、技术推广、员工培训等服务内容,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如数控模具技术服务中心承包了柳州钢铁集团机制公司数控设备维修的业务,不仅保证了他们生产的顺利进行,还让他们设备维修成本降到更低。又如应企业需要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了雪佛兰SPARK车身钣金开发项目,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厂方高度赞扬。近两年,承接并完成了中小企业的十余项技术改造项目。由于实训基地能提供上乘的技术服务和良好的生产环境,吸引了一些中小企业落户实训基地,利用学院的设计、制造平台,与学院合作生产模具,进而也开辟了新的校企合作方式,为柳州地方经济建设、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二、“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效果明显,既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又给专业办学拓宽了空间,把办学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
“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推行增强了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保证,学生多次分别在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等数控技能大赛上获奖,同时毕业生质量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并供不应求,近三年数控技术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100%。我们的职业教育创新理念得到了柳州市及区域内企业的认可,得到柳州市、自治区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在我院的帮助指导下,以创新理念建立起的广西鹿寨职业教育中心,已经成为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的示范性样板学校。良好社会形象和良好的办学氛围形成了学院品牌。吸引大量考生报考我院。近几年每年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呈高速增长态势,2005年数控技术专业在校生规模为2002年的8倍。
“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实践不仅获得了巨大的教学效益,而且还获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解决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大,实训消耗材料量多价高,政府投资难以保证开支的问题。2002年实训基地外协生产产值900万元,利润85万元;2003年产值为1100万元,利润103万元;2004年产值为1400万元,利润增长至137万元:2005年外协生产利润达到160万元;2006年外协生产利润达到200万元;经济效益同步快速增长。这些收入主要用于学生实训的材料、刀具、电力消耗等教学经费开支,学院已不需要在专业实训中开支任何费用,初步实现了“以产养学、产学互动”的良性实践教学循环。
三、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保证了“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的目标实现
我们在实践“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办学模式过程中坚持“思想共识、长效双赢、高效控管、科学评价”十六字方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机制,保障了“学产研培服”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显著成效。
首先,充分发挥专业管理委员会的联系纽带和沟通桥梁作用,让校企双方在思想上对合作的意义有共同的认识。这样避免了单向援助或过分依赖一方的合作,建立双方互惠互利,遇到困难时互信、互谅、互让的长期稳定合作。以及广泛而深入宣传,让校企双方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对校企合作的意义得到共同认识,并出台各种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建立高效控管机制。校企合作涉及许多方面,随时会产生各种冲突和烦杂的问题,需要及时协调处理,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遇到问题及时响应、反馈和解决,才能使得合作顺利进行,达到预想效果。
最后,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一方面要有一套科学体系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成绩等作出切合实际的评价,更大地鼓励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让合作持续、健康发展,逐渐规范完善。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校企合作的全面情况适时综合检验与评估,以判断合作开展正确与否、效率快慢、效果好坏、效益高低及成熟度等,以适当调整人才培养的方案、合作的内容与形式、管理政策等。
责编 覃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