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q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0年——2012年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共6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住院平均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对照组总的护理满意度为的84.4%;观察组总的护理满意度为96.9%。结论 在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妇产科;腹部手术;临床护理路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95-01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1]。为了对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解,本文以我院64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012年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共6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最大为61岁,最小为26岁,平均年龄为46.8岁。在64例患者中行剖宫产手术24例,子宫切除术18例,异位妊娠12例,卵巢囊肿9例,宫颈癌根治术1例。按照随机方法将64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①在妇产科中成立研究小组,以护理骨干人员为中心,设计临床护理路径,制定流程、确定路径评价标准,负责临床指导和总结改进。②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要求展开护理人员培训,帮他们掌握临床护理路径的操作要点,明确护理中相关技术问题。③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2]。本科全体护理人员在参考《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手册》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个人特点制定出具体的临床护理路径,其中临床护理路径表中要包括术后观察、疼痛护理、心理辅导、饮食指导、健康教育、活动指导等[3]。临床路径告知书要根据每日需要进行的护理内容,叮嘱患者和家属需要注意的事项。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中,由经过培训的护士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采取标记、打钩等形式给予记录,见表1。
  入院接待患者入院,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环境;询问患者病史;介绍手术时间、方案、注意事项和相关医学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分析患者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
  术前术前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叮嘱患者充分休息;术前6h禁食;术前1d为患者进行肠道清洁;进行药敏试验、备皮;子宫切除手术患者术前要清洁阴道,进行宫颈消毒。
  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重点观察患者呼吸、脉搏和血压;观察患者切口有无渗液和出血情况;保持呼吸道畅通,患者取平卧位,有异物阻塞口腔时,要将异物及时吸出;观察患者有不适反应,及时给予处理;注意引流管护理,保证引流畅通;注意患者麻醉恢复时间。
  术后1d保证病区环境安静;有疼痛反应的患者要给予止痛治疗,可以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翻身、咳嗽等均会增加疼痛反应,因此术后6h要用腹带捆绑腹部。
  术后2-7d术后2d患者取半卧位,以便减轻切口疼痛感,利于伤口愈合;给予适当按摩缩短排气时间;加强饮食指导,叮嘱患者多食维生素,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高蛋白高纤维食物为主;必要时给予输血治疗;对术后的心理情况准确把握,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
  术后7d-出院指导患者科学应用腹带;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活动,从而促进血液循环;观察患者大小便情况;禁止患者进行剧烈运动;叮嘱患者出院后要定期换药。
  1.3 观察指标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由专人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住院平均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包分析数据,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以及住院天数比较 对照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46.4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43.8h;观察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36.9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5.4h;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9±6.3)d,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2±4.8)d。观察组各项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32例患者满意12例,比较满意15例,不满意5例,总的护理满意度为84.4%;观察组32例患者中满意18例,比较满意13例,不满意1例,总的护理满意度为96.9%。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护理模式,它是按照具体病情设计好的计划性护理措施,主要采用图表的形式明确护理内容、时间以及责任人。临床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理路径表对围手术期的患者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同时对每日的护理效果和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和护理质量,能加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了解,有效配合治疗活动。同时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还能体现护理人员的人文精神,对于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有非常大的帮助。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对照组总的护理满意度为的84.4%;观察组总的护理满意度为96.9%。因此看出,在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中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春.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2):285-286.
  [2] 许珍玲.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卵巢囊肿术中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69-70.
  [3] 霍秀杰,齐立慧.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704-705.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和研究尿液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留取2010年2月-2010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150名患者的新鲜尿液约15ml,装入试管,然后马上应用GEB-600型尿液分析仪,采用“干化学分
【摘要】 目的 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护理措施。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对30例应用VSD治疗损伤创面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结果 30例患者行负压吸引7-14d后,创面感染控制,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行游离植皮或皮瓣转移术闭合创面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术前积极充分准备,术后维持有效负压吸引,密切护理观察是护理的关键环节,能加快创面愈合和
期刊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方法:随机分为熏蒸组和非熏蒸组各30例,对30例病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1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02-02  儿科的护理在治愈儿童疾病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儿科的小患儿年龄还比较小,语言的表达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并且加上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在对小的患儿进行治疗的时候,更加发生安全的隐患,所以我们为了提高对患儿治疗的治疗和确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吸烟、饮酒与青年脑梗死发病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年龄在25~45岁脑梗死患者,观察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在患者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吸烟、饮酒等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影响因素,并且青年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与烟龄、每日吸烟数量及摄入酒精量呈正相关。结论:长期大量吸烟、饮酒是诱发青年脑梗死的主要致病因素。  【关键词】青年脑梗死;吸烟;饮酒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早期阶段,未形成可坚硬不移的肿块.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目标在于抑制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并最终逆转肝纤维化,以改善患者的肝脏结构与功能,延
【摘要】 糖尿病的病发症包括基体抵抗力下降,合并感染,酮症酸中毒,焦虑、心绪不宁、视网膜病变等,它们的发生,与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等密切相关,护士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正确、科学的健康指导,既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又能延续病情的进度。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等。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引起身体多器官的损害。治
期刊
【关键词】小儿肝前性门脉高压;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1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02-01  小儿门脉高压是由门静系统的血流阻塞引起的,按照门静脉阻塞的部位,分为肝前型门脉高压、肝内型门脉高压和肝后型门脉高压。门脉高压一般指门静脉压力超过10-12mmHg,正常门脉压力很少超过7mmHg,肝前型门脉高压较多见,约占
期刊
目的:探讨ERAS理念在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8年9月骨科收治的12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60例作为对照组,另60例为观察组,
【摘 要】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手术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与肠道细菌移位(BT)及BT与感染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34例择期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于术前2h和术后2、24、48h采集外周血,进行全血细菌DNA、血D-乳酸、内毒素(LPS)浓度检测及血细菌培养。观察患者30天以监测感染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PCR检测全血细菌DNA均为阴性,术后共有7例阳性。术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患者PCR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