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之一,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历史的必然回归。我所承担的语文自主探究式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教材为载体,从课文迈向祖国灿烂的文化,学生沐浴在大语文的海洋里,深感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学生们自主去探究,从而与“百科之母”的语文课结下了不解之缘。
关键词 语文教学;自主探究
一、立足教材,放眼课外
学生生活在知识信息时代,对于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都不是零的起点,也不应是零的起点。作者描述的事物,表达的感情,总能唤起他们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之感。有限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教师应该立足课本,放眼课外,引导学生以自主态势在课前广泛涉猎相关的语文资料,分析处理信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拓展语文学习之前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从多方面让学生学会搜集。如学习《詹天佑》,为了解詹天佑杰出爱国,学生可以搜集关于他学习、生活、及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等各方面的文章。学生到书店、图书馆、阅览室去查阅,还可以在网上、或在影视选取片段。课前有了这样的阅读积累,课上再适时进行交流,学生就会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对詹天佑这个人物感到由衷的崇敬和爱戴,那么这一课的学习,就不仅仅是学习些课文内容、而是一次对伟人生平的实话实说,一次对杰出爱国的亲密接触。
也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兴趣,对不同角色内容进行搜集。如学习《草船借箭》,对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物,学生不必一一搜集相关资料,可以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个人物进行资料搜集。课上借助于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对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就会有一个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了,其余部分可以听取其他同学的介绍,采取“资源共享”的方式进行学习,省时高效。
二、拓展教材,积累延伸
根据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重组教材。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可及时引进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建议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草船借箭》,引进《三国演义》;学习《猴王出世》,引进《西游记》;所以本学期我班学生有《三国演义》的,有看完《西游记》的;有看《水浒传》,有看《鲁滨逊漂流记》的。利用晨会或语文实践活动交流所获,达到资源共享,并使学生走近名著,了解名著。
三、挑战教材,探究印证
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质疑,最能反映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关心,哪些问题最不容易理解。质疑是开放的前提,应鼓励学生去深挖教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再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大量阅读去解决问题。先谈我感受最深的一个亮点。在我教学《草船借箭》顺利接近尾声时,学生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对诸葛亮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赞叹不已,正在这时一位的学生举手迫不急待的发言说“我在《小学生天地》上看的是孙权草船借箭,而不是诸葛亮草船借箭。”一下子连我也不知其所以然了。不过,我还是立即将这个“绣球”抛给了学生。“是啊,到底是谁草船借箭呢?看谁先知道答案。”于是我放了四天时间,随学生去查阅,结果我班学生写出了查阅报告。查阅的结果并不重要,查阅的过程更是可喜。不少学生这样写着“我翻遍了《三国演义》的每一章,所有涉及到草船借箭的事,明明白白写的是诸葛亮,而《小学生天地》也并非不正规刊物,白纸黑字,写着是孙权草船借箭,并说《三国演义》的作者为了使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更鲜明,专门把草船借箭张冠李戴给了诸葛亮,历史也这样的不公平!百思不得其解,反复品读,仔细揣摩每字每行,终于发现了《小学生天地》上的这段文字选自《三国志》,而课本上的教材是选自《三国演义》,于是便开始去查《三国志》的有关资料,明白了《三国志》早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小说,小说是可以加工的,《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加工而来。”学生顺藤摸瓜,便知道孙权草船借箭只是偶然,绝非像诸葛亮那样的“巧按排。”
另外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我为了达到教学游刃有余,便和学生赛跑,认真阅读了战国时期的历史,熟悉三国鼎立的局面,因为我的学生已学会了在文中找疑问,学生在文中找了这样几个疑点:廉颇之所以与蔺相如闹不和是因为“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蔺相如就凭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了。”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故事,廉颇确实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生气是人知常情的,所以不致于学完课文之后,学生只是赞扬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会再单纯地认为廉颇是小心眼,而廉颇,“负荆请罪”更是胸怀宽阔顾大局和崇高的爱国之情的表现。在这一课,学生印证课文的另一个闪光点是:一个和氏璧价值连城,和氏璧到底是个什么宝物呢?通过查阅了解了和氏璧有一段卞和哭玉的动人故事,而且和氏璧色泽光润,纯洁无瑕,夜间生光,冬季温暖,近旁可以不生火炉,夏季凉爽,百步之内不近蚊蝇。疑点无处不有,查阅资料,解决疑点,印证教材或挑战教材。
开放了教材,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创设综合开放的学习环境,增加实践活动机会,打破了语文教学时空和教学内容的封闭,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再受到禁锢,使得语文教学真正融入生活之中,以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的让学生爱上语文,才能真正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扎实语言功底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 语文教学;自主探究
一、立足教材,放眼课外
学生生活在知识信息时代,对于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都不是零的起点,也不应是零的起点。作者描述的事物,表达的感情,总能唤起他们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之感。有限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教师应该立足课本,放眼课外,引导学生以自主态势在课前广泛涉猎相关的语文资料,分析处理信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拓展语文学习之前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从多方面让学生学会搜集。如学习《詹天佑》,为了解詹天佑杰出爱国,学生可以搜集关于他学习、生活、及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等各方面的文章。学生到书店、图书馆、阅览室去查阅,还可以在网上、或在影视选取片段。课前有了这样的阅读积累,课上再适时进行交流,学生就会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对詹天佑这个人物感到由衷的崇敬和爱戴,那么这一课的学习,就不仅仅是学习些课文内容、而是一次对伟人生平的实话实说,一次对杰出爱国的亲密接触。
也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兴趣,对不同角色内容进行搜集。如学习《草船借箭》,对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物,学生不必一一搜集相关资料,可以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个人物进行资料搜集。课上借助于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对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就会有一个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了,其余部分可以听取其他同学的介绍,采取“资源共享”的方式进行学习,省时高效。
二、拓展教材,积累延伸
根据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重组教材。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可及时引进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建议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草船借箭》,引进《三国演义》;学习《猴王出世》,引进《西游记》;所以本学期我班学生有《三国演义》的,有看完《西游记》的;有看《水浒传》,有看《鲁滨逊漂流记》的。利用晨会或语文实践活动交流所获,达到资源共享,并使学生走近名著,了解名著。
三、挑战教材,探究印证
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质疑,最能反映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关心,哪些问题最不容易理解。质疑是开放的前提,应鼓励学生去深挖教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再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大量阅读去解决问题。先谈我感受最深的一个亮点。在我教学《草船借箭》顺利接近尾声时,学生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对诸葛亮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赞叹不已,正在这时一位的学生举手迫不急待的发言说“我在《小学生天地》上看的是孙权草船借箭,而不是诸葛亮草船借箭。”一下子连我也不知其所以然了。不过,我还是立即将这个“绣球”抛给了学生。“是啊,到底是谁草船借箭呢?看谁先知道答案。”于是我放了四天时间,随学生去查阅,结果我班学生写出了查阅报告。查阅的结果并不重要,查阅的过程更是可喜。不少学生这样写着“我翻遍了《三国演义》的每一章,所有涉及到草船借箭的事,明明白白写的是诸葛亮,而《小学生天地》也并非不正规刊物,白纸黑字,写着是孙权草船借箭,并说《三国演义》的作者为了使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更鲜明,专门把草船借箭张冠李戴给了诸葛亮,历史也这样的不公平!百思不得其解,反复品读,仔细揣摩每字每行,终于发现了《小学生天地》上的这段文字选自《三国志》,而课本上的教材是选自《三国演义》,于是便开始去查《三国志》的有关资料,明白了《三国志》早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小说,小说是可以加工的,《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加工而来。”学生顺藤摸瓜,便知道孙权草船借箭只是偶然,绝非像诸葛亮那样的“巧按排。”
另外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我为了达到教学游刃有余,便和学生赛跑,认真阅读了战国时期的历史,熟悉三国鼎立的局面,因为我的学生已学会了在文中找疑问,学生在文中找了这样几个疑点:廉颇之所以与蔺相如闹不和是因为“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蔺相如就凭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了。”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故事,廉颇确实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生气是人知常情的,所以不致于学完课文之后,学生只是赞扬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会再单纯地认为廉颇是小心眼,而廉颇,“负荆请罪”更是胸怀宽阔顾大局和崇高的爱国之情的表现。在这一课,学生印证课文的另一个闪光点是:一个和氏璧价值连城,和氏璧到底是个什么宝物呢?通过查阅了解了和氏璧有一段卞和哭玉的动人故事,而且和氏璧色泽光润,纯洁无瑕,夜间生光,冬季温暖,近旁可以不生火炉,夏季凉爽,百步之内不近蚊蝇。疑点无处不有,查阅资料,解决疑点,印证教材或挑战教材。
开放了教材,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创设综合开放的学习环境,增加实践活动机会,打破了语文教学时空和教学内容的封闭,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再受到禁锢,使得语文教学真正融入生活之中,以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的让学生爱上语文,才能真正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扎实语言功底和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