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剧创作如何后继有人

来源 :美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9206448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剧创作人才队伍是艺术繁荣的主力军,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发展力量。然而,戏剧创作人才的匮乏似乎是我国舞台艺术行业发展无法规避的问题。那么,到底如何摆脱青年戏剧创作人才青黄不接这一现实难题呢?笔者以重庆市戏剧创作人才现状分析为切入口,以期寻找我国戏剧创作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通病”,进一步开阔我国戏剧创作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思路。
  笔者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对重庆市舞台艺术创作人才现状展开系列研究。此次调查共收回323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98份。在有效问卷中,有166份问卷显示重庆市戏剧创作人才分布在主城九区,其中渝中区在主城中占1/3。这充分说明了重庆市戏剧创作人才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论是主城与区县还是主城不同区域之间的创作力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目前,重庆市戏剧创作人才年龄主要在30岁以上。这个年龄阶段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8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特别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追求,才能拿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不可否认,很多戏剧创作人员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很多人在基础还没打牢甚至对戏剧舞台还不甚熟悉的情况下就渴望成名成家,获得殊荣,而有些人则“顾前不顾后”,也就是只注重创新,不注重继承,有的创作人员目光短浅,因斤斤计较眼前利益得失而丧失宝贵机会,让人不免惋惜,还有的创作人员眼中只看得见“势”,竞争意识压制了合作意识。创作人才是戏剧事业的灵魂。舞台戏剧创作既是个人行为,更是集体行为。人的德行品性会在创作过程中被所有参与者审视,而深受其德行品性影响的舞台形象更会被所有观众检阅。因此,对舞台戏剧创作人才的培养要稳中求进,让他们先立德再立艺,切忌拔苗助长和“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众星捧月般地让少数“优秀人才”飘飘然,迷失自我。
  就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创作人才的匮乏正成为制约重庆市舞台戏剧行业发展的瓶颈。究其根本,原因有三。首先,人才梯队结构不完善。重庆市舞台戏剧创作人才的年龄大多集中在30岁以上,职业涉及编剧、导演、舞美和作曲等多个行当,内容制作覆盖包括话剧、戏曲在内的大型剧目以及小戏、小品等戏剧种类。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才结构最为完善,创作水平也最高。相比之下“90后”“00后”创作人才情况堪忧,不仅人数过少,而且涉及行当过于单一。其次,人才类别明显失衡。一部优秀戏剧作品的诞生,不仅需要优秀成熟的编剧,诸如导演、舞美设计和作曲等系列创作人才对于戏剧创作的完成也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对他们的培养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重庆市基础戏剧创作领域人才比例分布明显不均,舞美設计、作曲等戏剧创作人才紧缺的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尽快补齐短板、填补空白。最后,人才培养机制措施不够完善。虽然重庆市戏剧创作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在社会上热议了很多年,有很多人呼吁应尽快解决此类问题,但始终没有较为科学系统的戏剧创作人才培养体系出台,这直接导致重庆市戏剧创作人才培养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擅长舞台艺术创作的领域

  除此之外,戏剧资源有所偏移、创作氛围惨淡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本土戏剧创作乏力。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越来越被重视,各省市对戏剧创作人才的培养意识也在逐渐苏醒和提升,但人才培养不仅要有完善的体系作支撑,而且需要一定的周期,成长并非一蹴而就的。然而院团迫于尽快实现多方面现实发展诉求的压力,只能疏于本土创作人才培养,寻求外援。以重庆市为例,专业艺术院团着眼于“排大戏”“拿大奖”,一窝蜂地向外求援,抢订“特邀编剧、特邀导演、特邀舞美、特邀作曲”的档期。这种“特邀风”的盛行不仅会助长艺术上“近亲繁殖”的顽疾,而且还愈发打击了本土戏剧编剧的创作热情,致使一些创作人才纷纷离职或转岗,社会戏剧创作氛围陷入愈发惨淡的恶性循环。二是缺少交流互动平台。专业院团的戏剧从业者站在追光灯下排演,而社会大众则坐在观众席上欣赏,这就形成了无形的壁垒,拉远了戏剧主体和戏剧爱好者之间的距离。在豆瓣同城板块中检索重庆近期活动,梳理2021年上半年近490场线下戏剧活动,不难发现涉及重庆戏剧活动的词条仅有22个,而且这些活动中没有任何沙龙类的交流活动,全是剧院有偿性观摩。除此之外,创作难、推广难和展演难也成为制约重庆市戏剧创作人才发展的一大难题。问卷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对于经常参加创作的重庆市戏剧创作人才来说,创作经费不足、缺乏良好的实践平台和创作环境等是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实地调研走访的过程中,笔者也了解到由于缺乏有效机制,重庆市许多青年戏剧人才创作的优秀作品虽然被专家委员会推荐了很多次,却因缺乏创作经费和实践平台以及没有排演单位认领等原因至今都无法呈现在舞台上,实在令人惋惜。


重庆市戏剧创作人才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鉴于以上诸多现实问题,笔者认为,破解重庆市乃至我国舞台艺术创作人才青黄不接的难题任重道远。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政府、社会和个人等多方努力,并加强引导与沟通、强化制度、科学培养,营造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创作环境,源源不断地输送“造血细胞”,才能真正为中国舞台艺术的繁荣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优秀戏剧创作人才作为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应担当重任、走在前列、做出示范,更应强化精品意识,在创作生产高质量、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作品上发挥引领、表率作用,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只有用优秀作品阐释文化内涵、弘扬传统文化、礼赞高尚情操,戏剧创作人才队伍才能以更多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为当代艺术留下光辉印记和宝贵财富。
  (王睿/重庆市艺术创作中心)
其他文献
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人们心理上的负荷增加、环境污染、锻炼缺乏、使人群的身体素质下降,乏力、精神差、易疲劳、失眠等多种亚健康表现在人群中蔓延。为了更好地宣传行为决定健康的理念,特面向海内外征集行为医学名言,主要形式可以为格言、谚语、名句和歌诀等。例如:“心理健康是健康的灵魂,行为健康是健康的基石。”
期刊
第二届包装行业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召开  10月14-15日,第二届包装行业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包装联合会会长、中国包装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华,中国包联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韩雪山,中国包联副会长王利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王利副会长主持,韩雪山副会长首先宣读了中国包联“关于成立第二届包装行业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委员会的通知”,李华会长向新一届委员颁发了聘书
期刊
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2010年4月24~25日在京隆重举行。会议期间宣布了《关于表彰先进专科分会、先进地方医学会、优秀期刊的决定》,《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被评选为优秀期刊。这是杂志继2008年12月先后获得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中国期刊协会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后的又一殊荣。
期刊
2010年8月6—8日,第二届全国焦虑障碍会议在西安召开。为了推动焦虑障碍在我国的识别、诊断、治疗和研究,介绍焦虑障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由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办,焦虑障碍协作组和精神创伤防治协作组承办,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全国焦虑障碍学术会议。
期刊
摘 要:农村中小学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在落实“五育并举”,提升美育的品质与效果方面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及团队通过对西南某省偏远山区多所中小学的实地调研,发现师生们对美育的理解较为模糊,但相关期望与实践却非常多样。本文提出“农村中小学美育‘不可能三角’模型”假设,用以解释这一矛盾现象,并基于此模型拓展思考,认为应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村中小学美育综合发展。  关键词:美育 农
摘 要:蔡元培从“美育救国”的宗旨出发,将融会中西的学养运用于自由主义立场的美育思想和实践。他从构建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宏观视野出发,提出美育思想,推行美育实践,形成了以感情陶养养成高尚人格的美育路径。尽管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其理论和实践的功效未必尽如人意,但他基于“美育救国”宗旨的美育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不仅在中国美育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和示范效应,而且对于中国当代美育而言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
在当前世界文化发展多元化与趋同化并存的趋势下,回顾与反思近代以来中国画的现代转型问题无疑是有必要的。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画在新时代中如何呈现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本体精神,也关系到在新时代其主体地位与价值体系的构建。在现代转型过程中,中国画的艺术精神游走于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不断归纳与诠释着文化精神的价值依存。何海霞 《延安颂》   中国画现代转型之路所经历的双重精神维度是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文
期刊
自近代蔡元培率先提倡美育以来,美育在我国青少年教育中就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在努力倡导美育,并将美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中。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意味着我国的美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然而,美和美育的概念在我国现阶段还是含糊不清的。虽然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和蔡仪等近现代美学家在有关方
期刊
摘 要: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学设计技能,以及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对相关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美育背景下提升学生教学设计技能的要素,并提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五项基本要求,最后结合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出了综合美育因素下的四种新型教学方法,并对于引导式、实践式、综合式和互动式这四种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音乐教师 教学方法 音乐教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美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2015年版《意见》”)。《意见》要求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其中包括“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