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白族音乐发展研究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l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音乐是区域文化的象征,体现区域历史沿袭及人文风俗,具备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我国多民族共荣,形成独具特色且异彩纷呈的民族音乐体系。本文基于民族音乐学视野,研究白族音乐的发展,重点关注白族音乐的特点及构成,并选取白族音乐中独具特色和代表的大本曲,对白族音乐进行深入剖析,供相关研究人员及民族音乐爱好者借鉴赏析。
  关键词:民族音乐;白族音乐;大本曲
  引言:
  白族发展历史悠久,其音乐文化选材广泛,多展现白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在音乐形式、特点上均表现出一定的汉民族特点。白族音乐充分展示出白族人民对音乐的独特审美及思想风貌,使得白族音乐成为透析白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白族音乐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分支,分析其特点、构成,有利于完善民族文化理论,并更好的发扬、传承白族音乐文化。
  一、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白族音乐的特点
  (一)音乐形态
  音乐形态是民族音乐学研究音乐发展所关注的最主要因素,在白族音乐未被作为一个独立的音乐学科之前,对白族音乐形态的研究多由专家、学者以采风的方式完成,即以文本方式对白族音乐的技术形态做简单介绍,在区分白族音乐与其他民族音乐体系上发挥出重要作用。1961年发表的《白族的音乐》为有关白族音乐研究较早的文献资料,该文献中详细介绍了白族特有的说唱音乐形式——大本曲,同时也对民歌、乐曲等音乐形态进行分析。随后,《白族吹吹腔唱腔初探》、《白剧音乐的回顾与思考》等文章陆续发表,均从音乐形态的角度出发,对白族音乐进行深入解析。
  白族音乐的调式调性及乐器演奏技法均有其鲜明的特点。例如,在调式上多使用羽调、宫调等,调式跨度较大,在唢呐的演奏上,常出现波音、颤音等演奏技法。白族居民多集中居住在坝区,历史发展中,白族曾经历多次民族大融合,因此在生活习惯、人文风俗以及音乐文化上,都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在云南大理,不同区域的白族音乐文化有所区别,但不同音乐种类、形式之间也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来自不同区域的白族音乐,在调式上多为羽调、宫调,但不同区域音乐的调式各有侧重,如宫调就多见于喜洲镇的白族音乐中。白族音乐的曲调特点使其音乐听之多嘹亮、高亢、热烈,充分表现出白族人民对自由的热爱和向往,在音乐形态上,3、4、5、8音度的跳进非常频繁[1]。受汉文化的影响,白族音乐的代表——大本曲中融入了大量汉语,其更加强调曲调及声调。而戏曲吹吹腔则广泛流行于大理、云龙等区域,在音乐表现形式上又与汉民族的戏曲有着明显的不同。
  (二)社会功能
  白族音乐在应用上非常讲求场合及功能,且有着非常严格的划分,即便部分音乐可被用于多类场合,但在具体应用时也需要受严格限制。例如《迎客调》用于建房仪式中,绝对不可出现在丧葬情境,而《送客调》则可被同时应用于建房和丧葬仪式中。白族音乐在宗教仪式中的应用要更细致,宗教与白族人们的生活有着极高的融合程度,宗教信仰的功利性使得白族音乐的应用目的、情境、功能等均有更加详细的区分。例如,《上表赞》就出现在诵经过程中,绝对不可随便出现在其他仪式中。
  白族音乐的发展与其民族文化息息相关,不同白族人民聚居地在地理条件、自然条件、文化沿袭等方面表现出一定差异,而音乐成为连接不同区域白族人民的重要桥梁。例如在三月街、宝山歌会等传统民间节庆期间,来自不同区域的白族人民聚集到一起,以音乐交流、沟通,强化民族情感及凝聚力。近现代社会,各区域间的通婚现象频繁发生,也成为各区域白族音乐相交融的重要契机,使得来自不同区域的白族音乐都表现出一定的共通性。
  (三)文化融合
  随着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及民族音乐理念的强化,对白族音乐的研究视角、方法也更为多元,强调从不同方向去解读白族音乐文化。在以往白族音乐的研究中,大多学者均以仪式学为主要出发点,即从人文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分析白族音乐的历史沿袭和发展机理。音乐形成与社会形态之下,社会形態的多样化发展造就了民族音乐文化多样化的特征。例如在白族音乐文化体系中,尚有22种巫舞保留,其中12种为巫觋主持祭祀、领舞,另外10中为巫觋表演、群众效仿。巫舞形式的出现深受白族巫教文化的影响,在历史中,巫教作为一种地方宗教,掌握洱海地区的统治权。清代以后,巫舞得到迅猛发展,逐渐从宗教节庆延伸至居民生活,出现在地方戏剧、歌舞艺术体系当中。
  二、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白族音乐的构成
  (一)民歌
  1.大理白族调
  白族调与山歌相似,主要流传于大理洱海地区,分为独唱和对唱两种形式,若为男女对唱,女腔向男腔的转换为前1调等于后5调,采用真假音转换的方式进行演唱。
  2.白族小调
  白族小调与大理白族调的最大区别在于爱情元素的缺少,白族小调多在家中、市井演唱,更多的是用来叙事,例如“麻雀调”、“插秧调”等,均与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相关。
  3.剑川白族调
  剑川白族调流行于剑川及洱源地区,其特点为质朴、淡雅,多用于叙事和抒情,也可用作说唱曲调。剑川白族调同样以真假音转换的方式进行演唱,主要为自弹自唱形式,并以三弦进行伴奏。剑川白族调的调式为羽调,以6、8度跳进居多,终止音一般先放在骨干音的3音上,待三弦结尾句弹奏后,再转移至主音[2]。
  4.诵经调
  诵经调的出现与白族的祭祀文化有关,由白族老年妇女自发组织拜经会,在节会诵经期间,其吟诵的小调即为诵经调。由于与宗教、信仰活动相挂钩,诵经调多端庄委婉、古朴淡雅,给人以深沉的感受,独具区域性特点。
  (二)乐曲
  白族传统民间乐曲包括三弦曲、洞经音乐和唢呐吹打乐,后衍生出口簧、竹笛、木叶等曲调。白族音乐中常见的三弦曲有《蜜蜂过江》、《剑川白族调》、《大摆三台》等。洞经音乐原本为道教特有的音乐形式,自明代后传入我国,在融入传统民间音乐元素及乐器后,已发展为独具民族特色的白族音乐形式。目前,大理及巍山的洞经音乐最具盛名。相对而言,大理地区的洞经音乐更加优美、生动,而巍山的洞经音乐更具端庄、大气的特点。唢呐吹打乐指的是丧葬、庙会、地方节庆等情境中吹吹腔的伴奏,主要乐器有唢呐、三弦、锣鼓等。唢呐吹打乐的乐曲非常丰富,如《小开门》、《刷龙调》等。   (三)歌舞
  白族音乐中的歌舞形式包括“打歌调”、“耍龙舞”、“绕三灵”、“霸王鞭调”等,歌舞类音乐多表现欢乐、热烈的氛围,音乐节奏轻快,具备较强的歌舞属性。打歌调即打歌过程中使用的曲调,除白族外,打歌调也出现在彝族音乐中,并在巍山、弥渡一带广为流传,而白族的打歌调主要集中在洱源西山的白族居民聚居地,多使用汉语进行演唱。
  (四)大本曲
  大本曲为白族传统曲艺形式,在白族音乐体系中最具代表。大本曲的唱腔包括“三腔九板十八调”,其中,“三腔”即南腔、北腔和东腔,分别发源于大理城南、城北及洱海以东;“九板”为大本曲的主要唱腔,包括正板、平板、大哭腔、小哭腔等;“十八调”则源于民间,指的是大本曲的18种辅助唱腔,如花子调、螃蟹调等。
  三、白族特色音乐——大本曲详细解析
  (一)大本曲的音乐特征
  白族大本曲的内容仍以叙事为主,从唱腔结构进行区分,大本曲包括套曲曲牌、单曲曲体、板式变化及板腔混合四类。
  1.三腔
  三腔是白族音乐的主要特点之一。前文提到,三腔依照不同区域唱腔的特点进行划分。其中,南腔的音乐风格多偏向委婉,在叙事和抒情上更为细致;北腔出现于大理城北,更富粗狂、热烈的特点;海东腔相较于前者,更为平淡、朴实。除以上分类方式,三腔也可被划分为三种音域,即低、中、高。大本曲的演唱者将三腔相互融合,使得大本曲的音乐归韵方式更加富有特点,例如,《螃蟹调》中对羽调及民歌的融合,民族音乐人对大本曲的创新促使白族音乐不断发展,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当中。
  2.九板
  三腔中的九板之间略有差异,例如,南腔九板主要是阴阳板和哭板,阴阳板可用于表达幽怨、婉转多情的含义,哭板在情感抒发上更为浓郁,可用于抒发悲愤之情;北腔则多使用提水板及脆板,提水板叙事性较强,脆板则充分体现出北腔自由、慷慨的特点。
  3.十八调
  十八调是大本曲的辅助小调,南腔有18首,北腔13首。十八调的使用情境、表达情感各不相同,如用于祭祀的“上坟调”和“祭祀调”、表达内心情感的“思乡调”等[3]。不同的辅助小调特点鲜明、题材丰富,展现出白族人丰厚的历史文化沿袭及多彩的民俗风情。
  (二)大本曲的艺术特点
  1.伴奏特點
  大本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弦,该乐器由白族人民自行制作,其音高并不固定,多使用牛角指套进行弹拨。大本曲正式表演之前,会设置一段串场表演,内容主要是三弦演奏。《大摆三台》与《小摆三台》在大本曲表演中的出现频次非常高,且其涵盖了白族大本曲的全部唱腔,最具代表性,因此白族三弦演奏者往往将这两受曲子熟记于心。
  2.唱腔特点
  大本曲的唱腔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依照汉字的语言特点对大本曲进行改编,即调整延长过程的归韵及依字行腔。不同的大本曲演唱者风格迥异,但在归韵及依字行腔的处理上保持较高的一致性。
  结论:民族音乐学的发展给民族音乐的研究、传承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民族音乐学对白族音乐进行分析,可以准确了解白族音乐的特点及形式,在继承传统白族音乐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白族音乐融入当代人的生活之中,促进其发扬传承。
  参考文献:
  [1]徐宁.白族大本曲的音乐特点与艺术特色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16):156-157.
  [2]张敏.浅析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白族音乐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19(23):73.
  [3]张承林.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白族音乐发展研究[J].黄河之声,2019(03):20-21.
其他文献
摘要: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影像形态,电视作品要想把握时代的真实和温度,离不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要求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进行解读和构思,进行再创造。电视剧《小欢喜》把握住了创作中现实表现的节度,注重现实生活与艺术创作的联系,在现实主义视域的创作原则下,把握住“现实性”和“伪现实”的平衡,以一种带有现实主义视域的真实视角来构筑电视剧中的“现实世界”。  关键
期刊
摘要:巴尔蒂斯虽然将西方传统艺术继承,但是一生当中却是热爱东方的艺术,他的绘画当中将东西方的艺术融合在一起,在这样双方融合之下进行创作。巴尔蒂斯的绘画当中中国的山水画给他带来不少的启示,他将中国山水画和自身的绘画相结合,呈现出一副又一副美丽的风景画。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巴尔蒂斯;风景绘画;启示  巴尔蒂斯是法国著名的具象绘画大师。他出生在一个贵族的家庭当中,他的父亲也是一名画家,并且通过自己的
期刊
摘要:近期,随着视频播放软件的发展与众审美方式的演变,以张艺谋竖屏微电影作品为代表的竖屏电影进入到大众视野。竖屏电影作为新时期新事物,其本身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认为在视觉观赏、拍摄制作、文化传播三大方面,竖屏电影的问题与发展值得电影界深思。  关键词:竖屏电影;历史溯源;现代发展;现实困境  一、竖屏电影的溯源与发展  竖屏电影,是近两年产生的,与传统横屏格式电影相对的概念,是电影画幅比例上的一次改
期刊
摘要:本文以合肥大学城为例,通过实地采访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关于超前消费的看法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大学生使用互联网信用支付超前消费的现状及产生的问题;并寻求治理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对策,希望可以推动互联网信用支付发展,优化互联网信用支付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超前消费;互联网信用支付  一、引言  互联网信用支付的出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如蚂蚁花呗、360借条等互联网信用支付工具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蓬勃发展,使得城市文化的传播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而在新媒体时代当中,人们接收信息的过程也逐渐趋于碎片化,相比于传统的电影形式,微电影如今也颇受人们的欢迎。因此,如果能够借助微电影这一形式来对城市文化进行构建和传播,那么不仅能够使得城市自身的文化底蕴得以通过视频载体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与此同时,还能够让一座城市的影响力得以不断增加。而本文也将以此为出发点,着力于探究在当前这个“微时代
期刊
摘要:道具是舞者在肢体表演达到极限后的一种“延伸”,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传递的“桥梁”,在剧目中道具的合理运用为作品增添了色彩。而在众多道具中,扇子的使用率频频增加,本文仅以抒情性为切入点分析扇子在古典舞中的应用价值,期望为以后的舞蹈学习者提供经验。  关键词:扇子;古典舞;应用  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说过:“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1]作为一切“艺术之母”的舞蹈可以说
期刊
摘要:钢琴音色是描绘音乐音色是意境与意向、渲染情感与情绪、传递风格韵味、刻画音乐形象的重要因素。钢琴音色随着琴制不断改进到完善,曲目体裁逐渐丰富,钢琴触键技术的提升,在不同时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其特有的音响。本文以音乐发展大时期为脉络,浅析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其作品音色的特点,感受多变的音乐色彩和魅力。  关键词:触键技术;钢琴音色;音乐时期  一、巴洛克时期  据历史记载,最早的古钢琴产生于1
期刊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企业的消防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当前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地防火对策。本文首先阐释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分析当前企业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企业防火对策以及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企业;消防安全问题;防火对策  引言:  现代化企业的建立对于消防安全方面的标准不断提高,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当前存在的一
期刊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伴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就中小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中小企业应认真审视自身在人力资源管理汇中存在的问题,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盘活自身的资源,汇聚发展之力,推动企业的新一轮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期刊
Abstract:In a tale by Pardoner in Canterbury tales of Geoffrey Chaucer, the moral corruption of the three rakes was exposed obviously. The tale indirectly showed us the moral state of people in Engli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