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导学的策略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aorou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课堂导学,是指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相互结合、互动合作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导学的核心在于“导”,即教师的“指导”。目的是使学生个体的自主性学习与群体的合作性学习能在教师有目的、有针对的指导下有序进行,有效地达成预期的培养目标。
  本文以高一人民版《必修Ⅱ》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一节的教学为例,具体介绍一下笔者对历史课堂导学的理解与实践。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历史课堂导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在课前准备的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各自承担着下列不同的任务。
  
  1. 明确学习目标和存在问题是导学的先决条件
  课前,让学生组成四人合作小组进行几分钟的讨论,确定本组合作学习的知识条目、教学重难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留待课堂交流。上课伊始,笔者通过多媒体投影出教师设计的知识条目和重点难点,师生经过共同讨论,最终确定本课的知识条目及重、难点。这样做的实际意义在于,既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把握教学的知识内容,又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增强导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罗斯福新政”一节的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不应列入学习重点或难点,其理由是:前一节教材已对经济危机的影响作了较多论述,本节教材对此又缺少清晰而全面的分析。但在笔者的知识条目中却仍将它作为教学重、难点列出,并作了这样安排的解释,使学生明白,缺乏对罗斯福新政背景的分析和把握,尤其是缺乏对前一节经济危机影响和胡佛自由放任政策危害的回顾,就无法深刻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实质和影响,使整节课的教学缺失了极其重要的突破口,从而严重地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2. 问题的设计与点拨是教师“引导”的主要手段
  美国教学法专家期特林·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施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在课堂导学中,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应贯穿于全过程,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显现、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感品质的塑造等各项教育教学目标,都需要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加以体现。
  (1)用导学提问连接教学过程。历史教学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过程,各部分的教学内容间一般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导学提问设计就如同一根根纽带,将原本看似独立的知识点相互连接,有效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流畅性。
  例如,在讲解“罗斯福新政”前,笔者出示了一个结合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设计的导学提问:一直以来,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通过对经济危机影响的分析,你认为各国政府有否干预经济的必要?学生思考后认为有必要。笔者继续提问:如果你是罗斯福总统,对发生的经济危机最先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学生认为整顿金融是恢复经济的前提。笔者进一步提问:根据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你认为应对经济危机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认为应对经济危机的关键在于协调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笔者又抛出一个问题:根据美国当时经济发展的状况,你认为新政的重心应放在哪个经济领域?学生经过思考一致认为应将重点放在恢复工业上。
  上述导学提问,不仅加强了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了罗斯福新政各项措施出台的依据,为下一环节教学的开展做了铺垫。
  (2)以导学提问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即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讲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时,笔者引导学生探析了一组层层相连、渐次展开的问题,展开师生对话。
  笔者:罗斯福新政的入手点放在哪里?
  学生: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笔者:为什么把整顿金融作为改革的入手点?
  学生:金融崩溃是经济危机的起点,同时,金融稳定也是整个经济秩序稳定的前提。
  在讲“恢复工农业生产”这一环节时,笔者与学生展开下列对话。
  笔者:为什么在经济危机中,在许多人失业、生活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政府还要求工农业减产呢?或者说,导致此次经济危机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学生:政府要求工农业减产,是想通过暂时压缩生产,缓解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稳定产品的价格,以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这些导学提问中,涉及了理解阐释、联系比较、分析评价等多项学科能力的培养,效果较好。
  (3)以导学提问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在历史课堂导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能举一反三。
  例如,在本节课堂巩固练习中,笔者引入了一道2000年高考文综试题:
  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有
  A. 提高储蓄利率,吸纳民间资金
  B. 限制进口,实行进口替代工业政策
  C. 实行计划经济
  D. 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此题的正确答案为D,但有许多学生却错选了A或者B。对此,笔者引导学生分析错选的原因,指出简单地记忆教材内容而不深入理解,很容易使自己的分析发生偏差,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以导学提问加强思想情感的融入。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体验,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品格境界,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导学提问能使学生产生心灵共鸣,起到润物无声的感化作用。
  例如,为了增强学生直面和克服现实中的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笔者有意识地节选了罗斯福首次当选总统时的一段就职演说词——“……首先,允许我申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学生朗读后,笔者提问:“有知道罗斯福总统当时的身体状况吗?对此你有何感想?”在学生感动之余,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下自己的人生感想,收到了“学习历史、感悟人生”的良好效果。
  
  三、注意事项
  要保证历史课堂导学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在开展课堂导学前,要重视加强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与方法指导。不仅让学生明确开展导学式教学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促使学生调整和转变学习方法,从而将导学的思想理念和学习策略内化为学生自身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以更好地配合导学教学。
  2. 要正确地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正确地理解师生关系。在历史课堂导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常常是隐性的。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应机械地理解为课堂内学生活动时间的多少,以及学生所起作用的大小,而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将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判断导学教学效果的准绳和依据。
  3. 要增强导学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导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导学的成败,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增强导学设计尤其是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之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从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就能有效地实现课堂导学。
  4.课后辅导是课堂导学的必要延伸和有益补充。由于学生个体发展存在着差异,同时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历史课后的个别辅导自然成为了课堂导学的必要延伸和有益补充。与传统的个别答疑相区别,历史导学要求教师在开展个别辅导时,不仅要为学生查漏补缺、答疑解惑,还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
  5. 要注意课堂导学的灵活变通。教学有法,但无定式,贵在得法,不能生搬硬套。历史课堂导学作为一种尚处在探索阶段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以调整、改造和完善。唯有如此,才能使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百花园,真正呈现争奇斗艳、交相辉映的春天景象。
其他文献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与社会行政系陈汉宣、大卫.H.罗森布鲁姆在《管理与社会》2010年第42期发表题为“当代公共管理改革给公共问责带来的四项挑战:美国和中国的经验”的文章。
高中新课改在新疆已推行了两年有余,无论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异彩纷呈的教学方法、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全新的教材内容已扑面而来,将我们推向了新课程实践的潮头浪尖。作为新课
为了确保工学结合课程的顺利实施,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全程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本文在软件项目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工学结合综合课程的实际应用,以企业实际开发的项目作为教
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内容特点是“知识抽象、理论性强”,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应用。    一、利用同化原理,教学时注意与必修2相关内容的衔接      学习认知理论告诉我们,一切新知识的习得都应该找到对应的旧知识来同化,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本模块很多内容在必修2中都进行了基本学习,在教学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要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元素周期
《荷塘月色》中“妻”这一形象在文中仅提及两次:一处为开篇“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的哼着眠歌”,一处为结尾“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解读文章时
邓友梅的《在悬崖上》以一个婚外恋故事,描述了被社会规范压抑和规训了的自我意识重建的努力,技术员"我"以加丽亚为镜像而获得自我意识的重建,并试图实现自我意识对社会规范的
为了提高汽车的舒适性、方便性与安全性,桑塔纳3000轿车采用电动车窗系统,以实现车窗的自动升降。本文首先分析桑塔纳3000轿车电动玻璃升降器的电路图,掌握电动玻璃升降器电路
《语文学习》登载了赵文汉同志的《〈祝福〉知困录》(以下简称《知困》),读后颇受启发。只是笔者对文中的观点有些异议,现就此略陈管见。
莫泊桑小说《项链》作为经典作品,人们普遍认为它批判的是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故事围绕项链展开情节,给读者展示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因为爱慕虚荣而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
人文精神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同时也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塑造,而宁波帮精神中的诸多因子可以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滋养。文章在探讨大学生人文精神现状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