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勘误”推翻判决结果, 仅仅是法官的责任吗?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2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市黄岛区法院一纸补正裁定,在法律界和舆论都引起了极大争议。2020年8月16日,黄岛区法院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通报,承认相关裁定“显属不当”,属于严重错误,将追究相关人员的办案责任。
  据澎湃新闻报道,一份落款时间为2020年8月10日、盖有黄岛区法院公章的民事裁定书称,该院7月21日作出的一份民事判决书内容有误,应予补正,并裁定将原判决书中的判决结果“被告向原告返回投资款40000元,案件受理费减半,由被告负担”改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减半,由原告负担”。
  这一裁定,直接推翻了原判决书的内容,是对补正裁定的错误应用。根据民诉法第154条规定,裁定可以用于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而根据最高法关于适用民诉法的司法解释,民诉法中规定的笔误是指法律文书误写、误算,诉讼费用漏写、误算和其他笔误。而黄岛区法院的这份裁定直接翻转了原判决结果,并不是简单的笔误或者“误写、误算”。根据黄岛区法院的通报,该案原判决书中,判决理由、裁判依据都是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但判决主文却写成了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属于判决结果错误,而不是笔误,不能用裁定的方式补正。
  值得注意的是,原判决书作出于2020年7月21日。根据民诉法,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的,应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提起上诉,逾期不上诉,则判决生效。以现在的通信效率,判决书在一两天内就能够送达双方当事人,到8月10日,双方都没有上诉,那判决就已经生效了。
  法院判决应该是非常严肃的,一经作出是不能通过“勘误”的方式改变判决结果的,更遑论已经生效的判决。尊重法院判决是当事双方的义务和责任。不服判决可以上诉,可以申诉,但必须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但公民尊重法院判决的前提,是法院的裁决同样是严格遵循程序作出的,有公信力。如果法院可以通过一纸裁定就完全推翻之前作出的判决,那判决的稳定性就不复存在,公信力也就不复存在,失去了被尊重的基本前提。
  这一事件的发生,暴露了对法律正当程序的漠视。对于该案原判决书中出现的判决结果错误,法律也有规定的途径来解决。首先,原判决是不利于被告的,被告在收到判决书后可以上诉,通过二审来解决一审中的错误。即使被告没有上诉,法院也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启动重审。民诉法规定,法院院长发现本院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上级法院发现下级法院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确有错误的,也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据此,当原审法官发现之前作出的判决书判决结果错误并且双方当事人都没有上诉,判决已生效时,应该向院长报告,由院长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而不是自行作出裁定,直接推翻原判决结果。当法官都不遵守法定程序,如何要求公民尊重法院的判决?
  黄岛区法院的通报称,原审中的判决理由和裁判依据都指向驳回原告诉求,但判決结果却写成了支持原告诉求。如果事实如此,必须追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因为如果法官在对判决书签字之前通读一遍,应该不难发现其中的矛盾之处。但是现实中,这样自相矛盾的判决书却出炉了。然后法官企图用裁定来弥补这个判决书中的错误,并且成功做到了。可是,在法律程序中,用一个错误去修正另一个错误,并不会让结果变成正确,反而会让错误变得更大。这并不是一句“办案人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够解决的。
  这样的错误究竟是如何发生的?究竟出于什么考量而突破了应有的正当程序?作“勘误”之用的民事裁定书何能以法院的名义发出来?仅仅是法官本人的责任吗?对这些疑问,应该有更高层级介入,一一调查清楚并公之于众,无论是因为法官缺乏基本的法律素养,粗心大意不负责任,还是因为缺乏基本法律素养的不仅仅是法官,抑或是因为有其他内幕。
  (摘自《南方周末》)
其他文献
令基辛格不自在的标语  1971年7月9日中午,担负美国总统使命的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一行6人,在中国外交部章文晋司长等人的陪同下顺利降落在北京南苑机场,受到叶剑英等人的迎接。当基辛格看到标语“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并听到陪同译员的翻译后,感到很不自在。当晚,周恩来到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看望基辛格并向他表示热情欢迎后,基辛格的紧张心情才有所放松。  这条标语来自于毛
期刊
一、全球经济延续高债务低利率低增长态势  新冠肺炎疫情的短暂冲击可能演变成为持久性冲击。疫情后需求恢复相对滞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新接续将会存在巨大摩擦成本,将对全球经济带来中长期扰动,可能使全球经济陷入中长期“L型”或者“W型”衰退。為对冲疫情冲击,各主要经济体出台了一系列规模空前的经济刺激和救助政策,进一步推高全球债务水平,各主要经济体很难摆脱“高债务、低利率、低增长”的模式,疫情期间的部分
期刊
对于卓越领导者而言,关注战略与执行、创新与连续性、行为与环境这3方面的平衡是必需的。现在还不是领导者的读者对于这3个方面的平衡可能会感觉较为平淡,而中高层领导者看到这3个平衡就会有一种心有戚戚焉的感觉。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  领导者个人及其所在组织的成功都离不开战略,实际上如果没有战略,机会也就不能称其为机会。否则,我们就无法知道什么是真正推动组织实现其预期的成效、什么占用资源、什么分散资源。但
期刊
2001年8月21日证监基金字[2001]37号各基金管理公司:现发布《证券投资基金规范运作指导意见第一号——基金管理公司章程制定指导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证券投资基金
1991年2月13日,是农历的小年夜。  时任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党委书记兼副总编辑的周瑞金,把市委研究室的施芝鸿和评论部副主任凌河请到了一起,说是要开个小会。  按照惯例,每年的农历大年初一,周瑞金都会在《解放日报》的“新世说”栏目上写一篇小的言论文章。但是,如果只是要写一篇小言论的话,是没必要把施芝鸿和凌河请到一起开会的。  果然,三人碰面后,周瑞金提出,要三个人一起,写几篇大的署名文章
期刊
蔡襄是书法史上著名的“宋四家”之一,身为当时著名的官员,他为人正直,做事敢于担当,有时候敢言别人不敢言之语,颇受时人的尊崇,欧阳修就曾直言不讳地评价他为“杰然之士”。守原则,不起诏书  蔡襄曾经担任过知制诰一职,主要任务是负责起草诏书,按说这是个没有多少权力的官职,可他做起来却是原则性很强。有一回,三位御史谈论起宰相梁适在施政中的种种不当做法,没想到这番话语传到了梁适的耳朵里,梁适闻听很是恼怒,就
期刊
千百年来,《格萨尔》这部藏族人民的伟大史诗在从喜马拉雅山麓到横断山脉之间的广袤地域盛为流传,诗篇以其非凡的艺术力量和令人惊叹的宏伟规模深深吸引着中外广大读者和研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宋高宗赵构在一次兵变中受到了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不得已,决定来一次海选太子。海选的范围限定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子孙,结果入选者多达五千人,经过层层选拔,最后有10个孩子进入复赛。复赛由高宗亲自主持,在决赛中进行终极PK的只剩下一胖一瘦两个孩子,胖的叫伯玖,瘦的叫伯琮。决赛的环节似乎很简单,接受高宗的面试,决出最后的胜利者。  两个孩子都只有10来岁,就这样幸运地站在了皇帝的面前。高宗皇帝龙眼一望,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