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开展的是否到位,不但关系到儿童个体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接班人的整体思想素质。本文从教师、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入手,浅议对初中生德育的成效进行了探索和阐述,旨在概括出符合我国初中实际的、有利于在实践中实施的、有助于增强初中生德育成效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 德育 成效 探索
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当前,我国各地不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纵观我国初中德育现状,仍有很多问题存在。要想让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效,必须加强各方面的建设,形成德育的强大合力。
一、教师要创新教育手段,为德育开展提供强大动力
1.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德育引导,创新教学手段。
(1)变灌入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要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效果,就必须一改传统的“灌入式”的教学方式为以“启发诱导”为主的启发教育。教师在为学生讲道理的时候,要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使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引导,同时设置道德情境,使学生在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中逐渐提高道德意识。
(2)变单向式教育为互动式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一改单向式教育为互动式教育,变传统的教师-学生单一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多维立体化交流模式,在交流和互动中,营造愉快、活泼的德育氛围,把课堂变为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有效平台。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把游戏、小品等形式引入课堂,使学生增加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从而提高德育效果。
(3)变“说教法”为“激励法”。初中生自尊心是非常强的,而且非常脆弱,爱听表扬、赞美的语言是由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因此,要一改传统思想品德教育以批评、训斥为主的局面,在德育活动中要以鼓励教育为主导。而捣乱的学生也会从而争相效仿受表扬的同学。表扬的效果从而就展现了出来。
2.教师在课外活动中要强化德育渗透,使德育方法多样化。
(1)让德育走进学校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初中生大多都很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教师要在课外集体活动中强化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德育的“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将与初中生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融入到集体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同学之间互相尊重、相互帮助,使学生最终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让德育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德育。要使道德教育跳出学校的圈子,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要针对学生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随时随地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感观和心理感受,从而使德育更加深化和升华。例如在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时,教师要告知学生劳动的意义,要鼓励学生不怕脏、不怕苦。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们树立榜样,发挥好榜样的激励作用。对并找准错误典型,从而使学生养成明辨是非、分清对错的能力,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品质,净化他们的心灵。
二、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为德育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初中阶段,可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少先队活动中,学生既是德育的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要大力扩充少先队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建立可靠的活动载体,深入挖掘少先队活动与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结合点,少先队员进行理想信仰、集体主义、党史等教育。同时把少先队的阵地建设与学校的校园文化相结合,在活动中要善于利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发掘队员的特点,培养队员的主人翁意识,使教师平时德育教育思想在少先队中变为实际行动,从而由良好的思想品质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三、家庭要营造良好德育氛围,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撑
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学生除去在学校的时间,其余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思想品质的形成受父母的影响是最大的。家庭教育应将重点放到孩子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里培养上,教孩子做事之前,要先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家长用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教育、以理服人的做法提高儿童的认识水平,逐步形成儿童良好品德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运用最为经常、最为广泛,是家庭德育的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方法。除说理外,家长还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处处为孩子做好示范,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总之,要想使初中生的德育取得更大的成效。做为教师,要强化师德意识,创新教学手段,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为德育开展提供强大动力;做为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为德育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做为家庭要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撑。教师、学校、家庭三方要通力合作、互通有无、加强沟通,共同形成学生德育的强大合力,使初中生德育的成效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谢鸿才.初中德育要从小事抓起[J].广东教育.2002(03).
[2]邵敏.给初中德育换“食谱”,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8).
[3]刘明和.怎样做好初中德育教育工作[J].时代教育.2008(07).
[4]史德志.初中德育应回归生活[J].希望月报.2004(10).
[5]王硕华.初中德育教学规律的商讨[J].安徽教育.2009(02).
【关键词】初中生 德育 成效 探索
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当前,我国各地不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纵观我国初中德育现状,仍有很多问题存在。要想让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效,必须加强各方面的建设,形成德育的强大合力。
一、教师要创新教育手段,为德育开展提供强大动力
1.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德育引导,创新教学手段。
(1)变灌入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要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效果,就必须一改传统的“灌入式”的教学方式为以“启发诱导”为主的启发教育。教师在为学生讲道理的时候,要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使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引导,同时设置道德情境,使学生在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中逐渐提高道德意识。
(2)变单向式教育为互动式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一改单向式教育为互动式教育,变传统的教师-学生单一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多维立体化交流模式,在交流和互动中,营造愉快、活泼的德育氛围,把课堂变为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有效平台。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把游戏、小品等形式引入课堂,使学生增加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从而提高德育效果。
(3)变“说教法”为“激励法”。初中生自尊心是非常强的,而且非常脆弱,爱听表扬、赞美的语言是由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因此,要一改传统思想品德教育以批评、训斥为主的局面,在德育活动中要以鼓励教育为主导。而捣乱的学生也会从而争相效仿受表扬的同学。表扬的效果从而就展现了出来。
2.教师在课外活动中要强化德育渗透,使德育方法多样化。
(1)让德育走进学校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初中生大多都很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教师要在课外集体活动中强化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德育的“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将与初中生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融入到集体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同学之间互相尊重、相互帮助,使学生最终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让德育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德育。要使道德教育跳出学校的圈子,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要针对学生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随时随地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感观和心理感受,从而使德育更加深化和升华。例如在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时,教师要告知学生劳动的意义,要鼓励学生不怕脏、不怕苦。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们树立榜样,发挥好榜样的激励作用。对并找准错误典型,从而使学生养成明辨是非、分清对错的能力,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品质,净化他们的心灵。
二、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为德育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初中阶段,可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少先队活动中,学生既是德育的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要大力扩充少先队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建立可靠的活动载体,深入挖掘少先队活动与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结合点,少先队员进行理想信仰、集体主义、党史等教育。同时把少先队的阵地建设与学校的校园文化相结合,在活动中要善于利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发掘队员的特点,培养队员的主人翁意识,使教师平时德育教育思想在少先队中变为实际行动,从而由良好的思想品质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三、家庭要营造良好德育氛围,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撑
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学生除去在学校的时间,其余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思想品质的形成受父母的影响是最大的。家庭教育应将重点放到孩子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里培养上,教孩子做事之前,要先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家长用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教育、以理服人的做法提高儿童的认识水平,逐步形成儿童良好品德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运用最为经常、最为广泛,是家庭德育的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方法。除说理外,家长还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处处为孩子做好示范,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总之,要想使初中生的德育取得更大的成效。做为教师,要强化师德意识,创新教学手段,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为德育开展提供强大动力;做为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为德育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做为家庭要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撑。教师、学校、家庭三方要通力合作、互通有无、加强沟通,共同形成学生德育的强大合力,使初中生德育的成效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谢鸿才.初中德育要从小事抓起[J].广东教育.2002(03).
[2]邵敏.给初中德育换“食谱”,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8).
[3]刘明和.怎样做好初中德育教育工作[J].时代教育.2008(07).
[4]史德志.初中德育应回归生活[J].希望月报.2004(10).
[5]王硕华.初中德育教学规律的商讨[J].安徽教育.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