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渝西中学 重庆 401326)
【摘 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教学 ;方法
中学计算机教育也在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
1.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利用最好的学校、教师、课程和图书馆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地点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了适应教学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完成教育观念的转变, 把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式上来。其次,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无论对教学内容的考虑还是教学方式都有新的要求。在内容上,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的实用性。怎样让学生乐意学然后能主动使用?在完成计算机文化的普及上如何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 增强自身的再学习能力? 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就需要在内容的把握上好好地思考和选择。同时,教育理论的发展也给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填鸭式”,而是开放、以人为本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的方法和能力? 在知识的传递中如何成功地使用信息工具?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应该从学生出发,选择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
2. 精心安排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3. 教师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这种做法是本人认为不妥。其弊有四点:(1)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容易形成被动学习。(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等,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5. 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育相当大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信息)。这种低效率的教育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式的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套新的基本技能体系。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向学生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资料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有的学生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来管理班级。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如别的同学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却高于其它同学,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会对增加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顺利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 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也在速度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多渠道、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否则必将为社会所淘汰。课堂教学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主体参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当的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并不断总结好的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摘 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教学 ;方法
中学计算机教育也在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
1.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利用最好的学校、教师、课程和图书馆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地点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了适应教学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完成教育观念的转变, 把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式上来。其次,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无论对教学内容的考虑还是教学方式都有新的要求。在内容上,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的实用性。怎样让学生乐意学然后能主动使用?在完成计算机文化的普及上如何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 增强自身的再学习能力? 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就需要在内容的把握上好好地思考和选择。同时,教育理论的发展也给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填鸭式”,而是开放、以人为本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的方法和能力? 在知识的传递中如何成功地使用信息工具?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应该从学生出发,选择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
2. 精心安排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3. 教师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这种做法是本人认为不妥。其弊有四点:(1)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容易形成被动学习。(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等,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5. 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育相当大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信息)。这种低效率的教育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式的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套新的基本技能体系。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向学生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资料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有的学生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来管理班级。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如别的同学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却高于其它同学,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会对增加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顺利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 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也在速度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多渠道、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否则必将为社会所淘汰。课堂教学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主体参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当的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并不断总结好的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