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教学片段及评析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henna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段一】
  师:在这篇课文里面有很多的多音字,你会读吗?
  (屏幕映示:鸡冠花 率领 场地 几场)
  师:第一个谁来?
  生:鸡冠花。
  师:“冠”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作第一声,谁知道“冠”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头冠。
  师:这是谁的头冠呢?
  生:花的头冠。
  师:这么理解也可以,像这样表示帽子或是像帽子一样戴在头顶上的东西,咱们就读作“冠”。你能给“冠”字再组几个词语吗?
  生:皇冠。
  生:王冠。
  师:真好,徐老师也积累了几个,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屏幕映示:衣冠 皇冠 张冠李戴 怒发冲冠)
  (生齐读)
  师:第二个多音字谁来读?
  生:率领。
  师:这个“率”字可不好写,举起手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上面点、横,中间的部分可要注意了,撇折撇折点、点提、撇点,下面再写一个“十”。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在数学里面,咱们经常听到,读什么?
  (板书:率)
  生:读“率”。效率的“率”。
  师:很好,接下去两个词语,谁会读?
  生:场地,几场。
  师:你读得很正确,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读一读。(生齐读)
  师:很好,咱们把这两个词语送到课文中的句子里,一起来读一读。
  【点评】字、词是构成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强化字词教学是每个年级都要重视的一项语言训练。徐老师能够遵循字词教学的一般规律,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字形,了解字义。努力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能够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扩大学生的认知领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场地、几场”的意思。但在引导学生自我感悟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比较、区分场地的“场”和几场的“场”意思的不同。
  【教学片段二】
  师:多音字读准确了,现在请你用一两个词语说一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诗情画意和田园诗情。
  师:真美呀!还有吗?
  生:景色宜人。
  师:是呀,咱们作者也用了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你能不能到文中快速地找出来?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生: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找得准确,声音又好,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师:(板书:独特)这“独特”是什么意思?谁知道?
  生:奇特,与其他地方的风景都不一样的。
  师:(板书:迷人)你是这么理解的,真好!那“迷人”又是什么意思?
  生:使人沉醉在美景当中。
  【点评】教者巧妙地抓住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由点到面,通过对“独特”和“迷人”的理解,层层剥笋,步步深入。这样,既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又为下面引领学生自觉地走进文本,深入探究做好铺垫。
  【教学片段三】
  师:美丽的景色才能让人感到迷人。那在课文里面,哪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这是独特的又是迷人的风景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把你觉得描绘“独特”“迷人”美景的句子用笔画出来。
  师:刚才啊,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么一句话。(屏幕映示: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么长的句子,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句子读得真流畅啊!咱们结合这一自然段里前面的句子读一读,看看你好像看到了哪些画面?(生读)
  师:乡下人家的这些美景是用什么来装饰的呢?
  生:用搭瓜架来装饰的。
  师:瓜架是什么颜色?
  生:绿色。
  师:上面还结着——
  生:不同的瓜,有不同的颜色。
  师:还有什么东西?
  生:乡下人家是用植物编成的瓜架来装饰房屋的,上面还有青的红的瓜,还有它们的绿叶和藤。
  师:这些颜色搭配起来——
  生:十分的漂亮!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我请第二排的同学来读一读,好吗?(生读)
  师:乡下是用瓜、藤、叶来装饰的,它和城里的装饰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生:在城里,人们都是住在门前有两个石狮子或者旗杆的房子里,显示自己富有。而农村却是用瓜架来装饰家门前的。
  师:真不错!作者是这么对比着写的,他就是这么对比着说的。真棒!来,咱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很好。看了这样的景色,难怪作者会说——(屏显: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生齐读)
  【点评】“循文明像,体情悟道”是语文教学的规律。教者引导学生通过三读文本,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乡下人家美丽、独特的田园诗情。一是从整体入手读课文,让学生透过文字的描写,先找出美丽的画面;二是边品边读边比较,通过聚焦对“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等词的细细咀嚼、品味,乡下人家鲜明的色彩和独特的装饰,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三是反复诵读中心句,加深理解,升华情感。“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既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慨,也是学习者内心深处情感的自然渲淌。
  【教学片段四】
  师:你还觉得哪些地方的景色是很美的?
  生: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这也是一个长句子,同学们找到这句了吗?(屏幕映示: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咱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读得真流畅啊!咱们是四年级的孩子了,徐老师觉得读得流畅是应该的,如果能读出自己的疑问来就非同一般了!谁能读出自己的疑问?别急,轻轻地再读一读这句话。(生读)
  师:你有什么疑问?
  生:他们为什么不种别的好花呢?
  师:你觉得这些花怎么了?
  生:我觉得它们太朴素了。
  师:太朴素,太普通了是吗?谁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种这么普通的花呀?
  生:我觉得即使他们种再普通的花,也是他们一家人辛辛苦苦种的,透露出浓浓的亲情。
  师:你还从种的花里面看出他们乡下人在一起是非常——
  生:和谐,快乐,开心。
  师:你真会读书啊!还看出了什么?
  生:为什么这些朴素的花可以显出几分华丽?
  师:这真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呀!是的,为什么这些朴素的花中带着几分华丽呢?朴素在文中指什么?
  生:文中指的是十分普通。
  师:很普通,显得朴素是吗?这是你的理解,真好。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是指文中的这些花很普通。
  师:跟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因为花很普通显得朴素。那华丽又指什么呢?
  生:因为花种在乡下人家就显出独特的风景。
  师:好一个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呀!徐老师想问咱班的同学,这“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什么意思?不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请你来欣赏一下这四种花,(屏幕映示:芍药 凤仙花 鸡冠花 大丽菊)它们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你知道吗?
  师:春天来了,芍药开了。凤仙花和鸡冠花是在夏天绽放笑脸的,大丽
  精彩教学片段
  教学故事
  菊则是在——
  生:秋天。
  师:在秋天绽放自己的魅力,这就叫做“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咱们一起美美地把这段话读一读,好吗?(生齐读)
  师:女孩子一定是特别爱花的,女孩子一起来读一读,好吗?(女生齐读)
  【点评】“学贵有疑。”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此处教学,教师以疑促思,通过深入思考,学生发现了“为什么这些朴素的花可以显出几分华丽”这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当讲则讲。薛法根老师说,学生已经知道的,教师可以不讲;教师反复讲,学生仍然难以理解的,教师现在可以不讲。从此处的教学来看,教师的讲有必要。“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这句话学生难以理解。作者所列举的“芍药,凤仙花,鸡冠花,大丽菊”这几种花,城里的孩子有的没有见过。教师通过映示图片,语言介绍,来填补学生生活经验的欠缺,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对“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的感受就大打折扣。
  【总评】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简明教学目标,简化教学环节,扎实开展言语实践训练活动,语文教学才能走向“高效”。徐老师的教学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一、 整体入手,聚焦一个问题。好的教学应当是作者的文路、教者的思路、学生的学路和编者的意图“统为一体”。教师要从整体上深入研读教材,找到一个主问题作为教学的抓手,统贯全篇。然后再围绕主问题大胆取舍教学内容,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本课的教学,徐老师是以课文后面的中心句为切入点,提出“哪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这是独特的又是迷人的风景呢”作为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读书,不断探究。
  二、 品词析句,突出言语训练。语文的“根”在哪里?就在“语”和“文”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穿越在言语的丛林中,通过“品词析句”和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获取文本的精、气、神,获得言语能力的提升。
  三、 找准基点,关注学情。语文教育专家徐根荣说:“我们的课堂不是缺少老师的‘教’,而是缺少学生的‘学’。谁能改变教学的这种不正常的状态,谁就能取得有效教学的主动权。”过去,我们过多重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应当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研读教材,找准教材的重难点和言语发展的生长点。根据学情,选取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催生学生的言语智慧之花。
  (本课教学实录由范晶晶根据录像整理;教学片段由孙庆博节选)
  (徐小娟,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实验小学青年教师;孙庆博,本刊特约编辑、特级教师)
其他文献
一、 图片导入,初读感受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第一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精美的图片,作为礼物送给你们欣赏。请看大屏幕。(老师随图片文字朗读:青花,一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  师:这些图片美吗?  生:美。  师:是的,这就是青花。(板书课题:青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图片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老师的解说词?其实老师说的内容全部出自你们课后的学习链接,请看大屏幕。  
师:老师第一次来南京,在火车上,我买了一份咱们南京的交通旅游图(电子屏幕出示南京交通旅游图)。看,这一条条横着的竖着的,就是咱们南京的马路,这一条条横着竖着的马路,咱们就用一个字的来形容,可以说是——  生:纵横交错。  师:嗯,也可以说纵横交叉。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这一条条横着竖着的马路变成了河道,那咱们出行靠什么交通工具呢?  生:(齐答)船。  师:有一种比较轻便的船就叫小艇。  师:
[教学片段一]rn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给大家介绍一位中国神话人物,她就是女蜗.女娲是位女神,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有“女蜗造人”“女娲补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神话故事
【教学片段一】  师:瞧,(指课件)多美的一朵花呀,它长得就像一只——小喇叭。所以人们叫它——  生:(齐)喇叭花。  师:“喇叭”是生字宝宝,先看老师来写,“喇叭”两个字都是口字旁(板书),“喇”——注意,中间是一束花的“束”。不过,最后一笔“捺”要改成——“点”。“叭”这个字的撇起笔要低,捺的起笔要高。谁再来叫叫它的名字呀?你来。  生:喇叭花。  师:你读得真棒!这个“叭”字读成轻声可好听啦
针对目前±800kV换流站换流变组装场地确定过程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组装场地确定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控制的方法策略.结果表明,只有在明确组装场地使用
【教学片段一】  师:看你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我也想读,我就读一句话,听:“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我哪个词读得特别美?  生:绿绿的。  师:还有吗?  生:圆圆的。  师:我想问问你们,我这样的读法,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荷叶非常圆。  师:哦,不是一般的圆。还有吗?  生:荷叶非常绿。  师:真好,我把这两个词写上。你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板书:圆圆的 绿绿的)  师:课文中
【教学片段一】  师:拿起你的笔,把“瞬”这个字在课文旁边好好写一遍。(生书写)  师:写完的同学对照屏幕上的字,看看你写对了没有。如果写错了,在旁边订正。(师巡视)  师:同学们写得不错。下面我们再写一遍,但是,这次请你闭上眼睛写。(生闭目书写)  师:比较一下自己写的这两个字,你觉得哪个字漂亮一点?  生:我觉得第一个字漂亮一点。  师:第二个字就差远了。为什么相差这么多?  生:因为是闭着眼
【教学片段】  师:这几个词非常有特点,你们小声地读一读,看看会发现什么。  生:最后一个字是轻声。  师:谁来帮帮他说,说准确。我们学语文,用词一定要准确。  生:这些词语最后一个字是轻声。  师:对了,不是一个词语,是全部。我们遇到轻声词语该怎么读呀?请你来读。  生:(读)石头、玻璃、招呼、窗户。  师:她用声音告诉我们了,读轻声词语就是要把轻声读得又短又轻。我们一起试一下。(生齐读)  师
【教学片段一】  师:父亲是怎样为我做冰灯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父亲做冰灯的句子。(学生交流画的句子)  师:(幻灯映示: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在里边打磨着,我发现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姿势很像洗碗。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看看父亲在做灯的过程中,哪些动作反复出现,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找到了吗?请你说。  生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生:大海是无边无际的。  生:海边的海水是清澈见底的。  师:真美啊!同学们,大海是那么的壮丽,辽阔。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潜入海底,去那湛蓝神秘的海底遨游。来,咱们一起写课题。  (师板书:海底世界。提醒“底”“世”的写法,生书空)  师:来读一读。  生:海底世界。  师:想知道大海深处究竟是怎样的吗?  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