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宝宝冬春交汇时少生病,只要你动一动鼠标,或者问问身边人,各种育儿防病“经”就应有尽有。
不过,广为流传的育儿经并非完全靠谱,那些曾被我们奉为无比正确的经验,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儿科专家的质疑。
1 宝福多吃粗粮身体好
质疑理由:粗粮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如果宝宝摄入过多,会使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受阻,从而影响宝宝的免疫功能。因此,不建议给宝宝吃太多粗粮,要保证每日粗粮不超过主食总量的1/4。
儿科医生观点:宝宝吃太多粗粮会使免疫力降低,影响营养吸收。
2 春捂秋冻,多穿衣服
质疑理由:春季,宝宝在户外的活动量加大,穿得过多容易出汗,一遇冷风会导致感冒,因此,穿衣应以进行一股活动不出汗为标准。最好在此基础上进行少穿训练,增强宝宝对外界气流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
儿科医生观点:“捂”是个相对的概念,应当根据室外温度来增减衣服,不是穿得越暖和越好。
3 自费疫苗不重要
质疑理由:接种疫苗是公认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安全、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自费疫苗对宝宝来说同样重要,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在计划免疫的基础上自费选择更多种类的疫苗。比如,在进入幼儿园前,接种水痘疫苗和甲肝疫苗也很有必要。另外,像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等,都是春季严重危害婴幼儿生命健康的潜在杀手,而通过注射五联联合疫苗,可以给宝宝有效、全面的防护。联合疫苗是国际趋势,接种总针次减少了,宝宝可以少受罪,并大大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儿科医生怎么看:这个观点完全错误。
4 春季传染多,孩子少出门
质疑理由: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时,不需要戴帽子、手套,要让孩子直接接触阳光,增强体质并促进钙的吸收,预防儿童佝偻病、贫血发生。当然,春季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地方,比如火车站、电影院、商场等,及时对儿童和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养成进门先漱口、洗手、洗脸的习惯。哺乳期的母亲如果感冒,应戴好口罩再给孩子哺乳。
儿科医生怎么看:春季阳光充足,应该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一天最好不少于2小时。
5 爱吃什么就是体内缺什么
质疑理由:春季,气候干燥,容易上火,在保证孩子摄入足够蛋白质和脂肪的基础上,饮食最好清淡一点,少吃羊肉和辛辣食品,少吃甜食,还要让孩子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生食加热要彻底,以免引起消化道疾病。
儿科医生怎么看:不管什么时候,孩子的饮食结构都要科学安排,合理搭配。
6 春天风大,要少开窗
质疑理由:现在国外流行儿童开窗睡眠,锻炼孩子用冷水洗脸、洗脚,然后坚持洗冷水浴,这都属于增强儿童体质的锻炼。与此同时,春天空气干燥,家长要保持室内的湿度,要用加湿器,适时用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儿科医生怎么看:春季虽然外部环境质量低,但家长仍须保证每天开窗半小时以上,加强室内空气对流。
7 春天细菌多,家里要多消毒
质疑理由:其实家里不需要过分消毒和使用消毒剂,适当的有菌环境更能促进孩子免疫系统的成熟。如果家里太干净,消毒剂使用的太频繁,就会使孩子接触物中的细菌减少,对细菌的抵抗力就会降低。另外,如果消毒剂沾在家里的各个地方,就会增加孩子吃进消毒剂的概率,导致肠道内的细菌平衡被打乱,引起免疫功能受损。
儿科医生怎么看:使用消毒剂会让孩子的肠道受损伤。
8 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
质疑理由:最新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没有证据证明服用维生素制剂可以预防疾病。除非让宝宝坚持每天补充维生素制剂至少200毫升,才可能在感冒时起到一定的缩短病程和减轻疾病症状的作用。但儿科医生并不建议给5岁以下的宝宝服用这么大剂量的维生素制剂。宝宝获得维生素C的最好途径是通过食物,比如像柑橘类水果、草莓、土豆等常见蔬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儿科医生怎么看:只有大剂量使用维生素C才可能起到一点预防感冒的作用,且不适合宝宝。
9 按摩淋巴提高免疫力
质疑理由:中医范畴的排毒,指的是人体内的毒素通过出汗、呕吐和大小便三种方式排出体外,从没有按摩淋巴的说法。父母可以通过中医按摩来增强宝宝的免疫力,比如捏积,宝宝俯趴在床上,后背露出来,妈妈的两只手拇指在上,其余四指在下拿捏起宝宝后背的皮肤,从尾骨的长强穴(俗话说的屁股根)开始沿着脊柱向上直到大椎穴(低头时颈部最突出的地方),每天反复做6-10次。
儿科医生怎么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医,都没有涉及淋巴的概念。
10 吃板蓝根预防感冒
质疑理由:和成人相比,宝宝体质的特点是容易脾胃不合,容易腹泻,如果过量服用板蓝根可能引起肠胃不适。另外,板蓝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抗生素作用,如果长期大量服用,有可能导致宝宝对抗生素有抗药性。因此,像板蓝根这样的中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服用。
儿科医生怎么看:宝宝吃板蓝根最好别超过三天。
11 输液,发烧就好了
质疑理由:退烧过程就是通过体内向外界散发热量的过程,需要大量水分参与。所以,适当输液利于退烧,但是绝对不能理解成静脉输液,特别是静脉输抗生素可以治疗退烧,或缩短退烧过程。如果只是发烧、流清鼻涕、咳嗽(无黄痰)、精神很好,就可以只吃退烧药,多喝水、多休息。滥用抗生素,不仅会损害儿童的肝脏功能,还会导致类似超级细菌的出现。
儿科医生怎么看:输液只是为了帮身体补充水分,不能治疗发烧。
不过,广为流传的育儿经并非完全靠谱,那些曾被我们奉为无比正确的经验,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儿科专家的质疑。
1 宝福多吃粗粮身体好
质疑理由:粗粮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如果宝宝摄入过多,会使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受阻,从而影响宝宝的免疫功能。因此,不建议给宝宝吃太多粗粮,要保证每日粗粮不超过主食总量的1/4。
儿科医生观点:宝宝吃太多粗粮会使免疫力降低,影响营养吸收。
2 春捂秋冻,多穿衣服
质疑理由:春季,宝宝在户外的活动量加大,穿得过多容易出汗,一遇冷风会导致感冒,因此,穿衣应以进行一股活动不出汗为标准。最好在此基础上进行少穿训练,增强宝宝对外界气流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
儿科医生观点:“捂”是个相对的概念,应当根据室外温度来增减衣服,不是穿得越暖和越好。
3 自费疫苗不重要
质疑理由:接种疫苗是公认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安全、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自费疫苗对宝宝来说同样重要,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在计划免疫的基础上自费选择更多种类的疫苗。比如,在进入幼儿园前,接种水痘疫苗和甲肝疫苗也很有必要。另外,像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等,都是春季严重危害婴幼儿生命健康的潜在杀手,而通过注射五联联合疫苗,可以给宝宝有效、全面的防护。联合疫苗是国际趋势,接种总针次减少了,宝宝可以少受罪,并大大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儿科医生怎么看:这个观点完全错误。
4 春季传染多,孩子少出门
质疑理由: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时,不需要戴帽子、手套,要让孩子直接接触阳光,增强体质并促进钙的吸收,预防儿童佝偻病、贫血发生。当然,春季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地方,比如火车站、电影院、商场等,及时对儿童和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养成进门先漱口、洗手、洗脸的习惯。哺乳期的母亲如果感冒,应戴好口罩再给孩子哺乳。
儿科医生怎么看:春季阳光充足,应该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一天最好不少于2小时。
5 爱吃什么就是体内缺什么
质疑理由:春季,气候干燥,容易上火,在保证孩子摄入足够蛋白质和脂肪的基础上,饮食最好清淡一点,少吃羊肉和辛辣食品,少吃甜食,还要让孩子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生食加热要彻底,以免引起消化道疾病。
儿科医生怎么看:不管什么时候,孩子的饮食结构都要科学安排,合理搭配。
6 春天风大,要少开窗
质疑理由:现在国外流行儿童开窗睡眠,锻炼孩子用冷水洗脸、洗脚,然后坚持洗冷水浴,这都属于增强儿童体质的锻炼。与此同时,春天空气干燥,家长要保持室内的湿度,要用加湿器,适时用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儿科医生怎么看:春季虽然外部环境质量低,但家长仍须保证每天开窗半小时以上,加强室内空气对流。
7 春天细菌多,家里要多消毒
质疑理由:其实家里不需要过分消毒和使用消毒剂,适当的有菌环境更能促进孩子免疫系统的成熟。如果家里太干净,消毒剂使用的太频繁,就会使孩子接触物中的细菌减少,对细菌的抵抗力就会降低。另外,如果消毒剂沾在家里的各个地方,就会增加孩子吃进消毒剂的概率,导致肠道内的细菌平衡被打乱,引起免疫功能受损。
儿科医生怎么看:使用消毒剂会让孩子的肠道受损伤。
8 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
质疑理由:最新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没有证据证明服用维生素制剂可以预防疾病。除非让宝宝坚持每天补充维生素制剂至少200毫升,才可能在感冒时起到一定的缩短病程和减轻疾病症状的作用。但儿科医生并不建议给5岁以下的宝宝服用这么大剂量的维生素制剂。宝宝获得维生素C的最好途径是通过食物,比如像柑橘类水果、草莓、土豆等常见蔬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儿科医生怎么看:只有大剂量使用维生素C才可能起到一点预防感冒的作用,且不适合宝宝。
9 按摩淋巴提高免疫力
质疑理由:中医范畴的排毒,指的是人体内的毒素通过出汗、呕吐和大小便三种方式排出体外,从没有按摩淋巴的说法。父母可以通过中医按摩来增强宝宝的免疫力,比如捏积,宝宝俯趴在床上,后背露出来,妈妈的两只手拇指在上,其余四指在下拿捏起宝宝后背的皮肤,从尾骨的长强穴(俗话说的屁股根)开始沿着脊柱向上直到大椎穴(低头时颈部最突出的地方),每天反复做6-10次。
儿科医生怎么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医,都没有涉及淋巴的概念。
10 吃板蓝根预防感冒
质疑理由:和成人相比,宝宝体质的特点是容易脾胃不合,容易腹泻,如果过量服用板蓝根可能引起肠胃不适。另外,板蓝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抗生素作用,如果长期大量服用,有可能导致宝宝对抗生素有抗药性。因此,像板蓝根这样的中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服用。
儿科医生怎么看:宝宝吃板蓝根最好别超过三天。
11 输液,发烧就好了
质疑理由:退烧过程就是通过体内向外界散发热量的过程,需要大量水分参与。所以,适当输液利于退烧,但是绝对不能理解成静脉输液,特别是静脉输抗生素可以治疗退烧,或缩短退烧过程。如果只是发烧、流清鼻涕、咳嗽(无黄痰)、精神很好,就可以只吃退烧药,多喝水、多休息。滥用抗生素,不仅会损害儿童的肝脏功能,还会导致类似超级细菌的出现。
儿科医生怎么看:输液只是为了帮身体补充水分,不能治疗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