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声”教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tdu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咨询室里,一位来访者诉说着生活中种种的不如意,其中说到一位女同事:“我看到她了,在马路对面走着,我喊她,叫了好几声,她都没理我。不是很宽的马路呀,最多二十多步的距离,哪能真听不见呢,装没听见呗。不就是她老公当局长了,儿子考上重点大学了,在新区还买了大房子——如今的人太势利了。”
  我告诉她,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不过位置换了,显然是我没回应别人的招呼,结果,我听到了手机响,接听后对方告诉我往对面看,于是看到马路对面朋友的笑脸。当我拿起手机时发现一条新短信,打开后内容是:“呆子,在马路对面叫你好几声你都没听见,是不是走神了?注意安全。”
  我问她:“你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遇到的是同一种情形,可有人受伤了,有人却依然开心,还触发了利他行为(提醒对方注意交通安全)?”
  认知理论有个观点:影响你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事件的解释和联想。就此案例来说,喊一个人没得到回应,这一事实本身是没有杀伤力的,只有当事人对这件事情进行解释并展开联想后,它才可能带来伤害。说到底,会伤害你的是你自己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和你所持的态度。
  那么,这些看法和态度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它常常根植于家长的言传“声”教。
  不同语境 不同结果
  李妍是一年级女生,楚强是二年级男生,由于住同一单元,两家关系良好,故而李妍、楚强常常在一起学习、玩耍。
  虽然总体上相处愉快,但因为性别和个性差异,两人也时常有些小摩擦。
  某天,李妍、楚强坐一起写作业,李妍从书包里掏出杂乱的文具学具进行整理,书包的半边推到了楚强的桌面,楚强随手拨弄她的书包。
  李妍不高兴了,向近处的妈妈告状:“妈妈,楚强碰我的书包。”
  情形一:
  妈妈笑望着他们:“因为是新书包嘛,图案又独特,这么漂亮的书包我都喜欢,别说强强了。”
  听妈妈这么说,李妍乐了。接着,继续愉快地收拾桌面的东西。
  解读:家长并没有直接针对孩子告状的内容进行回应,而是针对她对伙伴不快的情绪,家长的态度则向孩子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她的书包很好看,故而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在这种语境中成长的孩子有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对他人的行为倾向于做正面的解释,较易形成与人为善、乐观开朗的性格。
  情形二:
  妈妈:“强强,别去碰妍妍的书包噢,她很宝贝的。”
  解读:生活中不少家长会做出这种回应,因为它最直接、最方便,似乎也最立竿见影。然而,这种回应使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我的东西别人就不能碰。渐渐地,我们有了个易烦恼,爱投诉,总是对生活琐事做过度反应的孩子,总是以戒备、敌意和指责的态度去解释他人的行为。在这种语境中成长的孩子对生活的耐受力和抗挫折能力都较差,也较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
  情形三:
  妈妈打量了一下:“妍妍,你的书包都推到强强那边了,还能怪他碰吗?”
  楚强开始反击:“对呀,谁让你把书包放到我这边的?!”
  解读:往往,我们很难以友善的态度去对待一个爱挑剔的人,所以,当感觉孩子“难说话”时,有些家长便隐隐地心生不耐,下意识地要挑出孩子的不是去挫败他。这样的回应等于告诉孩子:是你先有过错别人才会冒犯你的,责怪别人前先想想自己干了什么。在这种语境下成长的孩子很难自尊自爱,他们要么过度自责,凡事总认为是自己的过错;或者认为自己不可爱,不值得善待,甚至发展到用过激行为来释放内心的愤怒。
  情形四:
  妈妈:“妍妍,书包碰疼了吗?”
  解读:孩子的“小题大做”可能让成年人觉得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此种回应要看对话双方的关系如何,以及回应方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及其他肢体语言。若双方关系良好,回应方态度温和,面带微笑,语气轻松,孩子也会“一笑置之”,并逐渐形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个性;若回应方语气尖刻、面露不耐,会使孩子感受到嘲弄和贬低,在后一种语境中成长的孩子,要么成为懦弱、回避,难以维护自我权利的受气包,要么发展出一些隐性的不良行为(如偷偷损坏公物和他人财物)。
  也许,有人会说:不会吧,对孩子随便表个态就会有这么大后果?
  的确,一次两次的表态也许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往往是长期的,足以通过自己的言传“声”教形成孩子对人对己的态度。
  别忘了,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相对稳定的,不大可能朝夕不同。若在孩子的“书包”问题上你作了某种回应,在“蛋糕”、“足球”等其他类似问题上你也会是差不多的回应,只不过是回应内容不同,但所用的方式、采取的态度却是基本一致的。
  积极回应 绕开责怪
  上面四种情形很直观地让我们知道:对孩子做积极的回应才是最好的。
  积极的回应不仅体现在说话的内容里:从善意的角度看问题,传递正面信息。也体现在家长的言谈举止间,表现为:亲切的态度,诚恳的目光,微笑的脸庞,温和的语气。
  比如——
  女儿:妈妈,陈钢拉我的辫子!
  妈妈:陈钢,是不是羡慕妹妹的长头发呀?你喜欢的话下次来帮妹妹梳头好不好?
  儿子:妈妈,李鸣不理我。
  妈妈:嘘,瞧李鸣多专心呀。人们专心做事时不愿被人打扰,我们晚点找他玩。
  ……
  积极回应孩子的问题最基本而关键的两个准则是:一、不指责别人;二、不让孩子自责。
  以实例说明:
  该出门去上兴趣班了,董灿却拖拖拉拉地,负责护送的爸爸着急了:“快点,儿子,不然我们要迟到了。”
  董灿:“爸爸,今天可不可以不去?”
  爸爸:“咦,你不是挺乐意去上的吗?今天怎么了?”
  董灿告诉爸爸上次他想和班上的李明浩一起玩,可李明浩拒绝了,说不想和他一起玩。
  回应一:
  “啊,你就因为李明浩不理你就不去上兴趣班了?他有啥了不起的,不理就不理呗,他不和咱玩咱还不想和他玩呢,班上孩子多了去了,咱和别人玩,以后他找你玩你也不用理他。”
  做出以上回应的父母其实只是想保护孩子不受伤害,故而用指责、贬低对方的方式让孩子消化这件事,同时也是希望尽快说服孩子出门上课。但这样的回应却无形中促成了孩子对同伴的对立情绪,使得孩子无法接受他人对自己说“不”,并视生活中不合心意的事件为不良事件,用责难和反击的态度去处理问题。
  回应二:
  “咦,之前你俩不都玩得好好的吗?怎么现在他不和你玩了呢?你有没有对他做了什么?人家也不会平白无故就不理你的嘛。”
  做出这种回应的父母往往是和善、明理、自律的人,所以当孩子遇到人际冲突时他们首先督促孩子自我反省。然而,如果我们总是在第一时间审视孩子可能的过错而不是提供情感支持,孩子就无法有良好的自我意识,也无法从亲子关系中获得信赖感,他们对生活中不合心意的事件总是持有过度自责的态度。
  有则幽默,说的是一对情侣,男方要分手,女方却苦苦挽留:你可以告诉我到底不喜欢我什么,我哪里不好,我可以改。男方最终无奈地说:这样吧,你说你到底喜欢我什么,我改。
  这则幽默在读者眼里是喜剧,但在女孩父母那里却是悲剧。
  因为,过度自责的孩子是低自尊的,很难做到自爱自强。
  以下的回应都是可行的:
  “人们有时喜欢和朋友一起玩,有时喜欢自己一个人玩,就是这样。”
  “你告诉过爸爸在这个班你有很多好朋友,不必全说,说出五个人来给爸爸听听,哦,崔泽荣、张璐、沈学文、余亮、王珊珊……嗯,当有人暂时不想和你玩时,你可以找其他好朋友玩。”
  “李明浩没和你一起玩让你这么难过,难过得都不想去上课了,我想你一定把他当成好朋友了,是吧?那有谁把你当做好朋友呢?张璐、沈学文、余亮……来,我们上课去。你的好朋友在等着你呢。”
  (作者系淮南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心舟教育工作坊主任,曾出版教育专著《本色做父母》系列)
  编辑:成韵 chengyunpipi@126.com
其他文献
郭广昌/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董事长25岁时,他和几个初出茅庐的复旦同学拿出仅有的积蓄,注册了一个净资产3.8万元的公司——广信科技咨询公司。起初他整天骑着自行车在上海城找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初步了解新课的知识点,发现疑难问题,还能使自己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自
期刊
2016年1月24-25日出现极端低温天气,使部分中药材枳壳苗(属酸橙类)出现冻害,通过对峡江县和新干县的育苗基地进行实地调查,并对两地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提出了枳壳育苗的防御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摸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rn一、培养兴趣,激发主动性rn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
期刊
五部门下通知“禁烧钱办晚会”深得民心,对此,网友跟帖没有不支持的;不过,制止文艺晚会的豪华铺张,下发通知之后,会不会有人打“擦边球”,会不会有人“变通变通”,会不会“有
期刊
税务管理工作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在税务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我国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当中,税务管理系统是重要
中职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且随着现代畜牧业朝集约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国家对畜牧业持续实行大力度的利好政策,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
1月4日,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人民法院下达判决书,判决襄樊市地富黄姜化工有限公司赔偿襄城区卧龙镇新建村经济损失15.975万元,赔偿东合村经济损失2.769万元,赔偿光明村经济损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