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未达标应尽早应用胰岛素治疗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zhenze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先生,36岁,已婚,因“糖尿病病史1年,口渴加重1周”入院。该患者1年前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当时建议他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未同意。近一年来,患者饮食控制较合理,运动适量,并口服二甲双胍及诺和龙治疗,糖化血红蛋白>8.5%,血糖居高不降,还出现足尖麻木等症状。入院后,根据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值,给予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立即注射,1周左右时,病人口干症状消失,餐前餐后血糖均接近正常水平。出院时减少1次注射,调整为门冬胰岛素30一天两次早、晚餐前注射。3个月后,测糖化血红蛋白6.3%,病人无不适感。张先生认识到应用胰岛素治疗,可以很快控制血糖,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他掌握了胰岛素和注射笔的使用方法,出院后仍然坚持使用,并减少了中午的注射,血糖控制得很好。
  
  专家解读
  
  过去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临床习惯将胰岛素作为最终治疗措施,这实际上是放弃了控制血糖最有效的武器。目前临床上口服降糖药物种类很多,而胰岛B细胞功能是进行性减退的,口服降糖药物只有有限的降糖作用,长期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其血糖达标率往往很不理想。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口服药物降糖效果不佳者一旦启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就会迅速改善,达标率显著提高。所以,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临床上主张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是血糖达标、减少并发症的需要。
  研究证明,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不断加重直至衰竭,是推动糖尿病病情进展和导致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可以快速控制血糖,同时减轻胰岛B细胞的工作负担,使胰岛B细胞得到保护,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B细胞分泌功能,从而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对于病程较长,因血糖较高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以胰岛素强化治疗作为起始治疗方案,以便迅速解除糖毒性,最大限度地保护胰岛B细胞,缓解病情进展。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每天3次餐前注射是一种简单的强化治疗的选择,这种治疗方案可以快速控制空腹及三餐后血糖,大多数患者可以在两周内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同时不增加低血糖的风险。更为方便的是,随着患者血糖的正常化,B细胞血毒性缓解,很多患者出院后可能减少为一天两次早、晚餐前注射,仍然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更方便患者出院后的自行注射。而患者只需要掌握这一种胰岛素和一种胰岛素注射装置(如诺和笔3),就可以完成从住院到出院不同治疗方案的转换,利于血糖的长期控制。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是一种全新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在效疗、安全性和方便性上均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人胰岛素30R。同时这种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应用也更为灵活,方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患者掌握也更加容易。相比传统的人胰岛素,是一种值得尝试和推广的新一代胰岛素制剂。
其他文献
Q 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后,如何调整饮食和恢复体重?  我今年66岁,患2型糖尿病10年多。上个月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医生嘱咐我3个月不吃油、肉、蛋和奶类制品。现在我自觉身体恢复较慢。所以想请问专家,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后。该如何调整饮食和恢复体质?  兰州 许某  答:胆囊是人体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场所。在进食时,胆囊通过收缩将浓缩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帮助消化脂肪。在胆囊切除手术后,胆汁将得不到储存和浓
期刊
高血糖的处理除危重急症及疑难病例需住院治疗外,一般病例的血糖控制可在医生指导下自己进行。自我血糖控制的原则是循序渐进、平稳降糖、安全达标。    降糖过快有危险    1.低血糖风险增加 降糖过快,可使患者特别是缺乏血糖监测条件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增加。低血糖反复发作,导致血糖剧烈波动,难以控制。研究表明,血糖波动对患者的伤害非常大。低血糖还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及猝死,患者因对低血糖的恐惧,阻碍血糖
期刊
昏迷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尤大,如不及时进行抢救,昏迷时间持续6小时以上,就会造成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导致糖尿病昏迷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病因的昏迷其救治手段也不一样,因此,对于昏迷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辨明原因,以便于正确施救。下面就将糖尿病昏迷的几种常见类型作一简介: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当血糖低于2.8mmol/L时,称为低血糖,严重者会发生昏迷。
期刊
张大妈今年68岁,患糖尿病11年。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可是药物从一种加到三种,血糖还是控制不好。现在服优降糖3片/日、二甲双胍6片/日、拜唐苹6片/日。血糖空腹8.1mmol/L,早餐后2小时10.3mmol/L,午餐后2小时12.0mmol/L,晚餐后,2小时11.5mmol/L。医生建议她用胰岛素,张大妈嫌打针麻烦,不愿接受。最近发现手脚发麻,查糖化血红蛋白8.8%,医生认为必须调整治疗控
期刊
胰岛素:该用不用,错失治疗好机会    笔者曾经接诊过一位58岁的男性患者,初诊时空腹血糖13.2mmoI/L,餐后2小时血糖18.5mmol/L,糖化血红蛋白9.5%。一般而言,1种口服药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达1.0%~2.0%,联合第2种口服药治疗可使糖化血红蛋白再降低1.0%~2.0%。可见,如果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为9.0%或更高,仅接受口服药治疗很难维持糖化血红蛋白<6.5%的目标。不幸的
期刊
排尿不畅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切身感受,最为患者本人所重视。排尿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程度,是治疗措施选择的重要依据。BPH患者药物治疗的短期目标是缓解下尿路症状,长期目标是延缓疾病的临床进展,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在减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同时,保持患者较高的生活质量,是BPH药物治疗的总体目标。  1.a-受体阻滞剂  a-受体阻滞剂是通过阻滞分布在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表面的肾上腺素能受
期刊
病例:  今年20岁的小王在8年前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现在他身高175厘米,体重85千克,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这是反映体重是否正常的指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西亚太区标准,BMI超过25千克/米2即为肥胖]约27.8千克/米2,一直注射胰岛素至今,胰岛素用量每天约100单位。据小王主诉,刚开始时胰岛素用量为40单位,后由于自己饮食控制较差,不爱活动,体重逐渐增加,胰岛素用
期刊
病例:  王女士,55岁,患糖尿病已8年。近两年口服磺脲类及双胍类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差。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开始在脐周皮下注射人预混胰岛素治疗。注射1周后,注射部位出现轻度红肿、米粒样结节、痒感。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这是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吗?应该如何处理?王女士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很担心,带着这些疑问来我科就诊。  解读:  接诊医师仔细询问了王女士的病史,经检查,断定这是注射胰岛素所引起的过敏反
期刊
严重低血糖指由于血糖低,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供能不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其表现如嗜睡、意识障碍、癫痫发作、昏迷甚至死亡等。它是与轻度低血糖(交感神经兴奋为主,如饥饿、出汗、心悸、手抖、头昏等)相对而言的。一旦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饥饿感、无力、心悸、冷汗、手抖,或出现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时,应想到有发生低血糖的可能,及时测定血糖。    低血糖的三个概念    根据生化指标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低血糖
期刊
临床上,无论我们采用哪种胰岛素制剂治疗,采用的都是外源性胰岛素。那么,外源性胰岛素对人体的作用,与人自身分泌的胰岛素一样有效吗?事实上,外源性胰岛素降血糖的效果,不如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来得快、效果好。而且内源性胰岛素不会发生低血糖,这是因为两种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模式不同。    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有差别    具有正常胰岛功能的人,自身的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灵活多变,从胰岛素分泌到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