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丙中洛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地图上看,丙中洛的位置就在云南省的西北顶端,再往北不远便入西藏了。
  游丙中洛,是当时我们整个怒江行游计划的一部分。从六库沿怒江笔直北行,中经福贡,抵达贡山。丙中洛所在的贡山,是云南西北端最边远的一个县。县城茨开镇极小,仅一条纵街,跟怒江平行,却五脏俱全,集中了必要的机构、商铺、饭店、娱乐场所等。
  贡山是个多民族地区,傈僳族居多,还有怒、独龙、纳西、白、回、藏、汉等族,正式名称是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所辖。来到这里,很快就会感受到一阵浓浓的民族风情。由于山隔水阻,人群的交往自然比不得平坝地区,少数民族群众莫说中老年,即使不少年轻人,也还不谙汉语,只能以本族语言或通用的傈僳语交流。我们在茨开镇的基督教锡安圣堂偶遇一群山区来的、去参加教堂举办的吉他训练班的傈僳族小伙子,用汉语问了他们半天,竟无人能听懂。然而他们却学习西方传入的洋乐器吉他,用以为基督教唱诗活动伴奏。基督教同当地民族的关系,倒是十分近切的。20世纪初,基督新教和天主教便由一些来自内地或缅甸的西方传教士传人了怒江地区,相继在部分少数民族中传播开来,其影响之大,超乎我们的想象。据近年所作的调查,在有的傈僳族村庄,信奉基督教的人口甚至在村民总数的70%以上。
  从贡山到丙中洛沿途,景色宜人,而最动人心魄的景致,便是日丹村附近的怒江第一湾。过了怒江第一湾,不多远便驶抵丙中洛村头了,抬眼可见一座高峰拔地而起,当地人称贡当神山。丙中洛,在藏语中即意为“箐沟边的藏族寨子”,四面青山环抱,传说共有十大神山守护着它,东与响朗腊卡山和碧罗雪山隔江相对,西靠高黎贡山主峰、海拔5128米的格瓦卡普峰,南为贡当神山和日当坡,北边又有石门关峭壁,形成“雪山为城,江河为池”的奇特自然景观,有“又一个香格里拉”之称。
  别看村子不大,丙中洛却“三教并存”,互不排斥,居民有信仰喇嘛教的,也有皈依天主教、基督新教的,甚至还有人依旧崇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神山崇拜则应是喇嘛教中保留的原始苯教的遗风。丙中洛一带有喇嘛教寺庙,如普化寺、飞来寺、娄扯寺、香巴拉宫、巴玛拉宫、福禄拉宫,有天主教的青拉桶教堂、捧当教堂、仲底教堂、白汉洛教堂,还有基督新教的普格勒山教堂等。
  听说丙中洛以北7千米处有石门关景区,不通汽车,于是我们决定步行前去。那是个多云天气,即使阳光躲在云层背后,却因海拔高,还是把人薰烤得够呛,加之爬缓坡,不多时,我们便一个个气喘吁吁、面红耳赤起来,脸上泛出当地人那样的“高原红”。一路沿怒江边闷头走路,不时可闻激越的水流声响。
  一直走了大约一个半小时,才到达石门关。这里隔江耸峙的两座高大山崖,壁立千仞,几达90度,极其雄伟,俨如两扇天然关门,控扼着滔滔怒江。我们知道,过石门关再往北行,还有一个村子秋那桶,离西藏边境就不远了。
  在石门关一带的岩崖上,我发现了不少由远古万年巨树的倒木演化成的岩石(硅化木),树径竟有十来米,令人咋舌。其植物纹理遗痕十分清晰,取其碎片,以手剥之,松脆易折。其成因可能同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有关,横断山脉的联动抬升,或许导致了许多远古巨树被坍塌的岩流所吞没,高温高压之下渐渐石化。又因江流切割和山体错动抬升的剧烈运动的共同作用,这些古木形成的巨岩又在一些地段频频出露。
  在从石门关返回丙中洛的途中,我们顺便走访了几个小村,在重丁村(当地人称甲生村)看到了一座天主教堂。整个建筑刷成白色,混凝土结构,拱门前留着一个廊厅,上方筑有钟楼,横一块匾,书有“天主堂”字样,顶端矗着十字架。风格简洁,活脱脱一个乡村教堂,只是门关着,无法进去看个究竟。
  然后,我们又行至附近村落寻找喇嘛教的普化寺。在藏族老乡的引领下,很快找到了一位怒族管寺人,带我们入内参观。让人感慨的是,即使地域如此偏远,该寺于“文革”期间仍未逃脱厄运。如今见着的土坯墙砖木结构建筑,已是恢复重修之后的了,显露出简陋的痕迹,自不能同那些金碧辉煌的藏传佛教寺院相比。不过,普化寺的木质门厅留存下来的藏式彩绘和装饰,依旧古朴如初,含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寺前空场立有几根木杆,上缠白布条,是为经幡也。普化寺外观虽不起眼,但听管寺人说,每逢宗教祭典,四邻八乡信众云集,还是不乏热闹景象的。
  山环水绕的丙中洛,像个婴儿似的安卧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久久隐匿于怒江大峡谷的深处,不为人识,不为世扰,难得天地之间一桃源。丙中洛的人们在四围神山的护佑下,与世无争,和谐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肉大家吃,有酒大家喝”,“路边分肉,见者有份”,这种原初状态下的生活习性和观念,使它曾经是一块未经现代文明侵蚀的纯朴自然的净域。然而,随着时移势易,电视、手机、互联网这些对外窗口的打开,随着愈来愈多的年轻人纷纷外出闯世界,随着外面人流和躁动的持续涌入,丙中洛将如何应对这一切?它的山河草木、空气流水,还能依旧静谧洁净吗?它的生活品味、脉动节律,还能安之若素、一如往昔地前行吗?
  (题图:俯览丙中洛)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自昆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牡丹亭·游园惊梦》不仅风靡全国,名噪一时,而且还走向世界,享誉全球。这使我想起20世纪50年代《游园惊梦》演出时,“迤逗”读音之争的一段往事。这出戏中有句唱词:“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其中“迤逗”的“迤”,是读“移”还是读“拖”,曾发生过一场争论。一字之读,看似不值得一提,但在昆曲中却非细事。王季烈在《螾庐曲谈>中说:“昆曲在今日其优于他种歌曲者
期刊
卢光照(1914-2001),字春塘,别号“三不子老人”,生于河南卫辉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1932年在河南省立第五师范学校肄业,1934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受业于齐白石、溥心畲、黄宾虹诸名家。1937年七七事变,北平沦陷,他投笔从戎,奔赴抗战前线,参加张自忠所部五十九军,历任艺术干事、宣传队长、抗敌剧团副团长。1941年,卢光照辗转各地从事艺术教育工作。1946年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国
期刊
甲午战争距今一百二十年了,许多相关的回忆文章、纪录片、书籍纷纷面世,但也有不少著述反而模糊了人们的视线。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再见甲午》一书,对于读者了解甲午战争的真相,极有帮助。  中日甲午战争分为陆战、海战两部分,尤以海战牵动人心。当时名列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竟然全军覆没。从晚清,到民国,再到当下,对于甲午海战失败原因的考问就没有停止过。  以前的通说是慈禧挪用北洋海军军费修了颐和园
期刊
近读《汤斌集》,书中《功过定约》一文有这样一段话:  恐因缘陋习,不自觉察,开罪乡党,后悔何及?谨于功过,格外妄增数款,以自省戒,庶几少免愆尤云耳。  粗读,似乎文从字顺,并无不妥,然而细细品味,发现误置标点符号一处:“谨于功过,格外妄增数款”,“格外”二字当属上读,而误属下,应断作“谨于功过格外,妄增数款”。“功过格”是一个名词。  何谓功过格?“格”,《玉篇·木部》和《广韵·陌韵》均释日:“格
期刊
宿沙,传说中的炎帝臣。他与炎帝后裔共工一样,权势很大,是“霸天下者”。《艺文类聚》记他因“叛不用命”,后被炎帝“箕文谏而杀之”。但《世本》则记他为黄帝臣,那就未曾被杀。他的身世和命运虽存悬念,史官们却皆认他是始制海盐者,如《说文》:“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清代训诂学家郝懿行,素以考释名物、订正讹谬闻名学界,在所著《证俗文》里也说得很肯定:“盐,成也。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兹见,始煮海盐者冠以“宿
期刊
笔者最近因研究需要在查阅清代阿昌族的图像史料时,有幸获见了台湾华文书局于1968年4月影印出版的《皇清职贡图》(精装二册,扉页钤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印”)。根据封面上提供的文字介绍,作为王有立主编的“中华文史丛书之十一”而印行的这部《皇清职贡图》署“永璇监修董诰撰”,其所复制的是清“乾隆二十六年刊本”。滇西地区的阿昌族在整个清代多被记作“我昌蛮”或“我昌”等,出于长期养成的职业习惯,我通过目录直接
期刊
我在《中国婚姻法文化考论》一书中已对中国远古婚姻与岩画婚姻法文本详加考证,这里撮述其要,并加修正。  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4500年)的一批岩画就是当时的婚姻法文本。这批岩画不难辨识:首先,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天地映射模式,都具有天上自然上帝北斗(婚姻神)、日、月和地下人类上帝北斗(婚姻神)、男、女的映射结构(有时天地共用一套北斗);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独地模式和交互婚配模式,取消了天部分,
期刊
对我国读者来说,“普希金”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别林斯基说过:“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我国对普希金的接受肇始于他的小说的汉译。1903年,戢翼翚译的《俄国情史》是我国正式接受普希金小说的开端。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他的《别尔金小说集》中的大多数小说译成中文。长期以来,普希金的小说广为人知,而他的中文译名却鲜为人晓,也一直未有专论。  普希金的中文译名得从晚清谈起。那是西学东渐的
期刊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刻书家张潮刊行了一套大书“昭代丛书”,这套收录了150部著述的丛书刚一面世就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种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部一万多字的奇书引发的。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奇书呢?从内容上看,不过是一段风月繁华的记录,类似题材的著述前代已有不少,如《北里志》《教坊记》《青楼集》等,但该书并没有重复前人的老路,而是另辟蹊径,以十里秦淮狭邪艳冶的追述寄托故国之思、兴亡之叹,为风月繁
期刊
兴安村位于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的西南边陲,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界之接合部,东邻湖南桂塘,西连重庆大溪,是典型的“鸡鸣听三省”之地。这里聚居着土家族、汉族和苗族等多个民族,以土家族居多,约占总人口的85%,家庭住房建有吊脚楼的农户占60%以上,吊脚楼成独居或成群居之势,以古朴实用之态点缀山山寨寨。据统计,兴安村共有吊脚楼群50余处,约200栋,近七成村民居住于其中。  土家族吊脚楼的营造特点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