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S97文献标识码: A
摘要:从外部设施能否顺利到达公交站点是制约公交系统功能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从利用站点的对象角度出发,从各类乘客服务需求着手,提出公交站点可达性全方位的改善对策。
1.引言
公交系统功能的发挥不止在于公交系统内部,人们能够顺利到达公交站点也是制约其功能的重要一环。好的公共交通站点可达性才能与系统本身相配合,充分提升公交吸引力,实现公交优先。但是,目前对于公交系统的研究还集中于公交线路、网络,对于站点可达性虽有一定研究,但常集中于站点换乘单一方面。本文旨在从利用站点的对象角度出发,从各类乘客服务需求着手,提出公交站点可达性全方位的改善对策。
2.研究范围的界定
公交站点包括了对外交通枢纽和城市公交站点等类型,对外交通枢纽设施如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的公交站点可达性,一般融合在对外交通枢纽的换乘系统中进行考虑,相关研究也较为充分,本次研究不包括外交通枢纽及枢纽内部城市公交站点。
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服务于城市的轨道站、常规公交站等城市公交站点。
3.现状公交站点可达性存在的问题
现状公交站点可达性,从对乘客服务的角度分析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①.服务对象不完备:仅考虑了一般人群,对残疾人、老年人、孕妇等各类特殊人群考虑很少,缺乏相应措施,降低了特殊人群的可达性。
②.服务目标不完全:现状公交站点可达性仅以缩短时空距离作为唯一标准,但是对于路径上的阻碍、安全性的确保、信息提供等保证可达性实现的辅助因素要求不足。
③.服务种类不完善:现状公交站点主要关心硬件设施建设,只要提供了连接起点和站点之间的慢行和机动车道路,认为即可保证站点的可达性。但对道路设施建成后,各交通方式运行是否连续、空间的舒适度、是否被占用等软件服务考虑很少。
4.公交站点分类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公交站点,由于其特征不同,在确定可达性关注的问题也不同,具体分为如下几类:
表1 不同类型站点可达性关注的问题
5.公交站点可达性改善需求分析
从不同类型人群的角度,分析他们对公交站点可达性改善的不同需求。
(1)一般人群
指经常利用该公交站点设施、身体条件良好的人群。他们到达公交站点的路径基本固定,对于基本的通行空间和指路信息并不看重,他们公交站点可达性的改善需求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站点周边的步行、非机动车、机动车等各方式的连续运行空间,减少阻隔、不安全因素等影响;
尽可能缩短换乘的平面和垂直距离;
提供更多的公交运行信息,消除等车时间不确定造成的影响。
(2)特定人群
一般人群以外,还存在由于身体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对公交站点可达性有特殊要求的群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国际化等新发展趋势的出现,改善特定人群的公家站点可达性逐渐成为提高公交服务水平,进而增加公共交通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老年人:需要设置一定的垂直升降设施等辅助降低换乘的体力消耗。需使用图案更为清晰,字体更大的标志、引导换乘。
残疾人:需设置盲道、坡道、轮椅的短暂停留空间。提供充分的语音播报或盲文,调整指路信息的内容、高度等,为残疾人服务。
孕妇及携带婴幼儿的:需设置无障碍坡道、垂直升降设施等可以推行婴儿车的设施,保证婴儿车停放时的空间。在需长时间停留的车站或附近位置,有条件的需考虑设置母婴空间。
儿童:需布置休憩場所,增加图形、语音等易于理解的信息。
外来旅客(外国人):需要增加多国语言的语音播报及信息标志。
6.公交站点可达性改善对策
结合不同站点的特征及不同类型人群的可达性需求,针对目前公交站点可达性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对策如下:
(1)中心地区轨道站
①.步行
在地铁站点1km范围内,重点对于站点500m范围内,形成连续的立体步行网络空间,且需设置自动扶梯或电梯,并与步行空间相连续。提供连续的指路信息。设置连续盲道服务于残疾人。
与换乘设施间的步行距离控制在100m以内。
换乘通道步行空间需保证充足的宽度。
等候位置需设置充足座椅、轮椅、婴儿车等滞留位空间。
提供盲文、语音播报、外语信息等多方式的运行、换乘、及站点周边信息,改善信息提供的字体大小、高度等,服务老年人、残疾人、外国人等各类人群。
②.非机动车
在地铁站点4km范围内,重点对于站点2km范围内,形成连续的自行车网络空间,严格控制该范围内的机动车占自行车道停车、摊贩的乱停乱放等现象,保障空间的连续。
地铁站点附近100m设置自行车停车场。
地铁站点内提供自行车停车场位置信息及图示。
③.公交
地铁站点附近100m内设置公交站台。
公交站台保证充足的滞留空间,设置轮椅、婴儿车的滞留位空间及上下车坡道。
建设雨棚及休息座椅。
调整运行班次,与地铁到该站时间相协调。
提供盲文、语音播报等多方式的运行、换乘地铁及周边公交路径信息,改善信息提供的字体大小、高度等,服务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类人群。
除提供自身运行信息外,还需提供地铁的运行时间信息,便于利用者按时换乘地铁。
④.出租车、小汽车
地铁站点附近100m设置出租车停靠站,该位置也可用于小汽车K&R使用。
设置少量出租车停靠位,其它通过与周边建筑共设实现。
出租车停靠站提供位置、换乘地铁路径信息。地铁站点内提供周边出租车停靠位信息。
(2)外围地区轨道站
外围地区轨道站总体改善对策与中心地区轨道站一致,这里仅提出外围地区轨道站特有的改善对策。
步行:宜建设适当的全天候停留空间并改善步行道路环境。
自行车:设置专用的自行车停车场,并安排专人看守。
公交:设置公交起终点站
出租车、小汽车:外围居住区轨道站点附近50m设置P&R停车场、出租车停靠位及K&R停靠位;P&R停车场提供位置、换乘地铁路径信息及地铁运行信息。地铁站点内提供周边P&R停车场位置及车位信息。
(3)中心地区常规公交站
①.步行
在公交站点300-500m范围内,形成连续的步行网络空间。尤其对于服务于残疾人的盲道需连续设置。
公交站点相互之间及站点与自行车等衔接设施之间的步行距离控制在100m以内。
在公交站点周边500m范围内,需设置服务于身体条件不便的老人、孕妇、儿童的自动扶梯、电梯、轮椅推行空间,并与步行空间相连续。
站台等候位置需保证充足的滞留空间,设置轮椅、婴儿车的滞留位空间。
提供盲文、语音播报等多方式的运行、换乘、及站点周边信息,改善信息提供的字体大小、高度等,服务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类人群。
②.非机动车
在公交站点2km范围内,形成连续的自行车网络空间。适当控制站点2km范围内的机动车占自行车道停车、摊贩的乱停乱放,保障空间的连续。
公交站点附近50m结合人行道或沿街设施设置自行车停车位。
③.常规公交
公交站点换乘距离控制在100m以内。
站台设置充足的的滞留空间,设置轮椅、婴儿车的滞留位空间及上下车坡道。
在站台建设雨棚及休息座椅。
提供盲文、语音播报等多方式的运行、换乘及周边公交站台位置信息,改善信息提供的字体大小、高度等,服务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类人群。
④.出租车、小汽车
公交站点附近50m可设置出租车或私家车临时停靠位。
(4)外围地区常规公交站
外围地区常规公交站总体改善对策与中心地区一致,这里仅提出外围地区常规公交站点特有的改善对策。
步行:宜建設适当的全天候停留空间并改善步行道路环境。
自行车:设置专用的自行车停车场,并安排专人看守。
出租车、小汽车:外围地区出租车停靠位可与公交站台联合设置。
参考文献
[1]张小丽、陈峻等.基于公交可达性的公交站距优化方法[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吕林.城市公交站点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 .东南大学,2006
摘要:从外部设施能否顺利到达公交站点是制约公交系统功能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从利用站点的对象角度出发,从各类乘客服务需求着手,提出公交站点可达性全方位的改善对策。
1.引言
公交系统功能的发挥不止在于公交系统内部,人们能够顺利到达公交站点也是制约其功能的重要一环。好的公共交通站点可达性才能与系统本身相配合,充分提升公交吸引力,实现公交优先。但是,目前对于公交系统的研究还集中于公交线路、网络,对于站点可达性虽有一定研究,但常集中于站点换乘单一方面。本文旨在从利用站点的对象角度出发,从各类乘客服务需求着手,提出公交站点可达性全方位的改善对策。
2.研究范围的界定
公交站点包括了对外交通枢纽和城市公交站点等类型,对外交通枢纽设施如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的公交站点可达性,一般融合在对外交通枢纽的换乘系统中进行考虑,相关研究也较为充分,本次研究不包括外交通枢纽及枢纽内部城市公交站点。
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服务于城市的轨道站、常规公交站等城市公交站点。
3.现状公交站点可达性存在的问题
现状公交站点可达性,从对乘客服务的角度分析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①.服务对象不完备:仅考虑了一般人群,对残疾人、老年人、孕妇等各类特殊人群考虑很少,缺乏相应措施,降低了特殊人群的可达性。
②.服务目标不完全:现状公交站点可达性仅以缩短时空距离作为唯一标准,但是对于路径上的阻碍、安全性的确保、信息提供等保证可达性实现的辅助因素要求不足。
③.服务种类不完善:现状公交站点主要关心硬件设施建设,只要提供了连接起点和站点之间的慢行和机动车道路,认为即可保证站点的可达性。但对道路设施建成后,各交通方式运行是否连续、空间的舒适度、是否被占用等软件服务考虑很少。
4.公交站点分类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公交站点,由于其特征不同,在确定可达性关注的问题也不同,具体分为如下几类:
表1 不同类型站点可达性关注的问题
5.公交站点可达性改善需求分析
从不同类型人群的角度,分析他们对公交站点可达性改善的不同需求。
(1)一般人群
指经常利用该公交站点设施、身体条件良好的人群。他们到达公交站点的路径基本固定,对于基本的通行空间和指路信息并不看重,他们公交站点可达性的改善需求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站点周边的步行、非机动车、机动车等各方式的连续运行空间,减少阻隔、不安全因素等影响;
尽可能缩短换乘的平面和垂直距离;
提供更多的公交运行信息,消除等车时间不确定造成的影响。
(2)特定人群
一般人群以外,还存在由于身体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对公交站点可达性有特殊要求的群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国际化等新发展趋势的出现,改善特定人群的公家站点可达性逐渐成为提高公交服务水平,进而增加公共交通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老年人:需要设置一定的垂直升降设施等辅助降低换乘的体力消耗。需使用图案更为清晰,字体更大的标志、引导换乘。
残疾人:需设置盲道、坡道、轮椅的短暂停留空间。提供充分的语音播报或盲文,调整指路信息的内容、高度等,为残疾人服务。
孕妇及携带婴幼儿的:需设置无障碍坡道、垂直升降设施等可以推行婴儿车的设施,保证婴儿车停放时的空间。在需长时间停留的车站或附近位置,有条件的需考虑设置母婴空间。
儿童:需布置休憩場所,增加图形、语音等易于理解的信息。
外来旅客(外国人):需要增加多国语言的语音播报及信息标志。
6.公交站点可达性改善对策
结合不同站点的特征及不同类型人群的可达性需求,针对目前公交站点可达性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对策如下:
(1)中心地区轨道站
①.步行
在地铁站点1km范围内,重点对于站点500m范围内,形成连续的立体步行网络空间,且需设置自动扶梯或电梯,并与步行空间相连续。提供连续的指路信息。设置连续盲道服务于残疾人。
与换乘设施间的步行距离控制在100m以内。
换乘通道步行空间需保证充足的宽度。
等候位置需设置充足座椅、轮椅、婴儿车等滞留位空间。
提供盲文、语音播报、外语信息等多方式的运行、换乘、及站点周边信息,改善信息提供的字体大小、高度等,服务老年人、残疾人、外国人等各类人群。
②.非机动车
在地铁站点4km范围内,重点对于站点2km范围内,形成连续的自行车网络空间,严格控制该范围内的机动车占自行车道停车、摊贩的乱停乱放等现象,保障空间的连续。
地铁站点附近100m设置自行车停车场。
地铁站点内提供自行车停车场位置信息及图示。
③.公交
地铁站点附近100m内设置公交站台。
公交站台保证充足的滞留空间,设置轮椅、婴儿车的滞留位空间及上下车坡道。
建设雨棚及休息座椅。
调整运行班次,与地铁到该站时间相协调。
提供盲文、语音播报等多方式的运行、换乘地铁及周边公交路径信息,改善信息提供的字体大小、高度等,服务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类人群。
除提供自身运行信息外,还需提供地铁的运行时间信息,便于利用者按时换乘地铁。
④.出租车、小汽车
地铁站点附近100m设置出租车停靠站,该位置也可用于小汽车K&R使用。
设置少量出租车停靠位,其它通过与周边建筑共设实现。
出租车停靠站提供位置、换乘地铁路径信息。地铁站点内提供周边出租车停靠位信息。
(2)外围地区轨道站
外围地区轨道站总体改善对策与中心地区轨道站一致,这里仅提出外围地区轨道站特有的改善对策。
步行:宜建设适当的全天候停留空间并改善步行道路环境。
自行车:设置专用的自行车停车场,并安排专人看守。
公交:设置公交起终点站
出租车、小汽车:外围居住区轨道站点附近50m设置P&R停车场、出租车停靠位及K&R停靠位;P&R停车场提供位置、换乘地铁路径信息及地铁运行信息。地铁站点内提供周边P&R停车场位置及车位信息。
(3)中心地区常规公交站
①.步行
在公交站点300-500m范围内,形成连续的步行网络空间。尤其对于服务于残疾人的盲道需连续设置。
公交站点相互之间及站点与自行车等衔接设施之间的步行距离控制在100m以内。
在公交站点周边500m范围内,需设置服务于身体条件不便的老人、孕妇、儿童的自动扶梯、电梯、轮椅推行空间,并与步行空间相连续。
站台等候位置需保证充足的滞留空间,设置轮椅、婴儿车的滞留位空间。
提供盲文、语音播报等多方式的运行、换乘、及站点周边信息,改善信息提供的字体大小、高度等,服务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类人群。
②.非机动车
在公交站点2km范围内,形成连续的自行车网络空间。适当控制站点2km范围内的机动车占自行车道停车、摊贩的乱停乱放,保障空间的连续。
公交站点附近50m结合人行道或沿街设施设置自行车停车位。
③.常规公交
公交站点换乘距离控制在100m以内。
站台设置充足的的滞留空间,设置轮椅、婴儿车的滞留位空间及上下车坡道。
在站台建设雨棚及休息座椅。
提供盲文、语音播报等多方式的运行、换乘及周边公交站台位置信息,改善信息提供的字体大小、高度等,服务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类人群。
④.出租车、小汽车
公交站点附近50m可设置出租车或私家车临时停靠位。
(4)外围地区常规公交站
外围地区常规公交站总体改善对策与中心地区一致,这里仅提出外围地区常规公交站点特有的改善对策。
步行:宜建設适当的全天候停留空间并改善步行道路环境。
自行车:设置专用的自行车停车场,并安排专人看守。
出租车、小汽车:外围地区出租车停靠位可与公交站台联合设置。
参考文献
[1]张小丽、陈峻等.基于公交可达性的公交站距优化方法[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吕林.城市公交站点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 .东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