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de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其他文献
摘 要: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影响了我国教育的方方面面。在高中阶段,这是发展高中学生艺术美学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手段之一。教师应注意采用创新方法来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通过研究音乐教学内容来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观念。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音乐技能,发展他们的音乐素质,并使他们在高中时期拥有良好的音乐情操。因此,本文探讨了创新高中音乐教学的对策,希望具有一定的参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初中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基础,拥有良好的德道准则和法律基础认知是学生必备的条件。因此,在初中阶段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增强初中德道与法治教学质量。将生活教学模式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参与性。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保障识字教学的效果与质量。识字与写字是小学低年级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与任务,同时也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阶段。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了在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将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识字。尽可能的将教学方法进行利用,带领学生进行形象直观的学习。本文对小学
【摘要】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进入高三复读班的学生的数量增加,这一群体逐渐受到了学校、教育工作者、社会等各方面的关注。高三复读班的特殊性使得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尤为明显,由班级名称、班级环境、班级精神、班级制度、班级口号等组成的班级文化是高三复读班的学生在有限而又紧张的高考备考时光里的精神支柱和指路明灯,能有效地提高高三复读班的学生的
【摘要】 德育是小学思想教育中很好的一种体现,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增加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文学氛围,为学生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上升华了思想。德育的渗透让学生看到了语文知识中不一样的风景。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德育 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119-01  0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对很多事情还没形成
【摘要】 创意法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创设新意的教学方法,创设新意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本文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通过对这些教学方法的再次改进,以此来达成提升学生综合数学能力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便是创意法教育。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创意法教育 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
摘 要:历史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更为生动形象,因此充分利用历史图片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历史图片很多。历史图片拥有极大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想象力,不断挖掘自己的历史潜能,能够将历史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相对于文字,历史图片能够让人一目了然,教师对历史知识的讲解难度下降,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效率,有效地突出了当代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3-197-01  一、目前师生关系现状的分析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
【摘要】 中职学生大多是被初中阶段基础教育淘汰出来的,能正常接受写作素养培养的孩子不多,写作方面普遍存心理障碍。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所教授的知识必须围绕“就业”这个目标进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教学。   【关键词】 中职 语文 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7-01
【摘要】 在初中美术的必修课程中有关山水画的欣赏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板块之一,在这一板块中主要为了通过指导学生欣赏山水画进而达到提高他们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同时通过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让学生们深刻感受我国古代美术文化的美学内涵。   【关键词】 中国山水画 美术教学 意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