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力:读书“善取不如善弃”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kanhaow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韦力是藏书家,也是读书人。他的“芷兰斋”藏书逾7万册,经史子集四部齐备。由于主人在学理上的偏好,尤重经学。
  对于韦力来说,藏书和读书不是一回事。“有学者类藏书,有藏书家的藏书。学者类藏书,是研究什么,就系统地搜集什么。朱希祖是搞南明研究的,他的收藏里,就有很多跟南明有关的史料。”“藏书家的藏书,虽然什么稀见版本都收,但也有所侧重。清代藏书家黄丕烈,第一对宋版感兴趣,第二对稿抄校本感兴趣,这类书在他的收藏里占多数。”
  韦力的藏书是依据藏书家的传统,读书走的却是学者的路数。他不把读书当休闲,称自己的阅读目的性强,“很功利”。为了撰写《芷兰斋书跋》,稽查古籍,渊源有自,他经常翻阅的是各类工具书和历史文献。“从乾嘉时候的章学诚开始,就反对泛滥无涯地读书。章学诚曾说‘浙西贵专家,浙东尚博雅’,而他自己是贵专家的。”韦力大部分读书时间都在专研历史或考究学问。他认为,时光如梭,人的精力有限,不能浪费。“你有所成就的时候,意味着你也舍弃了很多东西,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
  藏书“书籍最怕水火兵虫”
  “芷兰斋”由两套公寓合并而成,面积约500余平方米。这个小小的私人图书馆,除了一套古雅的桌椅供人休息之外,满室全是厚重的书架,架上叠着密密实实的善本古籍。书架由一把小锁锁住,透过玻璃架框,能看见主人精心写就的书籍名签。
  这里不仅陈设简单,连水电气都很少使用。门口摆着一箱矿泉水,大概是主人为了防火,从不在厨房里烧水之故。
  “书籍最怕水火兵虫,它不像别的东西,十分脆弱。”韦力说:“凡是怕火的东西大多都不怕水,怕水的东西大多不怕火,唯有书籍什么都怕。”他在这书室里不用水、不用火,离开时拉闸,断气断电,并且安装了红外线防盗装置。“即使这样,也有隐忧。因为它在一个大楼里。什么都搞好了,但保不齐别人家。比如上海,两年前有一个楼着火了,其中有一家就是藏书家,两万多册书全部烧毁。”
  因意外事故而痛失珍藏的故事不在少数,韦力讲起来感同身受。“在这里待了十年了,想了想还是要搬走。以前不愿花这钱,有了钱就用来买书。现在为了保护它,只能少买书。”他已在京郊盖了两幢小楼,小楼附近没有村舍,不会因别家着火而殃及池鱼。楼里不通水电气,是藏书最安全的所在。
  书房的装修也让他很纠结。为了防火,书房不能用木架,铁架也不够理想,最好全用石材。“国图把之前的铁架子全部换掉了,换成了楸木架。因为铁在一冷一热时容易起水滴。木头没有这个问题。他们也是折腾,八十年代把书架全部换成铁的,二十年后又换回木头的。”可见天下藏书人用力之勤,操心之细,如出一辙。只是石头做的书架,听起来还真是前所未有。
  买书“我现在玩得挺孤独的”
  韦力常常说起前辈藏书人的故事。他讲起钱谦益和柳如是的爱情掌故来,绘声绘色。钱谦益为了娶柳如是,构筑“绛云楼”,忍痛卖掉了自家藏书里最珍罕的宋版《两汉书》,之后寫了一段长跋来感怀,其中一句:“此书去我之日,殊难忘怀,当年陈后主挥泪对宫娥,约略相似。”“这句跋语,说明他是真爱书,可他也同样爱女人,没有办法。我喜欢这些有血有肉的人,因为他有真性情在。”韦力说。
  韦力又讲到,藏书家之间的斗气与比附,也很有趣。“比如黄丕烈藏了一百部宋版,他就给自己取个堂号叫做‘百宋一廛’。当地还有个藏书家叫吴骞,为了与黄丕烈媲美,把自己的堂号改成‘千元十驾’,意思是说,你有一百部宋版也没什么,我有一千部元版,足可与你匹敌。黄丕烈还为这写了一首诗:‘千元百宋竞相夸,引得吴人道是娃。我为嗜奇荒产业,君因勤学耗年华……’”韦力感慨:“我特别羡慕那个时代,可惜我并不生活在那个时代。我现在自己玩得挺孤独的。”
  “民国年间出了一部极有名的书,周密的《草窗韵语》。这部书刊刻得极为精美,当时被称作‘妖书’,后来被南浔富商、大藏书家蒋汝藻巨资买到了。买下后,他很喜欢,从作者名和书名中各取一字,把自己的堂号取作‘密韵楼’。‘密韵楼’的《书志》就是请王国维在他家编出来的。”可惜这部书到现在却不知所终,甚至不知道还在不在这个世界上。“我在梦里头经常梦见得到了它,那是多么大的快乐!”
  读书“善取不如善弃”
  在韦力看来,书籍是文明的火种,一代代的藏书家便是这火种的守护人。为了纪念这些无名的藏书人,他开始到全国各地寻访藏书楼,并将寻访的轶事结集为《书楼寻踪》出版。
  2013年,他到河南安阳寻访藏书楼,顺道去拜谒安阳的灵泉寺。“我知道玄奘去西天取经之前拜访过八个师父,第八个师父就在安阳的灵泉寺,这个师父的舍利子今天还在。”他本来只想去拍个照,却不慎被寺外一块倒下来的功德碑砸到左脚。脚砸烂了,他当场差点疼晕过去。送到医院,为了重新站起来,要安装假肢,不得不把半条腿锯掉。
  这场事故,听起来惊心动魄,讲起来云淡风轻。“我以前总觉得离死还挺远的。但在这之后,觉得人离死挺近的,死亡随时可能发生。我只是偶然打个车去拍个照片,就差点把命丢在那儿。这就让自己变得务实。比如现在写书的速度变快了。”
  现在他每天写作不低于五千字。晚饭后到十点左右,是韦力的写作时间。十点半左右写累了,接着就读书,读到一点半入睡。“为了不影响别人,我一直一个人一个屋睡觉,双人床上一半都是书。还不能让人收拾,一收拾就找不到了。”
  韦力喜欢躺着读书,这样可以全身放松。他的姿势也很特别,用胳膊肘支着枕头侧边,手里拿书,因为臂膀的距离是固定的,可以把书维持在适当的距离。一边躺累了,再换另一边。
  韦力说自己:“读书像吃饭一样不可或缺。”当然,读书也不单是为写作做准备,为了不与社会脱节,他还会浏览一些财经、时事类杂志,比如《第一财经周刊》《大参考》。韦力读书的原则,是章学诚提倡的“善取不如善弃”,“我看得很快,刷刷地翻过去,需要精读的文章提出来放旁边,其他的就扔掉。”
  “你是个社会人,要在社会上交往,要知道社会上的观点和话题。通过这类阅读,可以知道大家在谈论什么。读书是有方法的,不可能逐字逐句读下来。要明白哪些是要精读的,哪些是要泛览的,哪些只是翻翻看,学会这个了,就学会读书了。”韦力说。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公元721年,大唐长安岐王府的歌舞之间,玉真公主见一弹琴的清雅少年,问岐王:“他是谁?”“一个懂乐的人。”  琴音停,公主看向他:“这是什么曲子?”少年答:“《郁轮袍》。”  在长安城里,玉真公主从未听过这样的音乐。而接下来,岐王让他递来诗文,看完,公主眼睛一亮,说:“如果这次科举你取得解元,我定会全力举荐你。”  那年,21岁就中了解元的王维,写下“新丰美酒斗十千,系马高楼垂柳边”;那年,他向往
期刊
现代生活,人们越吃越精细,于是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便纷至沓来。有医生劝告,平时常吃点五谷杂粮,有利于改善营养结构。《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中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是药物为治病攻邪之物,五谷杂粮对保证人体的营养必不可缺,水果、肉类、蔬菜是必要的补充。饮食如此,读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
期刊
现在很多年轻人外出打拼,我们把这些人叫做“背井离乡”。  从字面来看,难道是背着水井离开家乡吗?  显然不是的。“背井离乡”这个成语里的“背”是四声,表示“背离”,就是背向、背对,引申为离开的意思。  “井”字则是商周奴隶社会时“井田制”的产物。古代一井共有九百亩地,八户人家各耕一百亩,中间的一百亩是公用的。将一整块土地,划为九个区,形状像“井”字,所以叫井田制。  因此“井”就是指人们聚居的地方
期刊
崔颢的《黄鹤楼》一举成名,引发后代诗人的竞相模仿。在众多拟作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拟崔诗以较高下的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唐诗纪事》《诗林广记》等文献中多有记载。崔颢《黄鹤楼》作于天宝三载(744年)之前,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应作于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的乾元元年(758)之后。李诗难免受到崔作的影响,对照二诗文本也能发现模仿的痕迹。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
期刊
中餐与西餐是世界两大菜系。从表面上来看,完全不同。实际上,前者之所以异于后者几希。前者是把肉、鱼、鸡、鸭等与蔬菜合烹,而后者则泾渭分明地分开而已。大多数西方人都认为中国菜好吃。那么你為什么就不能把肉菜合烹呢?这连一举手投足之劳都用不着,可他们就是不这样干。文化交流,盖亦难矣。  然而,这中间还有更深一层的理由。  到了今天,烹制西餐,在西方已经机械化、数字化。连煮一个鸡蛋,都要手握钟表,计算几分几
期刊
两人相交,无论是谈婚论嫁还是交朋友,“门当户对”这个词都是常常被提起的。  其实我们常说的“门当户对”最初是古代建筑中大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门当”的宅院,必有“户对”。  门当是传统建筑大门前左右两侧相对而置的一对石鼓,又叫抱鼓石(用石鼓,是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人们以为其能避鬼驱邪)。  不同等级的家室门当的等级也不同。文官的家用圆形的“门当”,武官的家用方形的“门当”,所以大老远一
期刊
有个寺庙,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和7个弟子知道。  7个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光大佛法。  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  老住持问7个弟子:“你们谁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我不追究,佛祖也不会怪罪。”弟子们都摇头。  7天过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  老住持又说:“只要谁承认了,念珠就归谁。”但又过去了7天,还是没人承
期刊
01  上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下联: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感悟:人生就是一个局,局中人看遍世间万物,也别忘了悟透自己,就是正确认识自己。  既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又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因为在现实中,自己的能力有限,可以向他人学习,补己之所短。  02  上联: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  下联: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
期刊
在中国话剧发展史上,《茶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茶馆》讲述的故事地点高度集中——裕泰茶馆,时间跨度很大,以维新变法失败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期三个时代为背景,描摹了社会上的三教九流,汇聚了各色人物,可以将裕泰茶馆看做三个时代的缩影。作品最精妙的地方也正在于此。  《茶馆》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既有深刻主题的挖掘,又有独特的人物布局方式,还有台词的成功。  一、“埋葬三个时代
期刊
朋友來我家,多半会有蹲下来的时刻。无他,都是因为我那书架的特殊构造所致。那是一个从网上购得的立式书架,纯白色的格子参差错开,以适应不同体积的书本摆放。没有万历柜的文雅,也缺少系列精装本林立的震撼,可它就是能轻轻松松让房间里的装饰画、摆件和植物都失了色,牢牢锁住来访者们的目光。  我曾有意做过一个小实验,发现每次去厨房切完水果回来,对方往往正“屈尊”一蹲,好细细打量最下面一排的“书景”。  与“书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