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宜兴紫砂产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显示着精美绝伦又不失个性的艺术魅力,紫砂自诞生起就与佛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中国传统佛教文化的深厚载体。本文以紫砂作品“心经”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宜兴紫砂;心经;佛文化
   宜兴紫砂与佛家有着深厚的渊源,传说中紫砂“五色土”的发现就是源于一位异僧的指点,第一把紫砂壶“供春”的诞生也与金沙寺一名和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可以说,紫砂天生与佛文化息息相关,承载着丰富的禅理,给人以精神上的感悟和启迪。宜兴紫砂自北宋发展至今,在历代匠人的传承创新和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下,发展出紫砂壶、紫砂花盆、紫砂雕塑等一系列紫砂制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紫砂作品“心经”(见图1)由一对瓶状器皿组成,造型如花瓶,瓶身圆润开阔,线条柔和优雅,显现着饱满的张力,瓶底与瓶口上下呼应、大小统一,瓶底圈足撑起壶身,平添了几分挺拔高雅的气质,瓶口与瓶底渐趋收缩,身筒饱满,给人以浑然敦厚、质朴大方之感。作品简练而优雅,古色古香的造型在无形中洗涤着人们的心灵,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平静下来。作品采用了陶刻的装饰技法,将佛教作品《心经》刻于紫砂制品上,又采用了描金的装饰工艺,为作品增加了几分吉祥富贵、恢弘大气的韵味,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丰富了作品的内容,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心经》之下又陶刻一圈古代车马纹饰,给人以浓厚的历史韵味,增加了作品的底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经典中文字最为精炼、禅理最为精辟的一部典籍,也是六百卷《大般若经》中文字最少的一部佛经,全篇虽然只有260个字,但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作品的《心经》陶刻选用了隶书字体,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隶书方圆周正、字形简朴大雅,给人传统、稳重的感觉。《心经》陶刻十分考验作者的功底,极为耗费时间和精力,刻字之前作者必须熟悉《心经》中的每个字,并在隶书字帖范本中找到相应的字形,字字都有出处,要严谨对待。陶刻《心经》的过程,也是陶刻艺人修炼身心的过程,只有心无旁骛、不急不躁、心手相应,才能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呈现出整体作品浑然天成的美感。在陶刻中彰显书法的魅力,在书法中衬托陶刻的韵味,相辅相成。
   当代高僧星云法师曾说:“《心经》是为观世音菩萨所述修行般若的心法概要。有了它作为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的总纲要,或者‘去一分无名,证一分法身’,或者‘直指本心,见性成佛’,或渐悟、或顿悟,依此真修实证”。诵读、抄写《心经》,往往能让人心智平静,让人了悟“一念缘起、一念缘灭”的佛學智慧。抄读《心经》是一个不断降低“我执”的过程,让人认识人心三毒“贪嗔痴”,以及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从而激发出心中的善念、爱与感激。正如佛家所言:“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当一个人有了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心境,不再执着于外在物质,也就能明心见性,达到智慧的彼岸。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墨动静体自然。世界上,每一个看似微小的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大境界,每一条生命的存在都有必然性和意义,顺其自然,静待生命的花开花落,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不必太盲目追求一些东西,做最真实、最朴实的自己,依心而活,才能无憾今生。
   一直以来,紫砂文化就与茶文化、佛文化息息相关。赵州禅师曾说:“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意思是知道再多偈语,懂得再多道理,都不如静下心来喝一杯茶,不知不觉中,就已参透世事。将《心经》刻于紫砂作品,体现了紫砂与佛文化的相结合,体现了紫砂作为传统文化的深厚载体,发挥着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紫砂作为茶禅文化的载体,艺人在其创作中,经常采用佛教文化元素,彰显佛文化内涵。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紫砂作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将佛文化融入紫砂器皿的创作中,也是对现代人精神压力的一种舒解,让人们在使用紫砂器皿泡茶或插花等等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和清净安宁的人生况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宜兴紫砂作为一门传统民间工艺,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所创造的一门艺术,凝结着人们的智慧和个性,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在人们的传承创新下,出现了更多以紫砂为材质的生活器皿,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被人们赋予更多精神品质和文化外延,带给人不一般的深刻领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
  参 考 文 献
  [1]周莹.茶禅一味“玉权壶”[J].江苏陶瓷,2013(05):62,64.
其他文献
摘 要 宜兴紫砂壶源远流长,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其独特的实用性、精美的造型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之享誉海内外,并形成了独特的紫砂文化。本文以紫砂壶“余音绕梁”为例,浅析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推陈出新;余音绕梁;艺术境界   宜兴紫砂壶历经几百年的薪火传承,从最初的实用饮茶器皿发展为如今备受追捧的高雅艺术品,与其精美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蕴密不可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宜兴紫砂壶不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经久不衰,制壶艺人以高超的技艺凸显其美感,赋予其生命之意,紫砂壶是艺术与人文的相辅相成。优秀的紫砂作品不仅给人以视觉的美感,更有激发心灵的冲击力。本文以紫砂套组“古韵清流”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壶;古韵清流;玉文化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回首文化脉络,我们不难发现优秀的文化大都来自于平凡的生活中,宜兴紫砂壶雅俗共赏,从民间传统粗陶匠器演变为观赏和实用价值兼备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陶举世闻名,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品类越发丰富,除紫砂壶以外,更有紫砂雕塑、花盆、文房等各类艺术品。本文以紫砂花盆“四方石足兰盆”为例,从紫砂花盆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两方面着眼,浅谈其艺术魅力。  关键词 紫砂花盆;造型装饰;文人雅趣  宜兴紫砂陶器品类众多,紫砂花盆可谓是其中十分耀眼的品种。由于紫砂特殊的材质,紫砂花盆具有透气性好、种花不易烂根等优点,又因其质朴古雅、稳重
期刊
摘 要 陶都宜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深厚的文化氛围渗透到紫砂壶的艺术创作中,在紫砂壶艺术境界的演绎和升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往今来,紫砂行业英豪辈出,创作了很多经典作品,享誉海内外,为后人开创了紫砂航标。本文以紫砂壶“东楼”为例,浅谈其设計构思和文化主旨。  关键词 紫砂花器;竹文化;创新求变  紫砂壶属于宜兴,宜兴的地域文化决定了紫砂壶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底蕴,紫砂壶浸润在这种氛围
期刊
范泽锋大师确实很忙,当我们如约来到他的艺术馆“龙德堂”时,他正在与一群客人交流着,据说这是一批特意从外地赶来的他的“铁粉”。大师向他们介绍着宜兴紫砂壶,从发展历史到紫砂文化与茶文化的关系、紫砂与佛禅的渊源,再到自己创作紫砂作品的体会,娓娓道来,不时赢得客人阵阵掌声。   范泽锋是土生土长的宜兴人,1976年出生于宜兴西望圩。此地是一块宝地,是宜兴紫砂范门一派的发祥地。清代西望紫砂艺人范鼎甫开创了范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造型简约大方、种类繁多,世间之物皆可通过写实或抽象的手法艺术化地融于一把小小的壶中,紫砂壶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是人类独一无二的物质精神财富。本文以紫砂作品“福禄双全”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壶;福禄双全;文化内涵   宜兴紫砂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是一门历经泥与火锤炼的艺术,它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凝结了无数紫砂艺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艺人广涉传统文化知识,将壶器造型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从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紫砂壶艺术,并主导着壶器市场的精神价值。壶器的造型不同、寓意不同,其精神价值自然就各异。紫砂壶“龙的传人”将壶器造型与龙文化进行巧妙的结合,从而使壶器具有灵魂与个性,大大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水平与精神价值。  关键词 紫砂壶;龙的传人;传统工艺   宜兴紫砂壶的创作设计自明清成熟以来的数百年间,包容了许许多多的民族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集金石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实用和观赏价值兼备。紫砂作品“竹节提梁壶”从自然中获取创作灵感,以竹子为原型,将自然仿生和夸张的艺术设计相结合,展现出生动灵秀的竹韵,抒发了人文情怀。  关键词 紫砂壶;花器;文化意义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自明清时期成熟以来,经过历代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融入了诸多文化元素,使紫砂壶具备了艺术神韵,从传统粗
期刊
宜兴紫砂陶,早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加之历史上的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农工商业平衡发展,宜兴紫砂陶不断发展升华。紫砂壶艺传承紫砂陶器的创作技法并不断融合新的茶文化价值取向的实用性与创造性,自明供春起历经几代紫砂艺术创作者的传承至今,仍然保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创作的探索。紫砂壶艺的发展,根植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之中,并经过具有一定文化修养与艺术涵养的“儒雅之士”参与设计创作,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历经几百年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是陶瓷艺术中最为独特的一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宝库中绽放异彩。本文以陶刻作品“盼归”为例,通过对陶刻的赏析,浅谈其蕴含的文化意境。  关键词 紫砂陶刻;盼归;乡村   紫砂是陶瓷艺术中最具个性、最富有特色的一类,这不仅源于紫砂独一无二的材质,也源于其精妙绝伦、日益发展的工艺体系。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无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