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动的语文教学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朗读。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内容,它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适合的朗读技巧和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读懂文字、读好文字,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亲近朗读,提高朗读的实效性,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关键词:朗读;朗读方法;朗读指导
国家教育部所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阶段目标中,四个学段都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放在首要位置,代表着对朗读重要性基于学术认同的权威肯定。应该说,这种说法对语文教学的朗读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用普通话”是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出发的基本规范要求。“正确”包括不添字、不落字、不读错字、不颠倒字,不将词语割裂,不把句子读破等字词句正确的要求。“流利”则指不重复、不磕巴等。如何才能让精彩的朗读演绎生动的课堂?笔者在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慢慢摸索、不断学习,逐渐有了一点浅显的经验。
一、朗读前应熟悉和了解作品内容
1.读准字音,扫清障碍
读准字音是朗读最起码的要求。读准字音,有助于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庄重性、流畅感。与读准字音同样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扫清朗读过程中的语言障碍。学生在朗读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文章看起来没有不认识的字,意思也好像不难理解,但在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会出现把本来很通顺的语句读得疙疙瘩瘩的现象。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很简单,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将读得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仔细体会语句之间的关系。遇到不懂的字词句,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如可以查找工具书、请教老师或同学等。学生朗读得好不好,首先解决的还是最基本的理解问题。不然,即使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在运用的时候也会感到茫然一片,无所适从。
2.明确文章表达
俗语说“提纲挈领”“擒贼擒王”,意思是说,做事情要抓要领和关键,这样解决问题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知道,朗读是运用有声语言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的。只有先理解了作品,表达才有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只有先透彻地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才谈得上正确而完善的表达。
以四年级《生命 生命》一课中关于“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这一句的读法为例,如何能真正读好这一句,必须要明确文章的表达,《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立意在于“珍惜生命”,作者从飞蛾那里感受到的是强烈的、鲜明的、“令我震惊”的,是生命体客观上的弱小和生命中求生欲望激发出的“生命”力量形成的巨大反差。這里没有对弱小生命的不屑,也没有对其无缘无故的哀伤,只有对生命体的确弱小的客观陈述,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声音自然如常,语速平缓,客观陈述——和人比起来,飞蛾是弱小的。下文生命力量的强烈、鲜明,恰与此形成巨大反差,之后的“震惊”也顺理成章。可见明确文章表达在朗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理清文章结构
朗读前,只有理清文章的结构才能做到言之有序。从文章中理出作者思想律动的红线,把握这根红线,就抓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运动的线索和轨迹了。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语句是文章“血肉”的话,那么,这里讲的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了。没有坚实匀称的骨骼,血肉就无法依托,灵魂也就显得虚无缥缈了。只有找到恰当完美的结构形式,才能将文章的主旨与语句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说,理清结构,把握文脉也是我们在朗读前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例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课文,是一封由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在课堂上,我们首先要理清文章结构,而后再确定我们表达的重点。我们朗读的目的性要明确,本篇课文表达着孩子失去父亲的悲痛以及对和平的无限渴望。它以孩子的视角来看世界的和平,将自身家庭的不幸与这个世界的多灾多难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明确了文章的重点后,朗读的基调也就确定了:不是哭哭啼啼的“悲痛”,而应该是自豪的、崇敬的、坚定的、憧憬的。所以只有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才能展开精彩的朗读。
二、让精彩朗读,演绎生动课堂
1.精彩的朗读要停连恰当
停连是指“朗读语言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我们知道,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里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读者分清结构,辨明语气,正确地了解文章的意思。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从来没有人念标点符号,这就需要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找到一种能起到标点符号作用的表达方式,那就是停连。
掌握怎样断连词句、组织好语言意思的表达对有声语言的表达作用是很大的,因为停连的不同位置,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语句内容的理解。
2.精彩的朗读要轻重得当
重音是我们“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叫做重音”。重音也是朗读中一个重要的表达技巧,是解决作品的内容、词语关系的主次。重音的位置往往是多变的,不同的重音位置可以强调出不同的意思。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在句子中找重音,再用合适的朗读方式表达出来。
3.精彩的朗读要语气具体
语气就是语言内容和声音形式具体结合后产生的具体语句。语气不同,朗读的声音形式也是不同的。就朗读的语句而言,语气里既有内在的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又有外在的高低、强弱、快慢、虚实的声音形式的变化。当我们在朗读时,内在的感情不一样,语言的声音形式也就不一样。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想让他们读得好,读得准,就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思想感情出发、从具体的语言内容出发,要善于体会和感受。
4.精彩的朗读要节奏鲜明
关于朗读中节奏的指导,有三个要点需要教师明确,那就是:(1)节奏产生的原因在于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运动,这是节奏变化的内在推动力。(2)声音形式的变化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抑扬顿挫的组合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不仅要有音调高低的变化,还要有停连、转换的变化;不仅要在声音的力度上变化,更要有力度、速度的承接。(3)必须要有声音的回环往复,这是节奏的核心。
关键词:朗读;朗读方法;朗读指导
国家教育部所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阶段目标中,四个学段都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放在首要位置,代表着对朗读重要性基于学术认同的权威肯定。应该说,这种说法对语文教学的朗读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用普通话”是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出发的基本规范要求。“正确”包括不添字、不落字、不读错字、不颠倒字,不将词语割裂,不把句子读破等字词句正确的要求。“流利”则指不重复、不磕巴等。如何才能让精彩的朗读演绎生动的课堂?笔者在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慢慢摸索、不断学习,逐渐有了一点浅显的经验。
一、朗读前应熟悉和了解作品内容
1.读准字音,扫清障碍
读准字音是朗读最起码的要求。读准字音,有助于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庄重性、流畅感。与读准字音同样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扫清朗读过程中的语言障碍。学生在朗读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文章看起来没有不认识的字,意思也好像不难理解,但在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会出现把本来很通顺的语句读得疙疙瘩瘩的现象。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很简单,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将读得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仔细体会语句之间的关系。遇到不懂的字词句,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如可以查找工具书、请教老师或同学等。学生朗读得好不好,首先解决的还是最基本的理解问题。不然,即使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在运用的时候也会感到茫然一片,无所适从。
2.明确文章表达
俗语说“提纲挈领”“擒贼擒王”,意思是说,做事情要抓要领和关键,这样解决问题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知道,朗读是运用有声语言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的。只有先理解了作品,表达才有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只有先透彻地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才谈得上正确而完善的表达。
以四年级《生命 生命》一课中关于“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这一句的读法为例,如何能真正读好这一句,必须要明确文章的表达,《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立意在于“珍惜生命”,作者从飞蛾那里感受到的是强烈的、鲜明的、“令我震惊”的,是生命体客观上的弱小和生命中求生欲望激发出的“生命”力量形成的巨大反差。這里没有对弱小生命的不屑,也没有对其无缘无故的哀伤,只有对生命体的确弱小的客观陈述,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声音自然如常,语速平缓,客观陈述——和人比起来,飞蛾是弱小的。下文生命力量的强烈、鲜明,恰与此形成巨大反差,之后的“震惊”也顺理成章。可见明确文章表达在朗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理清文章结构
朗读前,只有理清文章的结构才能做到言之有序。从文章中理出作者思想律动的红线,把握这根红线,就抓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运动的线索和轨迹了。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语句是文章“血肉”的话,那么,这里讲的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了。没有坚实匀称的骨骼,血肉就无法依托,灵魂也就显得虚无缥缈了。只有找到恰当完美的结构形式,才能将文章的主旨与语句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说,理清结构,把握文脉也是我们在朗读前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例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课文,是一封由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在课堂上,我们首先要理清文章结构,而后再确定我们表达的重点。我们朗读的目的性要明确,本篇课文表达着孩子失去父亲的悲痛以及对和平的无限渴望。它以孩子的视角来看世界的和平,将自身家庭的不幸与这个世界的多灾多难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明确了文章的重点后,朗读的基调也就确定了:不是哭哭啼啼的“悲痛”,而应该是自豪的、崇敬的、坚定的、憧憬的。所以只有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才能展开精彩的朗读。
二、让精彩朗读,演绎生动课堂
1.精彩的朗读要停连恰当
停连是指“朗读语言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我们知道,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里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读者分清结构,辨明语气,正确地了解文章的意思。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从来没有人念标点符号,这就需要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找到一种能起到标点符号作用的表达方式,那就是停连。
掌握怎样断连词句、组织好语言意思的表达对有声语言的表达作用是很大的,因为停连的不同位置,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语句内容的理解。
2.精彩的朗读要轻重得当
重音是我们“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叫做重音”。重音也是朗读中一个重要的表达技巧,是解决作品的内容、词语关系的主次。重音的位置往往是多变的,不同的重音位置可以强调出不同的意思。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在句子中找重音,再用合适的朗读方式表达出来。
3.精彩的朗读要语气具体
语气就是语言内容和声音形式具体结合后产生的具体语句。语气不同,朗读的声音形式也是不同的。就朗读的语句而言,语气里既有内在的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又有外在的高低、强弱、快慢、虚实的声音形式的变化。当我们在朗读时,内在的感情不一样,语言的声音形式也就不一样。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想让他们读得好,读得准,就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思想感情出发、从具体的语言内容出发,要善于体会和感受。
4.精彩的朗读要节奏鲜明
关于朗读中节奏的指导,有三个要点需要教师明确,那就是:(1)节奏产生的原因在于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运动,这是节奏变化的内在推动力。(2)声音形式的变化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抑扬顿挫的组合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不仅要有音调高低的变化,还要有停连、转换的变化;不仅要在声音的力度上变化,更要有力度、速度的承接。(3)必须要有声音的回环往复,这是节奏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