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提升学生参与度的探索

来源 :启迪·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e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数学学习的“建构学说”也认为:一切数学知识、技能、思想的获得,都必须经过学习者主体感知、消化、改造,使之适合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才能被理解与掌握。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课改关注的热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对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作一粗浅的探索。具体如下:一、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二、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动力;三、实施分层的教学方法,保障学生课堂参与的持续;四、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供学生课堂参与的保障。
  [关键字] 数学课堂 举措 提升 参与度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数学学习的“建构学说”也认为:一切数学知识、技能、思想的获得,都必须经过学习者主体感知、消化、改造,使之适合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才能被理解与掌握。实践表明,课堂学生参与的深度、广度、态度、程度,直接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众所周知: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课改关注的热点。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就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作以下粗浅的探索。
  一、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
  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于高尚的师心、厚实的师才、精湛的师艺。讲台是教师展示人格魅力的舞台,课堂是教师思想、品德、学识外化的过程。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包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激情,还有务实的作风,科学的方法,创新的精神。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人格魅力,才能激发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两方面:
  1.爱生如子,携生前行
  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关爱学生,就是关心、尊重、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就是胸里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服务于学生。教师除了45分钟的授课时间外,利用课前、课后与学生交流、沟通,询问学习中碰到的困难,鼓励后进生,提升优秀生,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问;用温暖的话语问候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优秀生提出更高的期望。甚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给予特别辅导,共同钻研难题。学生感受到老师温暖的关怀、真诚的鼓励,便敞开心扉交流,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了这份内驱力,他们便有了参与课堂的热情。
  2.知识渊博、态度严谨
  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他们对于授课老师的课堂教学印象。教师渊博的知识、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定能获取学生的好感。备课允分,授课严谨,善于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讲解清楚透彻、幽默诙谐的老师,学生尤其喜爱。教学是互动的,教师的“教”,只有在学生的“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教师只有“乐教、勤教、善教”,学生才能“乐学、勤学、善学”。 课堂教学中,笔者有时插入数学家的趣闻,数学概念的起源,古今数学方法的对比等,增添学科的趣味性,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加之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学生肃然起敬,求知欲一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效果更佳。
  二、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动力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心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动力基础,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情绪感受。换而言之,它是学生学好数学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教学中笔者常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动力。
  1.给予机会,体验成功
  成功对人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对学困生尤为重要。教师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从点滴的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树立自信。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困生回答,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得到肯定;进行数学测验前,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甚至做一些同类的测验题,让他们在提高的成绩面前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样,对于学优生,教师更要关注,课堂上尽量给予他们发表见解的机会。教学例题,尝试让学生一题多解,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解题的方案,不仅达到解题的目标要求,而且拓展思维,不受固定思维模式的束缚,体验更多的成功,奠定了想学的动力。
  2.正确引导,消除畏惧
  “我怕老师提问时点到我的名字,讲错了难为情,同学会看不起自己。”学生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源是畏惧。为了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笔者经常给学生明示,差错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是不可避免的,古人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现差错,学生才会去分析差错的原因,进而避免差错。清晰地记得教学中的一幕:方程 的根是什么,他回答是 ,显然这个回答是错的,我没有批评他,引导他:“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如 、 、2等?” “0”的回答证明他找到了正确的解。渐渐地,这位学生消除了畏惧心理,提高了课堂参与的动力。数学课上能积极发言,学习兴趣也随之大增。
  三、实施分层的教学方法,保障学生课堂参与的持续性
  分层教学是指在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法。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师实施分层,学生则据之持续参与课堂,发表自己的意见,享受成功和喜悦。根据初中数学教学的流程,分层教学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 目标分层,激发参与兴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然不会乐学。只有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才能激发兴趣,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教材、教学大纲的一般要求和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基础以及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定位:一是基础目标,即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适用于低层学生;二是中层目标,涵盖教学大纲中所有的教学要求,适用于中层学生;三是高层目标,即超过大纲原教学要求,适用于高层次学生。目标分层既要注意各层次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考虑其最近发展区。   这些目标层层递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做,分解了学生学习的难点,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从而,学生参与达到最佳,学困生觉得我能听懂,中等生感到我敢尝试,优等生坚信一试就会成功,大大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参与的兴趣。
  2.作业分层,获得参与之机会
  如果对每个学生的训练都采用同一标准,则势必强者兴趣过剩,弱者大增畏难。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智力因素的差异,接受知识能力有高下,笔者在布置作业时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种作业在容量上考虑了学生的量力性和差异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通过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的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笔者将作业内容分为:基本练习、深化练习和综合练习三层次。
  基本练习,帮助学生回忆、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深化练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水平;综合练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分层作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出现人人参与课堂的佳境。
  3.评价分层,享受参与之快乐
  教学评价的运用,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以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过程为依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要求的教学评价,实现分层评价和评价的个性化。这样,每一个学生皆会享受到参与后的快乐。
  教师对各层次学生所达到的目标有全面了解后,对优、中、差三类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表扬评价A类学生,寻找并肯定点滴进步,促使其消除自卑,逐步走向成功;激励评价B类学生,揭示不足,指明方向,督促其积极上进;竞争评价C类学生,高标准,严要求,重能力,促发展。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获表扬、获奖的机会,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使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向总目标趋近。不可忽视的是:教师在评价中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自己与总目标的差距,清楚自己的发展情况。评价使进步的学生升入高一层次,从而形成竞争,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享受参与学习的快乐。
  四、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供学生课堂参与的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保障,它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它改变了学生以往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互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笔者常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理分工小组成员
  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成员的构成考虑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因素。同时,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小组讨论的组织、记录、做资料、首席发言、第二发言等。这样,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
  2.明确组长的具体责任
  组长要有责任感,为小组的荣誉负责,甘心为小组奉献,携组内成员共进,并初步具备组织能力,把学习任务安排到每个同学,让他们从有事做,并竭尽所能,参与到课堂中的小组合作交流中来。组长更要注意小组内的差生,帮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自愿、自发地参与小组讨论,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3. 授予小组合作的方法
  小组合作,先决条件为制定目标,明确规定各成员在小组中的责任和义务,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协助他人共同完成任务。其次,教会学生彼此尊重,他人发言时要善于倾听并积极思考,不能随意打断。若有不同意见,引导学生学会商讨,不仅要肯听,更要会听,能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互相理解,达到默契。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讨论时,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时间,进而有了参与讨论的勇气与机会。
  综上所述,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教师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创设各种参与数学学习的条件,激发参与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提高参与的动力,保障参与的持续。当然,学生的参与也不是盲目的,还要保证参与的质量。既要保证参与积极思维的程度,又要保证参与面,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参与的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前英语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每个单元都由若干板块构成,这些板块虽然形式各异,却都围绕着单元的主题展开,有的突出了对话;有的侧重于词汇、句型等。而如何将各板块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使同一单元中几个课时的教学活动融为一体,优化单元整体教学是我们英语老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 优化 单元 整体教学 思考 实践  小学英语教材都围绕某一主题按单元编排,不同板块的内容虽然在形式上各具
目的:探讨振动治疗仪下核心稳定训练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进行基
【摘要】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阅读上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发现自身在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  在阅读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导致许多高中学生对英语阅读都存在恐惧心理。对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以兴趣对孩子们英语成绩的提高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学中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布置大量机械重复性的抄写作业,甚至是惩罚性的作业,使英语成为死记硬背的学科,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自暴自弃,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仇恨英语学习,将使英语学习呈恶性循环状态。  要想激发学生对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必须从低年级就开始重视,在低段刚接触课文时我们就要让孩子们认识标点,感知标点与句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故事等具体语境引导孩子感悟标点的重要作
[摘 要] 本文就初一学生小升初衔接期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从中学语文教师角度,探索了如何做好小升初语文作文衔接教学工作。  [关键词] 中学语文 作文教学 衔接教学  初一语文老师普遍面临新生经历小升初过渡时出现较严重的脱节现象的难题。学生升入中学后明显感到不适应,学习压力大、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大幅度下降,学习语文信心受到极大影响,不断有家长与学生反映作文不知
[摘 要] 班主任教研是班主任尤其是青年班主任成长的摇篮。本文分析了班主任教研的重要性、内容以及班主任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班主任 教研 专业成长  “班主任教研是基于学校德育发展的研究要求和班主任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由学校展开和发起,以班主任教研工作坊为研究单位,立足于班主任的工作实际,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班主任群体性自主研究活动。”(王绪海,2
【摘要】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因此,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以此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与应用数学知识,但是,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并未注意到这一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动手操作能力  一、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给中小学生减负这一问题始终未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减负的呼声高涨,中小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却一直没有真正减下来,学生的书包反而越加沉重。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高居不下,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减负的阻力在哪里?减负的道路在何方?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得到明确,减负才能够落到实处。  一、“减负”减的是过重的课业负担  这个“负
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