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比较CT及普通X线检查在肠结核中的临床效果,同时总结两种检查的临床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肠道疾病患者213例,有86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确诊为肠结核的患者,对该确诊的86例给予检查,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使用CT检查而对照组使用X线检查;对该两种检查诊断结果进回顾性分析,观察对比两组的鉴别检查的结果。结果:观察组符合率为930%,误诊1例,漏诊有2例,对照组符合率674%,误诊9例,漏诊5例,两组灵敏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特异性及符合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具体病情合理选用或二者结合诊断,能够有助于及早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肠结核CTX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29
肠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之一,它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疾病,而主要引起的细菌是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CT检查是一种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检查。本文通过观察探讨比较CT及普通X线检查在肠结核中的临床效果,同时总结两种检查的临床效果的价值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肠道疾病患者213例,有86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确诊为肠结核的患者,男31例,年龄19~71岁,平均455岁;女55例,年龄18~70岁,平均445岁。均由手术、病理证实均为肠结核疾病,病程5个月~2年,平均12年。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均为腹部胀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盗汗、低热、乏力、消瘦和黑便等,对所有患者进行体征检查时返现,腹部轻度压痛、出现腹部硬块以及肝脾肿大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使用CT检查而对照组使用X线检查;对该两种检查诊断结果进回顾性分析,观察对比两组的鉴别检查的结果。两组从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对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仪器与方法:①观察组:使用CT检查,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使用的是16排螺旋CT扫描机(GE,型号:Hispeed),设置其参数为:层厚为1mm,螺距为10,扫描参数为120~140kV,200mAs,其扫描范围为下腹腔,从左腰肾部位到右腰肾部位,从脐部向上至胃部进行连续腹部结肠横断面的扫描;同时把扫描出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输入电脑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1]。②对照组:使用X线检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欧洲进口的钡餐X线检查机,对患者腹部进行扫描检查,同时把扫描出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输入电脑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统计学处理:把检测出的数据采取卡方软件V161版本处理,期间的数据采取X2检验,计量单位X±S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使用CT检查证实为肠结核的有40例,符合率为930%,误诊1例,漏诊有2例,对照组使用X线检查证实的有29例,符合率为674%,误诊9例,漏诊5例,两组灵敏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特异性及符合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论
临床认为X线钡餐造影对于溃疡型肠结核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其影像学表现为盲、升结肠可见粘膜破坏、多发溃疡、肠腔狭窄、跳跃征,另外可见回肠末段与回盲瓣明显受累;对于增殖型肠结核也有较好的灵敏度,影像学表现为升结肠和盲肠变形、缩短,回肠末端出现粘膜破坏及狭窄,回盲瓣明显增厚,同时和盲肠排列成为一条直线;CT诊断肠结核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肠壁呈现明显的环形增厚,少部分患者可见在回盲瓣出现明显增厚,盲肠内侧呈现出偏心性的增厚,肠道发生跳跃性的改变,采取CT增强扫描可见呈现均匀的强化;通常认为CT检查对于回盲部的结核病灶钙化、侵犯邻近组织、淋巴结转移等信息能够清晰显示,对于结核病灶要比回肠末端的图像清晰,本文中CT检查误诊的1例患者为回肠末端病变,被误认为是盲升结肠病变,究其原因可能是增殖型结核,发生盲升结肠的缩短变形,并与回肠末端排列成为一条直线,CT诊断对于此类患者鉴别能力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临床认为,两种检查方法皆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应对疑似肠结核的患者,根据其结核类型、部位、病史、临床表现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合理选择检查方式,或者二者结合辅助检查,以全面提高确诊率。
综上所述,使用CT检查肠结核与X线检查肠结核的皆有良好的敏感性,但CT诊断的特异性更高,能有助于鉴别诊断肠结核,应根据具体病情合理选用或二者结合诊断,能够有助于及早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窦茂林,韩旭强.胃十二指肠结核的X线诊断[J].新疆医学,2011,41(11):98-99.
[ZK)][HT][FL)]
[CSX]
关键词肠结核CTX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29
肠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之一,它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疾病,而主要引起的细菌是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CT检查是一种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检查。本文通过观察探讨比较CT及普通X线检查在肠结核中的临床效果,同时总结两种检查的临床效果的价值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肠道疾病患者213例,有86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确诊为肠结核的患者,男31例,年龄19~71岁,平均455岁;女55例,年龄18~70岁,平均445岁。均由手术、病理证实均为肠结核疾病,病程5个月~2年,平均12年。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均为腹部胀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盗汗、低热、乏力、消瘦和黑便等,对所有患者进行体征检查时返现,腹部轻度压痛、出现腹部硬块以及肝脾肿大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使用CT检查而对照组使用X线检查;对该两种检查诊断结果进回顾性分析,观察对比两组的鉴别检查的结果。两组从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对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仪器与方法:①观察组:使用CT检查,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使用的是16排螺旋CT扫描机(GE,型号:Hispeed),设置其参数为:层厚为1mm,螺距为10,扫描参数为120~140kV,200mAs,其扫描范围为下腹腔,从左腰肾部位到右腰肾部位,从脐部向上至胃部进行连续腹部结肠横断面的扫描;同时把扫描出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输入电脑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1]。②对照组:使用X线检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欧洲进口的钡餐X线检查机,对患者腹部进行扫描检查,同时把扫描出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输入电脑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统计学处理:把检测出的数据采取卡方软件V161版本处理,期间的数据采取X2检验,计量单位X±S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使用CT检查证实为肠结核的有40例,符合率为930%,误诊1例,漏诊有2例,对照组使用X线检查证实的有29例,符合率为674%,误诊9例,漏诊5例,两组灵敏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特异性及符合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论
临床认为X线钡餐造影对于溃疡型肠结核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其影像学表现为盲、升结肠可见粘膜破坏、多发溃疡、肠腔狭窄、跳跃征,另外可见回肠末段与回盲瓣明显受累;对于增殖型肠结核也有较好的灵敏度,影像学表现为升结肠和盲肠变形、缩短,回肠末端出现粘膜破坏及狭窄,回盲瓣明显增厚,同时和盲肠排列成为一条直线;CT诊断肠结核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肠壁呈现明显的环形增厚,少部分患者可见在回盲瓣出现明显增厚,盲肠内侧呈现出偏心性的增厚,肠道发生跳跃性的改变,采取CT增强扫描可见呈现均匀的强化;通常认为CT检查对于回盲部的结核病灶钙化、侵犯邻近组织、淋巴结转移等信息能够清晰显示,对于结核病灶要比回肠末端的图像清晰,本文中CT检查误诊的1例患者为回肠末端病变,被误认为是盲升结肠病变,究其原因可能是增殖型结核,发生盲升结肠的缩短变形,并与回肠末端排列成为一条直线,CT诊断对于此类患者鉴别能力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临床认为,两种检查方法皆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应对疑似肠结核的患者,根据其结核类型、部位、病史、临床表现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合理选择检查方式,或者二者结合辅助检查,以全面提高确诊率。
综上所述,使用CT检查肠结核与X线检查肠结核的皆有良好的敏感性,但CT诊断的特异性更高,能有助于鉴别诊断肠结核,应根据具体病情合理选用或二者结合诊断,能够有助于及早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窦茂林,韩旭强.胃十二指肠结核的X线诊断[J].新疆医学,2011,41(11):98-99.
[ZK)][HT][FL)]
[C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