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对山东省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体育锻炼对该群体机能水平的影响,以期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国民体质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价值。
[关键词]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体育锻炼机能
林肯有句名言:“生活从40岁开始。”40岁是人体健康转折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压力最大的时期,同时也是工作出成果、出效益的黄金年龄段。人进入中年,身体机能开始进入衰退期,各指标明显发生变化。本研究结合社会学理论,主要分析山东省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国民体质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价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山东省17个市的40-59岁的城镇非体力劳动者7613人,其中男性3736人,占总人数的49.1%;女性3877人,占总人数的50.9%。
2.研究方法
⑴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国民体质方面的公报、期刊及论文。
⑵抽样检测法:按照国家体育总局《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标准》,山东省体育局群体处在全省范围内采取整群随机抽样进行检测。
⑶分析比较法:将山东省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进行组间差异比较。
⑷数理统计法:对测试数据运用自然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二、体育锻炼对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机能水平的影响分析
根据卢元镇《体育社会学》,我国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为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本研究以人体在运动中的主观感受为运动强度的判定标准)中等程度以上。将山东省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划分为不参加体育锻炼者(即不锻炼者)、参加体育锻炼但不符合体育人口判定标准者(即有锻炼者)和体育人口等三类人群。由表1可知,体育人口占总人数的23.43%,体育锻炼者占绝大多数。
研究选取安静脉搏、肺活量体重指数、脉压差和台阶指数等4项机能指标。
首先,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体育锻炼对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4项机能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指标中不锻炼者与体育锻炼者间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体育锻炼对改善人体机能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组人群进行组间比较发现,肺活量体重指数的各组方差不具有齐性,其余指标的各组方差均具有齐性。其中,安静脉搏指标仅不锻炼者与体育人口间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活量体重指数除有锻炼者与体育人口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组间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脉压差值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台阶指数除不锻炼者与有锻炼者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组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可以提高40-59岁的城镇非体力劳动者的台阶指数,改善人体的心功能指标,同时体育锻炼对脉压差有影响,但不具有任何统计意义。可见人体脉压差相对稳定,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和强度对脉压差的改善不明显。对于中年人而言,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尤其是有氧锻炼,可以明显改善安静脉搏、肺活量体重指数和台阶指数,全面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这与该群体体育参与有着密切关系。
三、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体育参与的社会学分析
1.宏观角度分析
⑴城镇非体力劳动者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调查发现,2005年山东城镇居民体育参与显著提高。据资料显示,2005年山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744.79元,同比增长13.8%,是近三年来最高增幅。
⑵城镇非体力劳动者大都居住在城市社区中,居住环境及体育设施条件较好,物质生活丰富多彩,体育参与氛围浓烈。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群众身边健身场地建设力度加大,共建设了10批“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全民健身路径”30000多条,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投入资金总计已超过20亿元。
⑶城镇非体力劳动者大多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工会开展的职工体育活动蓬勃发展,职工的福利较高,待遇较好。一般都会在每周的固定时间或适当时间组织职工体育活动,体育设施较为充足,条件较好,这些都是推动居民体育参与的充分条件。
⑷医疗卫生改革,推动体育参与向前发展。人们为了共享社会、高质量的生存,绝大多数人对健康的关注都有所加强,态度积极主动。
2.微观角度分析
⑴城镇非体力劳动者拥有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和态度。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和积极稳定的体育态度是影响体育参与的重要因素。该群体的教育水平较高。研究表明,教育水平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健身观念和健身意识,严重影响居民的健身行为,进而影响居民的体质发展,体育观念是制约群众体育发展关键性因素之一。
⑵城镇非体力劳动者工作环境、家庭环境较优越,为体育参与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⑶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中的40-59岁群体,大多处于事业发展的高峰期,其经济收入稳定,社会地位较高,体育参与是其社会身份和地位的充分体现,是促其体育参与的主要动力。
四、结论与建议
1.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尤其是有氧锻炼,可以明显改善安静脉搏、肺活量体重指数和台阶指数,全面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建议在体育锻炼中应以有氧运动为主,注意锻炼频度、时间和强度的把握。
2.居民的体育参与受经济收入、居住环境、单位及医疗改革等宏观因素制约,受个人的体育价值观念及教育水平影响。建议加大政府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宏观调控力度。
3.全面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注重健身方式、方法的改善,实现社区健身的科学性、系统性、时效性,为居民体质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迟荣国,刘元田,李琳琳等.2005年山东省国民体质监测报告[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7
[2] 陈及治等.体育统计(第一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 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J].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2006(9).
[4]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体育锻炼机能
林肯有句名言:“生活从40岁开始。”40岁是人体健康转折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压力最大的时期,同时也是工作出成果、出效益的黄金年龄段。人进入中年,身体机能开始进入衰退期,各指标明显发生变化。本研究结合社会学理论,主要分析山东省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国民体质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价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山东省17个市的40-59岁的城镇非体力劳动者7613人,其中男性3736人,占总人数的49.1%;女性3877人,占总人数的50.9%。
2.研究方法
⑴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国民体质方面的公报、期刊及论文。
⑵抽样检测法:按照国家体育总局《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标准》,山东省体育局群体处在全省范围内采取整群随机抽样进行检测。
⑶分析比较法:将山东省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进行组间差异比较。
⑷数理统计法:对测试数据运用自然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二、体育锻炼对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机能水平的影响分析
根据卢元镇《体育社会学》,我国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为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本研究以人体在运动中的主观感受为运动强度的判定标准)中等程度以上。将山东省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划分为不参加体育锻炼者(即不锻炼者)、参加体育锻炼但不符合体育人口判定标准者(即有锻炼者)和体育人口等三类人群。由表1可知,体育人口占总人数的23.43%,体育锻炼者占绝大多数。
研究选取安静脉搏、肺活量体重指数、脉压差和台阶指数等4项机能指标。
首先,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体育锻炼对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4项机能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指标中不锻炼者与体育锻炼者间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体育锻炼对改善人体机能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组人群进行组间比较发现,肺活量体重指数的各组方差不具有齐性,其余指标的各组方差均具有齐性。其中,安静脉搏指标仅不锻炼者与体育人口间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活量体重指数除有锻炼者与体育人口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组间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脉压差值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台阶指数除不锻炼者与有锻炼者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组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可以提高40-59岁的城镇非体力劳动者的台阶指数,改善人体的心功能指标,同时体育锻炼对脉压差有影响,但不具有任何统计意义。可见人体脉压差相对稳定,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和强度对脉压差的改善不明显。对于中年人而言,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尤其是有氧锻炼,可以明显改善安静脉搏、肺活量体重指数和台阶指数,全面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这与该群体体育参与有着密切关系。
三、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体育参与的社会学分析
1.宏观角度分析
⑴城镇非体力劳动者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调查发现,2005年山东城镇居民体育参与显著提高。据资料显示,2005年山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744.79元,同比增长13.8%,是近三年来最高增幅。
⑵城镇非体力劳动者大都居住在城市社区中,居住环境及体育设施条件较好,物质生活丰富多彩,体育参与氛围浓烈。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群众身边健身场地建设力度加大,共建设了10批“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全民健身路径”30000多条,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投入资金总计已超过20亿元。
⑶城镇非体力劳动者大多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工会开展的职工体育活动蓬勃发展,职工的福利较高,待遇较好。一般都会在每周的固定时间或适当时间组织职工体育活动,体育设施较为充足,条件较好,这些都是推动居民体育参与的充分条件。
⑷医疗卫生改革,推动体育参与向前发展。人们为了共享社会、高质量的生存,绝大多数人对健康的关注都有所加强,态度积极主动。
2.微观角度分析
⑴城镇非体力劳动者拥有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和态度。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和积极稳定的体育态度是影响体育参与的重要因素。该群体的教育水平较高。研究表明,教育水平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健身观念和健身意识,严重影响居民的健身行为,进而影响居民的体质发展,体育观念是制约群众体育发展关键性因素之一。
⑵城镇非体力劳动者工作环境、家庭环境较优越,为体育参与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⑶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中的40-59岁群体,大多处于事业发展的高峰期,其经济收入稳定,社会地位较高,体育参与是其社会身份和地位的充分体现,是促其体育参与的主要动力。
四、结论与建议
1.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尤其是有氧锻炼,可以明显改善安静脉搏、肺活量体重指数和台阶指数,全面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建议在体育锻炼中应以有氧运动为主,注意锻炼频度、时间和强度的把握。
2.居民的体育参与受经济收入、居住环境、单位及医疗改革等宏观因素制约,受个人的体育价值观念及教育水平影响。建议加大政府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宏观调控力度。
3.全面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注重健身方式、方法的改善,实现社区健身的科学性、系统性、时效性,为居民体质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迟荣国,刘元田,李琳琳等.2005年山东省国民体质监测报告[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7
[2] 陈及治等.体育统计(第一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 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J].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2006(9).
[4]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