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升级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o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常态的特征
  大家知道,“新常态”这个词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五月份到河南考察的时候提出的。这是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的判断。
  那么“新常态”到底有什么特征?去年12月份,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详细地阐述了“新常态”的九大特征。其中的一个特征是传统商业中有竞争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们的优势,而且我们的经济中有不少产能过剩的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不同的判断和不同的争论。一种说法是现在既然产能过剩,所以应该改变经济增长的模式,从过去投资拉动变成在将来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应该以消费拉动为主。对于这个看法当然值得讨论。但是,我个人对此持不同的意见。为什么呢?消费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经济发展的目标。但是,如果想用消费来拉动经济,它的前提是收入必须要增长。如果没有收入不断增长,那么消费来拉动经济,开始的时候可能用人们自己的积蓄维持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后,如果继续要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人们就要开始借债。然后债务越来越多,最后还本付息的时候,如果没有收入增长来支撑,个人就会破产,国家就会出现金融经济危机。实际上,2008年出现的国际金融危机,都是因为有些国家消费增长过快。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来拉动经济增长呢?因为消费增长的前景是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是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断的提高的结果,这靠的是技术不断的创新,产业不断的升级。但是,技术要创新、产业要升级,都是要投资的。它并不是天下掉下来的馅饼。我们现在有很多产业死掉了,而且有不少产业产能过剩。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进行投资,才能够让我们的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断提高呢?
  新结构经济学角度的五种产业分类
  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我把中国这样中等偏上发达国家的产业分成五种类型。
  第一种产业是我们跟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的产业。2014年,我们的人均GDP是7600美元,美国是55000美元,德国是46000美元,日本是38000美元,韩国是20000美元。人均GDP反映的是这个国家的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反映的就是技术和附加价值的水平。我们的人均GDP与发达国家还有这么大的差距,就代表我们的技术水平跟我们的产业附加价值的水平跟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为这个相当大的差距,所以我们还是在追赶。对这种类型的产业,如何来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基本上分为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既然跟发达国家有技术和产业附加价值的差距,我们如果能得到发达国家的同一个产业中生产企业的技术或者产品的话,我们马上就可以提出我们的技术,也就是到国外去并购。同一个产业,甚至是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现在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其附加价值水平一定是高的。这些企业可能在德国、日本、瑞士。我们国内进入到经济的“新常态”,其实发达国家也在进入“新常态”,他们的经济发展处于疲软的状态。由于这些国家也是在2008年之后经济疲软,发展状况不太好。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很多企业并购的情况,如果我们并购过来,那马上我们的技术水平和附加价值水平就可以提高,其实也有企业是这么做的,比如三一重工到德国并购一些企业,还有吉利汽车到瑞典并购一些企业。这是投资推动产业升级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就是如果你去海外并购,必须要有这样的企业。如果没有这样的企业怎么办?其实还可以到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因为这些技术中等收入国家与同一个产品的生产企业。现在发达国家普遍经济不太好,如果你到那里设立了研发中心,当地的政府是很欢迎的。而且,在当地很容易雇佣到拥有这些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还有企业的人员来帮你研发这个技术。所以,第二种可能方式就是到海外设立研发中心。
  第三种方式是招商引资。这是我们过去经常用的,我认为在现在和未来仍然很重要,招商引资是因为这些国家的产业很好,技术很好,附加价值也比我们高。我们现在每年出口贸易四万多亿美元,进口两万多亿美元,当中去掉了一些原材料、石油,还有两万亿美元都是附加价值比我们高、技术比我们高的产品。现如果把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到国内生产的话,那就变成了我们的产品。而且,其实这些企业到中国市场的意愿是相当大的。因为按照市场汇率算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GDP占全世界13%,每年对世界的增长率是0.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现在世界上每年市场的扩容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是在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外国的企业到中国来生产,马上可以进入到全世界扩张最快的市场。而且,如果在我国生产,整个的工资成本会降低,这些企业不仅可以进入到中国市场,而且也可以中国为生产基地,进入到国际市场,所以这是双赢的。当然,我们各个地方还可以继续用过去的招商引资,针对我们现在的产品,有针对性的把那些国外比较先进的产业中的企业引进到国内来生产。
  这是第一种类型,就是我们跟发达国家还有差距,需要追赶。
  第二种类型,中国现在是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实际上有些产业现在的技术水平已经是全世界最前沿了,或者是跟世界前沿的差距已经非常小了。比如家电产业,我们的技术已经在全世界比较好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还想维持在国际领先地位,就必须自己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怎么做呢?
  首先,你自己开发生产,就是要投入。还有一些基础科研,一般研发是在基础科研的基础上开发新技术、新产品。那么,基础科研的发展一般是需要国家支持的。这样能够让这些已经处于世界前沿的企业开发出新产品。发达国家这么做,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必须这样做。对于我们已经在国际上领先的产业,除了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还必须不断的开拓国际市场,怎么去开拓国际市场呢?一种方式就是把你的产品卖出去。但是,有时候为了打破关税壁垒,更好地开发当地的市场,也可以到那些我们要销售的地方去设立一些生产基地,甚至去设立一些文化基地。因为,有很多产品是有文化属性的很多发达国家的产品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认为中国产品质量比较差。那些产品过去是发达国家领头,但现在已经基本上消融了,但还保留一些原来企业的品牌。所以,我国企业可以到国外去收购当地企业。比如全世界最大的婴儿推车生产商,这个公司的产品技术其实在全世界是最领先的,但它的技术在欧洲卖不出去。德国有一家企业,同样的产品就可以卖出高价,所以这家德国企业就把它收购过来,用它的品牌加上研发,就可以处于领先地位了。这是第二类。   第三类,我称为是退出型的产业。基本上包含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中国过去的发展当中很多都是劳动力密集的工业,现在随着比较优势降低了,应该到了退出的时候;第二种就是产能过剩的企业,这时候就要退出。
  这些年我们的经济增长,从过去的常态是10%的增长,现在掉到每年7%的增长,一下掉了三个百分点。让产能过剩的的产业学习两种不同的方式退出。对那些已经失去比较优势的,我觉得有一部分企业要走向“微笑曲线”两端。比如设立品牌、研发、管理。绝大部分都是加工的企业,从历史上看,这类公司大部分都会转到国外成本比较低的地方去。最近,我常常讲,中国的加工业最好的转移方式可能是到非洲去。我们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当我们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上面出现了比较优势降低的情况,我们就要转移出去。如果到一般东南亚国家,比如越南、柬埔寨。当地的水缸里的水已经满了,再往水杯里面倒水,水缸马上就会溢出来。这个例子的意思就是我们有一部分产业,已经开始往那些地方跑了。现在非洲有50亿人口,大量的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可以通过企业抱团的方式,由地方政府帮忙,到非洲那些地方去投资。这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
  对那些退出型的富余的部分产业,我想可以沿着“一带一路”的规划去建设。比如,我们到巴基斯坦投资,总额达460亿美元,投资的项目包括钢筋、水泥、电解铝等产业。这样我们国内的产业就可以转移到那些地方去。
  第四类是“弯道超车”型的产业。这类的产业有什么特点?是以人力资本的投资为主,而且研发周期短。金融投资的需求相对多。包括互联网、手机移动通讯都是这个类型的产业。马云的阿里巴巴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当年,马云的投资只有两千万美元。另外,微信有个非常热的抢红包的功能,据说腾讯的微信团队两个星期就研发出来了。对这种高人力资本为主,而且研发周期比较短的产品,实际上就是“弯道超车”。在这方面产品转型升级上,我们国内还有不少优势。我们人多,工程技术也多,这是第一个比较优势。第二个优势,中国是全世界按照美元计算的第二大市场。第三,如果是属于硬件的部分,我们的生产力很强。所以能够把概念变成产品。
  第五类是战略型的产业。这类产业跟发达国家的产业有特别上的差异。战略型产业的研发周期长。比如,我们的国防安全上的需要,包括飞机等,这都是研发周期特别长的。十年、二十年才研发一个产品。所以,这类产业需要国家保护补贴。在三中全会之前,我们国家的这类产业主要靠生产要素,将来主要靠财政直接拨款补贴。但是,各个地方由政府地方来补贴是不合理的。这些产业也有相配套的。各个地方也可以围绕着这些战略型产业发展的需要给他配套。这些产业给地方产业的发展有很多的外部性。从事这些核心的战略型产业的研究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这些人员要住的,要穿的,还要各种交易,这些都要由各个地方政府给予相应配套。
  所以,在新常态下,我们固然有优先的产业,也有不少产能过剩。但是,我们转型升级的机会很多,这些转型升级都能提高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我们的优势。比如,到“国外投资”,“弯道超车”等不管哪一种投资合作,都需要金融的支持。如果在座的金融家能够用你们手中的资金,支持我前面讲的五种类型的产业升级的话,那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的目标应该可以达到。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在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7%左右的增长,然后在实际中力争超过7%的增长是有可能的。这样的话,我相信在2020年,我们国内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城乡居民的收入也可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2010年是4000亿美元,翻一番是8000亿美元。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比2010年的时候升4%了,如果在未来再升7%到8%,那么到了2020年我们的人均GDP应该可以达到12615美元。按照国际的指标,我们国家就变成了高收入国家。我们国家从低收入进入到中等收入,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到高收入,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初,铁鹰负责管理香港华润集团旗下的一家制衣公司,此公司常年从欧美知名大品牌接单,为其贴牌生产服装,且多被指定使用日本面料,但就是攻不下日本的生意。经过多次尝试,铁鹰得知是因为过不了日本的品质关,对此他耿耿于怀,一定要搞个究竟。一天,他致电我说要来日本出差,问我可否介绍几家九州的制衣公司(厂)供他参观、访谈。我欣然答应,为他介绍了福冈市的一家老牌服装商社总部和佐贺县唐津小城的制服加工
期刊
员工个人的原因是影响团队工作的人体阻力。对员工成功的定义也已经不只局限于个人绩效层面。作为一名团队成员,要表现的好就必须有公开且坦诚沟通的能力,有面对差异解决冲突的能力,以及有为了团队利益升华个人目标的能力。 对于许多员工而言,这些是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美国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可能比年轻工作者更拒绝团队工作,因为他们成长在一个强调个体成就的环境中。  在以下这些地方选拔团队工作者的挑战最大:
期刊
在过去短短的十年内,中国涌现出一批发展得相当快的公司,这些公司中的一部分迅速地超越了传统行业的巨擘们。我们把这些企业称之为“指数级组织”。  “指数级组织”这一概念来自于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奇点大学是美国硅谷一所提供关于创业,创新与技术相关课程的智库。他们于去年出版的《指数级组织:为何新兴组织比你的组织更为优秀、敏捷、经济》(Exponential Organ
期刊
品牌营销不同于产品营销。前者是借助营销工具建立品牌资产,目标是不断提高品牌的附加值;后者是通过营销工具促进产品的销售,目标是不断提升产品的销量或者说市场份额。尽管这两者相互促进,并不隔离独立,但显然存在不同的侧重点。如果我们画一个坐标,左端为品牌的有形资产(即产品及销量),那么右端则为品牌的无形资产(附加值及溢价)。在使用营销工具的过程中,做法和策略不同,实现的目标和效果也不同,有时是走向左端,有
期刊
到底是什么,能够让一个75岁的老人,从零开始种植冰糖橙,在12年后,竟做成了全国第一?  褚橙是种出来的!日本企业管理界有一句名言:“产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世界顶级的食品公司,在决定农作物产品采购时,对质量的控制都是从农户的种子、土壤和田间生产管理开始的。因为他们明白:只有控制了过程,才有可能控制结果。  褚橙热销,是互联网营销下的蛋?然而,人们忽略的是:在本
期刊
今天的思考,铸就明天  我相信,只有思考未来,只有关注年轻人,才能把握未来。阿里巴巴不是这两年做成的,是十五年以前我们的思考坚持了十五年,才走到了今天。今天的你实际上是你十年以前的思考,你十年前的思考和十年的行动,铸就了今天的你。同样十年以后的你,也是你今天的思考和今天的行动,铸就了十年以后的你。企业如人,所以一个人的成长和一个企业的成长,其实是相向的,就是今天你想什么,今天你坚持什么,今天你放弃
期刊
代际传承是富人的游戏,样本少,研究得多;代际相处是百姓的故事,数量大,研究得少,而且问题严重,例如网上居然有“父母皆祸害”的专栏,一大堆青少年在那里声讨父母、发泄对父母的怨恨。  代际相处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古典先贤有不少论述和经验,但时代的变迁,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从而也产生了新的代际关系。老一代不能再简单地认为,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从而想当然地居高临下,以过来人的地位扮演
期刊
当男女老少都在颂扬互联网神话,不分青红皂白地抨击商学院无用的时候,褚橙的案例再次表明:企业家需要强烈的成就动机和良好的科学教育,实业要靠科学和实践,管理则有规可循。  褚橙不输“苹果”  卓越的企业家善于审时度势,将天时、地利、人和综合起来,成就大业。敏锐、勇气、执着、探索等特质在企业家身上的集合,才使得企业家不同于一般人。也正是这些特质,才使得他们的成功具有必然性。乔布斯先后打造了电脑、动画两家
期刊
世界经济论坛近期发布的《2015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显示,在年度“网络就绪指数”(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 NRI)排名中,新加坡取代芬兰名列榜首。该指数对143个经济体的ICT发展条件和应用成效进行评估。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经济体,排名在第62位。  2012年起,尽管得分有所改善,中国在总排名中还是从2012年的第51位下降了11位,因为总有其他国家发展得更加迅速。中国
期刊
要么数码化,要么灭亡  现在的状况是:数字化之于许多人,并不是主动进行的,而是走投无路被逼进行的。  特别是最近,日本的家电产业在持续和赤字苦战。我认为,其原因就是数码化的动作太慢了。仅仅组装零件,就仅仅只是电子化。日本制造的硬件非常轻薄,故障率低,这是日本的传家手艺,这也面临数码化不足的问题。  要让软件和硬件融合,一定要活用云技术和大数据,也就一定要积极地进行数码化。  收购Sprint,向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