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但就目前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而言,仍存在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匹配、教育渠道单一、内容陈旧,教学实效性差、学生职业认同感不强,职业意识淡薄等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途径进行探索,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途径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要求和行为准则。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就是高职院校教师通过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教育,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变,培养职业道德高尚、职业素质优良、职业操守良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一、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一)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理论讲授,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理论教学。对于社会实践环节课时安排少,内容实效性弱,缺乏职业道德实践教育,导致“知”“行”分离,在遇到具体社会问题时缺乏应对能力,无法将职业道德融入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实习期间,受客观条件限制,学校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指导力度减弱,导致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
(二)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匹配
部分高职院校存在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匹配的情况。高职院校根据社会需求细化专业课程设置以培养专门人才,但职业道德教育却依然存在“一刀切”“大锅饭”的情况,局限于“应知应会”的基础教育,把社会对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共同职业道德要求作为一成不变的教材,忽视了各个行业特有的职业标准和道德规范,缺乏根据专业实际和将来就业环境而量身打造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案和考核标准。
(三)教育渠道单一、内容陈旧,教学实效性差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学内容陈旧落后,脱离职业实际,缺少与就业要求的对接。教学方法偏重理论灌输,教育手段陈旧落后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偏弱,教学实效性差。
(四)学生职业认同感不强,职业意识淡薄
缺乏与同类专业院校及行业优秀前辈之间的交流学习,对职业内涵的理解不透彻,导致高职学生对职业认同感不强。学生对“专业”和“职业”两个概念认识存在偏差,缺乏对职业的规划,没有建立起“专业”与“职业”的密切联系。
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途径
(一)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渗透融合
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理论与实训教学,积极创设渗透职业道德的情境和氛围,在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体现不同的职业道德教育需求,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内容,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渗透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感受和體验将来从事行业具体而丰富的职业道德内涵、职业纪律、职业精神,了解工作岗位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增进对职业的认同、职业文化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
(二)在校企合作中培养践行职业道德
在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中践行职业道德,将企业文化和实习、实训环境建设、学生行为养成相结合,坚持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并重,坚持专业核心技能与职业核心能力“双核”育人,把职业素养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营造与生产现场一致的教学环境,将企业先进文化引入校园,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情感培养纳入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职业行为习惯,增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促进学生实现职业选择与人生价值的统一。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学生企业顶岗、企业兼职、企业走访实习“走出去” ,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当兼职教师,到学校举办讲座、宣讲企业文化“请进来”手段,在无形中培养企业职业道德,帮助学生将来更快融入企业。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职业文化引进课堂,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三)完善职业道德考评机制,提升道德教育师资队伍
对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进行细化,提升评价可操作性,和评价标准多元化,引入企业评价,综合运用企业及学校评价,保障评价结果科学性,建立评价监督体系,保证职业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实施全员德育教育,强化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和教师育人、立德树人的首要职责。提升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素养,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打造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工作队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融入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明确责任、任务和考核办法,促进学生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谢仁凤,刘刚.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06).
[2]赵林梅.新形势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8).
[3]邓昌大,肖学文.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5).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途径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要求和行为准则。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就是高职院校教师通过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教育,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变,培养职业道德高尚、职业素质优良、职业操守良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一、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一)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理论讲授,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理论教学。对于社会实践环节课时安排少,内容实效性弱,缺乏职业道德实践教育,导致“知”“行”分离,在遇到具体社会问题时缺乏应对能力,无法将职业道德融入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实习期间,受客观条件限制,学校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指导力度减弱,导致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
(二)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匹配
部分高职院校存在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匹配的情况。高职院校根据社会需求细化专业课程设置以培养专门人才,但职业道德教育却依然存在“一刀切”“大锅饭”的情况,局限于“应知应会”的基础教育,把社会对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共同职业道德要求作为一成不变的教材,忽视了各个行业特有的职业标准和道德规范,缺乏根据专业实际和将来就业环境而量身打造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案和考核标准。
(三)教育渠道单一、内容陈旧,教学实效性差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学内容陈旧落后,脱离职业实际,缺少与就业要求的对接。教学方法偏重理论灌输,教育手段陈旧落后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偏弱,教学实效性差。
(四)学生职业认同感不强,职业意识淡薄
缺乏与同类专业院校及行业优秀前辈之间的交流学习,对职业内涵的理解不透彻,导致高职学生对职业认同感不强。学生对“专业”和“职业”两个概念认识存在偏差,缺乏对职业的规划,没有建立起“专业”与“职业”的密切联系。
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途径
(一)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渗透融合
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理论与实训教学,积极创设渗透职业道德的情境和氛围,在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体现不同的职业道德教育需求,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内容,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渗透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感受和體验将来从事行业具体而丰富的职业道德内涵、职业纪律、职业精神,了解工作岗位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增进对职业的认同、职业文化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
(二)在校企合作中培养践行职业道德
在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中践行职业道德,将企业文化和实习、实训环境建设、学生行为养成相结合,坚持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并重,坚持专业核心技能与职业核心能力“双核”育人,把职业素养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营造与生产现场一致的教学环境,将企业先进文化引入校园,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情感培养纳入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职业行为习惯,增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促进学生实现职业选择与人生价值的统一。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学生企业顶岗、企业兼职、企业走访实习“走出去” ,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当兼职教师,到学校举办讲座、宣讲企业文化“请进来”手段,在无形中培养企业职业道德,帮助学生将来更快融入企业。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职业文化引进课堂,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三)完善职业道德考评机制,提升道德教育师资队伍
对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进行细化,提升评价可操作性,和评价标准多元化,引入企业评价,综合运用企业及学校评价,保障评价结果科学性,建立评价监督体系,保证职业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实施全员德育教育,强化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和教师育人、立德树人的首要职责。提升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素养,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打造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工作队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融入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明确责任、任务和考核办法,促进学生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谢仁凤,刘刚.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06).
[2]赵林梅.新形势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8).
[3]邓昌大,肖学文.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