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体探索是书法创造力的体现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ongzha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 工
  1973年6月生,江苏淮安人,东南大学文学博士(书法方向),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书法篆刻师从言恭达、韩天衡等先生。
  曾任昆山书画院院长、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刊编辑部主任。现任上海韩天衡美术馆馆长、文博研究馆员、一级美术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教育书法协会篆刻艺术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篆刻研究会副会长。
  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展览,获“世界华人书画展”书法金奖(文化部艺术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主办)、“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第十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优秀论文(中国书协主办)、“重振金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最高奖(西泠印社主办)等。出版著作多种。
  书法的“合体”现象早已出现,古人称为“破体”,即打破原有的书体边界。“破体”一词多次出现在唐人论及魏晋书法的著作中。回溯历史,从战国到秦汉再到魏晋南北朝,在书体从篆到隶,从隶到章草、楷书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书体杂糅的作品。因为书体的演变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发展也有快有慢,有些地区已经产生了成熟的楷书时,有些地区还处于由隶向楷的演进过程中。直至唐代楷书成熟定型,破体的发展才告一段落。
  严格来说,中国早期书法只有四种书体:篆、隶、真、草。每种书体都有独特的字形架构和笔法、点画特征。第五种书体行书,出现最晚,字形、筆法、点画的独特性也不如上述四体充分。东晋王羲之是第一代行书大师,他的贡献就是在楷书和草书之间找到一片中间地带,最早确立了行书的技术规范和审美准则。王羲之典型的信札作品,其实都是楷书、草书和行书的糅合。唐代怀仁的《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则是在行书盛行的时代,专挑王羲之的行书字形撰集,若右军回到当年,必然不会采用这种书写形式。
  唐以后的破体书法,称为“合体”更为合适。区别在于,“破体”是在书体演进过程中打破了原有书体的限制,往往出于书体发展的内在需求,而“合体”是在五体书成熟定型之后,更多是出于书法审美目的的主动选择与创新。
  书法史上可以举出很多“合体”的例子,如颜真卿、柳公权、杨维桢、宋克、郑板桥、吴昌硕等人的大部分作品。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大多是历史上最具创造力的一批书法家。他们不愿谨守成法,而是力求创新,这时,“合体”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可能。因为在各种书体之间,存在大量的中间地带,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当书法传承不再拘泥于某一名家、某一风格、某一作品时,各家各派是可以被广泛采撷为我所用的。
  以元代章草书的发展为例,元人没有机会看到汉代简牍章草墨迹,无法了解真实的章草笔法,只能通过刻帖的字形来揣摩。赵孟頫是元代复兴章草的第一人,他把章草刻帖转换为墨迹,丰富了其笔法内涵。虽然元代章草和汉简上的章草笔法不同,但这种精巧工整的文人化章草,在那个时代是具有新意的。视野有限和独持异见,反而造就了赵氏特殊的章草书风。对于杨维桢来说,他要在赵孟頫、邓文原章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就要思考新的路径。
  在书写方式上,杨维桢将章草、今草、行书杂糅,开创了“合体”章草的先例。他的存世作品没有一件是纯粹的章草,都是章草与行、草字形的混用,章草在全篇中所占比例不等,有时达到五成以上,有时仅占一二成。章草字字独立,笔短意长,具有类似于隶书的波磔笔法。如果上下字牵连,就成了行书和今草的写法了。杨维桢章草作品大多字字独立,不过也偶尔出现上下两个字的牵连,偶有三个字的牵连,这令他的章草书呈现出一种奇特的面貌和鲜明的个人特征。
  受杨维桢影响,明初的宋克也进行了“合体”的探索。与杨氏稍有区别的是,宋克将章草与楷书、行书、今草进行杂糅。如其墨迹《张怀瓘论用笔十法》(北京市文物局藏),近人余绍宋跋曰:“一幅中杂作数体,其例似发自仲温,而后人鲜效之者。以非数体俱精,不敢为也。”余绍宋说的“非数体俱精,不敢为也”是实情,但是“一幅中杂作数体”并非宋克所发明,仅是余绍宋的赞扬之辞罢了。
其他文献
郭琪美,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其幼承庭训,学习陶瓷绘画工艺。2006年毕业于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当代应用艺术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陶艺家协会会员。她的陶瓷和玻璃作品曾参加国内外的多項展览,并获得各种艺术类的奖项。其作品在英国伦敦的“伦敦玻璃艺术展”和“当代玻璃艺术传播之路——中英玻璃艺术交流展”中获得了高度评价和多方收藏。郭琪
期刊
出身陶瓷世家的戴明荣自出生起就注定与陶瓷有割舍不断的缘分,其父母亲都是擅长粉彩瓷绘的红店老艺人。受家学影响,她自幼喜好绘画,1979年便进入景德镇当代官窑艺术瓷厂,师从古彩名师周湘兰全面学习古彩技艺,并得其亲授。由于专业技术成绩突出,三年后她被选入景德镇陶瓷馆从事陶瓷文化传播与古陶瓷鉴定研究工作,且身居此职30多年。她经手并策展的陶瓷展览不计其数,许多展品为当时最优秀的陶瓷艺术家的获奖作品。丰富的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一次胡达民老师的陶瓷艺术作品个展上,经朋友介绍有幸结识了这位“稚嫩”的青年艺术家。并欣赏到了他的作品。其魅力到底何在?这或许是我们想问的。胡达民的艺术简介是这样叙述的:胡达民,江西乐平市人。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西省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师承中国著名画家蔡超、李小可先生,1997年创办工作室“随艺斋”。2002年开始获奖直至现今。他擅长釉上新彩、粉彩及釉下青花山水兼
期刊
李勋的工作室位于繁华街道旁边的一处门店里,叫做迎祥堂。与外面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工作室内非常安静。当然,这份宁静被我们的到来打破。  挂在李勋工作室墙面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以丽人为主题的瓷板画,画面中的丽人有古代的、现代的,也有近代的。每一位出现在画面上的丽人都有着自己的喜怒嗔痴和万千姿态,让人想要探究她们背后的故事。正如这次在“我有匠心”首届景德镇陶瓷创作大赛(釉上彩)中获得特等奖的作品《丽人赏花》
期刊
在陶瓷绘画中我喜欢借助日常的景致事物营造出雅趣自然、悠宁致远的风格。希望我的作品,能使观者远离喧嚣,回归诗意的安逸生活。大型陶瓷绘画——《畲乡新貌》构思源于我长期对中国少数民族绘画题材的关注和实践。作品把少数民族畲族民众的生活纳入到创作视线中,表现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又体现当代人民生活的场景,力图传达宁静、平实的精神境界和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精神。  《畲乡新貌》在绘画语言上力图保留畲族人民生活图式
期刊
胡达民,1976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樂平市,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西省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师承中国著名画家蔡超、李小可先生。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陶瓷行业协会个人理事,江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西省美术家协会、景德镇中外陶瓷艺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理事。乐平市书画院
期刊
李勋,1983年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专业。黑龙江陶瓷艺术大师、江西省陶瓷高级技师(国家一级)、景德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墨彩描金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全国轻工技能能手,现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家、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专职画家、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专职教师。  从小感受陶瓷艺术氛围,喜爱陶瓷绘画,在祖父高级工艺美术师李镇生与叔父中国工
期刊
摘要: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历经几千年发展,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风格以及“篆隶楷行草”五体。尽管书法形成了琳琅满目的风格,但都遵循着简洁之美这一审美规范。  关键词:简洁;国展形式;章法;线条;文字  简洁是一种美,在古代中國就有化繁为简的说法。“简”在《说文解字》的意思是:不复杂,简易,简单,删繁就简。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是一种能力。“洁”,有两种意思。其一,干净;其二,廉明,不贪污或指人的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