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三不朽”思想对曹植诗歌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庾伟(1977—),男,湖南武冈人,文学硕士,邵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湖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与研究。
   摘要:儒家的“三不朽”思想为古代士人树立了人生目标,对他们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杰出人物,同样受到深刻的影响。纵观其诗歌的创作,“三不朽”的影响贯穿始终。
  关键词:“三不朽”;曹植 ;诗歌;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a)-0000-00
  
   儒家的“三不朽”思想在古代诗人的心里根深蒂固,虽然历经时代变迁,经历社会动荡,却仍然难以撼动其地位。“三不朽”思想从汉末到魏晋,对古代士人的影响很大。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而且也影响到他们的创作理念。即使政局不稳,原有思想体系被打破,也没有削弱它在士人心中的影响力。作为建安时期重要作家之一的曹植一生受儒家“三不朽”思想影响甚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立德”在其诗歌中的影响
   曹植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是超越一切世俗价值的。即使身处逆境,他也能始终坚持不渝。受儒家“三不朽”思想影响,他始终把立德放在人生追求的第一位。他曾说:“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在这段自述中,曹植受“三不朽”思想影响,虽然重视立功和立言,但他还是把立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所以在表示要“戮力上国,流惠下民”之前,他却说:“吾虽薄德。”这也恰恰说明在作者心目中,立德是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的。这种思想在《赠丁廙》诗中也有明显的体现。曹植在诗中说,君子是具备了美好完备的道义的,小人却德行浅少,人只要积德行善,就会多福多荣。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曹植对“立德”的重视。曹植在广泛考寻前贤典籍,名人哲言以后发现,人生苦短,唯有道德恒久不灭,值得称述。很明显,曹植强调了“立德”的不朽。
   曹植更值得我们敬佩的是在逆境中能始终不改初志,坚持不渝。曹植生于汉末动乱年代,因家庭政权之争备受倾轧,一生抑郁不得志。曹植和曹丕曾有一场争当太子的斗争,结果以曹植的失败而宣告结束。这件事情以后,让曹植人生步入了悲剧不幸。心胸狭隘的曹丕对同胞手足忌恨残忍,随着曹丕和曹睿相继掌权,为了维护自己的皇权,抓住曹植不慎犯下的过错,听信谗言,对其采取了离京、虚位等多种手段加以迫害。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人完全可以不问世事,明哲保身。但曹植没有这样做,不想虚度一生。这一点,在他的《求自试表》中有所体现。他选择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愿闲居,而是甘心为国效力,可这一点愿望并不能实现。但他仍然坚持不断反省、完善自己,继续“修吾往业,守吾初志,”他约束自己的言行,采取多种形式来“论及时政,幸冀试用。”即使自己遭遇不幸,可面对三国鼎立的形势,他真心希望灭掉蜀国和吴国,统一天下。因此,在《求自试表》中说“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从曹植诗中不难看出:这位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的诗人一生尤其是遭到迫害的时候,仍有“戳力上国,流惠下民”的理想,一直不忘“立德”。希望有机会实践理想抱负。可严酷的现实把一切化为泡影,但曹植并没有沮丧,而是在逆境中砥砺品格,效力国是,将自身不幸的悲情置之度外。
   2 “立功”思想在其诗歌中的体现
   受“三不朽”思想的影响,建功立业的志向贯穿曹植一生。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曹植诗歌中都有那种对家国天下勇于担当而始终不渝的情怀。曹植所处正是汉末动乱时期,加之天灾连年,广大人民生活在痛苦与恐惧之中,渴望安定正常的生活成为人们内心的共同愿望。此时,儒家对现实的强烈关怀,忧国情怀是文人们行动的动力。在《与杨德祖书》中曹植不把成为一个文学家作为最高目标,而对建功立业,获取声名更情有独钟。他最高的人生追求是在政治上施展抱负,为国家和人民建立功业,体现的正是儒家积极的用世情怀。
   曹植受儒家思想影响,对家国天下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士人为天下苍生计的豪情壮志、儒家的修齐治平的入世理念在汉魏时期成为时代风尚。而贵为曹操之子,受过良好教育的曹植也深受此士风的影响。其在《与杨德祖书》中所说的一段话:“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戳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最能体现曹植用世情怀及建功立业的志向。
   曹植受“三不朽”思想影响,在诗歌中强烈强调建功立业的志向,追求人生的不朽。而最明显体现曹植这一志向的诗篇有《薤露篇》、《鰕鱼且篇》、《杂诗·仆夫早严驾篇》、《杂诗·飞观百余尺篇》等。曹植在《杂诗·仆夫早严驾篇》言道:“仆夫早严驾,吾将远行游。原游欲河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游。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诗歌中曹植说建功立业、以身许国是其一生的追求,并用“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来明说。《鰕鱼且篇》中“高念翼皇家,远怀柔九州。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曹植说有志之士如同江海、鸿鹄、五岳,志士胸怀天下、猛气干云,却壮志难酬。曹植虽一生境遇坎坷,作品也受到民歌的影响,但思想境界却积极进取,消极颓废思想少,更多的是思索如何在短暂人生中有所作为。
   以上诗篇直接表现了曹植建功立业的志向,但在有一些诗篇中诗人没有直接吟唱自己的“立功”渴望,而是通过形象塑造寄寓了他的这一志向。《白马篇》是这类作品的代表。“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名沙漠垂。……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诗中塑造的“游侠儿”侠气十足、武艺高强、充满英雄气概,同时在国家危难之际却能挺身而出、征战沙场,有敢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曹植将自己的济世情怀寄寓在“游侠儿”这一形象中,虽没有直接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但其济世情怀已盈溢字里行间。因而沈德潜评析此诗说:“白马者,言人当立功为国,不可念私也”(《古诗源》卷五)。
   综其一生,即使在遭受迫害毫无自由的人生后期,仍真诚希望能为国效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在明帝曹睿即位后,境况有所好转,压抑已久的曹植上《求自试表》、《自试表》表达他建功立业的理想。希望明帝“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他能够“名挂史笔,事列朝荣”。面对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植认真分析时局,对西蜀东吴的存在忧心不已,希望能尽己之力,攻克蜀吴,平定天下。然而并没有得到统治者认可,结局让人叹息,但他那种对建功立业的执着以及孜孜不倦的精神为后人所钦佩。可以说,曹植诗歌中那种对家国天下敢于担当而始终不渝的情怀,是和儒家“三不朽”思想分不开的。在《求通亲亲表》中则表示自己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积极进取。自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不问世事、明哲保身的人,也从来不会改变自己建功立业的思想。更是曾在天灾时向明帝建议“当今之务,在于省徭役、薄赋敛、勤农桑”。他为了国家的强大把目光投向下层人民,念念不忘为国效力,能实现自己的济世之志。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曹植是一个非常注重功名而且具有忧国情怀的雅士。
   3 “立言”思想在其诗歌中的体现
   历来有一种观点认为曹植是轻视文学的。因为他在《与杨德祖书》中透露出,立功才是他人生最大的理想。人们大多对他所言辞赋小道持批评否定的态度。认为这与建安“文的自觉时代”的思潮是不相称的。但曹植一生在文学创作中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究其原因:他自幼生活在有着浓厚的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其父曹操“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曹操左右有很多文学之士,曹植受他们的影响很深。《三国志》本传说他“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自少至终,篇籍不离于手”。曹植流传至今的作品有二百多篇,而且几乎包含了所有文体。这有力地表明了他对文学创作的重视,对“立言”的肯定。曹植只是将“永世之业,金石之功”置于“翰墨、勋绩”之上。而决不是轻视“立言”。
   在后半生,曹植更加坚定了立言的价值取向。文学创作成为他人生的最终的追求目标。这是因为曹植从小就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整个建安集团的交往活动以及文学创作,他能游刃有余的运用这一样式,从而把立言作为抒情言志的工具。如果不是后半生命运的坎坷,也许曹植只是把文学应用到这种程度。但是悲剧的命运使曹植立德立功的梦想成为泡影。于是立言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从他作品中完全可以体现出来。“慷慨有悲音,兴文自成篇。”《赠徐干》;“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杂诗飞观百余尺》);“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己分。骋我迳寸翰,流藻垂华芬。”(《薤露行》);“歌以咏言,文以骋志,于今不述,后贤何识。”(《学宫颂》)。这几首诗实际上代表着曹植文学观念的演变:由兴感而发到自觉抒情,并把文学看成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曹植高度评价了孔子整理《诗》、《书》的活动,把它称为永垂不朽的事业,从这也可以看出文学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极高。
   在儒家的“三不朽”思想中,“立言”是处在第三位的。即使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曹丕也认为“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若著篇籍。”曹植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自然而然地会把“立德”、“立功”置于“立言”之上。况且重“立言”也是时代风气使然。曹植既生于此世,也不会脱离时代风潮。而曹植重视“立言”也是和他注重文学作品的社会功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汉二祖优劣论》里,曹植对高祖轻视诗书礼乐的做法提出了严肃的批评。这说明曹植十分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曹植曾自述“余少而好赋”,“所著繁多”(《前自录序》)。他死后曹睿(魏明帝)又称他“自少至终,篇籍不离于手。诚难能也。”他的诗、赋、各种散文,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讲,都堪称当时之冠。纵上所述,曹植并不是轻视文学,而是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他的心目中,把“立德”与“立功”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而已。
   曹植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征途上,是将立德放在首位的,只是汉末动乱的社会局势迫使士人积极入世,为国效力,建功立业。曹植作为士之骄子,将憧憬建国立业的豪情书诸激情洋溢的诗篇,这就自然将其“立言”推向一个新的顶峰。
  参考文献
   [1]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孙明君.三曹与中国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三曹资料汇编[M].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中华书局,1980.
   [4]张可礼.曹植诗文蕴涵的道德内容[J].齐鲁学刊,2002,5.
   [5]孙明君.走向儒道互补——对曹植人格建构的动态考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6]唐萍.曹植儒道兼具的独特人格魅力[J].甘肃社会科学,2008,3.
   [7]李生龙.“三不朽”人生价值观对古代作家文学观之影响[J].衡阳师院学报,2005,4.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由于高功率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超强激光脉冲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高能离子束的研究得到了极大推动.实验和理论模拟均发现,在超强激光脉冲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
《大学物理》是理工类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提供必不可少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本文结合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展开了几点
电力需求响应(DR)是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研究归纳了DR系统的一般性构成,并就详细就电网操作信息、主站信息、聚合端信息、客户端信息、能源自动化系统信息、负荷
研究微小尺度量子通道中的热输运,不仅有助于开发新器件,而且将促进基础物理学的发展.最近,来自芬兰赫尔辛基技术大学的Meschke等,在30mK的极低温条件下,对两个微型电阻(R1和R2,尺寸-
与广域的互联大电网相比,小型及微型电力系统具有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的优点。但小型汽轮机变工况运行频繁,蒸汽参数变化范围大。为了分析蒸汽参数对汽轮机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将定常PID控制应用于对抽水蓄能电站水轮机的控制,针对水轮机调节系统时变特性的问题,研究了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建立了水轮机调节系统线性化数学模型,并用模型参考自适
针对离散跟踪微分器(Han-TD)加速度函数结构复杂、参数整定繁琐的不足,提出了双曲正切函数改进微分器的加速度函数。双曲正切函数是一种光滑连续非线性函数,该函数在坐标零点附
为计算火电厂热力系统中工质参数扰动对热力系统能效的影响,以火电机组热经济性分析的统一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为基础,对多元扰动下的热力系统能效分析模型进行积分运算,得到多元
学校教育不可能也不应该给学生以将来工作和学习方面的全部知识,但是应该给学生以获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这就要通过数学教师的科学执教,给学生予这种能力。数学教育现代
随着风电的大规模接入,风电场给系统造成了电压跌落,甚至电压崩溃等不利的影响。准确地评估风电并网系统中节点的电压稳定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节点电压稳定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