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浅析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ng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专家指出:“幼儿园的环境跟家庭环境是不相同的,因此,当一个小孩来到幼儿园的时候,在他心理上就发生问题了。”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突然到了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和老师以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些都会给幼儿带来不少压力。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幼儿必然会产生不安感,因此哭闹、情绪不稳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三岁左右的幼儿离开自己的父母和家庭来到幼儿园,情绪会很不稳定,常表现为哭闹、大喊大叫、拒食、拒玩、拒睡、拒人、默默无语等等。这些表现就是通常所说的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
  从心理上分析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恐惧性分离焦虑
  因恐惧而产生的分离焦虑在新入园幼儿中具有普遍性,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这是由于幼儿初入幼儿园,在情感、行为、生活、交往等诸方面还不适应所造成的。比如:幼儿园陌生的环境、教师、同伴给幼儿带来恐惧和安全上的危机感;由于幼儿动作协调能力差,幼儿园新的生活方式使幼儿产生生活方面的不适应,担心无人照顾和帮助而引起的不安;因幼儿在家是独生宝贝,深受宠爱,入园后,见到这么多陌生的同龄人,不知如何去面对,出现交往方面的不适应,担心自己被欺负无人保护而害怕;幼儿在群体生活中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任意妄为,这也会让他们有些不适应等等。
  2、厌倦性分离焦虑
  幼儿初来幼儿园时,幼儿园里的大型滑梯、蹦蹦床、小巧的拼插玩具等这一切都觉得新鲜,等他们感到不再新鲜时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引起其恋家的情绪而开始哭闹。因厌倦幼儿园而产生的分离焦虑多发生在入园的第二天或第三天以后。
  3、传染性分离焦虑
  这类情况多发生在入园时和离园前。表现为本来不哭的幼儿看到同伴在哭,勾起思念家人的情绪而苦闹。
  针对这些原因,在工作中,我查阅各种关于幼儿分离焦虑的书籍并通过长期的实践摸索,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
   一、家园携手,帮幼儿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安全感。
  1、熟悉环境。入园前,幼儿园针对新入园幼儿的年龄制定一些亲子游戏,邀请家长带幼儿来园参加,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能够提前熟悉幼儿园,熟悉老师,熟悉小朋友。幼儿入园后,就会认识老师适应环境而不会感到紧张。在幼儿园中,教师带幼儿进一步参观幼儿园,告诉幼儿自己的班级、活动室、寝室、盥洗室以及毛巾、水杯、饮水机等各在什么地方,组织幼儿做做玩玩,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从而有效的减少他们的哭闹也减少家长的苦恼。
  2、入园后开好家长会。一方面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概况、师资及家园合作等情况;另一方面向家长介绍新入园幼儿的心理知识,让其懂得幼儿特定时期哭闹的正常性,并了解新入园幼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请家长正确对待,及时和教师交流,为幼儿入园做好铺垫。
  3、给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精心布置活动室的各个角落,如设制一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有趣的小动物画面,布置在略高于幼儿视平线的墙面上,让幼儿一看就有一种亲切、接纳、归属的感受。如布置一面亲情墙,贴上各幼儿的全家福照片,让幼儿感受到温馨的气氛,从而激发幼儿来园的动机,为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奠定基础。
  4、温暖的师爱给幼儿以安全感。师爱是教育之魂,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和力量,是母爱的必要补充。幼儿对教师的态度情绪体验最敏感、最仔细,感受到师爱的幼儿心理上会得到极大的满足,表现出安全、幸福的情绪体验。如对大哭大闹、闷闷不乐的幼儿,给予和蔼的亲一亲、抱一抱;对不吃不喝的幼儿,耐心的哄一哄、喂一喂……这样使幼儿感受到老师是可以依靠的亲人,她会像妈妈一样呵护自己,从而促使幼儿积极愉快的入园。
  二、利用有趣的玩具和游戏吸引幼儿。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能给孩子带来无限的快乐。三岁左右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引起注意力的转移。根据这一特点,在每天早晨幼儿情绪波动最大时,可以向来园幼儿展示一些色彩鲜艳的布绒玩具、会跑的汽车、能叫的小狗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恋家的情绪得到转移。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色彩鲜艳、安全卫生、美观形象的玩具,如数字积木、几何图形积木、拼图积木等。表现好的幼儿,分发一些诸如小星星、小红花的小礼物,激发幼儿喜欢、向往幼儿园的感情。让丰富多采的活动每天都充实着幼儿的生活,使幼儿暂时忘记去想家。
  游戏是幼儿都喜欢的,这不仅因为幼儿爱玩,还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暂时忘却想家。幼儿也在游戏中便于自身良好品质培养和个性的形成。如娃娃家的游戏中,教师可以担当妈妈的角色,和幼儿互相打电话:“你找谁呀?你在干什么呀”、“妈妈正在上班,下了班我就来接你”等,幼儿便在游戏中获得安慰和满足。如教师表演小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一个老师可以带领情绪稍微稳定的孩子们扮小蝌蚪,另一个老师带领几个哭闹特别厉害的孩子扮鱼、乌龟、大白鹅,通过游戏逐步的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乐趣,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和表现自己的成功感。当新入园孩子感到幼儿园伙伴多、玩具多、花样多,和老师们玩的开心、有趣的时候,分离焦虑就会慢慢的减少。渐渐地孩子们就会开始喜欢老师,喜欢小朋友,并且也愿意来幼儿园了。
  三、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正确对待孩子
  幼儿刚入园,不可避免的要哭闹一番,这时家长如果心软了,抱着孩子不放手,这就给孩子造成一个错觉——有可能带他回去,便会哭闹得变本加厉。因此家长送孩子入园后,应果断一点,不能依依不舍。入园第一周接孩子时,等孩子们吃完中餐就来接。第二周等孩子们午睡后再来接。第三周等孩子们在园吃完午点就来接。家长也应该准时来接孩子,当看到其他小朋友被爸爸、妈妈等家人接走,而自己的家人没接自己时,会使晚接的孩子感到不安,加剧孩子不想来幼儿园的情绪。和孩子的分离逐渐的过渡后,孩子的情绪能得到一定的稳定,抵触情绪会减轻很多。另外家长接孩子回家后,多与孩子交谈些幼儿园中的有趣的活动和新鲜的事物,可以激发幼儿继续入园的兴趣。
  入园前的焦虑,不光孩子有,家长也会有。而家长的焦虑情绪很容易影响并强化孩子的焦虑情绪。很多家长在最初送孩子入园的时候还会和孩子一起哭哭啼啼,一步三回头,在幼儿园门口久久不肯离去。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做好心理上的调适,才能与孩子顺利渡过入园关。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幼儿美术教师,你是否会为上课调动不了幼儿的积极性;为幼儿作品没有童趣创意不足,而烦恼?我们是否要反思,我们教学是不是已有了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在教学中激情是否依旧,我们有多久没有享受课堂上的乐趣呢…..?要想让我们的课堂妙趣横生激情飞扬、重新焕发光彩,我认为有几点值得大家探讨:  一、教师的素质决定教学的成败  记得一位资深的幼教专家说过:“课程改革重要的核心问题,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在美
期刊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不仅要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更重要色是对幼儿进行安全指导、帮助、教育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哪里有危险,知道怎样征服危险,知道在危险的情况下怎样有效的自救和保护自己,减少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到幼儿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保障。我做了以下安全教育措施:  一、建立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经常我们会看到一些孩子总是伤痕累累,青疤不断。那是什么原因是他们受伤呢?幼儿的年
期刊
绘画作为美术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视觉艺术,是手、眼、脑共同参与的活动,传统的艺术教育一灌输为主,以临摹和写生为主,往往会使幼儿认为:只有教师灌输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一旦离开了这些东西,他们就无能为力,更谈不上自由创作,反而捆绑了自己,幼儿的学习被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中,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冷落。那么如何在绘画中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呢?使幼儿真正成
期刊
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让他们会听、会说并会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在教育活动实践中,很多教师重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并会从多方面进行训练,而忽视了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在人际交往中对语言的理解。殊不知
期刊
社会性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发展教育,不仅是幼儿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自从我园参加了《儿童社会化》课题之后,作为幼儿园小班的教师,我在幼儿社会交往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观察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制定具体目标  在幼儿入园前,我们进行了“幼儿社会生活能力调查”、“幼儿入园前家庭情况调查”。通过
期刊
创造性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本能,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主要都应用这种本能来解决和表现生命的问题。创造性,一种探讨和调查的能力,是生命的基本的动力之一,没有这种动力,人类不能够生存。而幼儿绘画的创造力从他可以拿起笔可以涂鸦就开始了。  幼儿的涂鸦,就其表现形式来说,并无多大意义,但就其表现方法和过程来说,他的意义乃非常重大。因为这种最早的儿童绘画活动,与其说是一种学习的行为,还不如说是一种自发性的活
期刊
一个成功的教育,离不开恰当、合理、科学、艺术、开放的提问设计,它不仅能将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策略的提问能使幼儿在提问中受到启发与激励,就好比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必将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将使我们的活动丰富而生动。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个活动效果好坏的关键,教师提问的策略,看似简单的环节,却暗含
期刊
升入大班以后,家长们越来越关注幼儿幼小衔接的相关问题,如何能够让孩子进入小学后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在上小学之前,要培养幼儿哪些方面的能力……一直是我们老师以及学校非常重视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给予了孩子优质的生活环境,更高的物质享受,然而,面对这些家长们极力给予的,对幼儿面对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对幼儿又有哪些影响呢?家庭是否采取了符合幼儿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和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这反映了教师的重要性。的确,有时候教师一句无意的话,哪怕是出于善
期刊
设计意图:儿时玩得很多游戏,都是我们美好的童年记忆。儿时的一根绳子或一堆石子都可以让我们玩得流连忘返,不亦乐乎。现在的孩子玩得大都是高档玩具,对传统的很多游戏知之甚少。为了挖掘有益的传统游戏,我设计了“好玩的绳”大班综合活动。因为绳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用到,但是对于绳子的游戏却知之甚少。其实,传统的绳子游戏非常丰富有趣,对于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手、眼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