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大青山:寸寸青山寸寸血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pine15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沂蒙深处,蒙山险峻,沂水长流,一条蜿蜒的公路穿梭在大山深处,这里深藏着一段抗战历史。74年前,位于费县、沂南、蒙阴三县交界处的最高峰大青山发生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一次著名突围战——大青山突围战。1941年11月,为彻底消灭沂蒙抗日根据地,日军调集3个混成旅团及伪军53000余人对大青山地区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115师等党政军机关和抗大一分校校部及其二、五大队陷入清剿圈。在严峻的形势下,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带领一小支武装队伍以劣势装备打退日军进攻,以一千多人伤亡换来九千余山东抗日骨干力量的突围,谱写了空前壮烈的历史篇章。
  一场力量悬殊的决斗
  1941年11月初,日军5万余人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展开长达两个月的“铁壁合围”大扫荡,并在蒙山四周各县城及较大的村镇及主要交通干道增派兵力安置据点,企图阻挡沂蒙抗日根据地向蒙山转移。
  30日拂晓,抗大一分校侦察兵侦察到3路日军夹击而来,校长周纯全立即组织五大队近300人抢占有利地形,并组织军民迅速向西朝大青山方向转移。当一分校突围到大青山西北脚下的南涝坑时,发现东面也有部队朝这里运动。原来,11月29日晚,八路军115师准备展开对日作战,将非武装人员和后勤人员向抗大一分校所在的大青山地区转移,他们连夜跋涉,于30日拂晓前抵达大青山东北地区,“误入敌人围剿圈”与抗大一分校一同遭遇了这场突围战。
  面对装备精良、有备而来、占尽兵力优势的凶恶敌寇,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沉着冷静,仅靠抗大一分校五大队部分战斗力,勇敢地担负起指挥大部队突围的重担。这时,周纯全发现部队军民已被敌人三面包围,只有西面尚未发现敌情。经认真分析后,周纯全决定指挥部队向西突围——进蒙山。
  血雨腥风应有崖
  密集的炮弹在部队阵地上爆炸。当大部队从胡家庄、大古台撤到大青山西北脚下时,从北面来的3路敌人约一千余人已在胡家庄、大古台一带汇合,并向部队所在胡家庄南山阵地疯狂追来。
  当部队指挥机关翻过胡家庄南山,沿着大青山西侧插向梧桐沟时,迎面的日军阻住了部队的去路。三四千人拥挤在这狭窄的山沟里,受北面、东面、东南面三面日军的围击,部队遭遇了合围,只能从西面梧桐沟、李行沟这两个狭窄的山沟向外突围。形势万分紧急,突围刻不容缓。校长周纯全命令第五大队担负掩护突围任务,分头阻击日军,抢占制高点,为机关人员突围赢取宝贵时间。同时,命令训练部副部长阎捷三率校警卫连和校部人员集中火力从西面打开日军合围圈。他下令:“用手榴弹、刺刀、石块也要把敌人的这次冲锋打下去,坚决完成掩护机关突围的任务!”
  抗大一分校五大队二中队队长邱则民、指导员程克带领学员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冬日的大青山枪炮轰鸣、硝烟弥漫,他们同敌激战竟日,滴米未沾,最后,二中队学员全部壮烈牺牲,用鲜血换来了党政机关人员的安全,令绝大多数围困军民绝处逢生,转危为安。
  抗大中学原副校长戚兴连说:“大青山突围战中,我机关人员共被围了1万多人,胜利突围了9000多人,1000多人壮烈牺牲。”
  人间遍种自由花
  发生在1941年寒冬的这场突围战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战斗影响力最大的一次,当年,数千名非战斗人员陷入强敌重围之中,战斗力量对比悬殊,加之地形狭窄、复杂,部队武装人员缺乏战斗经验,造成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突围战重大伤亡。牺牲了近千人,500多人受伤,多人被俘。然而,伤亡换来了大部分人的突围,多年来从事大青山突围战研究工作的费县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张乃军曾编写了以此战斗为背景的《巍巍大青山》一书,他认为,大青山突围战以伤亡近千人代价保存了山东党、政、军4000多名抗日骨干力量,它保卫了山东党政军机关人员的安全,是一场惨烈却胜利的大突围。
  为了纪念大青山突围战斗及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1997年11月30日,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和中共费县县委、费县人民政府在大青山的西北,当年战斗最激烈的李行沟建立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由迟浩田将军亲笔书写,碑阴记载着大青山突围战的经过,供后人瞻仰和凭吊。2011年,大青山突围战胜利70周年之际,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落成,成为当地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和党史教育的“红色圣地”之一。
  时光荏苒,70余年过去了,战火硝烟早已散去,陈明、辛锐、程克、邱则民等烈士的名字也已不被人熟知,但站在这当年战士浴血奋战的地方,悲壮激烈的战争故事仍然惊心动魄。丰碑无言,青山有知,郁郁葱葱的大青山掩埋着抗日烈士的铮铮铁骨,见证着这样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其他文献
今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展窗内存有这样一张照片:荷兰著名纪录片导演尤里斯·伊文思及助手约翰·费尔诺和波兰籍美国合众社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站在一辆被击毁的日军坦克上合影留念,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欢呼庆祝。他们是台儿庄战役的亲历者,为这场战役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和日军侵华证据。  日军占领南京后,气焰日盛,并企图以南京、济南为基地,打通津浦线攻打徐州。中国军队集结100万人,准备与日军在徐州展开会战。  1
期刊
从肥城到宁阳县的公路西侧,陆房深藏在山的深处,其西邻大董庄,西南接肥猪山、岈山,北傍黄土岭、黑峪,东接凤凰山、蛤蟆山。而就在凤凰山下青青的松柏丛中,长眠着178位在76年前陆房突围战中牺牲的八路军战士的英灵。1939年的5月11日,这里曾硝烟弥漫、炮火纷飞,战争从从拂晓持续到日落,八路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与数倍于己的敌酋殊死较量,写下了抗日战争战史上可歌可泣的篇章。  挺进山东 连战告捷  1938
期刊
杨晓刚同学的近作,无论就其技艺水准还是内蕴品味,在这一年半时间里的提升是明显的。这具体表现在他的作品从视觉形式构成到人物形象塑造,从笔墨组织设计到发挥运用等诸方面都有了稳步但却显著的完善变化。晓刚腼腆但却执着,作品中充盈了对抒情特质和唯美情调的追求,显现出某种若隐若现的尘世与上界交会的情境氛围、音乐韵致以及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作者热烈的内心情感呈现在画面之中的却是集体凝视式的静穆,似期盼、是希冀、
期刊
“海阳‘铁西瓜’,威名震天下,炸得鬼子哇哇叫,炸得伪军上西天……”68岁的海阳赵瞳村退休教师赵炳旭当年在课堂之外最喜欢给学生们讲海阳地雷战的英勇抗战故事,尤其是与他同宗同族的电影《地雷战》原型、民兵英雄“爆炸大王”赵守福的传奇事迹。退休后,他常常来到村子的制高点,一座名叫信号山的山丘,从高处眺望,行村镇几个村子尽收眼底,当年,站在信号山上能窥见日军在行村设的据点。  当年,海阳民兵利用地雷战与日寇
期刊
少年李扬风在青岛中学读书时,正是日军铁蹄长驱直入之际。“经历了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我决定到部队去!”受抗日救亡运动思潮影响,抗日救国成为少年李扬风的志向。1938年春,李扬风和同伴一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鲁西抗日游击队,并于1939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场发生在鲁西的著名战役——陆房突围战,当时年仅18岁的李扬风就是亲历者之一。  1938年5月,17岁的李扬风随鲁西抗日游击队加入中共泰西特
期刊
76年前,在梁山西南的独山,正当日寇凭借优势装备,猖狂攻城掠地,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之时,八路军115师却以劣势装备和与敌相等的兵力,将一支装备优良的日军大队(营)予以全歼,创造了抗日战争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以同等兵力歼灭日军成建制部队的歼灭战。此战也被八路军总部和国民政府嘉誉为“模范歼灭战”。  独山村,始建于明代,因村北有座突兀的山丘独山得名,属于山东地区典型古村落,自古自然与人文风情并重。如
期刊
1962年,电影《地雷战》在全国引起轰动,影片中勇敢智慧的赵家庄民兵用地雷将敌人炸上天的故事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故事主战场发生地海阳市赵瞳村、主要人物赵虎原型赵瞳村“爆炸大王”赵守福因此威名远扬。  如今的赵瞳村,随处可见当年地雷战留下的红色印记,神奇的地雷威力无穷,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赵守福等民兵英雄靠智慧和胆识,借山取石,利用地雷与日军顽强战斗,不仅活跃在海阳县境内,还奉命组成远征爆炸队
期刊
85岁的李洪杰,是为数不多的几名在世的鲁南铁道队(铁道游击队)队员之一。作为当时年龄最小一名队员,李洪杰老人现在身体健康,眼不花,耳不聋,饶有兴致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铁道大队的烽火岁月。  给“王强”包扎过伤口  李洪杰出生于1930年,12岁时因穷困辍学在家,看到村里有铁道大队队员们出门去打仗,时常跟在队员们身后跑来跑去,慢慢和大家熟了,就提出了加入铁道大队的要求。老人说:“可能是因为我年龄还小
期刊
在惠风和畅的金秋时节,山东省迎来文化发展中的大事件——2015年9月16日,“书香山东·快乐阅读”推进活动暨书城开业仪式在山东书城隆重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山东省副省长季缃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副司长高世屹,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以及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财政厅、大众报业集团、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广播
期刊
1944年七八月份,渤海平原笼罩在漫天遍野的青纱帐中,利津城外绿意盎然。此时,抗日战争战略反攻已拉开帷幕。借此天时地利大好时机,为迎接全面大反攻、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渤海军区遵照上级指示,对日寇展开了夏季战役战略攻势。8月11日,八路军渤海军区挥师北进,发起以解放利津城为目标的第二阶段作战——利津攻坚战,并取得辉煌胜利,使得利津成为山东省全境解放第一县。  此役,共毙俘日伪军1600余人,缴获大小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