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字新解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n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帝”本义为”象‘花蒂’形“的说法有诸多无法解释的地方。“帝”字含义实与“帚”相近,亦为“捆束的柴薪”。柴垛顶端,即三角形部分,绑扎得紧凑小巧。字形最上面一横为放置的青铜镜“阳燧”。“禘祭”即古人所谓“阳燧取火”,利用阳燧聚光吸热引燃顶端,继而使整束柴垛燃烧。古人将此现象归功于拥有至尊地位的神,即“上帝”。
  关键词:帝花蒂柴薪禘祭
  “帝”的甲骨文字形分为三类,一类作“”“”,一类作“”“”,还有一类作“”“”“”。后世学者多以为是“花蒂”,为“蒂”的本字。但甲骨文字形上下皆作直笔,叶片、花瓣之类柔软物体如何能用直画表现?古人在使用“象形”表意时十分注重“象”与“物”特征相吻合,即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试观甲骨文中表示植物的象形字如“不”合20023(以下甲骨文字形均来自《新甲骨文编》①,引书简称见书中“凡例”)合20572,“屮”合15396反合18938,“艸”合21095合6708,表现植物柔嫩部分,因而用曲笔。直笔者如“木”合32806合33915,“未”合20015合21471反花东395,用于表现树木坚硬的根须和躯干。“禾”合20656合33282合33285,躯干直笔而穗子用曲笔。若为“花蒂”,则除了上部三角形外,四周为花萼和叶片,当用曲笔表现。但“帝”的甲骨文字形显然不是这样,倒是与“木”一类坚硬、干枯的组织相似。其次,“帝”的甲骨文字形中部一横所分隔的笔画多数左上贯连右下,右上贯连左下,如合2107合14204合14312合14239,仅由左右两笔构成交叉。如果表现的是“花蒂”,对于自然生长的叶片、花萼片来说,无论下垂程度如何,也不可能恰好与上托花蒂的轮廓线连为一笔。“帝”的许多字形中三角形内都有一竖,且与下方的竖画连接,第三类字形中部还有圆圈或长方形框,皆无法与“花蒂”联系起来。
  上古生产力不发达,表示抽象义时通常“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其实,“帝”不仅甲骨文字形与“帚”极为相似,其含义亦相近,都为“捆扎柴薪形成的工具”,前者用于祭祀,而后者用于粪除。“帝”和“帚”所共有的“”形结构为栓子、手柄,便于挑扶、握持。“帝”甲骨文第三类字形中的圆圈、方框实际是捆扎符号,指示柴禾被捆成束的部位,以此表明“帝”非由柴薪交叉堆叠在一起,而是经过绑扎处理的。这样我们便能理解为何“帝”的上下笔画会左右连成一条直线,因为是一束完整的柴薪从中部捆扎成的。“帚”合20463合17534,上端为柔软分杈多的枝条,便于翻动尘土。《说文》:“帚,弃除也。”段氏“按弃亦粪之误”,此当为引申义,“帚”本为“粪除”的工具。“帝”上部的三角形,其意义又是什么呢?徐中舒谓“象架木或束木燔以祭天之形,为禘之初文,后由祭天引申为天帝之帝及商王称号”[1](P7),未谈及三角形最上面一横意义为何。叶玉森亦认为象“积薪尞祭”,为“禘”的本字[2](P11),但亦未能指出“帝”所反映的“禘祭”与“尞祭”的区别究竟在何处。
  从“帝”的字,所含语义均与“突出、至高无上”和“紧密结合、凝结”有关。“缔”在《说文》中释为“结不解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论赞》“合从缔交”裴骃集解释为“缔,结也”[3](P1760)。“楴”在《康熙字典》中释为:“楴枝,整发钗也。或从手作揥。《诗·鄘风》:象之揥也。《魏风》:佩其象揥。注:揥以摘发,象骨为之。”[4](P487)“楴”所插的部位头发紧束成球状,位置亦突出头部平面。“蒂”由花萼片托举使其高于周围,而且结构较叶片、花瓣紧实。“谛”在《说文》中释为:“谛,審也”“帝,谛也”“審,悉也”“悉,详尽也”。段注:“《毛诗故训传》曰:‘審谛如帝’。” [5](P2)“谛”为凝神专注的样子,即神情、注意力聚于一点。“啼”在《左传·庄公八年》中“豕人立而啼”洪亮吉诂引服虔云“呼也”。《慧琳音义·卷十四》“啼泣”注“啼,哭无常节也”[3](P370)。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白居易《寄微之》诗之五:“秦女笑歌春不见,巴猿啼哭夜尝闻。”韩愈《答张十一》:“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虎啸、猿啼、马嘶,不同的动物叫声各有特色。猿声高急,闻之凄怆悲戚,使人伤心欲绝。因而“啼”并非与“呼”等同,亦非无节制地哭,而是声音凝聚于一点,尖利、高亢地哭。“帝”的引申义“上帝”“天帝”等,亦具有“高于一切神和人”“至尊”的含义。因此,“帝”字的三角形不仅高出四周,其表现的事物一定被绑扎得紧凑结实。“帚”“尞”“帝”三者的区别就在于,“帚”上端柔软散开,而另外二者整体枯槁挺直;“尞”字形合21200合20204合32329,反映柴薪交叉叠放,而“帚”和“帝”从中间绑束,“帝”的上端还被捆扎牢固。“帝”的这一特征当与用途相关,而这种用途很可能为“禘祭”。此种祭祀当以“阳燧取火”为主要特点。
  上世纪50年代中期,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在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1052号墓中发现一面西周时期的凹面铜镜,经研究人员考察发现其为古人取火的工具,即“阳燧”。《周礼·大司寇》:“奉其明水火。”疏“司煊氏以阳燧取火于日中,以阴鉴取水于月中。”[6](P910)《周礼·秋官》亦载:“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明烛,共明水”。可见“阳燧取火”至少在西周时期已经是一种用于祭祀活动的取火方式。《淮南子·天文训》:“故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高诱注:“阳燧,取金杯无缘者,熟摩令热,日中时,以当其下,以艾承之,则燃得火也。”[7](P36)晋人崔豹《古今注·杂注》载:“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倒现,向日则生火,以艾炷之则得火。”[8](P21)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也对“阳燧”有过介绍,“阳燧面洼,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著物则火发。”[9](P47)“阳燧点火”的原理是利用青铜材质凹面镜将太阳光聚集于焦点上引燃艾绒等易燃物。因此柴薪顶部为特殊处,当为阳燧引燃的焦点。为使温度迅速上升从而使整束柴垛燃烧,顶端绑扎的程度必须使体积尽量缩小,减少吸热面。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cm△t,“c”为物质的比热容,由本身的材料决定;“△t”为温度差,即温度上升或下降的幅度;“m”为物体的质量。热量不变的情况下,质量越小则温度变化幅度越大。由于辐射升温的方式,凹透镜所聚集的太阳光能大多只能聚集在焦点处,与直接引燃时物体整个面积同时吸热不同。因此,需要尽量减小焦点处的吸热面积,使温度可以迅速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门峡虢国博物馆于2006年研制出一面特大“虢国阳燧”,并成功撷取天火,其可燃物上端即扎成丸状,形似后世的火把。从“帝”之字多具有“紧密”“凝聚”义,即源于此。“帝”字顶端一横极可能是“阳燧”这种青铜材质的凹面镜,放置于柴垛顶端聚光。从出土的“阳燧”实物看,这种铜镜的曲度并不比普通铜镜大多少,仅仅微凹了一点,在表现文字时,这种微小差别容易忽视。尤其在以刀刻龟甲兽骨等硬物来记录文字的时代,文字多直笔,特别弯曲的物体才会使用曲笔,在侧视“帝”这种柴垛时,其最上端的阳燧铜镜用一横来表现足以。因而,“禘祭”与“尞祭”的另一个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吸收太阳能引燃,古人称为“天火”,而后者是人工点燃,两者方式不同。
  阳燧取火近于天,所取之火古人认为是“天火”,因此多为占卜和祭祀时使用。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的东汉阳燧外周铭文:“五月五丙午,火燧可取,天火保死,祥兮。”而木燧取火因所取物近于人,产生的火仅用于烹饪。此种取火方式使得柴垛未由人工点火引燃,看上去好像是自己燃烧起来的,在生产力落后的情況下,古人无法解释此现象,便认为这是由高于人类智慧和能力的神所创造的。此神高于商代一切“自然神”“祖先神”,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王晖《论商代上帝的主神地位及其有关问题》一文谈到“殷墟卜辞中上帝与祖先神、自然神之间具有十分明确的上下关系”“卜辞中所见到的自然神均要听从帝或上帝的命令、指挥”“风和云均听从帝的召唤、指挥……除了风、云之外,帝还有支配雷、电、雨、年成、旱灾等自然现象的权力”“这些殷人先祖和众自然神与人间关系较近,而帝则高高在上,人间诸事则需要通过帝臣和先祖上传下达。但我们不能因为这种情况就认为帝或上帝不是天上主神。”在与祖先神的地位关系上,“殷人的上帝与他们的祖先神之间也有明确的上下尊卑关系。”“帝的地位座次明显要高于成汤、大甲及下乙。……这个上帝兼殷人高祖的主神便是帝喾。……其地位远高于其他重要的先祖冥、契和汤之上,因此‘帝’应该就是卜辞时代的主神。”[10]同时,从“帝”得名的“禘祭”当亦含有“帝”的某一含义。《礼记·丧服小记》:“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王制》孔颖达疏:“郑祫禘及四时祭所以异者,此祫谓祭于始祖之庙,毁庙之主及未毁庙之主,皆在始祖庙中。……禘则太王、王季以上迁主,祭于后稷之庙,其坐位乃与祫相似。”[11](P391)甲骨文中的“禘祭”,除对象为先公先王外,基本上全部为专祭。西周金文中的“禘祭”是在夏秋两季于宗庙内专以祖考为对象进行的。[12]由上述可知,“禘祭”的特点在于专门、突出地祭祀某一类对象,这与“禘”字所从的“帝”具有的“突出、凸显”义一脉相承。
  “帝”的字形本义为用于祭祀而被捆束的柴垛,字形中三角形顶端被绑扎牢固,有的字形中间一竖由地面贯通到顶,是为柴禾本身;有的则到中间为止,是为另加的支撑物。“帝”字最上面一横为聚光吸热的“阳燧”,由它引燃艾绒等易燃物。为使温度迅速达到着火点,须最大程度减小焦点处的面积,因此顶端必须捆束得牢固小巧。从“帝”的字,如“缔”“楴”“谛”“啼”等,都含有“牢固”“不易分解”“凝聚”意义。顶端被重点绑扎,且用于放置吸热物体引燃,因此不仅在位置上为整束柴垛最高处,且对能否成功燃烧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而由“帝”能够引申出“突出、高于一切、至尊”义。后世“帝”字用于表示古人心中的至高无上之神“上帝”“天帝”,而“禘祭”则是专门祭祀某类先祖神灵的祭祀形式,通过放置于顶端的“阳燧”聚光吸热,从而使整束柴垛——“帝”燃烧。
  
  注释:
  ①刘钊.新甲骨文编(第1版)[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
  [2]张世超等.金文形义通解(上)[M].日本:中文出版社,1996.
  [3]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故训汇纂[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4]汉语大词典编纂处.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M].上海:汉语大
  词典出版社,2002.
  [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6]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标点本)[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1999.
  [7]高诱.诸子集成·淮南子注[M].上海:世界书局,1935.
  [8]崔豹.古今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沈括.中华经典藏书·梦溪笔谈[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0]王晖.论商代上帝的主神地位及其有关问题[J].商丘师专学
  报,1999,(1).
  [11]李学勤.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标点本)[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9.
  [12]左高山.论《论语》中的“禘”及其政治伦理意蕴[J].孔子研
  究,2005,(1).
  
  
   )
其他文献
在阻焊快速成型材料与工件之间进行堆焊,研究阻焊快速成型材料与堆焊型腔成型率和型腔壁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成型率高和堆焊层质量好的石墨、钨棒导电阻焊材料
本文立足于中小学武术发展现状,运用文献资料法、课堂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结合中小学在整个教育阶段的基础性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以教育心理学的视角来审视中小学开展武术
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在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劳动者和生产资料重新统一的所有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股份制完全可以担当完成劳动者和生产资料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通过股份制经济实现公有制性质的制度设计包括:劳动力全部资本化,劳动者人人持股,完善职工持股出资制度和界定职工持股在总资本中的比例,选择合理的职工持股方式。
指点“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好加减乘除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
本文利用二维潮波数值模拟,描画出海南岛清澜港潮汐通道及其相邻海湾的海流流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在清澜港口门内,潮流与潮波有约90°的相位差。在相邻海湾中,
伴随着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促进了现代体育观念的发展,各种体育健身、养生项目在社会、高校中不断渗透与崛起。中国式摔跤以其悠
河口地区重金属的地球化学行为,其最终归宿是转移到底质中去。进行底质重金属的研究对于了解河口区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及其在底质中的积蓄程度,进而对该地区重金属污染做出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26日北京座谈会上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
今天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碳循环的扰动,已经掀起人们对全球碳循环的历史及其与气候和其它地球化学旋回的关系的新的兴趣。碳同位素地层学作为近两亿年来碳循环历史的监测器,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al and modelling study of forming processes in the AA2099 Al–Cu–Li alloy, for a wide range of temperatures, strains and strain 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