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钟:古人破案屡试不爽的“心理战术”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ang34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刑侦手段分成八种,分别是:看脸、拷打、神鬼、做梦、试验、查书、推理和利用犯罪心理。古代利用犯罪心理破案跟现代的不是一回事,它更像是利用罪犯的某些心理特征来“挖坑”,使其自投罗网。下面讲的就是我国古代利用这种方法破获奇案的一个经典方法——摸钟。

做贼心虚:手上的墨汁


  宋代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一则名为“陈述古擒盗”的故事。
  陈述古的本名叫陈襄,宋代侯官(今福建闽侯)人,曾任枢密直学士兼管尚书都省事。他在担任建州(治所在今福建建瓯)浦城县县令时,当地一家富户夜里被盗,丢失了大量的财物,抓捕了很多嫌疑人,却不知道真正的罪犯是谁。
  陈述古说:“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然后派人去把那口钟抬来安放在后面的阁楼里,先举行了祭祀的仪式,然后“引囚立钟前”,对他们说:“这口钟的神奇之处在于,不是盗贼的话,摸它就不会发出声音,而只要偷了东西,摸它就会发出声响。”
  然后,陈述古带领县衙官吏捕役郑重其事地向“神钟”祈祷,之后“以帷围之”,接着引领所有的犯罪嫌疑人逐一进到帷幕里面去摸钟。都摸完之后,钟也没响,这时陈述古让所有人举起手来,绝大部分的人手心都是黑色的墨汁,“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原来陈述古在拉上帷幕后让人在钟上涂洒了墨汁,而真正的盗贼恐怕摸钟有声,所以不敢摸,于是两只干净的手掌暴露了他的犯罪事实。

贼喊捉贼:溺水的女人和奇葩的凶手


  清代笔记《咫闻录》也记载了一则奇葩的案子。
  有个县里发生了一起奇怪的案件,晴天白日的,一个妇人倒栽在水缸里淹死了。刚开始,大家还以为纯属妇人不小心,打水时身体失去重心掉进里面,但很快有一个小孩子出来作证,说亲眼看见是邻居某甲趁着妇人汲水时,将她推进水缸的。
  没想到,某甲被押解到官府之后,便大声喊冤。知府叫来证人对质。那个小孩子依然咬死了“是眼见邻居致死”。知府将小孩唤入署衙,用食物哄骗他,依然得不到有价值的东西。其他人都觉得既然如此,此案可以以某甲故意杀人告结,但知府总觉得某甲不像是个杀人的凶徒。
  于是他把所有案件相关人等带到城隍庙,事先把庙中那口大钟的里面用煤灰涂黑,然后进行审讯,审到一半,突然让所有涉案人,都将手悬入钟内。知府特别强调:“昨晚我做梦,梦见城隍告诉我:此案虽然诡异,但他愿意助我一臂之力,能够将杀人者的名字写在其手掌上,你们把手伸进钟里之后,片刻即可拿出,但不许将手掌贴在钟上,不然城隍无法书写了。”
  等知府让悬手于钟内的人们把手拿出来时,一件令所有人目瞪口杲的事情发生了,每个人摊开都是清白干净的手掌,只有那妇人的公公手掌上一片黢黑,知府立刻吩咐将他拿下:“是你杀死了你的儿媳妇!”
  而那老翁也当即认罪,原来他与某甲闹过矛盾,又一向看自己的儿媳妇不顺眼,那一日“见媳在水缸汲水,以手向后抬之,其媳翻入水缸殒命。”然后他重金收买了那个少年做伪证,诬陷邻居杀人,可惜最后还是因為不敢让城隍在手上写字,而将手掌贴在了钟内。

请君入瓮:丢失的金钗和变短的芦管


  当然,古人利用犯罪心理破案,不会只有“摸钟”这一招,比如《宋史》中记载的泰兴县令刘宰破获的“富室亡金钗”一案,所用方法与“摸钟”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个富户家里丢了一支贵重的金钗,当时家中只有两个女仆在放金钗的屋子里做家务,所以怀疑她们监守自盗,便抓了送官。
  两个女仆都喊冤,这要是搁在别的官员,直接就上刑了,而刘宰则在断案中极少采用刑讯逼供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方式。他给两个嫌疑人分别发了一根芦管,说:“这是‘神芦,有能辨别真伪的作用,你们每个人拿一根回家去,明天再拿回来,没有偷金钗的人,芦管会跟今天一样长短,而偷了金钗的人,明天芦管会长出两寸。”
  第二天一早,这两个女仆分别拿着自己的那根芦管回到县衙,刘宰一看,其中一根保持原样,另外一根则比昨天短了正好两寸,原来是偷金钗的女仆提心吊胆了整整一夜,担心芦管变长,就在今旱截去了两寸,反而导致了自己的暴露。
  还有发生在太原的一起案子,一户民家,婆婆和儿媳妇都是寡妇,婆婆徐娘半老,整天卖弄风情,“村无赖频频就之”,儿媳妇看不过去,经常把那些聚于家门口的地痞流氓赶走。
  婆婆嫌儿媳妇坏自己的好事,就要将她赶出家门,儿媳妇当然不肯,婆媳俩闹到县衙去,婆婆居然反咬一口说儿媳妇“不贞”,把儿媳妇气得目瞪口杲。
  这种“家丑”最难说清楚。太原府也感到难办,听说临晋县令孙柳擅长断案,就把这个活儿派给了他。
  孙柳初审之后,让衙役准备碎石头和刀子。第二天升堂,等一切放置妥当,孙柳把当地最有名的几个寻花问柳之徒唤来,让他们跪好,然后对婆媳二人说:“此案淫妇未定,奸夫却跑不出他们几个!你们家里本是清白人家,不幸一时为匪人所诱,错误全在他们身上,现在堂上有石头和刀子,本官允许你们自取工具,杀死这些淫贼!”
  一听这话,儿媳妇跳将起来,“两手举巨石,恨不即立毙之”,而婆婆“惟以小石击臀腿而已”,儿媳妇举不起大石头,一眼瞄见刀子,抓了一把当胸就要往流氓地痞的心口戳,而婆婆则“逡巡未下”。这功夫,孙柳已经喝令衙役们制止了儿媳妇,然后说:“我已经知道谁是贞女,谁才是淫妇了!”一听这话,婆婆无奈地低下了头……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典型的官僚系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表现。1991年,美国聯邦航空局接到了几个飞行员的报告,说用手机可能影响了飞机与地面基站的交流系统。所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就发布了一条没有终止期限的临时禁令——坐飞机时禁止使用手机。当时就有飞机制造专家和通讯专家指出,手机通信那点功率完全影响不了航电系统,但美国联邦航空局并没有理会这些专家。  美国是航空界的老大,它的禁令出来后,各国纷纷跟进,中国也不例外。
期刊
天冷,小儿赖床,我喊了一遍又一遍,他都无动于衷。我说:“我数三个数,要是不起来,就挨揍啊!”他一骨碌爬起来了。  饭后,我要跟儿子去超市买些日用品,他又在磨蹭。我又嚇唬他:“又要挨揍了?”他马上穿好衣服,跑出家门。  晚上,我小心试探儿子:“怕我揍你吗?”儿子用力点头。  看着儿子认真虔诚的样子,我心里五味杂陈。我小时候,父亲经常打我,我就怕他。以前,我觉得儿子“怕”老子,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如今,
期刊
你知道吗,你衣柜里有不少冬装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两次世界大战。单裹在你身上的那件大衣,就可以讲出一本书的故事。  直男最爱的帕克大衣,其实是老美军棉袄  保暖又有型的帕克大衣可以说是冬日里的型男必备款。随便拿一件套上出门,都能在保持温度的同时又不失风度。  帕克大衣英文写作Parka,最早指的是由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发明的以驯鹿皮或是海豹皮制作的大衣。因为出色的保暖性能,“二战”期间美国空军在
期刊
一个朋友曾说,她最大的心愿是老了开一家馄饨店,干净,优雅,所有的馄饨都是自己亲手包的,每个桌子上都配一杯自酿的红葡萄酒。这样的混搭,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听了,心都会微醺。  人内心的旖旎风光,一定是一些细小美好的事物。清晨洒进屋子里的光,或窗外一丝一缕的风声,鸟鸣,夜里宁静的灯光,或一页书,一杯温热的咖啡。如此与一花一草,一人一事,气息相绕,是简单又美妙的相处。  作家迟子建曾在偶然看到阳光经过水晶
期刊
当搞怪叫喊的“好嗨哟!”声音通过手机传进万千青年的耳朵里,短视频类手机App的用户量随着歌词中“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冲上了顶峰。  经历了2016年以前的开发布局后。短视频App的用户和流量在2017年快速增长,2018年迎来了全面爆发。目前市场上已有超过百款短视频App可供下载,今日头条、腾讯、百度、新浪等互联网巨头往往是这些“网红应用”的幕后投资人,强大的资金投入和流量推广,让许多年轻人成了“
期刊
1860年,来自侵略者的一场大火,让圆明园地面建筑毁于一旦。侵略者把“能带走的都带走,带不走的都打碎”,大多数瓷器也就随着那场灾难埋于地下。经过100多年的沉淀,现在圆明园地下1米左右的地方埋藏着大量的遗存,它们被现代的渣土垃圾覆盖。  圆明园近期启动了“修复1860”项目,主要针对10万瓷器碎片展开修复工作。这是圆明园近年来最有系统性、规模最大的一次文物修复。  大小和颜色不一的瓷器碎片整齐排列
期刊
近年来,一些城市陆续出现一个新去处——失恋博物馆,里面展出的大多是失恋者捐献的纪念物,以及这些物品背后的故事。与以往人们通常认为“失恋”等同于“失败”“失去”的理念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在爱情“遗物”中,看到的是过去那段曾经美好而纯粹的感情。  失恋博物馆让人们看到了“放下”所蕴含的强大而温暖的力量,让失恋者能够向逝去的情感做出体面而正式的告别。成都:这里,不只有爱情  一条男生手织的白色围巾,一个女
期刊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每到一个外邦国家,不是凭法力闯关,而是走法律途径,师徒必定先去倒换通关文牒,盖印押花。这体现了对于国际交往规则的遵守。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凭证。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通过“符”“节”“验”“封传”等凭证打交道。《周礼》云:“凡通达天下者必须有节,以传辅之。”战国时,商鞅外逃边境,住店时因查验证件不过关而“作法自毙”。因“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到了唐代,因为“一带
期刊
有人说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就是《史记》的“刺客列传”,尽管只讲了5个人——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这五位刺客并不以刺杀谋生。比如,曹沫的第一职业是鲁国将军,而其他四位可以说是“士”。  鲁庄公好战,总喜欢发动对邻国齐国的战争,打又打不过,曹沫三战三败,只得割地求和。两国国君在举行签字仪式时,曹沫突然拔出匕首,劫持了齐桓公,逼迫交还刚刚割去的土地。齐桓公惊呆了,这种打不赢就搞绑架的方式以前还真
期刊
公元1139年5月20日,一纸加盖了教皇英诺森二世印章的教令被从罗马发往欧洲各地。在这封信中,英诺森二世痛斥十字弩是“魔鬼的武器”,称它“残酷、非正义并败坏人的道德”。基于上述原因,教皇宣布今后欧洲任何领主都不得将该武器用于“基督徒之间的战争”,违反者将被施以“绝罚(开除教籍)”。  十字弩之所以惹教皇心烦,无非是因为它是一种“逆袭神器”。在中世纪,打仗原本是一种技术含量极高的“专业运动”,培养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