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故事识字教学法”的心理学意义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yueshen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在教学实施上,提倡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以增加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其目的就是让小学生喜欢听,乐意读,主动记,使抽象的汉字具体化,静态的汉字动态化,复杂的汉字简单化。而“故事识字法”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这是广西玉林某小学李老师的一个课堂实录片段(结合课后她的感受整理而成,为了体现课堂原生态,故以第一人称叙述)。
  “铃铃铃!”我面带微笑走上讲台,开始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新的内容——《归类识字之丁丁冬冬学识字》(二)。我在黑板上写“游”字,接着请学生说出它的结构,你是怎么记住的。很多学生说,是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氵”,中间是“方”,右边上是“人”,下边是“子”,我听后喜形于色,心想,孩子们真不简单,这么快就记住了。于是我放心让他们在下边写这个字,过了一会儿我下来巡查,越看越不对劲,很多学生根本不会写。于是我马上再一次强调“游”字的结构,但收效甚微,怎么办呢?突然,我的脑子里闪过一种想法,于是说:“同学们,你们想游泳吗?”同学们一听,马上来了精神说:“想。”我卖了个关子说:“但游泳需要有谁陪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大声说:“大人陪同。”我趁机引导说:“不错,要有大人陪同,所以,‘游泳’的‘游’字就是一个大人(人)陪着他的孩子(子)去到一个有水的地方(方)游泳。”(边说边指着“游”的部件)。同学们听后有的说:“啊!原来这个字这么简单。”有的说:“太好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字。”有的说:“老师,这种方法记生字太好了,你能教我们吗?”我知道我已点燃了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我说:“我当然愿意教给你们,其实很简单,就是给生字拆部件编故事。比如‘束’字:有一个老农,上山打柴,他砍了很多树枝,用绳子绑得结结实实的,所以‘木’表示很多树枝,‘口’表示用绳子捆树枝时的样子。”有的孩子听了高兴地说:“太简单,太有趣了。”有的孩子干脆跳起来,兴奋地说:“我会了,我会了!我也来编一个故事。”有的孩子也抢着说:“我也编一个!”我看到了一张张跃跃欲试的面孔,心里可乐了,于是不失时机地说:“现在就来一次生字拆部件编故事比赛,把本课的生字编成故事说出来,越多越好。看谁是编故事大王。现在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或自己想想。”孩子们乐开了,忙开了,一会儿与同学讨论,一会儿自己独立思考,一会儿在纸上写写画画,谁都不甘落后,人人争当故事大王。过了一会儿,吕**同学首先说:“‘笔’,有一天,小刚捡到一根小竹子(竹),就在竹子的一端安装上一束毛(毛),这样就成了一枝笔了。”梁*同学说:“‘克’,这个问题真难,不过有十个(十)聪明的小兄弟(兄)克服了它。”话音刚落,“调皮鬼”邓**同学就抢着说了:“‘拐’,在街头,爸爸开着汽车,手(扌)一用力,口喊一声‘转’,车子立刻拐了个弯。”就连平时最不爱发言的杨*同学,现在也站起自信地说开了:“‘徒’,有两个人(彳),走到一座寺庙里,请求一们师傅收他们为徒。”“老师,老师,我不但能说,还可以表演出来呢!”最活泼的曾**迫不及待地大声喊,露出一副准备上场的表情。我兴奋地说:“那好,你就上来表演给大家看看。”只见他找了一位长头发的女同学彭**上到讲台来,让她坐在椅子上开始拨弄她的头发。小曾一边把她的头发分开两边,然后再扎起来,一边说:“‘扮’,彭**要上台表演节目了,我用手(扌)帮她分(分)头发,打扮打扮。”“好极了,好极了。”全场的同学不约而同地大声喝彩,同时以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一堂课在这充满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
  无疑,这堂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李老师在教学中紧紧地将汉字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李老师这种教学特点和方式方法,我们姑且称之为“故事识字法”。“故事识字法”不仅符合汉字特点和规律,而且有着充分的心理学依据,具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意义。
  1.“故事识字法”充分体现了汉字的特点和规律
  汉字是非常独特的“方块字”,独体字少,合体字多,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而且是表意文字。在合体字中,形声字最多,约占80%以上。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是: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在字形结构上大都有基本字(声旁),基本字加偏旁部首(义旁),就构成新的合体字。这就是汉字中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这种构字特点使汉字易于学习、掌握,是汉字的优越性。因为规律明显,所以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同时,汉字传承着丰富的中华文化,本身就有着千变万化的结构,每个汉字或显或隐都有着一个优美的故事,每一个方块字,都散发着奇妙多姿的形象之美,都含有丰富深刻的内涵,这就为“故事识字法”教学提供了内在依据和可能性。
  2.“故事识字法”符合小学生的注意发展特点
  小学生注意发展是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有三个比较明显的表现:一是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低年级学生刚离开幼儿园不久,还不完全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上课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思想“开小差”,分散注意,摆弄一些玩具,做小动作。在做作业时,也往往需要有老师或家长的督促,他们神经系统活动的内抑制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二是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因此,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三是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小学生由于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充分发展,一个兴奋中心的形成往往波及其他相应器官的活动,面部表情、手足乃至全身都会配合活动,所以注意表现出明显的情绪色彩。
  显然,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维持时间短,容易疲劳,注意的稳定性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因为小学生不能长时间“正襟危坐”地听课,“故事识字法”就成为识字教学较好的选择。
  3.“故事识字法”符合低年级小学生识记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效果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有意识记的增长速度更为明显。一般来说,小学生入学时,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随着年级的增长,有意识记效果赶上无意识记效果,最后有意识记的效果超过无意识记的效果,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从记忆方法上说,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在头脑中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容易记住,低年级小学生主要采取机械识记的方法,又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逻辑思维欠缺,对学习材料不易理解,也不会进行信息加工,因而在学习功课时较多地运用机械识记。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当他还没有理解汉字的含意之前,都是“没有意义”的,而“故事识字法”能将“枯燥、复杂”的单个汉字转化为“有意义、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学效果自然会更好。
  4.“故事识字法”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概括来说,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强,他们的认识和思维过程总与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总是对自己见到、摸到、嗅到、听到的事物感兴趣,并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抽象概括能力弱,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总是借助于对直观事物的了解;三是有效思维的时间短,这是由低年级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所决定的;四是思维浅显、不深入,这是因为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不强,在遇到困难时不能深入地思考,只考虑表面;五是思维缺乏灵活性。低年级小学生往往不考虑客观条件的变化,常以旧经验来解决新问题。
  可见,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他们还很难理解也不可能感兴趣。低年级小学生这些思维特点,就要求教学活动中注重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并且采取灵活、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而“故事识字法”正好能满足这种要求。众所周知,低年级小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听故事。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丰富的想象力,把字形复杂的汉字的几个部件利用故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一个个抽象的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汉字就不再是单调、枯燥、抽象的笔画组合,而是变得富有灵气,充满趣味性,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其他文献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代王夫之也将“意”(即文章的主题)比喻为三军的统帅。决定文章优劣和品位的最重要因素是立意。立意就是开宗明义,或者卒章显志,确立文章的主题,揭示中心思想或者观点。  一、引导确立正确、深刻、新颖、高远的主题思想  1.咬准正确不放松  正确就是指文章的主题要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的政治立场,积极向上,不片面,不偏激,脱离低级趣味,不阴暗。目前学生作文中立意不
我国的中小学数学教学有着很好的传统,其中在数学训练设计与实践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数学训练方式,诸如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问”等。当前,在推进数学新课程以及加强教学有效性的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些传统的数学训练方式,使之真正起到举一反三的功效,发挥出新的教学活力和价值,有待广大数学教师进一步思考与实践。  一、一题多“变”:把认知冲突引发为有效
有幸听了两堂科学公开课,执教者数量繁多的各类材料让人眼花缭乱,佩服执教老师准备充分的同时,也为自己以后的教学捏了一把汗,如此准备如何应对正常的教学?光搜集这些材料就耗尽精力了。  在评课时,资深的教研员就提出了“课堂成本”这个观点,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依靠堆砌大量材料来“丰富”我们的科学课堂,我们不要!应该想办法从调整教材的切入点入手,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地利用教材,尽可能地减少准备材料,降低课堂
一、研究目的    “屡错屡改,屡改屡错”现象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学生在同类数学问题上出现错误,通过改正、订正,结果还是出错,屡次循环,不断出现,这种现象常常令教师困惑,令学生迷茫,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顽症”。另一方面,数学学困生往往存在“屡错屡改,屡改屡错”的问题,这也是导致数学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学困生人数较多。我国小学阶段已经全面实现义务教育,而义
区别于完小和完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特点体现在:“一体化”的小学与初中教育,配合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年限规定的办学模式,具有“一以贯之”和“规模集聚效应”。体现了“l l>2”的效应。尤其是我们美术学科的教师,完全可以跨中小学年级任课。有充裕的条件研究和实施中小学教育的各种衔接措施。然而,长期以来中、小学美术教学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却在学校中暴露无遗。九年一贯制美术教学的衔接和优化问题已然摆在每个美术教师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言”“意”交融,引领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品,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品味积累、对表达方法进行揣摩把握、对语言技巧进行习得领会。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安排循环往复的“引读”,或解疑,或整合,或升华情感,能创设出多种教学情境,以情激情、以言激情,达到“一唱三叹有遗音者矣”的效果。  一、引读在需要解疑处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内化的“会意”过程,教学中以(引)读代讲,能避免过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在品德课教育方法上应有新的改革。就品德课教材内容本身而言,它是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教材编写的原则就是知识要求与行为要求结合起来。在讲清观点、道理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落实在日常学习生活实处,引导学生言行统一。为了使品德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使每位学生都能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真正的美德,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自从教以来,我使用过两个版本的教材。一是六年制的浙教版教材,二是北师大版的新教材。可能本人有怀旧情结,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会时常拿出老教材来翻翻。几番比较,感慨颇多。本文选择其中的一个视角,谈谈新老教材中引课方式的变迁,并希望能对新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会有所帮助。  在六年制的浙教版教材中,几乎每节课的最前面都有一个环节——“准备题”。准备题的内容以旧知识为主,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搭桥铺路,为
时至今日,教育科研作为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一线教师教学思考、问题研究、专业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一线教师都曾经,或正主持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许多名师,也正是在经历了课题研究之后,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显然,教育科研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研究内容不明确,研究过程设计不
摘要:探索新兴技术竞争优势的测度方法,有助于我们把握技术前沿的竞争态势,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采用四象限图示分析方法和雷达图示分析方法,借助Relecura专业知识产权分析平台,以细胞免疫治疗为实证,对技术主体的综合竞争优势和高产机构在主要技术领域、子领域、IPC代码的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就专利技术战略布局的前瞻性指标而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两个机构最具有前瞻性。就创造高价值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