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沙柳河河源区降水同位素云下二次蒸发效应

来源 :地球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love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源地区的水源储蓄和涵养能力,深刻影响河流的水资源补给与供续,研究河源地区降水同位素的二次蒸发效应有助于深入理解河源区降水循环过程.选取2020年5~9月青海湖沙柳河河源地区的逐月降水同位素数据,利用基于稳定同位素的Stewart雨滴蒸发模型,计算了青海湖沙柳河河源地区雨滴蒸发剩余比(f),以及蒸发分馏的氢氧同位素组分(△δ18O、△δD和△d),探讨了研究期内△δ18O、△δD、Ad和f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青海湖沙柳河河源区5~9月地面降水同位素δDp、δ18Op和d-excessp平均值分别为-3O.93‰、-6.67‰和22.42‰;云下降水同位素δDc、δ18Oc和d-excessc平均值分别为-49.57‰、-11.16‰和39.70‰.云下二次蒸发效应使降水d-excess值发生贫化.(2)沙柳河河源区5~7月f和△d均值分别呈上升趋势,7~9月呈下降趋势,云下二次蒸发效应5月最大,7月最小.(3)沙柳河河源区5~9月f与△d线性斜率为0.63‰/%,当雨滴蒸发剩余比在90%以上时,线性斜率为0.97‰/%.(4)沙柳河河源区云下二次蒸发效应主要受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VPD和雨滴直径影响,其中雨滴直径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沙柳河河源区水循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1嵌套全球耦合气候模式CCSM3全变量强迫瞬变试验(TraCE-21 ka)模拟结果,通过动力降尺度方法再现了中全新世中国区域气候精细分布.与现代相比,中全新世中国区域气温夏高冬低,年振幅大;降水北多南少,夏季风强,雨带偏北.基于敏感性试验结果探讨地表植被、海温和温室气体变化对中全新世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植被的作用高于海温及温室气体,是影响中国夏季气候的关键因子.以现代植被替代中全新世植被的试验表明植被改变会引起地表反照率的显著变化,从而引起地表对太阳辐射吸收差异
黄土高原北部的绥德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通过对黄土-古土壤的研究对比可以探索该区的古环境气候特征、环境变化信息等相关问题.本文对绥德黄土-古土壤进行常量、微量、稀土元素测试分析,并与其他地区黄土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 表明:绥德地区黄土-古土壤的主要化学成分以SiO2、Al2O3、Fe2O3和CaO为主;与风化程度、成壤强度和各种气候代用指标相关的地球化学参数指示,绥德黄土大部分处于气候干冷的低风化程度阶段,只有S2古土壤形成时期成壤作用较强,风化程度中等,降水最多,
本文对织金地区海相磷块岩中钇的富集过程进行研究,探讨沉积速率、富集的空间、力度要素(如富集段次、富集厚度、水动力条件、富集作用强烈作用)、吸附作用和替代作用等因素对钇的富集过程的影响.结果 表明:1)沉积速率越快,可能不利于钇的富集,沉积速率越慢,可能更有利于钇的富集;2)经历的富集段次越多,富集程度越强,越有利于Y富集,经历的富集段次越少,富集程度越弱,越不利于Y富集;3)经历的富集厚度越厚,越有利于Y富集,经历的富集厚度越薄,越不利于Y富集;4)水体越浅,水动力条件越强,越有利于Y富集,水体越深,水动
本研究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5个区域大气本底站:临安、金沙、龙凤山、上甸子和瓦里关,同步采集了PM25样品,分析了其中的非极性有机物:多环芳烃、正构烷烃和藿烷类化合物.结果 表明,上甸子和龙凤山的多环芳烃平均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站点,分别为35.2±25.6 ng/m3和27.5±16.8 ng/m3;藿烷类物质的浓度在上甸子和临安出现高值,分别为2.72±1.78 ng/m3和2.47±0.990 ng/m3;正构烷烃浓度以临安最高,为86.7±40.6 ng/m3.对各站点多环芳烃和藿烷类化
本文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临夏盆地13.0~4.3 Ma沉积地层剖面样品进行检测,根据样品中正构烷烃、正构脂肪酮-2和正构脂肪酮-3的分布特征,揭示了正构脂肪酮对环境气候的指示意义.正构脂肪酮-2、正构脂肪酮-3与正构烷烃具有相同的有机质来源.其中正构脂肪酮-2的C-21/C222及正构脂肪-3-酮的C-211/C+23比值变化与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与环境条件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环境温度及湿度等变化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正构脂肪酮-2、正构脂肪酮-3的高、低碳数优势的转化指示研究区在13.0~4.3
放射性碳同位素加速器质谱(ASM14C)测年法是湖泊沉积物定年的主要方法,并且是全新世年代学研究的热点.随着对全新世古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的深入,选取不同介质定年可能对年代模型的准确性造成误差,进而影响到气候指标的解译.本文选取贵州东北部梵净山九龙池沉积物中树枝、树叶、树皮、种子等植物残体和全样有机质作为测年介质,利用ASM14C进行定年.结果 表明,相比全样有机质,使用植物残体定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碳库效应的影响.但相比于原位沉积且生长年限较短的叶片,树枝的定年结果偏老,不是一种理想的定年介质.另外,根
受多重导水介质影响,喀斯特流域水循环过程复杂,只以水分为研究对象的水文学方法难以刻画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受喀斯特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稳定氢氧同位素赋予岩溶水指纹信息,为解译喀斯特流域水循环时空演变与水文功能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论文选取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月尺度的高空间分辨率的水样采集,结合聚类分析和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析流域岩溶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和反映蒸发分馏程度的Lc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研究喀斯特流域降雨混合、水文连通性及水流路径等水文作用.结果 表明,研究区雨季岩溶地
地铁轨道交通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但作为较封闭的地下空间环境易导致氡积聚,对于工作人员和乘客存在潜在的电离辐射暴露风险,有必要进行监测评估.贵阳地铁1号线于2018年12月开通运营,所穿越地层主要为碳酸盐岩,该地层风化过程中常常产生氡异常,尤需引起关注.本研究利用RAD-7电子测氡仪,分别于2020年7月29日和2021年1月7日对该地铁全线20个地下站点及车厢中空气氡浓度进行监测,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估算人员暴露剂量,评估潜在健康效应.结果 表明:贵阳地铁1号线氡浓度水平为9.6~
通过测定贵州丹寨县主要水稻种植区30件水稻土及对应的水稻中硒和重金属的含量,分析硒和重金属Cd、Hg、As、Pb在根系土及对应水稻中的分布特征,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和pH对硒和重金属在土壤-水稻系统中迁移的影响.结果 表明:该地区水稻根系土中硒含量变化范围为0.27~0.98 mg/kg,平均值为0.65 mg/kg,70%的样品达到富硒土壤标准,但是仅23.3%水稻籽实样品达富Se大米标准.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较大,特别是Hg和Cd,其中80%的样品Hg超《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
为了探究碳酸盐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重金属元素迁移规律及重金属的富集机理,本次研究以贵州省都匀市及其周边地区寒武纪地层出露的碳酸盐岩风化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碳酸盐岩酸不溶物的提取试验研究重金属在基岩中的赋存特征,并结合质量平衡法探索重金属的迁移特征,初步讨论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机制及其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Ca、Mg元素大量淋失所导致的体积和质量的巨大损失,是造成风化土壤重金属相对富集的主要原因;而部分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释放的重金属以多种形式滞留于残积土中,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富集程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