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写整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简单说就是“先读后写、以写验读”——其中,“先读后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逻辑,学生需要经过略读、细读、精读等活动,对阅读文本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融合所思所想、所见所悟,然后转化成书面文字。“以写验读”突出了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性,即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学生语言思维训练,将英语作文好坏作为判断阅读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侧重点不同,读写整合所采用的开展模式也有较大区别,本文将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3 TravelJournal的Using language(Part2 A night in the moun-tains)文本内容,提出以下四种开展模式。
一、感受语境,借鉴佳句
Travel journal(旅游日记)是典型的记叙文,从内容上看,作者娓娓道来,记录了湄公河旅行的见闻和感受。在这样一种旅行者的视角下,文本语言多是感性且优美的,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中英文语境差异,避免英语直接翻译为汉语而丧失语言美感。例如“The lakes shone like glass in the settingsun and looked wonderful.”采用直译思维,可以翻译成“湖面反射的夕阳像是玻璃一样,看起来非常棒”,语义理解上是没有错误的,但阅读体验上如同白开水。从词汇积累、句式运用等基础层面出发,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语境,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感受语言的魅力,形成强烈语感。
例如,将上句翻译与中国诗词意境相结合,先让学生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语境特点,再回过头来翻译这句话,转化为“夕阳之下,如镜般的湖面泛着粼粼波光,令人心旷神怡。”这种立足跨文化交际语境的翻译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在落笔成文之际,学生对于佳句的借鉴形式也更加灵活。
二、问题引导。复述迁移
从旅行日记的角度审视Travel journal文本,作者所记录的内容大多为客观事实,即便夹杂着一些修辞手法及个人感悟,并不影响学生以“读者”身份进行内容复述。前提是学生必须深入细致地阅读整篇课文,然后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及表达习惯,系统而概括地将文本要素呈现出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记叙内容转化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问题线索”下,重新梳理自己的复述架构。这种状态下的复述就不再是简单的“内容重复”,而是语言思维参与下的“复述迁移”,即学生在阐述文本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地加入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例如,将"Along the way children dressed in long wool coatsstopped to look at us.”改成疑问句“Why are the chil.dren looking at us?”以此为节点,此前的段落都可以作为复述迁移的内容,如“因为我们的样子看起来像是雪人在骑车”,隐含着“很滑稽”的潜台词,学生可以据此进行复述扩展。
三、关联自身,改写样本
如果将“读”视为英语信息接受机制,将“写”视为英语信息表达机制,那么实现“读写整合”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改”。一方面,改写是以阅读教学文本为基础的,为学生提供了完整严谨的参照物,避免出现言之无物、主次不分的情况。另一方面,改写意味着身份的转换,即从阅读者转换为写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很好地融入学生自身的体验。例如Travel iournal采用了常规的“三段式”结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体验等交代得非常清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改写的过程中,模仿当前的架构,将自己的经历用恰当的词汇描绘出来。当然,改写不限于当前文本框架,学生在了解整个阅读文本之后,还可以将“旅行日记”改写成书信、对话、戏剧等形式。
四、体裁变换,论证观点
Travel journal是一篇记叙文,符合“游记”题材的基本组织方式,如文中有着清晰的时间线。从阅读教学创新目的出发,记叙文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将它转变成一篇“旅游科普”的说明文,或者对西藏、湄公河、雪山等要素展开介绍的应用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途径收集素材作为论据,论证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在此基础上,利用“读写整合”展开的阅读教学形式也将更加丰富,例如将单一的文字说明,转化成PPT形式、视频形式,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例如,文章中写到“Have you ever seen snowmanride bicycles?That’s what we looked like!”,但結合前文中的“it was autumn”,不了解地理气候的学生可能会奇怪,秋天就会这么冷吗?这就需要学生收集西藏地区的地理、气候、海拔等知识,将其转化成科普论文体裁。
综上所述,“读写整合”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展开阅读教学,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效。
(作者单位:新疆富蕴县高级中学)
一、感受语境,借鉴佳句
Travel journal(旅游日记)是典型的记叙文,从内容上看,作者娓娓道来,记录了湄公河旅行的见闻和感受。在这样一种旅行者的视角下,文本语言多是感性且优美的,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中英文语境差异,避免英语直接翻译为汉语而丧失语言美感。例如“The lakes shone like glass in the settingsun and looked wonderful.”采用直译思维,可以翻译成“湖面反射的夕阳像是玻璃一样,看起来非常棒”,语义理解上是没有错误的,但阅读体验上如同白开水。从词汇积累、句式运用等基础层面出发,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语境,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感受语言的魅力,形成强烈语感。
例如,将上句翻译与中国诗词意境相结合,先让学生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语境特点,再回过头来翻译这句话,转化为“夕阳之下,如镜般的湖面泛着粼粼波光,令人心旷神怡。”这种立足跨文化交际语境的翻译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在落笔成文之际,学生对于佳句的借鉴形式也更加灵活。
二、问题引导。复述迁移
从旅行日记的角度审视Travel journal文本,作者所记录的内容大多为客观事实,即便夹杂着一些修辞手法及个人感悟,并不影响学生以“读者”身份进行内容复述。前提是学生必须深入细致地阅读整篇课文,然后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及表达习惯,系统而概括地将文本要素呈现出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记叙内容转化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问题线索”下,重新梳理自己的复述架构。这种状态下的复述就不再是简单的“内容重复”,而是语言思维参与下的“复述迁移”,即学生在阐述文本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地加入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例如,将"Along the way children dressed in long wool coatsstopped to look at us.”改成疑问句“Why are the chil.dren looking at us?”以此为节点,此前的段落都可以作为复述迁移的内容,如“因为我们的样子看起来像是雪人在骑车”,隐含着“很滑稽”的潜台词,学生可以据此进行复述扩展。
三、关联自身,改写样本
如果将“读”视为英语信息接受机制,将“写”视为英语信息表达机制,那么实现“读写整合”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改”。一方面,改写是以阅读教学文本为基础的,为学生提供了完整严谨的参照物,避免出现言之无物、主次不分的情况。另一方面,改写意味着身份的转换,即从阅读者转换为写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很好地融入学生自身的体验。例如Travel iournal采用了常规的“三段式”结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体验等交代得非常清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改写的过程中,模仿当前的架构,将自己的经历用恰当的词汇描绘出来。当然,改写不限于当前文本框架,学生在了解整个阅读文本之后,还可以将“旅行日记”改写成书信、对话、戏剧等形式。
四、体裁变换,论证观点
Travel journal是一篇记叙文,符合“游记”题材的基本组织方式,如文中有着清晰的时间线。从阅读教学创新目的出发,记叙文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将它转变成一篇“旅游科普”的说明文,或者对西藏、湄公河、雪山等要素展开介绍的应用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途径收集素材作为论据,论证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在此基础上,利用“读写整合”展开的阅读教学形式也将更加丰富,例如将单一的文字说明,转化成PPT形式、视频形式,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例如,文章中写到“Have you ever seen snowmanride bicycles?That’s what we looked like!”,但結合前文中的“it was autumn”,不了解地理气候的学生可能会奇怪,秋天就会这么冷吗?这就需要学生收集西藏地区的地理、气候、海拔等知识,将其转化成科普论文体裁。
综上所述,“读写整合”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展开阅读教学,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效。
(作者单位:新疆富蕴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