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对外贸易与中国就业增长

来源 :金融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ydm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对一国就业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利用1997—2009年中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外贸易及二者之间的交互效应对就业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发展;对外贸易;就业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1-0009-05
  
  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作为一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1984年以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金融得到了较大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对外贸易总额达22072亿美元,占同期GDP的比重达到44.94%。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将始终面临持续上升的就业压力,在2009年失业率达到4.3%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推动就业增长已经成为一国的头等大事。而对外贸易产业和金融业已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对就业增长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渠道(产业内就业)来解决,也可以通过间接渠道(带动就业)来解决。而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就业增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效应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如何,这都需要用实证检验来证明。国内外关于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文献研究较多(杨小玲,2009),但把两个部门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其对就业增长影响的文献则较少。而金融与贸易是相互影响的,故本文主要通过实证研究来探讨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对就业增长的作用,以期为解决中国就业压力问题提供相关的政策措施。
  
  二、作用机制分析
  
  金融发展对就业效应的作用机制,一般认为是金融深化通过提高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和降低实际利率,会推动金融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增加就业(爱德华·S·肖,1989)。本文认为金融发展作用于就业增长,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来进行。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社会公众最基本的生活层次需求得到满足时,会逐渐派生出对金融产品及其服务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金融产业规模相应地扩大,这种需求拉动型的规模扩大会直接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从而增加就业(杨艳琳、陶新桂,2004)。同时,资本的本质是逐利,依附于资本而发展的金融产业其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在其内在发展需求和外在竞争压力的双重作用下,金融产业各部门为了生存不得不根据市场导向做出合理的战略调整,积极地创新出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这是金融发展的直接就业效应。金融发展的间接就业效应则是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推动不同行业的成长,促进产业结构变迁,带动就业增长来实现的。
  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表现在,当一个劳动力充裕的发展中经济处于一种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开放状态时,这一类经济会呈现两个显著特征:第一,本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低下,因此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有比较优势。第二,资本要素的投资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就是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和资本密集程度的提高,资本的报酬率就要不断地下降。因此,资本要素就会从报酬较低的发达国家流向报酬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在上述两个因素的作用下,发展中国家就可以一方面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大力推动出口,通过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另一方面。通过本国劳动力要素与国外资本要素的结合,突破原有资本要素短缺的制约,起到扩大本国就业的作用。由此可见,对于开放经济下就业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讲尤其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从出口与进口对就业的影响来进行分析,出口是国外部门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对商品的需求进而派生出对生产商品所要求的劳动力的需求,出口的扩大在一般情况下有助于扩大本国国内的就业总量。进口对国内就业的影响较为复杂,一般来讲,普通消费品的进口会对国内生产产生替代作用,减少国内生产部门对劳动力的雇佣;而对进口国所不生产的资本品(机器、成套设备等)的进口,由于需要劳动力与机器设备等相配套,一般会增加国内的就业。
  
  三、模型设定及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定
  在对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的文献中,生产函数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基本分析框架,本文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检验对外贸易、金融发展对就业效应的影响。开放条件下扩展型的总量生产函数:
  


  在(1)式中,Y为社会总产出,K为资本投入,L为劳动力投入,T为贸易因素,A为技术水平。假定技术水平(A)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带动而不断变化的。而金融发展主要通过动员储蓄、增加金融投资资源、监管技术革新投资项目以及减少投资风险等途径,推动技术发展。鉴于本文分析的需要,认为技术水平的发展主要受储蓄转化为投资效率的影响,故用金融发展变量(Finance)替代,(1)式可变为:
  


  为探讨对外贸易、金融发展对就业增长关系,需对(2)式进行转换处理,并进行回归分析,将(2)式进行对数处理得到线性对数计量模型如下:
  


  同时金融和贸易是一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故本文引入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交互乘积项(Finance*T),因为交叉乘积项的引入不仅反映了金融变量与贸易变量之间的内在互动机制,而且有助于消除变量间的内生性问题,可以更好地检验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交互作用对就业效应的影响。由于地方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反映影响就业的因素,本文引入控制变量Exp。由于中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地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全局,采用面板数据。则(3)式可变为:
  


  在式(4)中,下标i表示省区,t表示年份。各变量设计解释如下:La为被解释变量,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来衡量,代表就业增长。Yit为各省生产总值增长率,代表经济增长,本文用不变价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GDP)来衡量;Finance代表各省金融发展水平,由于中国缺乏各省市金融资产和M2的统计数据,故不能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戈氏和麦氏指标来衡量各省的金融发展水平:同时在我国直接融资占比较小的情况下,企业主要把向金融机构的借款作为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故采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GDP比重(Finance)来衡量中国各省市金融发展水平。关于对外贸易的指标,则采用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T)来表示。在二十世纪90年代我国“出口导向”外贸政策的影响下,各省市的对外贸易都得到了较快发展。由于地方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反映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本文引入控制变量:地方财政支出占当年名义GDP的比重(Exp),用来衡量各省区 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显然,这一比重越大,表明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越高。u为随机扰动项,其服从均值为O、方差为δ2的正态分布。
  (二)数据来源
  较多分析中国省际的数据,往往忽略对重庆和西藏两省市的研究,为了分析的全面性,加之重庆于1997年设立直辖市,故本文使用1997—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31个省(市)地区进行分析。除特殊说明外,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各省市《2009年统计公报》。由于进出口贸易额是以美元单位计,因此将当年的出口、进口贸易额分别按当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换算成以人民币为单位。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1所示。通过表1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严重不平衡的。为了消除各变量间的异方差,在进行回归分析时,对这些变量都进行对数化处理。
  
  四、计量结果和解释
  
  关于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Hsiao(2003)认为它不仅可以扩大样本量,而且可以增加自由度,减少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的影响。由于面板数据包括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为确定面板数据模型的具体形式,首先构造F统计量用于比较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估计模型,原假设为不同个体的模型截距相同,即应建立混合估计模型;备择假设为不同个体的模型截距项不同,即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然后利用Hausman检验判断应当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还是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当Hausman检验在10%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时,应报告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如表2所示,检验结果表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优于混合估计模型,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又优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因此应当更加依赖个体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
  


  


  


  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人均国民收入、金融发展、对外贸易及政府支出对就业增长的影响都为正,并具有显著性,这也与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相吻合。为了更好地分析金融发展、对外贸易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本文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EGLS)对随机效应模型的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性进行纠正,得到表3(见下页)所示的拟合结果。
  根据表3的回归模型结果,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第一,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分析,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对其进行实证研究正好支持了这一结论。在对1997-2009年31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的模型中,模型Ⅰ、Ⅱ、Ⅲ、Ⅳ、Ⅴ经济增长的系数为正,说明二者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这意味着,当一个社会经济处于增长态势时,其就业效应愈加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历届政府都十分强调经济增长的原因。
  第二,对外贸易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对外贸易对就业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这是因为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出口导向”战略的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而对外贸易出口产品中,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对商品的需求进而派生出对生产商品所要求的劳动力的需求,出口的扩大在一般情况下有助于扩大本国国内的就业总量。这可以较好地解决就业增长问题。这也与众多学者研究分析的结果一致。
  第三,金融发展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模型Ⅰ、Ⅱ、V的金融发展回归系数为负值,这进一步确认了谈儒勇(1999)、黄嵩(2007)等人的研究结论。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存在金融抑制,在融资活动中对于非国有经济往往采取歧视性待遇,大量的金融资源配置到了无效率的部门,资本与良好的投资机会相分离,大量的资金在低效率的环节流转。
  第四,对外贸易与金融发展互动效应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在模型Ⅲ、Ⅳ、Ⅴ中交互变量的回归系统为负,这意味着对外贸易与金融发展并没有如金融深化理论预期那样通过利率——储蓄——有效投资传导机制促进对外贸易发展,进而未能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其原因在于:一是我国金融改革滞后于整体经济体制改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故不能和对外贸易较好地形成互动作用。二是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相比,对就业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
  第五,政府支出变量的系数大都显著为负,这说明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从而使大多数吸纳劳动力的中小企业得不到有效的贷款。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作为经济转轨国家,政府所设计的是一套通过国家信用动员金融资源向国有经济注资的国有金融制度,在动员、控制金融资源,支持和监督国有企业资金使用方面具有强有力的作用,但在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方面存在严重的扭曲。需要说明的是,在1997年和2008年两次受国际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增加支出、确保就业的政策效应是明显的,本文未对这两年数据进行剔除。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7-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分析,证实了如下结论: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仍是推动我国就业增长的动力,而金融发展、对外贸易与金融发展的交互项与就业增长之间在部分情况下呈负相关关系。在目前中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经济发展应更多地强调发展的质量,强调各种因素间的协调作用。为此,本文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议:
  (一)对外贸易的作用不可忽视
  虽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根据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贸易是一国财富增加的途径,特别是在当今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对外贸易发挥的作用更大。今后发展对外贸易的重点,应注重进出口商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同时应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扶持力度,这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具有较好的作用。同时我国的贸易发展战略必须与就业目标相协调,在相关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将就业作为政策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大金融发展的扶持力度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探讨金融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并不能完全囿于内生增长理论等宏观层面分析,而应把研究视角细化到金融中介体、金融市场等金融资源的微观作用机制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政治体系、文化环境与管理制度的分析。
  (三)注重金融与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
  金融和外贸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分析上来说,二者会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特别是在目前全球金融扩张的情况下,要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和完善金融与贸易之间的协调机制,以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
  (四)政府绩效考核标准应由“量”向“质”转变
  由于财政分权造成的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地方GDP和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必然会过度地干预经济发展。且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不一样,地方政府干预的程度因而会不同,这不仅会使得各地区金融发展、对外贸易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存在差别,在这种差别作用影响下,其对就业增长的效应也会存在不同的效用。因此,为了减少政府干预,政府绩效考核标准应由“量”向“质”转变,注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会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以及DEA-Malmqul‘st指数法对2002—2008年我国南方某省各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测算,并使用系统GMM动态面板对金融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值进行回归,在教育、外贸依存度和资本形成等要素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发现:以股票市值与贷款余额之比表示的金融结构,以贷款与存款之比表示的金融效率能够改善全要素生产率;而小银行的贷款占比却没有起到改善作用。  关键词:金融发
期刊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济南250021)  摘要:本文依据相关统计数据,从实证角度对1978年-2010年我国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特点和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间投资;政府投资;比较研究
期刊
摘要: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是我国在艺术品金融化道路上的一种探索形式。本文详细介绍了天津文交所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推行主体、上市流程和主要交易规则,就其运营以来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艺术品金融化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艺术品投资;艺术品金融化;份额化交易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10-0071-04    艺术品金融化
期刊
摘 要:应急评估是当前应急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针对人民银行应急评估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国内外有关应急评估经验,以层次分析法(AHP)为基本方法,构建了以应急能力为核心指标的人民银行应急评估量化模型,并通过评估案例实证检验和分析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应急能力;层次分析法;评估模型  Abstract:Emergency assessment is a focu
期刊
摘要: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金融部门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索出诸如北京“展业通”等三方参与的多种知识产权质押形式。本文从Q银行知识产权质押业务的市场化发展模式说起,分析了此种模式的起因和优、劣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关系型借贷;知识产权质押;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10-0041-05    一、
期刊
摘 要: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进行传导,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的稳健货币政策调控效应,认为商业银行通过信贷行为调整传导了调控政策,同时也引致了对冲调控策略行为。为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约束力的量级差异,本文以银行信贷期限配置行为和房贷行为为例,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纳入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分析不同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 
期刊
摘要:本文对温州民间金融及其利率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利率监管机制规范温州民间金融发展的实施情况,认为尽管目前温州民间金融利率监管机制还没完全建立起来,但已初具利率监管机制的雏形。  关键词:民间金融;利率监管机制;利率;温州  Abstract:We described the private finance and its interest rates of Wen Zhou,and analyz
期刊
摘要:供应链融资是当前银行业切入物流融资服务领域的新型业务,信用风险在核心企业的集聚是其薄弱环节。博兴县“融物通”融资担保模式运用新型的浮动抵押制度,以第三方监管与回购承诺等流程控制手段对冲了融资信用风险。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浮动抵押;流程控制;回购协议;风险管理  Abstract:Supply chain financing is a new kind of bank business a
期刊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现状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同业历史经验与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对当前银行业资产质量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最后就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银行资产质量管理提出了若干原则与思路,以促进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稳定向好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持续稳健发展。  关键词:资产质量;风险管理;逆周期监管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initial analysis of t
期刊
摘要:金融危机后,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影响其调控经济的能力,不同独立性下的经济调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就是各具特色的资产负债管理。本文分别研究了美联储、日本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和资产负债管理,以期对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资产负债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资产负债管理  Abstract:After the financi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