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舞动全国农林职教的“龙头”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g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别的学校还在为如何进入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运作时,2010至2012年,连续三届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都放在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教育部、农业部又决定将该院作为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
  基地。
  当别的学校的科技创新还在统计有多少论文发表时,他们研制的“草坪草”辐射全国20多个县(市),被江苏省政府确立为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他们推出的“彩叶苗木”已推广到全国25个省(市、区),推广面积4万多亩,被确定为“江苏省农林品种、技术、知识更新三项工程”的重点推广项目。
  当别的学校还在为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发愁时,全国数百家知名企业主动上门要求和他们合作。
  当别的学校还在犹豫要不要校办企业时,该校所办的公司已成为江苏省首批经农业部批准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种业骨干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的作物生产教学工场、种子检测实训室、新品种繁育展示基地,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成功选育了11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
  当别的学校还在探寻如何与产业、社会接轨的路径时,他们的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已成为了江苏老百姓的高科技休闲场所,也由此形成了学校“一主两翼”的校园格局。
  当别的学校还在为跻身国家示范性高职院努力时,他们继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又成为了首批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校。
  类似的事还有很多。
  在全国农林系统的职业院校中,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一直是个弄
  潮儿。
  是什么让他们一直拨弄潮头,舞动全国农林职教的“龙头”呢?
  在该校建校90周年之际,记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近80名职业院校的校长、教务主任现场观摩了该校。从院长巫建华的介绍中,记者明显感觉到:创新让他们抢占了制高点。
  创新职教理念
  作为目前江苏省唯一的农林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2003年升格之初,也曾面临过办学条件差的巨大压力,在众多实力雄厚的职业院校面前,也曾当过“小弟弟”。如何脱困,成为了摆在学校领导班子面前的一大难题。这时,很多人提出,要想办法扩大规模,向规模要效益。
  但学院领导班子想得更深、看得更远。大家一致认为: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改变面貌应该先从理念改起。
  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广泛深入调研,提出了“规模适度、特色鲜明、校园秀美、争创一流”的发展目标,决定实施扩容工程、美化工程、安居工程,确立了“以农为本、突出林业,适度发展涉农二、三产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并且在总结办学和研判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办学理念:“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走产学研一体化
  之路”。
  在实践中,随着对农业职业教育发展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学院发展实践的不断丰富,他们又提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农林人才的践行方式:“课堂移村口、师生到田头、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创立了特色鲜明的“三依托、三结合”的“双师”培养模式,“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式教育、课题化管理、双轮式驱动”的创业教育模式,并确立了“政校行企联动、产学研创并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并重”的发展理念。
  围绕这些理念和方略,经过全院上下的艰辛努力,学院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占地面积由586亩扩大为3512亩;建筑面积从不足7万平方米增加到47万多平方米;实习基地从300多亩增加到2500多亩;年度收入从1700万元攀升到2亿多元。继跻身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后,又成为首批省创业教育示范校。时任农业部部长的孙政才考察学院时感慨地说:“这样的农业职业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视察学院后,欣然题词“导创业于教学,成论文于大地”,以示鼓励。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来院视察后勉励学院要做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的领军学校。
  创新办学体制
  绿色挂毯、无土草坪、人工虫草,只是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众多绿色高科技产品的代表。这些产品不仅紧紧吸引了记者和职业院校长们的眼球,也吸引了普通市民的眼球,成为了一个休闲的场所。
  其实,这两个场所只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两个实践教学场所而已,也是他们创新办学体制的一个
  缩影。
  他们努力争取和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办学,不仅走出了一条低成本轻型化发展之路,而且打造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产业应用推广实体和农林职教集团三大平台,壮大了办学实力。2011年,学院《农科专业工学结合培养高职人才机制与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课题获得江苏省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创新之一:校政携手共建实训
  基地
  2003年,学院得知属地政府一块800亩林地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为此,他们利用学院的科研实力作为保证,争取属地政府划拨800亩林地共建了第一实训基地——江苏农博园;2006年,争取属地政府出资2000万元,与学院共建体育馆;2008年,争取属地政府划拨1850亩土地,转让2万多平方米建筑与学院合作共建了第二实训基地——江苏茶博园。
  这三个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项目,哪一个都是大手笔,哪一个都是双赢的事,被视为政府与学校成功合作的典范,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大增。
  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核心区4379亩,辐射区10000多亩,并建成了园林植物、畜牧兽医等五大教学工场和植物工厂化育苗、植物保护等六大实训中心,可一次提供实训工位数1850个,覆盖了所有涉农专业。两个园区已成为集教学、科研、学生实训、新技术新成果展示以及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平台。这一平台还成为学院与其他高校开展合作的重要载体,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已相继在此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研究生产学研培养基地等。2010至2012年,以校内实训平台为依托,该院连续承办了三届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2011年,教育部、农业部决定将该院作为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基地。   学院领导班子的思想和眼界是助力整个学院创新发展的核心。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前任书记朱洪生、现任书记俞卫东和院长巫建华都有在政府机关工作的经历,办学理念与政策、行业等结合紧密,既能把控宏观大局,又能入手微观细节,使得学院对外合作佳话连篇。
  创新之二:校企联姻增强办学
  活力
  在学院的作物生产教学工场,记者看到学生用剪刀剪下的一小片叶片,也可以培育成一棵种苗。经了解,这是他们与企业直接合作的工场。利用这样的工场,保证了学院教学的技术与市场需求高度接轨。
  其实,这样的合作模式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经多方努力,2004年南京青龙山生态园林开发有限公司出地150亩,出资8000万元,与学院合作创建了江宁校区。2010年学院控股企业——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引入阳光集团投资3000万元,在原股本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又继续完成了增资扩股计划,增强了公司发展活力。2012年,该公司已成为江苏省首批经农业部批准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种业骨干企业。目前,该公司正在准备上市。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作物生产教学工场、种子检测实训室、新品种繁育展示基地,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学院成功选育了11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抢占了农林技术的制高点。
  创新之三:校校合作共享优质
  资源
  根据农业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学院于2004年联合省内外14所职业学校和11家农林企业组建了江苏农林职教集团,创新实施了以“人才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和成果转化链”为内容的集团运行机制。目前,职教集团成员已经发展到160多家。学院分别与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合作开设了林业技术、现代农艺、畜牧兽医三个专本直通专业,联合培养本科层次技能型人才,提升了学院的办学层次和影响力。2012年6月,学院与湖南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席了签约仪式,这对学院发展尤其是对种业科研水平的提升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创新培养模式
  无论是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工场、实习场所,还是在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你分不出来哪个是学生,哪个是老师,哪个是合作企业的工人。这种分不出身份的培养模式,恰恰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近年来,学院紧扣人才培养模式、创业教育和“双师”团队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四大主题进行改革创新,建成了国家重点建设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打造了13个科技创新平台,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2项,拥有知识产权的新品种33个,办学水平实现了新的提升。
  创建了“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立足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实行产学结合、工学交替,采取项目教学、师生承包等方式,以充分满足学生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训的需要;依托职教集团平台,推行顶岗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凭借产业推广应用平台,采用课题式研究、技术推广等方式,切实解决工学结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各专业根据各自特点,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依据农作物生长的季节性特点和规律,确立了“233”“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3学年分为8个学段,安排2个轮回的教学和实训。
  创立了“项目式教育、课题化管理、双轮式驱动”的创业教育模式。围绕农艺、园林、畜牧、生物技术等4大创业教育板块,推出了园林景观设计、应时鲜果、宠物保健、食品加工等10个创业教育项目,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校外创业孵化基地为“两轮”,将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2008年,学院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创业教育示范校,2009年,学院“项目式教育、课题化管理、双轮式驱动”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建立了“三依托三结合”的“双师”培养模式。其内涵为: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与目标管理相结合,采用承包式经营等方式增强教师面向市场的生产经营能力;依托职教集团平台,与挂职锻炼相结合,增强科研开发能力;依托产业推广应用平台,与科技帮扶相结合,增强服务“三农”能力。“三依托三结合”的“双师”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了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使得全院专任教师的“双师”比例达到了82.4%,园林专业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园艺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学院也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先进集体。
  探索了“农学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学院根据江苏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尝试与地方政府合作定向招生、适岗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此举得到太仓市政府的积极响应和支持。2013年,学院从该年单招计划中专门安排面向太仓市开设“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录取的学生三年学费由地方政府买单,学生就业由地方政府统一安排。该专业课程紧密围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要求,重点设置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管理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装备技术等4个模块内容,横跨农学园艺、畜牧兽医、经济管理、机电工程、信息工程等5个系。太仓市政府出土地、出资金,学院出品种、出技术,合作共建农场。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每学期安排该专业学生3~4周的时间到合作农场进行生产性实训,解决培养与生产脱节的问题。这一新的培养模式受到家长与考生的广泛青睐。目前该专业已迎来了首批55名新生。
  创新服务方式
  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期间,记者明显感觉到,该院领导不仅是教育行家,也是企业家、科研专家、学者、行业专家、产业带头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强烈的校企合作意识、服务意识以及与农民、与产业接轨的意识。这些年来,他们努力打好服务牌,服务政府、服务地方、服务“三农”、服务企业、服务产业,在服务中找差距,在服务中推改革,在服务中求发展,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受到了群众欢迎。特别是他们依托自身优势,以产业拉动、科技推动、企业带动和培训驱动“四轮联动”的形式服务“三农”,为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贡献。先后三任江苏省委书记在视察了学院的服务业绩后,赞扬学院“为农民做了件大好事”、“为农民增产增效做得很好”、“是个好典型”。   创新之一:力推“四轮联动”,致富一方农民
  一是产业拉动。学院积极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托起了两方产业。一方产业为“草坪草”。无土草毯是学院自主研发的众多新品种之一,这种草坪可以直接生长在水泥上,也可以生长在塑料薄膜上,完全不用土,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它有四个强大的优势,一是保护耕地,二是无病毒、无公害,三是运输轻便,四是环保。拥有这些优势的草坪受到普遍认可和欢迎,目前生产量很大。学院研发成功后,立刻推广到当地,随后,除了西藏等高原地区,其他地区的园林绿化公司都在推广,推广面积达9万多亩,带动2万多农户,年效益近3亿元,辐射全国20多个县(市),已被江苏省政府确立为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此外,无根窗帘也是研发的新品种,这种植物采用根部渗水,挂在空中就可以生长,只需要施少量的化肥。目前已经推广到室内装饰行业,真正做到把生态搬回家。另一方产业为 “彩叶苗木”。现已推广到全国25个省(市、区),推广面积4万多亩,带动5000余农户,平均年纯收益近1.5亿元。被确定为“江苏省农林品种、技术、知识更新三项工程”的重点推广项目。全国十运会期间,学院用28万株彩叶苗木扮靓了会场,产生了轰动效应。
  二是科技推动。学院结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通过良种推广和科技服务两种形式为农民提供服务。目前年推广农作物良种面积为100万多亩,小梅山猪良繁系统承担了所在地全市的统一供精配种业务。
  三是企业带动。学院以绿苑实业和中江种业为龙头的22家产学研实体,直接带动周边地区3万多农户增收致富。采用“公司 农户”模式,与周边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帮助农户建立了100多家“花木生产合作社”,不仅把优质种苗和技术服务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而且还保证农户产品的销售。
  四是培训驱动。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是学院服务“三农”的又一重要方式。特别是近年来,学院年平均培训农民在1万人次以上,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做出了贡献。
  创新之二:设计“5111”工程,提升服务品位
  一是做大做强5大产业。围绕学院的国家示范性专业群建设及在园林绿化等种苗产业上的优势项目,结合学校所在地句容市和“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对接点泗洪县的实际,以短平快项目为切入点,做大做强“无土草坪毯、彩叶苗木、室内绿化、太湖猪、名特茶”五大优势产业,建立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10万亩以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形成集成产业优势群,以成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是推广10项实用技术。围绕专业特点,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依托省室内净化绿化与装饰工程中心、中江种业、绿苑公司、茶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小梅山猪繁育中心、生物技术中心等所取得的成果,重点推广种苗脱毒技术(脱毒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生产技术和大棚脱毒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葡萄限根栽培技术、无土草毯生产技术、小梅山猪林地散养技术、发酵床养殖技术、果岭草坪推广技术、彩叶苗木组培快繁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食用菌制种栽培技术和名特茶清洁化生产技术等10项先进实用技术,致富农民。
  三是帮扶10个特色村。驻村专家发扬“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服务传统,每村重点帮扶一个主导产业,如食用菌产业等,形成了“一村一品”的鲜明特色。
  四是年培训1万名新型农民。以省“农民创业重点培训工程”为载体,根据帮扶农村的实际需要,各专业系制订了一系列“菜单式”培训计划,并充分发挥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的示范作用,通过组织集中培训、现场观摩指导、进村开展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开通网上“专家在线”和“科技富民热线电话”等多种方式,每年培训新型农民都在1万人次以上。
  九十载风雨沧桑,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用睿智的理念和果敢的改革应对了农业职教发展的变迁,以创新的胆识和探索引起了业界的瞩目,形成了坚持以服务 “三农”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的办学特色。在90年深厚的历史积淀里,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跨越,舞动着全国农林职教的“龙头”。2005年,学院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自2006年以来,连续4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近三年来,被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媒体报道160多篇次,国内外同类院校来院考察学习180余次。
其他文献
我国从1999年起对高等学校扩大招生,中职学校教育在起伏变化之中。2000年之后,中职学校全面并轨,国家不再统一分配,而由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所有中职学校都面临着招生及毕业生就业的难题,学生流失率曾经达到20%之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只是学生素质差、基础差吗?其实不然,我们也要从自身找出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流失的学生中也有不少是学习成绩不错的,这就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即
规划  中国首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发布实施  日前,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这是中国第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规划明确了中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健全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二是完善公平公正、运行规范、管理科学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三是构建有效激励、切实保障、合理
1925年,李金发的一场“微雨”开启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他把象征主义引进了中国,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和审美体验,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启迪和思索。李金发的诗作发表之后,诗论界对其毁誉参半,肯定者对其大加赞赏。周作人称“其体裁、风格、情调,都与现实流行的诗不同,是诗界中别开生面之作”;黄参岛认为:“《微雨》在我们的心坎里,种下一种对于生命欲揶揄的神秘,及悲哀的美丽。”否定者对其的批判,却也毫不留情。梁实秋
[摘要]《赤壁赋》展现了苏轼高超的写作技艺,描绘了开阔壮丽的自然景象,呈现出苏轼旷达的人生境界,传递出苏轼辩证的人生哲学思想,为后世读者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解读苏轼的《赤壁赋》,以体会他的情感变化,理解他旷达的人生境界,领悟他深刻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苏轼;《赤壁赋》;情感变化;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
摘要: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新方法,旨在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笔者在此根据学校制冷专业的现状,提出几点改革措施。  关键词:一体化整合实践  一体化教学,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交叉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1.教师一体化  教师一体化指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构成一体。作为一体化授课主体的教师必须能完整把握理论与实
经历过技工院校面对的所有困难,用短短的五年时间,在5所技工学校基础上新组建的唐山劳动技师学院,以创新精神应对挑战,按改革开放的意识办学,一年一个跨越,每年一个台阶,以全新的面貌进入河北省技工教育的前列。在唐山劳动技师学院采访时,我们切身感受到这所学院的特色——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生命力,创造条件,创新模式,向着全国先进技工院校的目标进发。  李院长身材不高,但声音坚定、洪亮。交谈5分钟,你会倾服于他的
5月10日,“全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出席会议并讲话。各省市人社厅(局)及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负责人、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央企代表参加了会议。  据本次会议发布的信息,近年来,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得到长足发展。2010年,全国共有1658万人次参加鉴定,1393万人次通过鉴定获取证书,分别比2009年增长11.1%和13%。“十一五”期间,共有6893
车削加工过程中,细长轴类零件的加工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工件细长,刚性较差;加工中不采取措施,就容易产生弯曲、振动而导致工件质量差甚至达不到要求。在学校钳工实训当中,鸭嘴锤的手柄短细,加工出来的手柄质量很差。经过具体研究,我们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改进,使得手柄加工得以顺利完成。  一、加工工艺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毛坯材质为45号钢,直径为12mm,长度205mm左右,弯曲度较大。采用一
以短期培训旺校,是沈阳技师学院“以高技能人才立校、以短期培训旺校、以校办企业富校、以创新精神强校”的四大战略之一。目前,短期培训已经占到了学校培训量的50%以上,囊括了退役士兵、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下岗人员、农民工、残疾人以及创业者等多个职业培训需求主体,成为辽宁省内技工院校多层次多元化办学的样本。  进行多元化办学的技工学校很多,但不少学校工作开展效果不佳或半途而废,为什么沈阳技师学院的短
论坛剪影  让专业课一展风姿  “帮我看看领结戴歪了没有”“我再试讲一遍,你帮我把把关”“你的表情还可以再自然些”……在气氛最为紧张的候场区,即将发言的老师们相互提点,在做最后的准备。这些平时讲起专业知识来口若悬河的年轻老师们,面对台下坐着的同行与专家,还是不免感到一阵紧张。  机械加工制造、商贸服务、电子电工,技工教育的三大拳头专业就在这紧张和期待中登上专业课教学论坛一展风姿。为了共同探讨如何促